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撒迦利亞書第二章拾穗

 

【亞二1我又舉目觀看,見一人手拿準繩。

         「一人」:可能是神的一位使者。──《串珠聖經註釋》

         “準繩”:看一1617注。表示耶路撒冷要重建。──《啟導本註釋》

         「準繩」是用兩個字結構成的,直譯應為「量器」(h]ebel middah)。在聖經唯一的用詞,只有此處出現,其它「準繩」用詞不同(如本書一16及結四十3),是一種繩子或杆子。這一量器為劃分地界之用,前一個字(h]ebel)常單獨地出現,在阿摩司書(七17)為「用繩子量了」,「拉準繩」(彌二5),為將地業轉歸別人。這是一種特殊的準繩量器,專為劃分地段之用。這「一人」是第一章「與我說話的天使」。──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撒迦利亞書》

         「準繩」:原文是「測量用的繩索」或「量器」。此處是聖經中唯一用此詞的地方,其他地方的「準繩」都是不同的字。這種準繩,是專門用來劃分地段之用。── 蔡哲民《查經資料》

 

【亞二1  準繩是……】手拿準繩之人象徵百姓歸回、重建耶路撒冷的盼望,他要量出根基的四界(1:16;參耶31:38-40)。──《靈修版聖經註釋》

 

【亞二1~5耶路撒冷將大大興旺:神要使耶路撒冷不斷伸展,如同沒有城牆的鄉村,無止境可言。──《串珠聖經註釋》

 

【亞二1~13這異象預示以色列和耶路撒冷必得復興和祝福。將來耶路撒冷要擴展至城牆以外(4節),而其中的居民能安全地居住,因為在千禧年期間,耶和華會親自與他們同在(5節)。耶和華吩咐那些仍未從巴比倫(“北方之地”,耶一14)返回的人必須回來(6,7節;主前538年在古列的詔命之下,只有大約五萬人返回猶大),因為巴比倫不久要被攻佔(此事在三年之後發生了)。第1013節描述列國、以色列和耶路撒冷在千禧年所得到的祝福。“聖地”(12節)即巴勒斯坦(舊約只在這裏使用聖地一詞)。──《雷氏研讀本》

         第三個異象說明神的子民和聖殿並耶城都會得到完全的復興,耶城要不斷伸展,毫無止境。──《啟導本註釋》

 

【亞二2「我說:『你往哪裏去?』他對我說:『要去量耶路撒冷,看有多寬多長。』」

         聖經中關於耶路撒冷或聖殿共有四次的度量――(結四十1~5;亞二1~2;啟十一1~2;廿一15)

         先知常向天使發問:「這是甚麼意思?」(一919)「他們來作甚麼呢?」(一21)這次他不是要使者解釋甚麼意思,而是甚麼行動。在發問中,已有顯著的進步,比較容易領悟異象的內容。

         那人就直接了當地回答說:去量耶路撒冷。計算面積的方法,是以長度與幅度為准,這是以西結書常用的方法(40-48章)。量耶路撒冷,主要為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撒迦利亞書》

 

【亞2 測量耶路撒冷】聖殿的位置與方位相當重要(參:出二十六136注釋),這也見於美索不達米亞有關神殿的神話與歷史記載。《埃努瑪埃利什》記道,當瑪爾杜克準備建造自己的環宇神殿,他測量了奠基所在地阿普蘇。自蘇美時代起,直到亞述與巴比倫時代,擁有測量工具是重建聖殿的天意記號。領導人借著這些工具得到神的指示。此外,測量工具也用來決定先前聖殿根基的準確位置。──《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亞二3與我說話的天使去的時候,又有一位天使迎著他來,

         第一節的「一人」,必是那位「與我說話的天使」,因為他說完他行動的目的(去量撒路撒冷)就去了。就在那時,出現另一位天使迎著他來。在七十士譯本作「站」。那就是說,另一位天使迎著來的時候,「與我說話的天使」還站在先知旁邊。「耶和華的使者在旁邊站立」也在第三章五節出現。他站在那裡為先知解釋異象。──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撒迦利亞書》

