撒迦利亞書導論拾穗 撒迦利亞書提要 壹 關於先知撒迦利亞 一 先知撒迦利亞是易多的孫子,比利家的兒子。他是生在被擄之地,隨著所羅巴伯歸回故國。 二 易多是第一批歸國的祭司,(尼十二4,16,)所以撒迦利亞既是先知,又是祭司,(亞七3~4,)和耶利米、以西結等相同。 三 以斯拉五章一節和六章十四節只題他是‘易多的孫子,’(原文作‘易多的兒子,’)而不題‘比利家’的兒子,可能的原因是撒迦利亞早年喪父,由祖父撫養。(比較王下九章十四、二十節,那裡‘甯示的孫子’按原文應譯作‘甯示的兒子。’) 四 本書一章一節所以說‘易多的孫子比利家的兒子先知撒迦利亞,’似乎默示聖經的聖靈在此有特別的意思。原來‘易多’的意義是‘在一個指定的時候,’‘比利家’的意義是‘耶和華祝福,’‘撒迦利亞’的意義是‘耶和華紀念。’這三個名字的意義合起來就是:‘在一個指定的時候,耶和華祝福,耶和華紀念。’這就是讀本書的妙鑰。誠然,神在一個指定的日子,必要祝福並紀念祂的子民。 五 因為撒迦利亞主要的信息是說到選民未來的復興和繁榮,所以解經家多稱他為‘復興的先知。’因為在他所傳的預言中有很多的異象和表號,所以也有解經家稱撒迦利亞書為‘舊約的啟示錄。’ 六 先知撒迦利亞的預言不只幫助和鼓勵了當時代的以色列百姓,並且也安慰了末後從列國歸回的遺民,給予莫大的盼望。 貳 先知哈該與先知撒迦利亞 哈該和撒迦利亞是同時代的人,同為被擄後歸國的先知。他們在同樣的情形下說同樣的預言,鼓勵所羅巴伯、約書亞、和沮喪的百姓繼續建殿的工作,同時又給他們關乎將來復興和榮耀的指望。可是撒迦利亞比哈該年輕,(亞二4,)說預言比哈該較遲兩個月,(一1,比較該一1,)較長兩年。(亞七1。)據猶太人的傳說,撒迦利亞死後,是葬在哈該墓旁。 參 時間和地點 一 撒迦利亞作工的時間是在大利烏王第二年,即主前五二○年,正與先知哈該作工的時間相同。 二 撒迦利亞作工的地點顯然是在猶大。(七3~4。) 肆 體裁 從撒迦利亞所傳的預言中,我們可以看出他認識聖靈非常深刻,他所受的靈感非常奇妙,所以本書中充滿了異象、表號和默示。他所寫的體裁一部分是詩,一部分是對話式的散文。他所寫的辭句雖然生動,可是很不容易懂,和哈該的著作不同。 伍 幾處可注意之點 一 本書在舊約時代中可算是一卷難讀的預言書,似乎比但以理書、以西結書等更不容易明白。讀經的人都承認,在書中所用的表號非常深奧,頗為費解。曾有一位最著名的猶太拉比所羅門便雅基這麼說,‘我們對於撒迦利亞書的預言是很朦朧的,因為它包括許多夢境一般的異象。我們要去找出它的真意,絕不會成功,除非公義的教師來到。’還有不少的猶太解經家也有同樣的承認。 可是在今天,我們謝謝神,那公義的教師已經來到,就是真理的聖靈,我們可以靠著祂以及寶座上賜下的亮光和恩典,明白那‘將來必成的事。’ 二 撒迦利亞書最難明白的部分就是一至六章裡的那八個異象。這八個異象都是關於選民以色列的預言,初步應驗在撒迦利亞的時代,完全的應驗還待將來。 (一)芭樂樹中間的異象(一7~17)-那騎紅馬的人,(8,)就是‘與我說話的天使,’(9,)先知稱之為‘主,’祂也就是‘耶和華的使者。’(11~12。)‘耶和華的使者’在舊約聖經中是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說的。祂在這裡專為指示先知撒迦利亞而來。那些騎紅馬、黃馬、白馬的人是天使,奉神差遣在遍地察看,特別是察看選民和壓迫他們的仇敵的情況。 在這異象中,耶和華的使者為選民呼籲,神的答覆是:仇敵雖然一時安逸,然而到了指定的日期,祂要為耶路撒冷、為錫安心中火熱,而施憐憫。同時祂要向仇敵惱怒,因為他們越過神的心意,對選民‘加害過分,’神要追討他們的罪。這個異象的應驗是在當時,更是在將來。 (二)四角和四匠的異象(一18~21)-四角是指那些欺壓以色列並分散他們至普天下的仇敵,可能就是但以理書的異象中所題的四大帝國。(即巴比倫、瑪代波斯、希臘、羅馬。) 四個匠人是指神擊破以色列仇敵的工具,可能就是啟示錄六章裡的四匹馬。 (三)準繩的異象-神對付以色列的仇敵之後,就重新興旺聖地。準繩是為量地而用,指神杖量、揀選耶路撒冷,並且住在其中。 (四)約書亞的異象-大祭司約書亞是預表以色列將來在列邦中恢復祭司的事奉,作一個祭司的國。當神興起它之前,必須先藉著大衛的苖裔,除去它的污穢,然後它才能執行它事奉的職務。 (五)金燈檯與橄欖樹的異象-金燈檯是指以色列得潔淨後在列國中作發光的器皿。不是器皿自己能發光,乃是器皿中的油發光,這油就是‘耶和華的靈。’這異象所包含的預言是指當時的,更是指將來的。兩棵滿有油的橄欖樹,一面是指當時的約書亞和所羅巴伯,一面是指將來的兩個穿毛衣的見證人。(啟十一3~4。)約書亞和所羅巴伯倚靠耶和華的靈建築聖殿,恢復神的見證;兩個穿毛衣的見證人是在將來被靈充滿傳道作見證。 (六)飛卷的異象(亞五1~4)-這飛行的書卷是指神的律法和公義。以色列得潔淨後,一面作發光的器皿,一面作施行神的公義的器皿。‘偷竊’和‘起假誓’是兩種代表的罪,前者得罪人,後者得罪神。 (七)量器的異象(五5~11)-施行神公義的結果,罪惡就得受審判。在這第七個異象中,量器是商業的用具,婦人是指罪惡。(8。)婦人坐在量器中,一面是指這罪惡是商業性的罪惡,如貪婪、欺詐、愛瑪門等,一面是指罪惡已滿盈,(創六13,耶五一13,)神必須執行審判。‘圓鉛扔在量器的口上,’是指神不再任憑這種商業性的罪惡繼續下去。這異象中的審判可能是專對猶太人的,因為從被擄歸回後,他們固然把偶像除掉,可是從巴比倫學會了作買賣,(參讀啟十九,)從此貪得無厭。到了指定的時候,神要審判這種商業性的罪惡,它的結局就是像大巴比倫那樣‘傾倒。’(示拿地即巴比倫。) (八)馬車的異象(亞六1~8)-這四輛馬車是指天的四風,也就是啟示錄七章一至三節的四風,專為審判列邦的罪惡的。 三 接在列國受審判之後,就是基督作王,由約書亞加冕的事來作預表。(六9~15。)祂在位上有兩重職分-祭司和君王-施行和平。冠冕放在殿裡作紀念,使以色列常抱著對彌賽亞的盼望。 四 ‘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四6。)