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撒迦利亞書第六章拾穗

 

【亞六1我又舉目觀看,見有四輛車從兩山中間出來;那山是銅山。

         「車」:象徵能力及神藉以審判列國的工具。

         「銅山」:象徵神公義、堅決的審判(參詩36:6),有學者認為兩個銅山在地理上是指聖殿所在的錫安山以及橄欖山。──《串珠聖經註釋》

         “銅”和鐵都是堅固之物(耶一18)。“銅山”代表神在天上的居所,是不能攻破的。“兩山中間”的出口代表天上神居所的大門。──《啟導本註釋》

         車輛常有表像的涵義:耶和華的車輦像旋風(賽六十六15;耶四13)。車輛也與神的顯現有關,「神的車輦累萬盈千,主在其中,好像在西方聖山一樣。」(詩六十八17兩山是代表天的門,正如第五節說,是在普天下的主面前出來。──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撒迦利亞書》

         「兩山」字之前有定冠詞,特指某兩座山。從地理境域看,這兩山必是讀者所住耶路撒冷附近的兩山,一是錫安山,另一是橄欖山,這是大部份學者的意見。

         「銅」在聖經象徵學中一貫代表「審判」之意(如銅制的洗濯盆、燔祭壇、曠野中的銅蛇),既然兩山是銅山,代表審判,故這從兩山中出來的四車輪就是為審判而來。而它們從兩山中的谷地出來,那正是約沙法谷(意「神的審判谷」)的所在(約沙法谷是舊約中多處預言最後審判邦國的所在地。參珥三2,四21216;亞十四4)。── 馬有藻《撒迦利亞書詮釋》

         四輛車。這也許是八個異象最難懂的一個。解釋的天使所提供的信息十分有限。有人注意到它與亞1:8-11異象的相似性。但相似到什麼程度,尚無法確定。所以這些表號至今還沒有滿意的解釋(見亞1:8注釋)。

         兩山。異象中的這兩座山不一定指地理上的山。下面說到四車是從主面前出來的(第5節)。

         。見撒下8:8注釋。銅的意義沒有解釋。先知可能是指外觀,而不是材料。異象中的所有特徵並非都有釋義的價值(見亞1:8注釋)。──SDA聖經注釋》

         「兩山」:代表通天的入口、天的門。

         「銅山」:巴比倫神話中,太陽神由兩山之間升起。或許因為以色列人由巴比倫被擄歸回,所以神用這個異象來表達兩山間升起的不是太陽神,而是耶和華的審判。或可能代表聖殿前的銅柱現在已經如山一樣大,有牢不可破之意。也可能指太陽升起光線有如銅一般的明亮。── 蔡哲民《查經資料》

 

【亞15 神的馬車使者】他們被稱為四風(原文作「四靈」),與二章6節的「四方」相同。詩篇一○四4將風稱作耶和華的使者,這也是風在此節的功用。第一章的騎士好比波斯帝國的馬騎信差,不過馬車並無此用途,很少見使者用馬車,因為反而更慢,馬也更累,無此必要。在古代近東,神祇在馬車裡,表示載送神祇,並沒有使者的意味(見:王下二11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亞六1~8神審判世上列國的異象,尤其是專注於巴比倫(“北方”,8節);巴比倫三年後起叛亂,被波斯人蹂躪和滅絕(比較二6,7)。這異象也可指這個世界,尤其是“巴比倫”,最後在大災難時期被征服(比較啟一一15;一八21)。──《雷氏研讀本》

         四車 ── 神必按計劃對待周圍列國。──《串珠聖經註釋》

         第八個也是最後的異象,和第一個有相同之處,但馬的顏色和次序不同,神掌握歷史,會按計劃收拾列國。“車”指戰車,套四種顏色的馬的戰車是從神而來的“四個靈”,代表分散或消滅四圍邦國的天使(六5;來一14),表示神對歷史演變的介入,在聖經中,戰車和戰馬多象徵神的審判(耶四十六910;珥二311;鴻三17)。──《啟導本註釋》

         1~8這個異象與第一個異象  1:7-17 有相當的關係。但第一異象時間在晚上,第八異象的時間在黎明,可能暗示以色列的黎明即將來臨。

         ◎這八個異象裡頭;頭一個騎馬者的異象揭開了序幕,天使的解釋也帶出了剩餘七個異象的主題。其中第二至第五個異象都是安慰性的,其主題依序為「仇敵被殲滅」、「耶路撒泠必得重建」、「祭司國度再現」、「君王與祭司成為以色列的供應」;後三個異象是審判性的,主題依序為「個人罪行受審判」、「國家罪行受審判」、「全地罪行受審判」。── 蔡哲民《查經資料》