 

【亞二4對他說:“你跑去告訴那少年人說,耶路撒冷必有人居住,好像無城牆的鄉村,因為人民和牲畜甚多。

         「那少年人」:指第一節裡手持準繩者,或是先知本人。──《串珠聖經註釋》

         “那少年人”:先知撒迦利亞。他說預言時年紀很輕。“無城牆的鄉村”:耶城將要興旺,人口增多,好像沒有城牆一樣,四面擴散;又將成為列國的中心,向外開放,任何人可以自由進出(結三十八11;賽二2)。──《啟導本註釋》

         「你跑去……」這是否表明緊急的行動,這件事情太重要,刻不容緩,所以立刻採取行動,動作非常敏捷。

         耶路撒冷無需城牆,有了城牆,反而有了局限,要像無城牆的鄉村。鄉村沒有範圍與地界,所以面積廣大,不但可以耕種畜牧,而且可以居住。這個用詞「鄉村」(perazot)是多數字,在聖經中只出現三次,除此處之外,還在以西結書第卅八章十一節及以斯帖記第九章十九節,都可譯為「無城牆的鄉村」,有很空曠的田野處附有住屋。這裡不但有人居住,而且人民與牲畜甚多。人與動物居住的地方,是很繁榮的(參照番一3)。──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撒迦利亞書》

         「少年人」:可能有「下屬」的意思,指著去量耶路撒冷的人物或天使。也有一說是指「撒迦利亞」。

         「跑去告訴那少年人」:似乎表達情勢緊急,因為耶路撒冷未來將有大量的人居住,所以蓋城牆(反而造成限制)與都市規劃都必須重新考慮。

         ◎八十年後的尼希米時期,這個應許還沒有實現, 11:1-2 還要抽籤住進城內。尼希米所建的耶路撒冷城比大衛時代範圍更大。到了耶穌時代,預言就差不多實現了,世界各地的朝聖者已經蜂擁來到耶路撒冷城。猶太史學家約瑟夫記載西元七十年耶路撒冷被毀時一共死亡一百萬人。── 蔡哲民《查經資料》

 

【亞二4你跑去告訴那少年人是誰?】

         答:先知撒迦利亞在異象中說:「我又舉目觀看,見一人手拿準繩」(1),這人就是與先知說話的天使(3)。當這天使手拿準繩要去量耶路撒冷,看看有多寬多長的時候,又有一位天使迎著他來(23),對他說:「你跑去告訴那少年人說,耶路撒冷必有人居住,好像無城牆的鄉村,因為人民和牲畜甚多。」(4)這裡所提到的那個少年人,按照上下文的意思,系指撒迦利亞先知自己而言。先知藉著兩位天使先後所傳的信息,同時又聽耶和華說:「我要作耶路撒冷四圍的火城,並要作其中的榮耀。」(5)從此得知神已宣佈了他的旨意,是要重建耶路撒冷,恢慢她的繁榮,其中的百姓,在神無所不能的堡壘環護中安然居住,先知當然要把這個大好的信息轉告他的同胞們了。――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亞二5  耶和華說:我要作耶路撒冷四圍的火城,並要作其中的榮耀。」

         「火城」:應作「火牆」,比喻神大能的看守。

         「作其中的榮耀」:表示神重返耶路撒冷與民同居。──《串珠聖經註釋》

         “火城”:神將親自保護耶城,作它火焰的城牆,並要居住其中(“作其中的榮耀”)。──《啟導本註釋》

         耶路撒冷沒有城牆,並非就失去保障,無法有安全的防禦。那時大多城邑都有城牆,怎可沒有這樣安全的措施呢?但是耶和華親自保證,甚至有更安全的安排。祂自己要成為火城,保護全城的四圍,那才是最完善的。我們的神是烈火,在申命記以及新約中希伯來書引述的(申四14及來十二29)。