這是萬軍之耶和華所說的話,我們能背、能講、能教訓,可是自己常忘掉。這句話對於那些承認自己軟弱無能而專一仰望 神的人是何等的安慰和鼓勵,對於那些自命為能的人又是何等的警告!勢力和才能是人的,靈是神的。一切屬靈的事,絕不是倚靠人的能和力成功的,也不是因著人的不能而不成功的。(參讀何十一7,林後十二9。) 五 ‘歷年以來,在五月間哭泣齋戒,現在還當這樣行麼?’(亞七3。)以色列人在被擄期中自己立了一些節日,例如:十月間的齋戒,為耶路撒冷第一次被困而志哀;四月間的齋戒,為耶路撒冷城被攻破而志哀;五月間的齋戒,為耶路撒冷城被焚毀而志哀;七月間的齋戒,為基大利被刺而志哀。(參讀王下二四~二五。)這些節日是人的發明和遺傳,沒有神的話和律法的根據。起初實行的時候,可能還有相當的誠意,後來成了一套虛妄儀式。他們現在來問,究竟這些齋戒節日是否應當繼續。神藉著撒迦利亞給他們的信息,包括五方面:(一)他們所有的哭泣、齋戒、節日都成了一種宗教的儀式,神根本沒有指示他們這麼作。他們應當聽從神藉著已往的先知所傳的話。(亞七4~7,太十五8。)(二)被擄後七十年來,神不聽他們禱告的原因。(亞七8~14,賽一14~17。)(三)可是到了一個指定的時候,神要祝福並紀念祂的選民。這指定的時候就是千年國度。(亞八1~8。)(四)勸告他們要聽從‘現在’的先知-哈該、撒迦利亞-的話,剛強起來,並要施行公義,那麼,那些哭泣、禁食、志哀的節日,就都要變為猶大家歡喜快樂的日子和節期。(八9~19。)(五)同時也使他們確知,耶路撒冷到了將來指定的時候,要成為地上尋求神、敬拜神的中心。(八20~23。) 六 本書九至十四章的內容和以前大不相同。它並不是接在八章之後,卻似乎是在歸回重建聖殿之前。例如:(一)十章七節中題及以法蓮,似乎那時十支派尚未被擄;(二)十章中論到以色列的仇敵埃及和亞述,似乎都是選民被擄前的仇敵;(三)語氣和體裁也和以前八章的不同。所以有些人懷疑本書九至十四章並非撒迦利亞所寫,乃是後來有人添附上去的。 其實,這些理由還不足以作懷疑的根據。我們深信本書九至十四章仍是撒迦利亞的手筆,因為:(一)以法蓮這名字是可以指以色列的。(何六4。)(二)亞述是可以指撒迦利亞時候的瑪代波斯的,所以以斯拉曾稱大利烏王為‘亞述王。’(拉六22。)(三)埃及是被擄期中許多猶太人逃亡之地。(王下二五26。)(四)前八章是講異象和信息,後六章是講預言,所以語氣和體裁自不必一致。 七 本書九至十四章是先知傳預言的部分,可以分作兩小段: 論哈得拉地和大馬色的默示,(九~十一,)和論以色列的默示;(十二~十四;) 前者預言的中心是一位受膏的王被棄,後者預言的中心是一位被棄的王登寶座。 (一)九章是講猶大地,特別是耶路撒冷,在希臘大帝國統治下的情形。八節中的預言是應驗在亞歷山大攻破了猶大周圍的列邦-哈得拉、大馬色、哈馬、推羅、西頓、非利士等地-而獨保留耶路撒冷,沒有損及。這就是神所說的:‘我必在我家的四圍安營,使敵軍不得任意往來;暴虐的人也不再經過;因為我親眼看顧我的家。’(九8。) 王的京城得蒙保守了,接下去就宣告王要進自己的京城。(9~10。)(可是祂是一位被棄的王,因為祂的百姓喊了‘和散那’之後不久,又喊‘釘祂十字架!’一可十一9~10,路二三21。) 九章十一至十七節的預言應驗在猶大馬克比戰勝希臘大帝國的‘四個非常的角’中間長出的小角-凶王安提阿克以比凡尼斯。(見本書卷二第七六面。)這就是神所說的:‘錫安哪,我要激發你的眾子,攻擊希臘的眾子,使你如勇士的刀。’(九13。) 這一次的得勝豫示在末後的日子將有一次更大的得勝。那時耶和華神要堅固祂的百姓,與他們同在,並領他們歸回。(十。) (二)十一章所說的,和九、十章並不連接,也不相同。它是講猶大在羅馬大帝國統治下的情形。那‘猶太人的王’就在那時被棄、被賣、被釘了。 十一章一至三節講羅馬侵略、殘殺的火延及猶大。 撒迦利亞在此預表那被棄的王-首次降臨的基督。祂來時對選民帶著兩重使命:‘榮美’與‘聯索。’‘榮美’按原意應作‘恩慈,’所以祂來是帶著恩典而來的。(約一17。)‘聯索’說明祂來有一個目的,就是聯合祂的百姓,猶大和以色列不再分裂。(結三七15~22。)祂是那‘好牧人,’所以祂來了,‘三個牧人’-祭司、長老、文士(太十六21)的牧職就被推翻了。可是因為他們的‘憎嫌,’以致祂被賣了,賣價僅值三十塊錢,一個奴僕的價錢。(出二一32。)從此之後,‘恩慈’和‘聯索’不再在以色列家;那愚昧、無用的僕人一直轄制他們,直到今天。 (三)從本書十二章起,我們可以看見那被棄已久的王在榮耀中再臨,受祂百姓的愛戴,登寶座作王,直到永遠。事情的過程是這樣: 哈米吉多頓的戰事發生,列國聚集攻擊耶路撒冷。(十四1~2,十三7~9。) 正在危急中,基督降臨,腳踏橄欖山。山因地震,裂成南北兩半,受迫的選民從谷中逃跑。那時他們抬頭仰望,看見拯救他們的彌賽亞‘就是他們所紮的’拿撒勒人耶穌。他們向祂說,‘你兩手中間是什麼傷呢?’(十三6,直譯。)祂回答說,‘這是我在親友家中所受的傷。’(十四4~8,十二10,十三6。) 以色列全家悔改,為他們的罪-特別是棄絕彌賽亞的罪-哀哭。神為他們開一個恩典的泉源,‘洗除罪惡與污穢。’(十二10~14,十三1~6。) 基督為祂的百姓爭戰,得到完全的勝利。(十二1~9,十四3~8,12~15。) 國度開始,基督作王。(十四9~11,16~21。)阿利路亞! 八 先知撒迦利亞在十一章裡預表被棄、被賣、被釘的主基督。那麼,撒迦利亞既沒有這樣類似的經過,如何作預表呢?其實他自己也的確是一個殉道者。主曾說,‘你們在殿和壇中間所殺的巴拉加的兒子撒迦利亞…。’(太二三35。)這個撒迦利亞,我們相信就是本書的著者先知撒迦利亞。至於代下二十四章二十一節的那個撒迦利亞,他雖是在殿內被害的,但他是大祭司耶何耶大的兒子,並不是巴拉加的兒子。聖經總是以父親的名字加在兒子的名字之上,藉以區別同名者的纏誤,例如:‘以色列王約阿施的兒子耶羅波安在撒瑪利亞登基,作王四十一年。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離開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的一切罪。’(王下十四23~24。)