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撒迦利亞書第十三章短篇信息

 

目錄:

撒迦利亞書第十三章讀經劄記(王國顯)

撒迦利亞書第十三章講義(陳終道)

撒迦利亞書講義(十三章)(文牧)

煉淨的行動(13)(香港讀經會)

主興起,仇敵四散(十三章19)(臺北基督之家)

一個洗除污穢的泉源(十三1~6)(臺北靈糧堂)

擊打牧人羊就分散(十三7~9)(臺北靈糧堂)

 

 

撒迦利亞書第十三章讀經劄記(王國顯)

 

弟兄姊妹,這就有一件很嚴肅的事情,這個事情就牽連到以色列全家得救的事,這是羅馬書叫我們留意到的。但是他們怎麼可能全家得救呢?直到現在他們還是拒絕神的兒子,他們怎麼可以全家得救呢?原來在將來那一個時候,神讓那個事情是這樣發生的。耶路撒冷是被圍攻,猶大是被壓迫,我們看到末後的時候就瞭解到那個情形。其實就在十二章,隱隱約約我們也瞭解到,如果我們對啟示錄面的事情有點把握的話,在下文,就是十三章末了到十四章的時候,就看到那個事情。當時就是在大災難的末期,全地都起來壓迫以色列,連現在扶持以色列的,也轉過來參加到壓制以色列的集團。所以,全地的軍事力量都集中到以色列地。雖然是在這種情形底下,以色列人沒有一點退縮,他們雖然是非常非常少數,但是他們還是拼命抵擋。這就是啟示錄所說的哈米吉多頓戰爭,也就是這裏所說的米吉多平原。

 

在那一場戰爭,我不順着經文的次序,就按着事情發展的次序來看經文。我們留意十三章,那一個時候神允許列國攻擊以色列。第七節,「萬軍之耶和華說,刀劍哪,應當興起,攻擊我的牧人,和我的同伴。擊打牧人,羊就分散,我必反手加在微小者的身上。」這裏乃是說到神的兒子到地上來,人對付神的兒子,就惹動神的怒氣,把他的子民交出去。先是羅馬把他們滅掉,他們就分散在列。這些事情都沒有放在這,放在這的是越過這許許多多已經發生過的事情,直接就到了哈米吉多頓戰役。他說:「全地的人」,不是全地球,這個「全地」是指着以色列地,猶大地。「三分之二的人戰死,三分之一的人存留下來」。這個剩下來的三分之一,在底下就看到,是神在他們身上給他們熬煉,熬煉到一個地步,他們就完全轉過來去尋求神,求告神的名。神也在那宣告說:「這些是我的子民」。他們也在那宣告說:「耶和華是我們的神」。弟兄姊妹記住,這三分之一乃是大災難期間所剩下的以色列民,也就是羅馬書和以賽亞書所說的「餘數」,就是剩下來的人。

 

經過大戰剩餘的百姓全體悔改歸向神

 

這些剩下來的人,在這我們看到,他們完全轉過來尋求神,他們是怎麼來尋求神的呢?聖經面所記載的事情我不在這說,主要還是在啟示錄,我把事情發生的順序指出來,弟兄姊妹們就看清楚這段話翻來覆去所說的宗旨。當列國都來對付以色列的時候,他們在哈米吉多頓那接戰。結果以色列支持不住了,他們就從米吉多平原那退回耶路撒冷。從地理上來說,米吉多平原就是在四福音所說的加這個地區。這一直以來都是古戰場,最後一個戰役也是在那。以色列人抵擋不住,他們就從加利退回猶大,最後是退進耶路撒冷,死守在耶路撒冷。到了這個時刻,他們剩下三分之一的人。耶路撒冷結果還是被攻破了,半個耶路撒冷被佔領,那是十四章裏面說到的事。

 