 

【亞六1-8  四輛車──審判的天使?】這裡的四輛車跟第一個異象中的四個騎馬的人(1:7-17)相似,這四輛車同樣代表神審判全地的四位天使。──《靈修版聖經註釋》

 

【亞六2「第一輛車套著紅馬,第二輛車套著黑馬。」

         「馬」:本段的「馬」,均為複數。──《串珠聖經註釋》

 

【亞六2~3這裡四種顏色的馬仍與戰爭和平有關,黑色表徵死亡,斑點或作灰色可表徵饑荒與瘟疫。

         以車輛與戰爭相連,是舊約的思想。在第一異象中,有馬無車,因為坐騎者為巡行。在最後異象(此處6章)不是只為巡行了,有戰爭的狀態。尤其再看出處,由銅山出來,是耶和華公義的審判,在歷史中實行。──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撒迦利亞書》

 

【亞六3「第三輛車套著白馬,第四輛車套著有斑點的壯馬。」

         「有斑點的壯馬」:或作「有斑點的馬,牠們(各種顏色的馬)都是壯馬」。──《串珠聖經註釋》

 

【亞六4「我就問與我說話的天使說:『主啊,這是甚麼意思?』」

 

【亞六4~5這些車輛是風,引用的是詩篇第一四八篇八節:「成就祂命的狂風」,風是神公義的能力。為施行全地的審判。「我要使四風從天的四方刮來……將他們分散四方。」(耶四九36)天的四風陡起,刮在大海之上。

         四風是從普天下的主面前出來的,全地都是屬主的,普天下一切也都在祂的管治之下。世界是整體的,神的能力要實行在地上也是整體的,祂的行動也是整體的,那些馬匹及車輛也以整體的行動,執行神囑咐的任務。──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撒迦利亞書》

 

【亞六5「天使回答我說:『這是天的四風,是從普天下的主面前出來的。』」

         經文解釋四輛戰車是神審判的工具(“天的四風”)。 ──《雷氏研讀本》

         「四風」:原文或作「四靈」,大概代表從神而出,負責攪動、分散或消滅四周邦國的使者(見串)。──《串珠聖經註釋》

         “天的四風”亦作“天的四靈”,為供神差遣的天使(詩一〇四4)。神的力量遍全球,即使世人不認識祂,也改變不了神的決定。──《啟導本註釋》

         四風ruchoth)。單數形式是ruach,在《舊約》中共出現過377次。譯為“靈”有232次,“風”有90次,還有其他譯法。七十士譯本,英文RSV版均為“四風”。見但8:8

         出來。或如RSV版譯成“前往天的四風。” ──SDA聖經注釋》

         「四風」:「四靈」,希伯來文的「風」有「靈」之意。

         「是從普天下的主面前出來的」:應譯為「侍立在普天下之主面前出來的」。── 蔡哲民《查經資料》

 

【亞六6著黑馬的車往北方去,白馬跟隨在後;有斑點的馬往南方去。

         此處沒有聲明套紅馬的車輛被差往何方,亦無提及東、西兩方向,但有學者認為「跟隨在後」應作「往西方去」,重點似放在北方(見2:6註)。

         「南方」:大概指以東、埃及等國。──《串珠聖經註釋》

         「黑馬」象徵著死亡,這車往北方去,北方是以色列仇敵的地方:巴比倫亞述在歷史中常來侵略以色列(參閱耶一14,四6,六22;結一4)。

         「白馬跟隨在後」,似也向著北方。如果白馬象徵著勝利,神要為以色列取勝,以除去北方的威脅。所以在北方有安慰(8節),可能有這用意。

         「有斑點的馬往南方去」,南方大概是指埃及。斑馬如果是象徵雜色的,是時戰時和,常在不穩定的狀態之中,在以色列的歷史中,北方的威脅與南方的擾亂,常使以色列極為不安。埃及在猶大國敗亡前,曾常與巴比倫爭雄,受害的是以色列。──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撒迦利亞書》