可是有人要問說,本書的撒迦利亞是‘比利家的兒子,’並不是‘巴拉加的兒子。’其實‘比利家’和‘巴拉加’是同一個名字,意思是‘耶和華祝福。’就如代上六章三十九節‘亞薩,是比利家的兒子’和十五章十七節‘比利家的兒子亞薩,’那兩處的‘比利家’當然是一個人,然而六章三十九節的‘比利家’按原文就應譯作‘巴拉加。’ 九 ‘你們要轉向我,我就轉向你們。’(亞一3。)在受管教中的神的兒女,如果要神再一次轉向他,他就必須先轉向神。如果沒有帶著悔改的‘轉向我(神),’就沒有帶著憐憫和恩典的‘轉向你們。’ 十 ‘這是奉耶和華差遣,在遍地走來走去的。’(一10。)撒但和他的使者在‘地上走來走去,往返而來,’(伯一7,)專門找隙攻擊聖徒。可是神也有祂的使者‘在遍地走來走去,’專門關心聖徒的事,並且保護他們。 十一 ‘與巴比倫人同住的錫安民哪,應當逃脫。’(亞二7。)在一個指定的時候,神要祂自己的百姓從巴比倫(混亂之地)出來。祂的呼召是:‘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我要作你們的父,你們要作我的兒女。’(林後六17~18。) 十二 當我們來到神面前,尋求祂、親近祂的時候,撒但就在我們旁邊攔阻我們,和我們作對。(亞三1。)但是當他站在神面前控告我們有罪的時候,又有一位中保,就是義者耶穌基督,(約壹二1,)站在我們一邊為我們說話。祂不能說我們無罪,祂只說神已經‘揀選(亞三2)了我們,‘誰能控告神所揀選的人呢?’(羅八33~35。) 十三 彌賽亞不只是大衛的苗裔,也是那塊神親自立的石頭。(亞三9。)當神用十字架親自雕刻這石頭的時候,果真‘在一日之間,除掉這地的罪孽。’ 十四 教會在地上也是一個‘純金的燈檯。’(四2,啟一20。)燈檯是純金的,正像教會是純潔的,也是帶著神的榮耀的。燈檯是發光的,正像教會在地上發出見證的光。(太五14~16,腓二15。)燈檯自己不能發光,需要油果樹的供應,正像教會自己不能發光,時刻需要聖靈的供應。 十五 ‘主阿,這是什麼意思?’(亞六4。)先知正和我們一樣,他看見了一幕一幕的異象,並不懂得。但他是何等謙卑的、耐心的、敬畏的、肯受教的向天使求教;他不肯也不敢憑自己的聰明和思想來領會這些屬靈的事。 十六 ‘你們這七十年在五月七月禁食悲哀,豈是絲毫向我禁食麼?你們吃喝,不是為自己吃、為自己喝麼?’(七5~6。)一切的事奉、敬拜、工作、持守等等,必須看清楚究竟是‘向我’呢,還是‘為自己’?如果‘為自己’是過於‘向我,’所有的努力就全屬徒然! 十七 ‘我必將那施恩叫人懇求的靈,澆灌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們必仰望我,就是他們所紮的;必為我悲哀,如喪獨生子,又為我愁苦,如喪長子。’(十二10。)真的,‘憂傷痛悔’必須先有聖靈的工作,也必須先看見十字架上的主。有了聖靈的工作,才會‘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十六8。)看見了十字架上的主,才會發覺自己是何等虧欠主。這樣所產生的悲哀,必如喪‘獨生子,’(約壹四9,)又如喪‘長子。’(羅八29。) 十八 那日,神‘開一個泉源,洗除罪惡與污穢。’(亞十三1。)這話對於當時的猶太人,可能還是饃糊的,可是對於今天的我們,那太清楚了;這泉源就在我們主的肋旁,那裡流出水和血,洗淨我們的罪汙。這泉源是‘開’的,不是‘閉’的,每一個人都可白白享用。最可惜,許多人的眼睛正像在曠野中的夏甲的眼睛一樣,(創二一19,)看不見這寶貴的泉源,以致錯過得救的機會。 十九 馬太二十七章九至十節:‘這就應了先知耶利米的話,說,“他們用那三十塊錢,就是被估定之人的價錢,是以色列人中所估定的,買了窯戶的一塊田;這是照著主所吩咐我的。”’這裡究竟是引耶利米的話呢,還是引撒迦利亞十一章十一至十三節的話呢?從耶利米的書中,我們找不到這樣的話;從本書中,我們能找出類似那樣的話。因此有一些人認為聖經並不可靠,並非絕對沒有錯誤的。 是否馬太記錯了?不是的!他所引的先知耶利米的話,並不一定是在耶利米書或耶利米哀歌中的話。耶利米書和耶利米哀歌只是記載耶利米一部分的話,並不是記載他所有的話。先知耶利米曾幾次寫他的預言;有一次他寫好了,被約雅敬燒毀,以後重寫,(耶三六27~28,)雖然補充了其他的預言,可是也可能遺漏了以前的好些預言。 我們也相信撒迦利亞所說的‘三十塊錢’的工價也是根據于他的前輩先知耶利米所說的。 陶瑞(Torry)曾見證說,在猶太人中有一句話-‘耶利米的靈是在撒迦利亞身上,’可知撒迦利亞必定很欽佩耶利米,常讀也常引他的話。 而且,本書一章四節是根據於耶利米十八章十一節,本書二章四節是根據於耶利米三十一章二十七節,本書三章八節和六章十二節是根據於耶利米三十三章十五節和二十三章五節,本書七章十一節是根據于耶利米七章二十四節…。無論在思想或是辭句上,撒迦利亞有許多地方是和耶利米很相似的。撒迦利亞所寫的關於那丟給窯戶的三十塊錢,很可能是根據於耶利米的思想。(參讀耶利米十八、十九章,那裡講到窯戶的事。) 陸 信息 本書共有五次信息,建殿期間有三次信息,建殿以後有兩次信息。(詳見分析。)每一個信息都充分說明神對祂的子民是何等熱愛和關切,保證在一個指定的時候,祂要祝福並紀念。 柒 鑰字和鑰節 一 鑰字:‘火熱。’(一14,八2。) 二 鑰節: (一)‘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為耶路撒冷、為錫安,心裡極其火熱。’(一14。) (二)‘所以耶和華如此說,現今我回到耶路撒冷,仍施憐憫;我的殿必重建在其中,準繩必拉在耶路撒冷之上;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你要再宣告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的城邑,必再豐盛發達;耶和華必再安慰錫安,揀選耶路撒冷。’(16~17。) (三)‘萬軍之耶和華說,在顯出榮耀之後,差遣我去懲罰那擄掠你們的列國;摸你們的,就是摸祂眼中的瞳人。’