到了這個時候,剩下的這些以色列人,他們要麼就戰死,要麼就投降。但是他們又不甘心投降,他們要戰死,恐怕連力氣都沒有。所以,他們到了一個地步,完全動彈不得。這就回到十二章來了,那個時候是怎樣的?第十節,「我必將那施恩叫人懇求的靈,澆灌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們必仰望我,就是他們所的。必為我悲哀,如喪獨生子,又為我愁苦,如喪長子。」剩下的以色列人已經到了一個退無可退的地步,是到了盡頭。在這一個時候,神就把施恩叫人懇求的靈,澆灌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因着神的憐憫,有了這樣的一個恩典,這些剩下的以色列民,他們會尋求神。但是他們是在那尋求他們祖宗的神,他們還不知道為甚麼在過去那些年日,他們受那麼許多踐踏的原因在哪。現在已經走到盡頭,剩下尋求神的一條路,神的憐憫也讓他們會去尋求神,但是他們知道他們祖宗的神。

 

真正認識神的兒子了

 

感謝神!神應允他們的禱告,我們的主來了。我們的主一來,他們就看到一件事,來拯救他們的那一位神,原來就是他們所殺害的神的兒子。就是這裏所說的,「他們仰望我,就是他們所的,必為我悲哀。」悲哀到一個程度如喪獨生子,又為我愁苦,如喪長子。」弟兄姊妹好好讀清楚這話,當主來了,拯救就來了,他們就得拯救了。

 

我們先不看這個,我們來看主怎麼拯救他們,那就要來到十四章。在十四章你就看到一件事情,耶路撒冷被攻破,城的一半也被占去了,剩下的民仍然留在耶路撒冷。這時他們求告神,接上十二章施恩懇求的靈那,「結果耶和華必出去與那些國爭戰,好像從前爭戰一樣。」留意第四節,「那日,他的腳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東的橄欖山上。這山必從中間分裂,自東至西成為極大的。山的一半向北挪移,一半向南挪移。你們要從我山的中逃跑,因為山谷必延到。你們逃跑,必如猶大王烏西雅年間的人逃避大地震一樣。耶和華我的神必降臨,有一切聖者同來。」

 

弟兄姊妹注意,當他們到了絕境的時候,他們尋求神,神就來了。怎麼來呢?他就踏腳在橄欖山上。弟兄姊妹記得,我們的主升天是在哪?就在橄欖山。使徒行傳那兩天使對門徒說:「你們看見那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看見他怎樣去,他還要怎樣來。」他怎樣去呢?他被雲彩接上去。他怎麼來呢?他在雲彩降臨。在甚麼地方發生這些事情呢?上去是在橄欖山,下來也是在橄欖山。

 

現在我們就看到,我們的主帶同千萬聖者,說準確一點,帶同經過審判的那個完全在榮耀的教會,一同降臨在橄欖山。當他的腳一踏在橄欖山的時候,橄欖山就從南北分成兩半了,當中斷裂的地方就成了一個大。這一個大就讓剩下的以色列民,從耶路撒冷出來逃跑,避開敵人繼續攻擊。然後,我們的主就對付掉列國的軍隊。

 

全家悔改的實況

 

經過這一陣,十二章所說的,餘下來的猶太人,他們就發現一個驚人的秘密,原來我們從前所殺害的那一位稱為耶穌的,他果然是神的兒子,他果然是我們長久以來所盼望的彌賽亞。我們的祖宗和我們長久以來作了一件愚昧透頂的事,我們的祖宗殺了他,我們愚昧到一個地步,一直抵擋他。現在神給我們看見,那拯救我們的,就是他,是我們所的。因此,他們心有了一個很大很大的懊悔,痛悔,很嚴肅地在神面前悔改,悔改到一個地步,他們承認親手殺害了神的兒子。

 

弟兄姊妹,剛才我說我們要好好地來讀這一節經文,為甚麼呢?因為這所說的事情,很有相關的意思在那。「他們仰望我,就是他們所的,必為我悲哀,如喪獨生子,又為我愁苦,如喪長子。」你怎麼來領會這個?他來拯救我們,他讓我們有路可走,他救我們脫離了仇敵,他救我們脫離了死亡,我們快樂都來不及了,怎麼會倒過來要悲哀呢?怎麼倒過來要愁苦呢?