         「北方」指亞述、巴比倫、波斯等地。這些外邦國是以色列的世仇,現今神吩咐其僕役向他們施行審判。

         「南方」則指埃及,這是以色列的另一世仇,在此時亦受神特派使者的審判。

── 馬有藻《撒迦利亞書詮釋》

         北方。巴比倫是從北方侵入巴勒斯坦的,所以原來被稱為北方國家(見耶1:14,15)。這個稱呼也適用於佔領巴比倫國土的波斯人。“從普天下的主的面前出來的”車輛(亞6:5),無疑指神藉以在全地進行運作的媒介。他們“耐心而默默無聲地執行祂的旨意”。派往北方的代表也許象徵施加于波斯統治者身上、推動神聖工的影響。當時“允許猶太人重建聖殿的承諾似乎要撤回了”。這個異象肯定給灰心的重建者帶來極大的鼓舞,因為它向他們保證,出行北方的使命一定會完成。“往北方去的,已在北方安慰我的心”(8節)。不久以後,大流士頒佈了一道法令,允許工程繼續進行,並以國庫的資金作為資助,任何人都不得阻撓(拉67-12)。

         跟隨在後。有人贊成譯為“向西”(見英文RSV版)。因為四車似乎是被派往四方的。但這種譯法需要改動原文。雖然白馬一般不派往北方,但由於那裡的危機,現在也被派去。在危急的時刻,上天的媒介總會結合起來施行解救(見但10:13注釋)。──SDA聖經注釋》

         6:6 一開始少了一個片語,很可能就是「紅馬往東方」。

         「白馬跟隨在後」:原文很可能是「白馬往西方去」。── 蔡哲民《查經資料》

 

【亞六7壯馬出來,要在地走來走去。天使說:“你們只管在遍地走來走去。”牠們就照樣行了。

         「壯馬」:指所有的馬(參3註),亦可能是指3節裡有斑點的壯馬。

         「要在遍地走來走去」:神的審判不限於南北方,乃是遍行各地。──《串珠聖經註釋》

         「壯馬」是指所有的馬,「壯」只是一個形容詞,描寫他們的強壯,賓士快速。所有的馬都在地。他們這樣做,是受命令而遵行的。

         當這些馬車在地走來走去,似乎有急切的心要立即執行任務,散佈審判。

──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撒迦利亞書》

         壯馬'amussim)。先知所指的可能是各種顏色的馬,但沒有說明“有斑點的壯馬”的目的地(第3節)。然而這裡的本意是說明這些馬的急迫情緒,從而象徵上天迅速驅散普遍流行的不安和焦慮(見第6節注釋)。──SDA聖經注釋》

         「壯馬出來」:指的應該是所有的馬而非特指「有斑點的馬」。

         「要」在遍地:「渴望」、「尋求」的意思。

         「你們只管在遍地走來走去」:原文是雙重命令「去!走!在遍地各處」,表示命令緊急,而非「放心去走」的意思。── 蔡哲民《查經資料》

 

【亞六8他又呼叫我說:“看哪!往北方去的,已在北方安慰我的心。”

         這裏的“心”指“忿怒”,如在士師記八章3節和箴言十六章32節。──《雷氏研讀本》

         「心」:原文為「靈」,大概是指「怒氣」;整節表示北方巴比倫的受罰已使神的怒氣全消(見2:6註)。──《串珠聖經註釋》

         “呼叫”:宣告重要的信息。“北方”指巴比倫。“往北方去的”表示神即使在敵對祂的北方,也得著勝利,完成了祂的旨意。“安慰我的心”可譯為“使我(神)的靈平息”,意即神的靈也因工已作成,可以安息。──《啟導本註釋》

         那往北方去的,就是黑馬的車,白馬跟隨在後,也同樣朝這方向去。審判要施行在北方。神的怒氣已經發作,當北方受了報應,怒氣就可以止息。

         「安慰我的心」,「心」原意為金或風,也可作怒氣。「安慰」可作寧靜,或靜上,怒氣靜止了,就不再發作。神的怒氣就此停止。──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撒迦利亞書》

         安慰我的心。直譯為“使我安心”。“”(ruach)在這裡有“意志”之意(見傳12:7注釋),可能指神在波斯之旨意的成就,即發佈一項有利於猶太人的法令(見亞6:6注釋)。參亞1:11,15──SDA聖經注釋》

         「安慰我的心」:原文也可以翻譯成「平息了我的怒氣」。應該是指巴比倫被波斯帝國毀滅的事情。── 蔡哲民《查經資料》

 

【亞六9「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

 