(二8。) (四)‘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為錫安心裡極其火熱;我為她火熱,向她的仇敵發烈怒。’(八2。) (五)‘耶和華必作全地的王,那日耶和華必為獨一無二的;祂的名也是獨一無二的。’(十四9。) 捌 分析 本書按照內容可以分作兩大段: 建殿期間的信息、建殿以後的信息。 1 建殿期間的信息(一至八章) 一 小引。(一1。) 二 第一次的信息-勸勉。(一2~6。) 三 第二次的信息-八個異象(一1~六8): (一)芭樂樹中間的異象。(一7~17。) (二)四角和四匠的異象。(一18~21。) (三)準繩的異象。(二。) (四)約書亞的異象。(三。) (五)金燈檯與橄欖樹的異象。(四。) (六)飛卷的異象。(五1~4。) (七)量器的異象。(五5~11。) (八)馬車的異象。(六1~8。) 四 約書亞加冕的預表。(六9~15。) 五 第三次的信息-解答守節的問題(七~八): (一)問題。(七1~3。) (二)解答。(七4~八23。) 2 建殿以後的信息(九至十四章) 一 第一次的信息-論哈得拉、大馬色的默示,其中主要的預言,就是受膏的王被棄。(九~十一。) 二 第二次的信息-論以色列的默示,其中主要的預言,就是被棄的王登寶座。(十二~十四。) —— 倪柝聲《聖經提要》 壹、書名 卷名 撒迦利亞書按其作者先知撒迦利亞命名。“撒迦利亞”( Zekaryah)一名在希伯來文中的意思是“耶和華紀念”或“耶和華已經紀念”,是猶太人的常用名。──《SDA聖經註釋》 貳、作者 【本書作者】撒迦利亞是與哈該同時代的先知,主前520年開始先知侍奉。與哈該一道負起向回歸故土的猶太人傳講,促齊心合意恢復聖殿的重建工作。 撒迦利亞的原文有“耶和華所紀念”的意思,是舊約很普通的一個名字。主耶穌提到一位撒迦利亞(太二十三35)是大祭司耶何耶大的兒子,因責備百姓離棄神,為猶大王約阿施所殺(代下二十四20~22),成為古代義人為真理而犧牲的代表,但與本書的作者無關。 本書作者撒迦利亞在猶太人被擄巴比倫時出生,隨所羅巴伯所率領的第一批猶太餘民返猶大(尼十二4,16),他是祭司易多的孫子,本書雖記有他父親比利家的名字(一1,7),但以斯拉和尼希米提到他時,只說他是易多的孫子(拉五1),或易多族中人(尼十二16),很可能在約雅金作大祭司時,撒迦利亞繼易多成為他那一族的族長(尼十二12~16),可見他的父親比利家英年早逝。 撒迦利亞因此不只是先知,也是祭司,出身和耶利米、以西結相似。──《啟導本聖經註釋》 作者 撒迦利亞的父親比利家大概在撒迦利亞小時就死了,以至撒迦利亞成為祖父易多的直接繼承人(尼一二4)。易多是與所羅巴伯和約書亞一起從巴比倫返回猶大的祭司,而且按照傳統,是古猶太拉比大會(Great Synagogue,猶太人議會[Sanhedrin]之前的一個猶太人管理團體)的成員。撒迦利亞一名(舊約裏另有二十七人名叫撒迦利亞)的意思是“耶和華記念”。這個撒迦利亞是與先知哈該同時代的人(拉五1;六14)。──《雷氏研讀本聖經註釋》 作者 撒迦利亞可能是利未人和祭司(見尼12:16,參亞1:1)。拉5:1和拉6:14說撒迦利亞是“易多的孫子”。 基本上可以肯定撒迦利亞出生在巴比倫。他從被擄歸回後16年即西元前520/519年開始工作。假如他是歸回後出生的,那麼他蒙召作先知就會在很年輕的時候。他的預言中所提到的最遲時間是大流士4年(亞7:1)。但是先知很可能活著看見幾年以後,即西元前515年聖殿的峻工。──《SDA聖經註釋》 叁、寫作時地 時間和地點 一 撒迦利亞作工的時間是在大利烏王第二年,即主前五二○年,正與先知哈該作工的時間相同。 二 撒迦利亞作工的地點顯然是在猶大。(七3~4。) ── 倪柝聲《聖經提要》 【本書寫作時期】撒迦利亞和哈該幾乎同時開始先知侍奉。哈該在主前520年八月出現,傳達第一篇信息;不到一個月,猶太人在神話語的激勵下恢復重建工程。撒迦利亞在哈該講過第二篇短短的信息後參加工作,傳講他的首篇信息(一1~6)。哈該的信息在同一年中傳達完畢。次年,撒迦利亞第二次說預言,傳達夜間所見的八個異象(一7~六8)。兩年後,他第三次說預言,答覆伯特利人有關禁食的詢問。至於9至14章所記兩個預言,書中未記時間,可能在新殿奉獻後(新殿在主前516年初奉獻,拉六15~18)。 撒迦利亞年紀比哈該小(二4)。根據《哈該書》二3,哈該說預言時,總有七十多歲。撒迦利亞的先知侍奉可能一直繼續。有的年表認為他活到波斯王亞達薛西一世時期(主前465~424年,參尼十二16,26;十三6)。──《啟導本聖經註釋》 肆、主旨要義 【本書要旨】本書主要信息,乃在啟示各種異象,鼓勵以色列人悔改歸主,以及靠聖靈的大能繼續重建聖殿;並且預言建殿以後,選民的復興與繁榮,列國的滅亡,以及彌賽亞降臨和再臨等諸般啟示之信息,充分地顯明了神對選民的熱愛和關切。──楊震宇《每日讀經》 主題 神的百姓雖遭列國的欺壓,甚至有滅絕的危險,然而神必保守屬祂的餘民。外邦必被消除,以色列必能安渡一切困境,因她是彌賽亞的子民。有一天,彌賽亞必剿滅一切敵國,建立祂的國度,並統治全世界。 ──《串珠聖經註釋》 伍、寫本書的動機 背景與寫作目的 於古列在位期間,有五萬多名猶太人在主前538年從巴比倫返回巴勒斯坦。他們在主前536年奠立聖殿的根基,但因遭到反對,建殿的工作停頓了大約十五年(拉一1~4;四1~5)。主前521年登基的大利烏舒士他斯伯(Darius Hystaspes,一1)確認古列的詔命,而撒迦利亞象哈該一樣,鼓勵百姓完成建殿的工程。他們終於在主前516年完工了。──《雷氏研讀本聖經註釋》 陸、本書的重要性 【為什麼要讀撒迦利亞書?】 任何人若想要明白神如何完成祂永遠的計劃──選民的復興與繁榮,列國的滅亡,以及彌賽亞第一次來臨和再臨所要成就的,就必須讀本書。 撒迦利亞書的信息在這世代同樣發人深省,使我們認識神榮耀的應許,在今日愛祂、事奉祂、順服祂,到那日與祂面對面,而不至於羞愧。 ──楊震宇《每日讀經》 柒、本書的特點 特色 本書的特色如下: 1.本書為小先知書中最長與最隱晦的一卷。 2.本書在三方面異於其他先知書: a.頭八章強調異象為傳遞神心意的工具; b.以天使為神與人溝通的媒介; c.異象中極多象徵表記,以此顯示神如何介入歷史,統管世界。 3.極多有關彌賽亞及其國度的預言,資料詳細及準確。 a.作為大衛的「苗裔」 (3:8; 6:12), 彌賽亞必謙和地到來作王,並施行拯救(9:9)。 b.作為神百姓的牧人,他必被人厭棄(見11:4-17註),遭神擊打(13:7),身體被扎(12:10)。 c.然而彌賽亞必救贖他的餘民 (10:6-12; 12:1-13:1), 使敵國歸順,最終建立榮耀聖潔的國度。 4.多次強調悔改與除罪的必要(如1:4; 3:4, 9; 5:1-11;