 

弟兄姊妹們,他們認識了他們作的事,他們看見了他們長久以來抵擋神的惡果。他們抵擋神到一個甚麼情形呢?殺了神的獨生子,殺了神的長子。他說:「為我悲哀,如喪獨生子。」誰的獨生子?當然從經歷上面來說,應該是他們自己的獨生子死掉了,他們的前途沒有了,他們的盼望沒有了,他們的一切理想都成空。因為他有一位兒子,那位兒子沒了,所以他悲哀,這個我們完全可以體會。他愁苦,因為長子不在了,這個我們也能體會。

 

但是問題就是,你留意他們這些愁苦,不是因為他們直系親屬身上發生的事,而是發生在神兒子身上的事。對他們來說,神兒子是第三者,第三者的兒子跟你有甚麼關聯?怎麼他的遭遇就好像成了你的獨生子和長子的遭遇?弟兄姊妹你細細地摸進去,你體會到他們當時懊悔到一個甚麼程度?他們摸到神的感覺,他們領會到我們的主在十字架上喊,「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的時候,神心那個感覺。所以,他們整個以色列就是在這樣的心情回轉過來,就帶出一個甚麼樣的光景呢?

 

從各人的心的深處發出的悲哀

 

我們先留意十一節,那日,耶路撒冷必有大大的悲哀,如米吉多平原之哈達臨門的悲哀。這個我們可以領會到。為甚麼耶路撒冷大有悲哀呢?從它的描述來說,因為以色列在哈米吉多頓已經被擊敗了,他們有三分之二的人死在刀劍底下,所以,整個餘下的人都很愁苦,很悲哀。但是他們那個時候的悲哀,不是因為哈米吉多頓所發生的事,乃是他們看見神的兒子降臨,結果他們就引出一個悲哀,如同哈米吉多頓被擊敗時候的悲哀,那個情形比哈米吉多頓打敗還要嚴重一點。

 

就引出一個光景,第十二節,「境內,一家一家的都必悲哀。大衛家,男的獨在一處,女的獨在一處。拿單家,男的獨在一處,女的獨在一處。利未家,男的獨在一處,女的獨在一處。示每家,男的獨在一處,女的獨在一處。其餘的各家,男的獨在一處,女的獨在一處。」弟兄姊妹你看到他們當時的悲哀,悲哀到一個地步,男的獨在一處,女的獨在一處。如果發生這樣一種光景,那個悲哀的程度是很深的。在這樣的情形底下,人所有的一點點感情,都沒有地位再存留,以至他們已經不再在生活中,各家在困難當中互相扶持。因為他們都看到那個事情不是某某人的事,是我的事,是我的愚昧,是我得罪神,所以能單獨在一個地方,不能再有人的柔情,也不可能再有人的體貼,也不可能再有人的安慰,你就曉得是落到這樣的一種光景

 

這種光景是怎麼來顯明的?我們看看主當時給撒利亞說這個話的時候,他要撒利亞特別這樣的記錄,甚麼意思呢?他說:「境內一家一家的都必悲哀」,大衛家,王家;拿單家,先知;利未家事奉神的人;示,大衛家的對頭,說得明確一點,就是平常與大衛頂撞,也就是拒絕神旨意的人;還有其餘的各家,就包括全以色列的餘數,男的獨在一處,女的獨在一處,作甚麼呢?悔改,悲哀,愁苦。因為他們作了一件好像不可能得着赦免的事情,因為這個不是道德的問題,也不是刑事的問題,乃是直接與神對抗的問題。這個時候他們看見,他們整個悔改是因着這樣的一個悔改。以色列剩下的餘數就引出一個事實,就是全家悔改歸主。用新約的話來說,是以色列全家得救,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生的。

 