【亞六9~15為約書亞製金冕:這是象徵大衛苗裔興起,建造主殿。

         本段可與前段相連:在耶和華的日子裡,先有審判,後有彌賽亞作王。──《串珠聖經註釋》

         前面提到的第四和第五個異象都和大祭司及省長(民政首長)有關。撒迦利亞現在用金冠來象徵大衛苗裔的興起,連接到彌賽亞作祭司和王的信息上。──《啟導本註釋》

 

【亞六10 “你要從被擄之人中取黑玳,多比雅,耶大雅的金銀。這三人是從巴比倫來到西番雅的兒子約西亞的家裡。當日你要進他的家,

         “被擄之人”。仍然住在巴比倫的猶太人,他們到耶路撒冷來訪問,同時為建聖殿把奉獻禮物帶來。──《雷氏研讀本》

         「黑玳」、「多比雅」、「耶大雅」:他們大概負責從巴比倫帶來為建聖殿而籌得的金銀。

         「這三人是從 ...... 他的家」:原文為「這三人是從巴比倫來的,你即日去到西番雅的兒子約西亞的家」。

         「約西亞」:大概負責保管建殿的經費。──《串珠聖經註釋》

         這裡提到的四個人,是新近從巴比倫返回故土的猶太人,四人中以西番雅的兒子約西亞(又名賢)最為顯著(14節)。這四人都帶著禮物獻給耶路撒冷的建殿工程。撒迦利亞從他們那裡取了金、銀來做大祭司戴的冠冕。他們獻禮所造的冠冕後來置於殿中作紀念(六14)。──《啟導本註釋》

         第九節是先知直接領受耶和華啟示的話語,他的任務主要是去收集金銀,為製作大祭司的冠冕。──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撒迦利亞書》

         從……取。在亞1:7-6:8的八個異象中,撒迦利亞只是一個旁觀者。這裡所給予先知的指示,可能要成為恢復聖殿崇拜時,執行約書亞就職大祭司典禮的一個部分。

         被擄之人。有人認為這三個人代表仍留在巴比倫的猶太人,為聖殿獻禮而來的。七十士譯本直譯了他們的名字:“首領”,“有才幹的人”和“明理人”。

         約西亞。有人認為他是王下25:18中西番雅的兒子。西番雅是猶大國末年中的“副祭司”(見耶21:137:3)。但耶路撒冷的淪陷是在約七十年前。所以西番雅與本節的約西亞不的可能是父子關係,除非約西亞極其長壽。──SDA聖經注釋》

         「黑玳」:「世間地」的意思。

         「多比雅」:「耶和華是我的善」的意思。

         「耶大雅」:「神知道」或「神眷顧」的意思。

         「約西亞」:「耶和華支持」的意思。

         「西番雅」:「耶和華隱藏」的意思。── 蔡哲民《查經資料》

 

【亞六11取這金銀作冠冕,戴在約撒答的兒子大祭司約書亞的頭上。

         “冠冕”。一個合成的冠冕(第14節的動詞是單數的),由幾個圓形組成。冠冕戴在約書亞頭上;沒有冠冕戴在所羅巴伯頭上。──《雷氏研讀本》

         「冠冕」:原為複數,可能指數層的,或數圈繞成的冠冕(參啟19:12)。──《串珠聖經註釋》

         「冠冕」多數的形式,但是只強調具華貴的性質(Majestic plural)──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撒迦利亞書》

         「冠冕」(ataroth)是複數詞,但「戴」與「頭」卻是單數字,引致批評家增刪版本的字句,說此處應加「一冠冕為約書亞而作,另一給所羅巴伯」兩句,可是這複語詞亦可解作「偉大」、「尊重」(如「神」字)之意(如他爾根譯本),或可解作一個帶有雙重目的的冠冕(Composite Crown)(如啟十九12)。——馬有藻《撒迦利亞書詮釋》

         約書亞。見亞3:1注釋。這裡的大祭司代表彌賽亞。而在3:1-4中,他代表百姓。──SDA聖經注釋》

         「冠冕」:原文是複數,可能是因為東方的冠冕由幾個環組成,也可以只戴一環。也可能是用複數來表達最高級的意思(希伯來文沒有最高級),也就是表達複雜或宏偉的意義。 6:14 冠冕的動詞是單數形式的。希伯來文的神 Elohim 也是複數形式、單數動詞,這種尊貴(或華貴)的複數,在聖經中並不少見。這個字在聖經中常常都是單數形式,所以此處的複數形式以尊貴(或華貴)的複數較為可能。