12:10-13:1)。 ──《串珠聖經註釋》 捌、本書與其他聖經書卷的關係 與新約的關係 一、新約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太21:1~10;可11:1~11;路19:28~38;約12:12~15)正應驗撒迦利亞的話(9:9)。 二、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如同牧人眷顧群羊(10:3);耶穌是好牧人,為羊捨命,使羊得更豐盛的生命(約10:10)。 三、 神的救恩不僅臨到被擄回歸的百姓,更要澤及萬國萬民(8:7~22,10:9~10,14:16);耶穌頒布的大使命,也是要萬民歸主(太28:19)。 ──《聖經新譯本》 玖、鑰節 鑰節: (一)‘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為耶路撒冷、為錫安,心裡極其火熱。’(一14。) (二)‘所以耶和華如此說,現今我回到耶路撒冷,仍施憐憫;我的殿必重建在其中,準繩必拉在耶路撒冷之上;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你要再宣告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的城邑,必再豐盛發達;耶和華必再安慰錫安,揀選耶路撒冷。’(16~17。) (三)‘萬軍之耶和華說,在顯出榮耀之後,差遣我去懲罰那擄掠你們的列國;摸你們的,就是摸祂眼中的瞳人。’(二8。) (四)‘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為錫安心裡極其火熱;我為她火熱,向她的仇敵發烈怒。’(八2。) (五)‘耶和華必作全地的王,那日耶和華必為獨一無二的;祂的名也是獨一無二的。’(十四9。) ── 倪柝聲《聖經提要》 【本書鑰節】 「與我說話的天使對我說:你要宣告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為耶路撒冷,為錫安,心裡極其火熱。」(亞一14)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為錫安心裡火熱。我為他火熱。向他的仇敵發烈怒。耶和華如此說:我現在回到錫安,要住在耶路撒冷中。耶路撒冷必稱為誠實的城,萬軍之耶和華的山必稱為聖山。」(亞八23) 「耶和華必作全地的王。那日耶和華必為獨一無二的,祂的名也是獨一無二的。」(亞十四9) ──楊震宇《每日讀經》 拾、鑰字 鑰字:‘火熱。’(一14,八2。)──
倪柝聲《聖經提要》 【本書鑰字】火熱(一14,八2),萬軍之耶和華(約50次) ──楊震宇《每日讀經》 【亞一1,7何謂撒迦利亞書?作者是誰?】 答:1 撒迦利亞書Book Of
Zechariah,是舊約十二小先知書第十一卷 2
本書體裁一部分是詩,一部分是對話式的散文。全書計十四章,分為兩個主要部分,即一至八章,九至十四章。前半部是歷史性的風格,屬於撒迦利亞早期生活的作品。後半部是默示性的形式,屬於他的晚年寫作。至於後半部九至十四章與前半部大不相同,並非接在第八章之後。因此一般又認為這末後六章不是撒迦利亞所寫的,是後人所添附的。或謂根據馬太福音廿七章九節引用本書十一章十二,十三節的意,視為先知耶利米所著者。但其說未定,究無一是,終必自蹶於不信之躓石,毫無損及本書之真實,與崇高的價值。 3
本書有些經文是根據舊約先知耶利米的話所寫,或在新約馬太福音中為耶穌所引用。如本書一4;二4;三8;六12;七11;與耶十八11;卅一27;卅三15;廿三5;七24,在詞句或意思上相似,九9,10;十一12,13;十三7;在太廿一5;廿七9,10,廿六31的經文意思中完全應驗了。由上可見撒迦利亞對於他的前輩先知耶利米的話,極為尊重與領受,而他的預言複為耶穌所重視,足證本書在先知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4
本書系易多的孫子比利家Berechiah(意耶和華賜福,希伯來語比利家與亞蘭語巴拉加原文意同,亞一1,太廿三35)的兒子撒迦利亞Zechariah(意耶和華紀念),于猶大國的耶路撒冷所寫(亞七3,4)。時當大利烏王B.G.521~516)第二年,其對象為被擄歸回之猶大人。他是先知也是祭司(亞七3,4;尼十二4,16),哈該和撒迦利亞的工作時間相同,同為被擄後歸國的先知。他們在同樣的環境下說一致的預言,鼓勵猶大首領和沮喪的百姓繼續建殿工作(拉五1,2;六14)。同時又給他們關乎將來復興和榮耀的盼望。撒迦利亞比哈該年輕(亞二4),說預言較比哈該遲兩個月(亞一1;該一1),較長兩年之久(主前520年8月~518年9月4日,亞一1;七1)。這兩位先知所處的時代背景即完全相同,其任務亦皆相當艱巨的繁重。他們二人可謂生活甘苦共嘗,成為同心合意的良好同工伴侶。據猶太人的傳說,撒迦利亞死後,葬在哈該的墓旁。——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上)》 【有何確據,證明撒迦利亞書九至十四章的作者,與一至八章的作者是同一人?】 解答這條問題,需涉獵多方面資料,以嚴格態度來作詳細的討論。本文作者已經在另一本著述Survey of Old Testament Intro- duction(中譯本:《舊約概論》,香港種籽),詳細陳明撒迦利亞書的統一性及可信性。