真切的悔改得着完全的赦免

 

弟兄姊妹現在看到,我們的主降臨,能讓以色列產生那麼大的力量來踐踏仇敵。以色列怎麼能讓神來作成這個事情呢?這很清楚讓我們看到,徹底的悔改,絕對的悔改。如果是人的悔改,不解決問題,因為事情已經發生了,挽回不過來。但是感謝神!當人是這樣地轉向神的時候,十三章一開始我們就看到一件很寶貴的事情,「那日,必給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開一個泉源,洗除罪惡與污穢。」我們曉得,這一個泉源,叫作洗罪的泉源,除掉罪惡和污穢的泉源,這一個泉源就是神的兒子所流的寶血,就是神的兒子釘十字架的事實。我們感謝神!神的兒子釘十字架這件事情,成了一切拯救的根據。以色列得拯救以前,這個不在撒利亞書面,是我們這些稱為教會的,先享用了這一份恩典。

 

贖罪日的應驗

 

現在是說到以色列的前途,所以,神兒子的赦免的恩典顯出來的時候,連他的罪過都得赦免。這是甚麼?從整個耶路撒冷的悲哀,直到現在,我們很清楚看到這是甚麼?這是贖罪日的應驗。神給以色列人七個節期,到這個時候,是贖罪日的應驗。贖罪日這個節期到這個時候,完全顯明它的意義。神的百姓與神和好,神的子民和神中間再沒有間隔。神的子民來到神的面前,是絕對服在神的權柄底下。尊他為主,尊他為王,超越過一切人與人,人與物的關係。因此帶出底下一件事情,人完全毫無保留尊神為大,再沒有假先知胡言亂語,再沒有假師傅作一些無聊的帶領。因為到了那一個日子,神的子民中間沒有個人能容讓假先知和假師傅的胡言亂語。因為在他們自己的經歷頭,他們已經知道他們和神中間所有的一切是怎麼一回事,沒有個人可以在神說過的話以外,來加添或者減少甚麼。

 

絕對尊神為大

 

所以,引出一件很明顯的事情,在地上沒有人敢再說我是先知。因為當我們的主明明地顯明的時候,也不需要再有先知。如果你出來說,神現在興起我來作先知,誰首先來對付我呢?我家的人,我的父母,我的兒女,他們就要起來對付我。在那個時候,所有的人都說:「我們不過是蒙恩的人,我們不是先知,我們就是聽話的。」也許起初還有這樣的一些人,他們兩個手臂有點傷痕,人家就問他兩個手臂是怎麼受傷的。他就老老實實說:「這是我在親友家中所受的傷。」為甚麼在親友家中受傷?我亂說話,我憑自己說話,我說神托我說話,家人就不容讓我這樣放肆。弟兄姊妹們,我們看到當以色列全家悔改轉向神的時候,為甚麼他們能在國度面作主要的百姓?為甚麼在第八章面,那些人要拉住以色列人,領他們去見神?他們憑甚麼可以有這樣的本事呢?就在這,他們那個時候是絕對尊神為大。

 

我特別題到這讓弟兄姊妹來注意,在教會的傳統,有很長一段時間,甚至到現在還有一些稱為弟兄的,他們把這段話說反了。他們說這二手臂受傷的人是預表主釘十字架所受的傷,不少神的兒女也是這樣聽,又這樣說。弟兄姊妹,是的,從上下文很清楚就看到,這是說出那些冒充先知的人,他們所受到的對付。為甚麼人會這樣看呢?也不能說沒有一點依據,就是下文。但是弟兄姊妹我們要留意,如果我們細心讀聖經的話,就看到從接下去的那一句話開始,就是說另外一件事,不是同一件事。但是下文說的那件事的確是說到主,並且所說的話在福音書也給引用,來指明我們的主當時的一些經過。

 