         耶和華是聖城中的榮耀。神的榮耀在聖城中,因為祂是在聖殿,聖殿是祂的居所。──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撒迦利亞書》

         ◎這個異象可能表達某些人希望先建立城牆以保護自己,之後再來建造聖殿,但耶和華應許成為耶路撒冷的火城,亦即應該先建聖殿,不要急著建城牆。當時撒瑪利亞有相當的敵意 4:1-5 所以先建城牆似乎是正確的。

 

【亞5 其中的榮耀】早在蘇美人的文學中,就有神明在一座城,代表該城受保護的看法。例如,在《亞甲德的咒詛》(Curse of Agade),眾神離開城市,使該城經受不起敵人的攻擊。──《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亞二6耶和華說:“我從前分散你們在天的四方,現在你們要從北方之地逃回。這是耶和華說的。”

         「在天的四方」:原文為「如天的四風」,意思是如四面而來的狂風,把百姓吹散至遠方。

         「現在你們 ...... 逃回」:此句之前與7節開首,原文有「哦!哦!」,表示情況緊急,審判將近。

         「北方之地」:即巴比倫(見7; 1:13-14註)。──《串珠聖經註釋》

         “天的四方”:世界各地。原文有“猶如天的四風”之意。亞述人曾把以色列民分散於帝國各地(參王下十七6)。“北方之地”:猶太人被擄往的巴比倫(7節;比較耶六22;十22)。──《啟導本註釋》

         這是第三異象之後的信息,有緊急的呼召。接著是「逃回」,這是聖戰的吶喊:快逃!快走!以前他們無法逃離,現在情勢已經轉改,巴比倫自身已經敗亡了。波斯強權允許以色列歸去。耶路撒冷有一番新氣象,快逃離吧!不可坐失良機。──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撒迦利亞書》

         分散。參耶51:6,45。這是對那些沒有在居魯士的法令之下(拉1:1-4)返回耶路撒冷的猶太人的新呼召,要他們回錫安去,逃脫在波斯將要遭遇的艱難時期。還有許多猶大流亡者留在巴比倫。他們中有不少人過著安逸富足的生活。他們的富裕使他們對回到耶路撒冷面對不安定局面感到猶豫。

         北方之地。在《舊約》中經常指巴比倫,因為這個國家是從北方侵入巴勒斯坦的(見耶1:14,154:6注釋)。──SDA聖經注釋》

         2:6 之前有兩個翻譯為「禍哉」的驚嘆詞。這裡不是翻譯為「禍哉」,而是表達大聲呼籲的意思。

         「北方之地」:指「巴比倫」。

         巴比倫到西元前538年,巴比倫被瑪代波斯帝國取代,直到西元前330年,希臘帝國興起,滅了瑪代波斯。此處講巴比倫,是指著巴比倫與其後繼者,而非指原有的巴比倫帝國。先知要百姓逃離,是因為西元前330年巴比倫(波斯)即將被滅,所以最好在這事未逃離這些國家。── 蔡哲民《查經資料》

 

【亞6 北地】特別是在耶利米書,北方是敵人來襲的方向(參:耶一1415注釋),而巴比倫是來自北方的敵人愈加明顯。雖然巴比倫位於耶路撒冷以東,所有交通流量集於敘利亞沙漠的一個弧形區。因此巴比倫從北方進入猶大,以色列人也從北方前往巴比倫。撒迦利亞現在催促他們逃離被擄之地。──《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亞6 四風】按照美索不達米亞思想,間或也會有七風,但四風才是常見的表達。四這個數字,就與今天風吹來的方向所定的方位點相關。──《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亞二6~9神要刑罰以色列的仇敵:先知呼籲神的百姓逃離所居的巴比倫,因神的刑罰要臨到該地的居民。──《串珠聖經註釋》

 