         這裡的冠冕原文是君王的冠冕,而非大祭司的冠冕(用另外一個字)。所以要約書亞戴君王的冠冕,其意義非凡。許多人嘗試把約書亞換成所羅巴伯(這樣身份比較合適),但沒有任何抄本根據。我們把這件事情當成是預表未來的彌賽亞身兼君王與祭司的角色,可能是最容易自圓其說的解釋。── 蔡哲民《查經資料》

 

【亞11 大祭司的冠冕】這裡的冠冕是圓形的,偶爾雖有皇親貴冑戴,但一般是賜給受表揚的人。可能以寶石製作,一如此處,也可能以鮮花或綠葉編制。──《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亞六12對他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看哪!那名稱為大衛苗裔的,他要在本處長起來,並要建造耶和華的殿。

         「苗裔」:見3:8註。

         「在本處長起來」:指彌賽亞出於猶大地,初時無人知道,後來興起為人認識。

         「建造耶和華的殿」:所建的乃是屬靈的聖殿──包括外邦人在內的國度(參15)。──《串珠聖經註釋》

         這苗裔是指彌賽亞,他必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義(耶廿三5也有類似的話)。所以這位成長起來,行公義在於他建造聖殿。──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撒迦利亞書》

         對他說。即對約書亞說。

         苗裔semach)。見亞3:8注釋。猶太人公認這是有關彌賽亞的預言。

         長起來samach )。Semach(苗裔)即源於該詞。

         建造……殿。不是預言所羅巴伯(拉6:14,15)所建造的物質的殿。先知所預言的是屬靈的殿(見亞6:15注釋;參林前3:16,17;弗2:19-22;彼前2:3-5──SDA聖經注釋》

         「那名稱為大衛苗裔的」:原文沒有「大衛」,而是「一人,名為苗裔」。可能暗指「所羅巴伯」,他的名字意思是「巴比倫的苗裔」。但因為 6:13 把祭司與王權合併在這個苗裔身上,所以可能解釋成「未來的彌賽亞」比較合理,不用解決約書亞與所羅巴伯的身份與職份問題。── 蔡哲民《查經資料》

 

【亞六12~13約書亞的加冕預示彌賽亞的加冕;彌賽亞再來的時候要“建造耶和華(千禧年)的殿”,並把君王和祭司的職責結合在一人身上,象麥基洗德那樣(創一四1820)。──《雷氏研讀本》

 

【亞六12~15 6:12-15  解釋成彌賽亞預言的理由: 1.舊約之前君王與祭司的職分是必然分開的,神以痳瘋病責罰烏西雅,因他冒犯大祭司的角色( 代下 26:16-21 ),一直到馬加比時代以後,主前二世紀,祭司才扮演君王的角色。2.在之前的異象中,建聖殿的是所羅巴伯而非約書亞,因此只按字面解釋會自相矛盾;若把這裡的建聖殿解釋成彌賽亞未來千禧年的建殿( 40:1-48:35 )則再自然不過。3.苗裔也很可能是以賽亞書 11:1-16 所預言的「耶西的根」 23:5  33:15 所預言的「大衛的苗裔」,也就是彌賽亞。4. 6:13 描述不僅要建造聖殿,還要擔負尊榮,坐在位上掌王權,人間的君王通常不用這種描述,這種描述通常是指彌賽亞。 110:1-2  110:4  1:32  彼前 2:24

         ◎向來君王都希望自己是所有權力的集中點,所以法老以及一些大帝國的國王總是要把自己神化,搞君王崇拜。祭司與君王的關係,一向是很尷尬的。即使是以色列,君王與祭司之間的關係也不是很合諧。這裡提到彌賽亞將要同時掌握君王與祭司的職份,讓這兩個職位間可以獲得和平。

 

【亞六13他要建造耶和華的殿,並擔負尊榮,坐在位上掌王權;又必在位上作祭司,使兩職之間籌定和平。

         本節指出彌賽亞身兼君王與祭司兩職。

         「兩職之間籌定和平」:君王與祭司二職和平共存,而且彌賽亞推廣和平,使神與人和好。──《串珠聖經註釋》

         做大祭司的是約書亞;坐執政寶座的所羅巴伯,兩位領袖分別承擔兩種職任,和諧合作。彌賽亞來後,身兼祭司和君王,和平廣被,神人和好。“他要建造耶和華的殿”:包括外邦人在內的屬靈的聖殿(15節)。──《啟導本註釋》