我們感謝神!當我們細細來讀的時候,我們讀到下面這段話,乃是說出經過了神的管教的百姓,神在他們身上有許多造就和熬煉,把他們造就到一個地步,仍然是那一句話絕對地揀選神。這是整個的過程。我想,弟兄姊妹特別留意到,「我要擊打牧人,羊就必分散了,我必反手加在微小者身上。」那個微小者是誰?你看到這是說到一個小團體,接下去就看到,這個小團體就是那餘數,就是剩下的三分之一的人。為甚麼說他們是微小者呢?這是和當時圍攻耶路撒冷的列國來作比較,他們的確是微不足道的。我們感謝神!神把他們造就熬煉,成為神所喜悅的。

 

 

撒迦利亞書第十三章講義(陳終道)

 

3.洗罪泉源(十三1~9

十三章一至九節

讀經提示

1
1節的那日是指什麼時候?(參十二34689……

2
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應照字面領會,抑象徵教會(參十二10)。

3
.按3~4節為什麼那日若有人再說預言的,必羞愧或該受死?(參啟廿二18~19;申十三1~5

4
擊打牧人羊就分散應驗于新約何章何節?(主預言門徒分散記于福音書何處?)

5
.列出本章中認為難明之問題,試行解答。

6
8節的預言已否應驗?何時會應驗?啟示錄中有何近似的記載?


1
.潔淨大衛家(十三1~6

十三1~2那日必給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開一泉源,洗除罪惡與污穢。

大衛家在此實際上指猶大人或全以色列人,雖然上章曾分別提及大衛家拿單家利未家”……以代表全以色列人,但本節卻以大衛家概括了全以色列人。因基督按肉身說是屬猶大支派,大衛的子孫,且按歷史事實,當時把基督釘十架,又用槍紮他的,正是大衛家的子孫和耶路撒冷的居民(約十九14~15)。但當時他們並非仰望所紮的人。而是昂首譏消他們所釘所紮的主耶穌,故本處所論不是指歷史上那一次主耶穌受死流血,為萬民開了洗罪的泉源而說的。因在基督受死之前已有門徒,已提及教會(太十八15~20)。他們並沒有槍紮基督或把他釘死,然後又仰望他們所紮的人,所以這裡所說的開一個洗罪的泉源不是指一千九百多年前的那一次,而是特指基督降臨時,為以色列人預備的一次悔改機會而談的,是還沒有應驗的預言。

悔改的結果當然是罪得赦免。上章既提雅各家悔改,在此提及得洗除污穢的應許是很自然的次序。

所以,那日與第十二章十一節的那日相同,但不是指基督第一次降世受死的時期,乃是指第二次再來由空中降至地上時的事。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固然是開了一個洗罪的泉源,(一個可以得著赦罪的機會和途徑)但那不是只為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也為萬民。主耶穌自己說:我若從地上被舉起,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約十二32)。他又在稱讚伯大尼之馬利亞奉獻香膏時說:“……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紀念(太廿六13)。主又在升天之前吩咐門徒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可十六15)。所以基督在十架上流血贖罪所開的洗罪泉源,不單是為猶太人的,更是為萬民的。

但在此既只提大衛家與耶路撒冷居民洗除罪汙,完全未提及教會,暗示此時教會已被提不在地上;並且這裡所說那日我必從地上除滅偶像的名,不再被人紀念,也必使這地不再有假先知與污穢的靈……”,這些預言絕未應驗,反之,今天正是假先知和污穢的靈工作最活躍的時候。但基督二次降臨時,要戰勝一切仇敵而除去各種偶像與汙靈(啟十六13~16,十九11~16)。換言之,不論舊約中有信心的人,如亞伯拉罕、摩西(羅四11~12;來十一8~1024~26)或現今的基督徒(林後五7),或大災難中得救的人如本章所描述的,都憑相同的原則得救——“本乎恩、因著信(弗二8),靠著同一救贖之恩得赦罪——就是基督流血贖罪之恩。

十三3~6若再有人說預言,生他的父母必對他說,你不得存活,因為你托耶和華的名說假預言……”