【亞二7與巴比倫人同住的錫安民哪,應當逃脫。

         「與巴比倫人同住的錫安民」:指原居耶路撒冷,後被擄至巴比倫的猶太人及其後裔。有關巴比倫遭殃的預言稍後應驗於大利烏王第四年,巴比倫城反叛波斯,卒為大利烏王所平,城內貴冑慘遭屠殺,居民被逼遷徙,結果整個城荒涼了。──《串珠聖經註釋》

         “錫安民”:被擄往巴比倫的耶路撒冷居民及其後裔。──《啟導本註釋》

         這節與上節是連起來的,是下半對句。北方之地是巴比倫人居住的地方,與他們同住的以色列人是一切被擄者。

         巴比倫與錫安同為人格化,而且以女性的稱謂,她們都是女子,女子是表徵居民(參閱耶五十42,五十一33;詩一三七8;賽四十七)。巴比倫大城原如尊貴的富婦,現在已遭羞辱。錫安是被擄的女子,原來極為卑賤,現在要替代巴比倫的尊貴,是神使她升高。但是她必須逃脫。錫安當然指以色列民。耶和華保護她,用手影遮蔽,「又對錫安說:你是我的百姓。」(賽五十一16──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撒迦利亞書》

         錫安民啊應當逃脫。或“逃到錫安(RSV版)”。神旨意就是要懲罰那些囚擄祂子民的國家。見第6節注釋。

         與巴比倫同住的錫安的民。KJV版為“巴比倫的女兒”。與詩137:8相同。參“錫安的女兒”(賽52:2;哀4:22;亞2:10)。──SDA聖經注釋》

 

【亞二8萬軍之耶和華說,在顯出榮耀之後,差遣我去懲罰那擄掠你們的列國;摸你們的,就是摸他眼中的瞳人。

         「在顯出榮耀之後 ...... 列國」:原文為「在榮耀之後(或為要彰顯榮耀)祂差遣我到那擄掠你們的列國去」。這裡與9, 11節的「我」字,或許指耶和華的使者,亦可能是彌賽亞的自稱。全句表示神要顯出祂的榮耀 (參5), 另要為祂的百姓報復,懲罰列國。

         「瞳人」:表示選民在神眼中的寶貴。──《串珠聖經註釋》

         “在顯出榮耀之後”亦作“為要彰顯榮耀”。“瞳人”是眼睛裡頭最易受損傷的部分,但也是最受到保護的地方。若遇外物,眼瞼和睫毛會迅速作出反應加以保護。聖經用瞳孔比喻神的百姓,神極其愛護(看申三十二10)。

全節是說,神要懲罰那些曾掠奪過祂所珍愛的以民的外邦,以彰顯祂的榮耀。──《啟導本註釋》

         在神顯出榮耀之後,是指在祂顯現之後,神就要差遣使者執行任務。「懲罰」兩字是中譯本加上去的,卻並不是原意,神並沒有差遣先知作懲罰的工作,先知只是提醒與警戒,責備與勸導。他必須向擄掠他們的列國提出警告,誰都不可輕易觸犯你們,觸犯你們的,無異是觸犯「我」眼中的瞳人。

         眼中的瞳人是最敏感的部分,不可輕易觸犯,更無法加害,因為這有很自然而且最完善的保護。耶和華的眼目察全地(四10),祂尤其保護以色列不被傷害,所以耶和華是不能容讓外邦人任意加害于祂的百姓,祂的保護是無微不至的。──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撒迦利亞書》

         在顯出榮耀之後。這句話含義不明。RSV版“在他的榮耀差遣我去之後”改動了原文,指神榮耀的異象賜給了先知。

         瞳人(babah)。該詞僅在這裡出現。眼睛對於傷害極其敏感,是人的無價之寶。對於聖徒的每一次打擊都落到神身上(見賽63:9;徒9:1-5;參太10:4025:34-46)。──SDA聖經注釋》