有某些學者認為,撒迦利亞書九至十四章乃於主前三至二世紀寫成;有關他們的論據,《舊約概論》有所陳述,並加以反駁。撒迦利亞先知于主前五二0年左右開始其職事,那時,他協助哈該呼籲重建聖殿。主前四八O年左右,薛西大軍攻希臘而不果後(參九13),是撒迦利亞完結其職事之時。撒迦利亞書的一至八章與九至十四章,其寫成年代極可能相距數十年,因為兩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不同地方,風格亦迥異。在風格與主題上,九至十四章流露出較晚期的特色;至於一至八章,則較接近重建聖殿(主前五一六年完工),在八章經文內,都充滿建殿的意識形態。無論如何,沒有文字上的證據可以證明前後兩段出自不同作者。── 艾基斯《舊約聖經難題彙編》 【撒迦利亞書難題的特別注釋:】 讀者要留意一至六章所記的異象及其象徵意義,並細察七至十四章的某幾段預言性經文,相信這樣會對理解整卷撒迦利亞書的結構有所幫助。要瞭解撒迦利亞書,並看清楚具如此魅力的先知,我們需要下一翻苦功:詳細研讀及比較古代的有關資料,與此段時期有關的文獻。在這本篇幅不大的聖經難題匯篇內,我可以寫出來的,就只有在過去十多年來我的研究成果,以及在課堂上的講義,以指出撒迦利亞書的一致性,及其預言的應驗。然而,只帶出我的結論,卻刪除這結論賴以成立的證據,對讀者的幫助不大。本來最妥善的解決方法是將此書卷內較難解的經文加以簡略的解釋,但本書的篇幅容納不下這些解釋性文字。另一方面,若在這裡詳解撒迦利亞書,則啟示錄也需作同樣詳盡的釋義了。因此,我決定不在這裡探究撒迦利亞書的異像。讀者若有興趣作進一步研究,可參看有關撒迦利亞書的其他書籍,下列書籍都刊載了近年來對於此卷先知書的討論。David Baron,Vision and Prophecies of
Zechariah(Lond 1918);George L.Robinson,The Twelve,Minor Prophet(New York:Doran,1926);Charles L.Feinberg,God Remembers.Studies in Zechariah
(Wheaton.Van Kampen,1950)。Zondervan出版社的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vol.7,裡面有Kenneth L.Barker對撒迦利亞書的注釋,這位學者的著作向來都是有分量的,因此撒迦利亞書注釋亦必不例外。── 艾基斯《舊約聖經難題彙編》 【內容】本書內容,可用兩種文學類型來包括,異象與信息。 一、異象 異象不是撒迦利亞所特有的,在他以前的先知也有類似的經歷,記載在先知的著作中(摩七1-9,八1-3;賽6章;耶一11-19;結一1,八2)。在寫作先知之前,也有異象的記載(王上22章)。先知從異象中接取信息,也是確實的經驗。所以「異象」是屬靈的見解,成為先知信息的另一個用詞,出現在先知書引言的前端(摩一1;賽一1;俄1節),通常稱之為「默示」。可見撒迦利亞,也有這樣先知的傳統,將異象記下,成為重要的信息。 異象在開端有日期(一7、8),但在本書其它經文並未注明。第七章一節且說明一切異象似都在一夜之間,可見全部異象都是合一的,有一貫的真理。 異象使人體會神的啟示是超越人的理想與想像。從第一異象到第四異象都是動態,但第五異象則不同,是靜態的,燈檯與橄欖樹。然後第六、七異象不是在地上,而在半空,飛卷與容器都在高空上,似又是一個新的轉變。 異象中先知所見的,除第五異象外,都有動作,表明神在行動,歷史在進程中。即使是靜態,在第五異象中所有的,仍是表徵著神的同在。這些不同的表像,大多有動作,也有狀況,都有極豐富的涵義,使先知反復思想,領悟之後,就傳講出來。 二、信息 在異象中有信息(Oracles)。在異象後又有信息,彙集在第七、八兩章,在異象中的信息,有不同的解釋及警戒勸勉,有時甚至具哀歌的形式。在異象後的信息語氣不同,從哀歎轉為慶祝的歡樂,也有更多積極的勸勉。 1、異象中的信息(一7~六15) (1)信息(Oracles)並非在每個異象之中。第二、六、七異象中並無特殊的解釋。有的異象本身即可自行解釋,或者作者以為沒有解釋的必要,卻構成後世神學上的困難。大體的意義可以明白,細節卻有難解之處。 (2)在異象中的信息,大多為解釋或糾正,有時也表明對異象的回應,例如在第一章十四至十七節。在第十三節已經有了耶和華的答覆,祂曾用美善的安慰話。 (3)信息多為異象中的回應。第一異象有兩段,第三異象在第二章六至十三節,第四異象也分為兩段。第五異象,信息在其中(即四6-7、8-10,又四12)。在第八異象,信息在後面(即六10-11、14,又在12-13。) (4)在這些信息中似有一個共同之處。異象的中心人物為祭司,信息的焦點在君王(四6-10,六12-13),同時也注重先知的身分與角色(二9、11,四9,六15)。聖城耶路撒冷成為祝福之地,也是信息特別注重的(一14-16,二8、14)。 (5)異象與信息是連續的因素。例如在最後的異象中有四風,在第二章六節也有「四方」或「四風」(那是第三異象)。異象與信息中的表像,可在其它的先知著作中找到,尤其在以賽亞書。錫安好像女子(賽四十9),歡樂歌唱(十二6)。沙漠地有湧泉(四十一18、19)。這些都說明撒迦利亞書信息是典型的先知語調,他也必受早期先知的影響。 2、異象後的信息(七~八章)在這兩章經文,信息比較直接。耶和華在耶路撒冷(八3可參閱二5),關切公平的事(七9-10,八16,可參閱五1-4),注意適當的禮儀(七4-7,八18、19,可參閱三1-5)。在新聖城中的人(八3-8、12、13、23),是應注意敬拜的事。這以耶路撒冷為主題的,也可在以賽亞書尋見,這是猶大的榮華。 本書第一至八章,異像是主要的,信息是其次的。第七、八兩章應為第一至六章的附錄。第一至六章先知是一位異象的先見,觀察與領會。第七至八章,先知才宣告與解釋,正如阿摩司一樣。撒迦利亞與哈該有別,因為哈該沒有異象只有信息。 3、兩大默示信息(九~十四章)第九章開始,不再有歷史的日期,不再有歷史的人物(約書亞,所羅巴伯,大利烏,連先知撒迦利亞的名也付諸闕如)。這裡不再有異象,也沒有解釋的天使。