生他的父母未必是什麼專家,未必有辨別諸靈的恩賜,怎麼能那麼有把握的判定他們兒子所說的是假預言?因為神的啟示已經完全,無可增減(啟廿二18—19),只要緊握著聖經的真理可以確知那些自認為受靈感說預言的人是假先知。分辨假先知重要關鍵,不在於他們表面的態度、愛心、和所說的話有否引用聖經,乃在乎他們所傳所信的與聖經基本原則是否相背。

神的預言既已完全啟示給人,無人可增減,則仍有自稱先知的再說預言,不論能否應驗也都是假的了(申十三1~5~6)。所以本段中撒迦利亞在描寫那些假先知到那日的狼狽驚煌的情形。那日一切人都重視神的事過於親情的關係,即使親生父母也會起來刺透那說假預言的兒子,但這不是說在彌賽亞國度中還有假先知,乃是描寫在國度建立之前,基督降臨的那日,那些原本作假先知迷惑選民的人(太廿四24~25),後來向人否認自己是先知的情形,甚至自認是農奴,也不敢說自己是先知。

可見當人真正經歷了他救恩的喜樂,認識了基督的全然可愛,就不再羡慕那些超自然的經歷,有了全能全知的主,小小超自然的能力之顯現,或神奇的經歷還算什麼呢!

2
.牧人與余民(十三7~9

這幾節的預言,與上文的論題並不連貫,在此包括兩項在時間上可能相隔頗久的預言:

關於好牧人的被擊打(十三7

十三7“……攻擊我的牧人和我的同伴,擊打牧人,羊就分散……”

新約福音書(太廿六31;可十四27)既引用在主耶穌身上,所以當然是指基督被捕時門徒逃散的事。但若這牧人是指主耶穌,神怎會呼喚刀劍來攻擊他自己差來的好牧人?這可能是模擬棄絕神的牧者之人其口吻說的。

下句我要反手加在微小者的身上”——(英譯NASB.作“I will turn My hand against the little one”),與中文聖經極近。由於反手加在……”在語氣上是反面的,是則神怎會轉手對付他所打發的牧人和他的百姓?實意應指神任憑他的牧人與子民受擊打。固然一方面成就神原定的旨意,另一方面也使那些悖道的百姓受到當受的管教,這話不論對教會——神屬天的子民,與以色列人

——
神屬地的子民都同樣適合,每當神的百姓信仰靈性日漸墮落,拒絕神的忠心牧人時,一方面固然牧人受擊打,跟著就會是群羊分散與受熬煉(亞十三9),最後,以色列人還會經大災難而悔改,成為真以色列人(羅二23~29,四11~12)。

關於餘民之得救(十三8~9

全地的人有兩種解釋:

指普世人,經過大災難以後,三分之二的人被剪除,三分之一的人仍存留。按啟承錄所記載在大災難被殺的人數來說,大約與三分之二很接近。注意:既以三分之二三分之一來計算,就表明是按大約的計算,不是按精確的計算。按啟示錄第六章八節有四分之一的人被殺,啟示錄第九章十五節又有三分之一的人被殺,即被殺四分之一後的三分之一,這樣啟示錄第六章八節與第九章十五節合起來,已大約死了原來人口的半數,但還有其他災害所死的人,加起來的數目必然接近或稍多過三分之二。這樣餘下的人約有三分之一,與這裡的三分之一相合。並且按事件發生的時間來說也相合。

這樣,在經過大災難之後,基督降臨時,還有應得救的人,也都必得著救恩。那時神所揀選的子民——真以色列人的全家就都得救了。

另一解把第九節的全地領會作單指以色列人的全地,這樣全地的人就等於全以色列人,也就是說經過大災難後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