         「顯出榮耀」:可能指可能指剛剛顯示的異象,也可能用「榮耀」的另一個字義「堅持」。

         「差遣我」:差遣先知撒迦利亞,加爾文認為是「神差遣神」。

         「懲罰」:原文中沒有「懲罰」一詞,但 2:9 中可以看出宣告之後也的確是帶來懲罰。

         「眼中的瞳人」:是人體中最敏感的部位,享有最完善的保護。

         2:8 直譯是「要差遣我(先知本身)去向那擄掠你們(以色列子民)的列國(宣告):摸你們(以色列民),就是摸他()眼中的瞳人」。如果是加爾文的講法,就是神差遣神去懲罰擄掠以色列的列國。── 蔡哲民《查經資料》

 

【亞二8摸你們的就是摸他眼中的瞳人,這裡的他是指誰?】

         答:萬軍之耶和華說:「在顯出榮耀之後,差遣我去懲罰那擄掠你們的列國。摸你們的,就是摸他眼中的瞳人。」這裡所謂「顯出榮耀之後」,可能是指5節中應許耶路撒冷的榮耀,並且意思可能是說,神把所應許的榮耀,賜給耶路撒冷以後,就要按他說過要作的,以毀滅臨到她的仇敵。但由於在原文中「榮耀」之前沒有冠詞,所以不利於這樣的解釋;較可能的意思是為了追尋榮耀。他差遣了我,這就是說,神現在要藉著懲罰那壓榨他百姓的人,來榮耀自己,以顯明他不變的公義,和不屈的公正。至於「摸你們的」,這「摸」就是表示敵對他的百姓的意思,「就是摸他眼中的瞳人」。亨德遜Henderson認為這個代名詞的「他」字,就是指萬軍之耶和華而說的。神的百姓在神面前,視如眼中的瞳人那樣寶貴和重要,時時受到保護。所以列國敵對他的百姓,就是如同敵對神的眼中瞳人那樣嚴重,豈能傷害得了      呢!―― 李道生《舊約聖經問題總解》

 

【亞二8~9這裏所指的是彌賽亞,祂被差遣去審判搶掠以色列的列國,藉以彰顯神的榮耀(比較太二五3146)。──《雷氏研讀本》

 

【亞二9看哪!我要向他們掄手,他們就必作服事他們之人的擄物。你們便知道萬軍之耶和華差遣我了。

         「掄手」:原文指握拳揮手;這是恐嚇的舉動 (賽10:32) ,亦表明神輕易挫敗祂的敵人。──《串珠聖經註釋》

         祂的手一揮動,就發揮巨大的力量。這是以西結的說法:耶和華伸手攻擊(結六14)。祂一掄手,埃及人就都戰兢懼怕(賽十九16,參閱十一15)。以前擄掠以色列人,為勝利者服苦,現在的情形完全相反,他們這些侵略者要受苦了。

         這些預言必須成為事實,不然先知的權威就不被尊重。這些日後應驗的話,足以證明「萬軍之耶和華差遣我了」(參閱申十八15-18有關先知權威的印證)。──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撒迦利亞書》

         nuph)。“移來移去”。揮手表示行使權力(見賽11:1519:16)。神保證扭轉局面,使奴役以色列的人成為以色列的掠物。

         遣我去。真先知的憑據就是他預言的應驗(見申18:21,22)。──SDA聖經注釋》

<syncBible ref=2:9-12>

【亞二9-12  神住在百姓中間,是指末世嗎?】“我”(2:9)可能指彌賽亞而言,祂在末後要審判所有欺壓神子民的人。神應許要住在祂百姓中間,必有多國的人認識祂(參約1:14;啟21:3)。──《靈修版聖經註釋》

 

【亞二10「錫安城啊!應當歡樂歌唱,因為我來要住在你中間。這是耶和華說的。」

         錫安再成為人格化的對象。她本來應當逃脫,現在卻可歌唱,就應當讚美。這類似的詩句也出現在以賽亞書(十二6):「錫安的居民哪,當揚聲歡呼,因為在你們中間的以色列聖者,乃為至大。」「錫安的民哪,應當歌唱,以色列阿,應當歡呼。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滿心歡喜快樂。耶和華已經除去你的刑罰,趕出你的仇敵。以色列的王耶和華在你中間,你必不再懼怕災禍。」(番三1415──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撒迦利亞書》