第一至八章是和平的景象,而第九至十四章卻有一片戰爭的情勢。──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撒迦利亞書》 【本書主題】 一、猶太宗教運動。撒迦利亞與哈該同為復興時代的先知。他們掀起一項宗教運動,就是以後稱為猶太教(Judaism),他們是創始者。他們同樣著重聖殿的重建,不能與撒瑪利亞人為友。他們要保持猶大的傳統,有純粹的血緣、文化、宗教,與外邦人是分別的。 重建聖殿的動機,是恢復希伯來宗教的傳統,恢復敬拜的禮儀,保持神選民獨特的身分,是始終如一的敬拜者。 二、耶和華的啟示。在本書若干處(四8,七4,八8),說明撒迦利亞仍如被擄之前的先知,感到耶和華直接向他啟示。同時他也體會到與以前先知不同之感受(一4,七7、12)。耶和華是超越的神,與人還是有相當遙遠的距離。神的啟示似需經過中保(參閱賽6章)。在撒迦利亞書中,啟示是以異象的方式。在被擄以前的先知中,除阿摩可以外,異象比較少。神都是直接向他們啟示。但是撒迦利亞看見異象,是有解釋的天使(一9等,參閱結四十3-4)。 三、天使以及撒但。耶和華是超越的神,撒迦利亞的異象需要解釋的天使。在第四異象中,有天使也有撒但。撒但好似也是天使中一員。他是專為控告人的。 四、彌賽亞的豫言。彌賽亞的時代,在撒迦利亞書比在哈該書更為明確。所羅巴伯與約書亞都是耶和華的受膏者,即為彌賽亞(四14)。約書亞是生在新的時代,成為新社會的宗教領袖,在所羅巴伯王座的右邊。所羅巴伯是彌賽亞君王。所以祭司與君王成為神所委派的領袖,他們必緊密地合作,謀求以色列社會的福祉(六13)。彌賽亞的豫言是有關國度的復興與建立。 ──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撒迦利亞書》 【書之要旨】本書要旨與哈該書同,即重建聖殿。撒迦利亞與哈該二人同時為先知,而撒迦利亞較哈該遲兩個月(哈一1,亞一1)。此二先知即同時同工,為激動以色列會眾,重建神的聖殿,按以色列人回國後,其最大最要之事,即首建神的聖殿。——賈玉銘《聖經要義》 【書之性質】撒迦利亞書幾乎全書皆是預言,其中有關於當時會眾之言,仍是預言。他預言的方法多是用異象,即異象之預言,藉著異象把他所要預言之事,表顯出來。有如先知以西結書、但以理書,與使徒約翰所寫的啟示錄等相同,多是在異象中,看見神所要成全的將來之奧秘事。——賈玉銘《聖經要義》 【撒迦利亞書的特徵】 一、所有預言皆注明說講出來之日期。 二、多以第一人稱(first
person)表達神的啟示。 三、充斥異象,雖阿摩司早已應用,但撒迦利亞遠越眾人。 四、文筆較少用詩體文學格式,反多采散文風格。 五、天使之工作尤其明顯。 六、異象之意義多有立時之解釋。 七、祭司地位比其它先知書更顯著。 八、多用前人之思路或語句。 ——馬有藻《撒迦利亞書詮釋》 【撒迦利亞其信息】 一、在聖經末世論甚濃的數本先知書中,如以西結、但以理、撒迦利亞和新約的約翰,只有撒迦利亞是在本土向本國人說預言。 二、他的信息為稱為舊約中的啟示錄,也是小先知書異象最多的一卷,很多象徵性的表達。M.Luther說本書是先知書「預言的模樣」(Der Ausbund der
Propheteu),G.L.(注20) Robinson 稱之為舊約中最多彌賽亞預言,及最具備啟示文學特徵的書卷。(注21) 三、他的書有三個信息重點: 1、 神賜彌賽亞的工作━━強調其身份的工作 2、 鼓勵加速建殿,以預備彌賽亞之來臨。 3、預言以色列將來的遭遇。 ——馬有藻《撒迦利亞書詮釋》 【目的與主旨】 一、目的——本書之主要目的,在鼓勵被擄歸回的選民重建聖殿
1、神為錫安大發熱心,神已幫助建殿,故人當為錫安熱心(一14、16) 2、建殿工作雖有困難如大山,但必解除,且建殿工作必完成(四4 7) 3、由於預言中的彌賽亞即將來臨,故更應加速完成建殿(六12~13) 二、主旨——「重建」,以聖殿之重建應用在聖民之宗教生活的重建上 ——馬有澡《神必紀念——撒迦利亞書詮釋》 【撒迦利亞書簡介】 作者:撒迦利亞 寫作日期:主前520~518年 作者 撒迦利亞的父親比利家大概在撒迦利亞小時就死了,以至撒迦利亞成為祖父易多的直接繼承人(尼一二4)。易多是與所羅巴伯和約書亞一起從巴比倫返回猶大的祭司,而且按照傳統,是古猶太拉比大會(Great Synagogue,猶太人議會[Sanhedrin]之前的一個猶太人管理團體)的成員。撒迦利亞一名(舊約裏另有二十七人名叫撒迦利亞)的意思是“耶和華記念”。這個撒迦利亞是與先知哈該同時代的人(拉五1;六14)。 背景與寫作目的 於古列在位期間,有五萬多名猶太人在主前538年從巴比倫返回巴勒斯坦。他們在主前536年奠立聖殿的根基,但因遭到反對,建殿的工作停頓了大約十五年(拉一1~4;四1~5)。主前521年登基的大利烏舒士他斯伯(Darius Hystaspes,一1)確認古列的詔命,而撒迦利亞象哈該一樣,鼓勵百姓完成建殿的工程。他們終於在主前516年完工了。 書中的基督論 除了以賽亞書外,撒迦利亞書有關彌賽亞的預言比任何先知書都要多。關乎祂第一次降臨的預言包括:三8;九9,16;一一11~13;一二10;一三1,6,而等到祂再來時才應驗的預言包括:六12;一四1~21。 內容 撒迦利亞書是一卷安慰與盼望的書,以呼籲百姓悔改作開始,預言基督的再來和作王統治作結束。──《雷氏研讀本》 【寫作背景】 撒迦利亞,意即「耶和華所記念者」。舊約中至少二十七人具此名。本書作者為易多之孫、比利家之子撒迦利亞。易多是在所羅巴伯與大祭司約書亞帶領下