         地上的王有尊榮(詩四十五4,廿一5)。他在位上不僅治理,他也在位上作敬拜的事,成為祭司。本來政治與宗教──君王與祭司是完全分開的。但是現在卻有理想的綜合,在君王與祭司的兩職之間。這樣他們不但合力建造聖殿,而且也同心建立兩職的協調與合作,二者可以互相協助,可說是被擄歸回後最大的成就!這是和諧的關係,使兩者都在神和平的計畫之內。──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撒迦利亞書》

         他要建造。重複無疑是為了強調。

         尊榮。“拯救墮落人類的尊榮是屬於基督的”。

         祭司。如麥基冼德,既是君王,又是祭司(路1:32,33;來5:5,6,107:1,2,15-178:1,2)基督將成為祭司,並最終登上祂祖先大衛的寶座(見詩110:1-4)。基督在第一次降臨時,獲得了在天上的聖所中擔任大祭司,除掉人類的罪,改變他們品格的資格。在祂第二次降臨時,祂將作他們的君王(見太25:31)。

         籌定和平。指聖父和聖子所商定的救贖人類的計畫。──SDA聖經注釋》

         「尊榮」:通常指王室的尊榮與威儀。

         「籌定和平」:「籌算」、「諮商」、「勸告」。── 蔡哲民《查經資料》

 

【亞六14這冠冕要歸希連、多比雅、耶大雅和西番雅的兒子賢(賢就是約西亞),放在耶和華的殿裡為紀念。”

         冠冕交給從巴比倫來到的代表團(10節),也許當聖殿完工之後,將會由他們放在聖殿裏。──《雷氏研讀本》

         「賢」:原文即「恩典」,這裡可能指約西亞是蒙神賜恩的人。──《串珠聖經註釋》

         冠冕的用詞原意是王冠,只為君王的,雖然這是華美的冠冕,卻不是給祭司來使用。祭司的冠冕是「祝聖」用的(或稱「就職」的冠冕)crown of consecration。這冠冕要歸希連,希連就是黑玳。──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撒迦利亞書》

         希連。可能就是“黑玳”(10節)。

         多比雅。見第10節注釋。

         耶大雅。見第10節注釋。

         。直譯為“歸給西番雅的兒子”。如七十士譯本。──SDA聖經注釋》

         「希連」:字義是「力量」或「理想」。可能是黑玳的另一個別號。

         「賢」:字義是「恩寵」,可能是約西亞的另一個名字,也可能不是人名,而應解釋為「恩典」或「恩惠」。若是如此「這冠冕要歸西番雅的兒子賢」,直譯就是「這冠冕要歸西番雅的兒子(所施)的恩惠」。── 蔡哲民《查經資料》

 

【亞六15遠方的人也要來建造耶和華的殿,你們就知道萬軍之耶和華差遣我到你們這裡來。你們若留意聽從耶和華你們神的話,這事必然成就。

         千禧年的時候,外邦人也要來一起建造聖殿(該二7)。──《雷氏研讀本》

         「遠方的人」是指在遠方被擄之地的人們,他們現在還未回來,但以後仍會歸回的。

         他們這些遠方的人雖在被擄之地,仍蒙耶和華眷顧,在異邦甚為發達,經濟豐餘,他們有力量來為聖殿重建的事來奉獻,他們也實在樂意捐助,共襄盛舉。── 唐佑之《天道聖經注釋──撒迦利亞書》

         遠方的人。指加入彌賽亞國度的外邦人(見賽11:957:13)。由於肉身的以色列人完全失敗了,神正藉著基督教會來成就祂的旨意(見弗2:19-22;彼前2:3-5)。

         你們若留意。猶太人本來可以成為神屬靈之殿的核心。但正如這裡所指出的,賜給他們的應許是有條件的。儘管人類失敗了,神的旨意還是要穩步推進的,並將通過來自各國組成祂屬靈之殿的人來成就。──SDA聖經注釋》

         「遠方的人也要來建造耶和華的殿」:這裡指的不一定是所羅巴伯的聖殿,該聖殿大約還有四年才會完工(總共建造了四年半)。這裡也可能是彌賽亞的預言,預言萬國都會來參與耶和華的敬拜。

         ◎八個異象以後,神的信息直接臨到先知撒迦利亞,指示他給約書亞加冕,並藉著約書亞加冕也預表了未來的彌賽亞,給予以色列民更深一層的盼望。── 蔡哲民《查經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