         「錫安城」:原文是「錫安女子」,意思就是耶路撒冷城的百姓。

         「住在」:舊約裡,神在會幕( 29:45 )或聖殿( 王上 6:13)中與以色列民同住.當以色列民遠離罪惡時,神也會與他們同住(  43:9 ),這應許在啟示錄時才要完全實現( 21:3 )( 1:23 ,  7:14 )── 蔡哲民《查經資料》

 

【亞二10~11“住在你中間”:看《啟示錄》二十一3。這以後的幾節為彌賽亞時代的描寫。“那時”指耶和華的日子。──《啟導本註釋》

 

【亞二10~13神要與百姓同居並有多民歸附祂:此乃彌賽亞時代的寫照。──《串珠聖經註釋》

 

【亞二11那時,必有許多國歸附耶和華,作祂的子民。祂要住在你中間,你就知道萬軍之耶和華差遣我到你那裡去了。

         “那時”——將來耶和華的日子,即千禧年——有“許多國”會敬拜耶和華(比較一四16;賽二3)。──《雷氏研讀本》

         這將是空前的復興,聖殿重建,敬拜的禮儀恢復,不僅在聖城有一番新氣象,而且會有新的神跡發生。萬國都來歸附耶和華。

         以賽亞所說的萬民,撒迦利亞卻要使他們成為一種百姓,都將作神的子民,於是耶和華的聖民,就不只是以色列人。救恩必遍及萬民,神要住在你中間,是在錫安那裡,只是錫安不只是神子民的聖城,而成為普世人們的聖城與聖所。這樣神跡產生,再次證實先知的職責,他確實為神所差遣,這些預言都是真實的。──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撒迦利亞書》

 

【亞二12耶和華必收回猶大作祂聖地的分,也必再揀選耶路撒冷。

         「聖地」:在舊約聖經此名稱只出現一次。

         將來猶大身分尊貴,比起先前被外邦佔領時的污穢境況真有天淵之別。──《串珠聖經註釋》

         這是聖經中唯一稱巴勒斯坦為“聖地”的地方。此地將因和平的君住在其中而成為聖地。──《啟導本註釋》

         當耶和華的救恩普及萬方萬民,猶大仍未失去她的獨特性。猶大被稱為「聖地」,是耶和華的分──祂的產業,耶路撒冷是耶和華特別揀選的。──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撒迦利亞書》

         「收回」:「繼承」、「擁有」的意思。

         「聖地」:這是聖經第一次把巴勒斯坦地區稱為「聖地」。

         「分」:「產業」、「財產」。── 蔡哲民《查經資料》

 

【亞二13凡有血氣的,都當在耶和華面前靜默無聲,因為祂興起,從聖所出來了。

         呼籲普世向神肅然俯伏。

         「興起」:指神親自為百姓報復,施行審判。

         「聖所」:指神天上的居所。──《串珠聖經註釋》

         “興起”:神要行動,審判列國(參詩四十四23;賽五十一9)。──《啟導本註釋》

         從這命令詞的語調,可聯想兩段類似的經文。「惟耶和華在祂的聖殿中,全地的人都當在他面前肅敬靜默。」(哈二20)「你要在主耶和華面前靜默無聲,因為耶和華的日子快到,耶和華已經預備祭物,將祂的客分別為聖。」(番一7)西番雅提出耶和華的日子,就是神要顯現的那日子。這也是撒迦利亞的重點,因為耶和華興起,從聖所出來,施行審判,也施行救恩。──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撒迦利亞書》

         「凡有血氣的」:指「所有人」,這個用詞強調人類的軟弱與限制。

         「聖所」:指「天上的聖所」。「出來」,表示即將往耶路撒冷去。

         ◎前三個異象(二章)重點是以色列由被擄之地被拯救,神使他們擴張,而且有物質方面的福份賜給他們。── 蔡哲民《查經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