, 自巴比倫歸返猶大的祭司之一 (尼12:4, 16),可見撒迦利亞出自祭司家族。他因神的呼召,於大利烏王二年(主前五二○年),繼哈該先知開始工作後兩個月,首次發出神的信息(比較該1:1與亞1:1),與哈該一起勸百姓完成聖殿的重建工作。(見拉5:1; 6:14; 亞4:9; 8:9) 本書頭八章所記載的信息與哈該書有相同的背景(見哈該書簡介),內容主要記述先知所見的異象,語調平靜,文體以散文為主 。 自9章起,撒迦利亞書的重點改為末世的事,文體、風格亦迥然有異,充滿激情,以預言為主。因此, 有些學者認為本書9-14章出自不同人手筆,並對作者的問題有不同的揣測。然而,本書兩部分均指向將來的盼望──彌賽亞國度的建立;罕見的語句在上下兩部均有出現,例如: 7:14及9:8的「無人來往經過」,3:4及13:2的「使脫離」及「使不再有」(原文為同一字),「耶和華的話臨到」及類似的句子在上半部出現十四次之多,同樣在下半部也多次出現(10:12; 12:1, 4; 13:2, 7-8)。顯然,本書出自同一人,至於風格及文體的不同,可能是因為兩部分的寫作日期距離一段相當長的日子。──《串珠聖經註釋》 【本書的特色】 一、本書為小先知書中最長與最隱晦的一卷。 二、本書在三方面異于其它先知書: 1、頭八章強調異象為傳遞神心意的工具; 2、以天使為神與人溝通的媒介; 3、異象中極多象徵表記,以此顯示神如何介入歷史,統管世界。 三、極多有關彌賽亞及其國度的預言,資料詳細及準確。 1、作為大衛的「苗裔」 (三8; 六12),彌賽亞必謙和地到來作王,並施行拯救(九9)。 2、作為神百姓的牧人,他必被人厭棄(見十一4~17注),遭神擊打(十三7),身體被紮(十二10)。 3、然而彌賽亞必救贖他的餘民 (十6~12; 十1~十三1), 使敵國歸順,最終建立榮耀聖潔的國度。 四、多次強調悔改與除罪的必要(如一4;三4, 9; 五1~11; 十二10~十三1)。 ——《串珠聖經注釋》 【參考資料】 一、 本書作者及寫作時期 撒迦利亞是與哈該同時代的先知,主前520年開始先知侍奉。與哈該一道負起向回歸故土的猶太人傳講,促齊心合意恢復聖殿的重建工作。 撒迦利亞的原文有“耶和華所紀念”的意思,是舊約很普通的一個名字。主耶穌提到一位撒迦利亞(太二十三35)是大祭司耶何耶大的兒子,因責備百姓離棄神,為猶大王約阿施所殺(代下二十四20~22),成為古代義人為真理而犧牲的代表,但與本書的作者無關。 本書作者撒迦利亞在猶太人被擄巴比倫時出生,隨所羅巴伯所率領的第一批猶太餘民返猶大(尼十二4,16),他是祭司易多的孫子,本書雖記有他父親比利家的名字(一1,7),但以斯拉和尼希米提到他時,只說他是易多的孫子(拉五1),或易多族中人(尼十二16),很可能在約雅金作大祭司時,撒迦利亞繼易多成為他那一族的族長(尼十二12~16),可見他的父親比利家英年早逝。 撒迦利亞因此不只是先知,也是祭司,出身和耶利米、以西結相似。 他和哈該幾乎同時開始先知侍奉。哈該在主前520年八月出現,傳達第一篇信息;不到一個月,猶太人在神話語的激勵下恢復重建工程。撒迦利亞在哈該講過第二篇短短的信息後參加工作,傳講他的首篇信息(一1~6)。哈該的信息在同一年中傳達完畢。次年,撒迦利亞第二次說預言,傳達夜間所見的八個異象(一7~六8)。兩年後,他第三次說預言,答覆伯特利人有關禁食的詢問。至於9至14章所記兩個預言,書中未記時間,可能在新殿奉獻後(新殿在主前516年初奉獻,拉六15~18)。 撒迦利亞年紀比哈該小(二4)。根據《哈該書》二3,哈該說預言時,總有七十多歲。撒迦利亞的先知侍奉可能一直繼續。有的年表認為他活到波斯王亞達薛西一世時期(主前465~424年,參尼十二16,26;十三6)。 二、 本書背景及內容 撒迦利亞與哈該同時代,時代背景可參《哈該書》的<參考資料>。二人的信息都在喚起猶太人恢復建殿(一2~6)。但撒迦利亞特別注重靈性生活和彌賽亞及其國度。他十分關心大衛家,深信彌賽亞必出自大衛一脈,是大衛的“後裔”。他因此把盼望寄在猶大省省長所羅巴伯身上,認為這位領猶太人回歸的領袖是神應許的應驗。這盼望並未實現,但所羅巴伯給了猶太人生存下去的勇氣,挑旺了彌賽亞的盼望之火,成為彌賽亞在主基督身上實現的保證(該二23)。 自一7開始,記有先知夜間所見八個異象。紅馬的異象說明神看守猶大。四角與四匠預示猶大仇敵的失敗。準繩預示耶路撒冷將來的興旺。穿污穢衣服的約書亞換上潔服,表示神的子民的罪被除,靈性上得到復興。金燈檯從兩株橄欖樹取油燃點,是新殿必蒙神的靈幫助建成。空中飛行的書卷說明偷竊和說謊的必受神咒詛滅亡。量器是罪惡將遠離猶大的表徵。四戰車說明神掌管全地。 然後他看見另外兩個異象,一是祭司約書亞的加冕,預表彌賽亞(大衛的“後裔”),一為禁食的答覆,提醒百姓勿重蹈覆轍。 自九章開始,先知的目光移到未來,宣佈聖殿重建後會有的事。猶大四周的國家要遭刑罰,謙和之君來到耶路撒冷,神終必拯救並保護祂自己的百姓,不信的惡牧要除滅,不肯隨善牧的民要受刑罰。耶路撒冷會遭圍攻,許多人死去,但善牧來到拯救此城,餘民認祂為主。神將在地上建立祂永遠的國,彌賽亞將成為全地的王。 三、 本書的體裁與統一性 本書為小先知書中最長的一本,因主要以先知所見異象為傳達神啟示的途徑,象徵性描寫和表記特多,也是最難明白的一本書,尤其是九章以後至14章,主題和前半不同,既未標注日期,先知自己和約書亞、所羅巴伯的名字以及聖殿均未見提及,且引用早期著作如《但以理書》、《以西結書》及《約伯記》的經文頗多,而壓迫猶太人的改以亞述和埃及為代表,又提到希臘(九13),使人推測,這一部分或非撒迦利亞本人所作,時間應在亞歷山大征服波斯之後(主前四世紀後半),或猶太人被擄以前(主前七世紀末)。 但大多數聖經學者認為本書前後兩部分風格和重點的不同,非因作者有異,而是後半很遲以後才寫,中間隔有一大段日子,此時,撒迦利亞年紀應已很大了。至於書中出現希臘一名,須知《以賽亞書》和《以西結書》早都提過(賽六十六19;結二十七13,19),而在撒迦利亞時代,希臘已成為波斯的一的軍事威脅。本書引用其他先知書,正表明先知對已有預言的著重,神的靈同時感動他說出來提醒聽眾。 根據猶太傳統和一般學者意見,有充分內證可資證明,本書乃出自撒迦利亞一人之手。 後半部有關彌賽亞的預言,例如大衛家的複起(十二章)、謙和之君的來臨(九9~10),以及被人厭棄(十一4~17)、身體被紮(十二10),和與列國戰爭(十3~十一3)等,都要等到主基督降生後,才露端倪。新約作者引用這一部的經文分外多(太二十一4~5;二十六31;二十七9;可十四27;約十二15;十九37;啟一7;二十二3),可見本書在初期教會信徒心中的地位。 ──《啟導本註釋》 【重要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