但將全地限於指全以色列地,這種解釋有欠穩妥之處。正如有些解經者把挪亞洪水解釋為僅限於中東一帶的地方,而不是指全世界。其理由是當時人對世界的觀念不等於現在人的世界觀!但全部新約聖經的作者和當時代的人,對世界有多大的觀念也都與現代人不同,最少當時的人還不知道有美洲的存在。這樣,是否整部新約聖經的物件,以及所提及關乎全地萬國民眾的事都與西半球的人無關無分?(參本講義西番雅書一章二節之解釋)
── 陳終道《撒迦利亞書講義》

 

 

撒迦利亞書講義(十三章)(文牧)

 

希望的來臨(十三1-9)

. 赦免的泉源(1)。赦免,對一個犯罪的城市來說,現在有了盼望。在城裡,將有一個泉源,它流著永遠的水,潔淨市民的罪。這座城的敵人已經被除掉,生活可以得到照顧。他們需要的赦免,是屠殺(參見十二10-14)所犯的罪。

. 潔淨信仰(2-6)。耶路撒冷所受的咒詛,其中一項是敬拜偶像和假先知的行為。那些從木頭或金屬變出來的偶像將被消除;以色列古代敬拜耶和華的信仰將要恢復。那些為私利的假先知也將被除掉。

. 潔淨領袖(7-9)。前幾節的散文現在被抒情詩所取代,在詩中牧人的比喻再次出現。好像假先知將要消除,同樣假牧人(君王、統治者)也要被消除。

牧人無疑是神選民的統治者。上下文假定這個牧人是假牧人,雖然經文中沒有特別陳明。耶和華的刀劍將攻擊牧人,結束這種虛偽牧者的統治。但是先知意識到,對牧人的審判將會對羊群有影響,這裡所指的羊羔(「微小者」,7)指明他們的無辜。許多羊將要死亡,但是有三分之一生存者將會經過試煉後而更加堅強。這詩歌的結論(9節下半)暗示所立的約將恢復和神將作羊群的好牧人。

 

 

煉淨的行動(13)(香港讀經會)

 

祈禱:   神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况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

 

本章經文繼續第12章靈性復興的主題,表明在末後的日子,當神的子民真的徹底悔改後,神便會親自進行煉淨的工作。

1.     神供應潔淨之源(1):在本書卷的第四個異象中,約書亞污穢的衣服曾被脫去,象徵以色列人的罪得潔淨(參第3章)。現在神說,在末後的日子,會開一個「泉源」,洗淨他們的罪。

2.     神除滅虛假宗教(26):神要除滅偶像、假先知和污穢的靈,使它們不再被人紀念。在復興的日子裡,人不會再被假先知迷惑,並且要將他們處死(參申136111820),即使是親生父母也不可容忍他們!那時假先知不敢再哄騙人,甚至會否認自己曾作「先知」!第6節說假先知的胸口上有傷痕,這是來自他們在異教崇拜中自割身體的行動(王上1828),但倘若有人問及這些傷痕時,他們也不敢直言原因,以避免被人揭發假先知的身分,招來殺身之禍。

3.     神煉淨祂的子民(79):這裡提及被煉淨的對象是神的子民,表明神對屬祂的人有很嚴謹的要求。「我的牧人」也即「我的同伴」(7)。「牧人」雖然與耶和華有密切的關係,但卻被羊攻擊、背棄。神要那些拋棄牧人的羊(以色列民)承擔苦果,面對四散流離、亡國被擄的命運。其實,主耶穌正是神所差來的好牧人,但祂卻被攻擊,以致死在十字架上,為此,那些攻擊、背棄祂的人也要承受苦果。先知指出,審判的結果是三分之二的人會被除滅,而剩下的餘民會經歷艱難的熬煉(參結521112)。餘民被煉淨之後將會經歷靈性的更新,重建與神的關係,那時神會重申他們子民的身分,而他們亦會重申對神的認信。

「玉不琢,不成器」,我們的生命有很多需要神煉淨的地方,神也透過很多不同的方法煉淨我們。在舊約歷史中,當神的子民叛逆犯罪,神曾用各種方法熬煉他們,如外邦的欺壓、亡國與被擄、艱苦的生活等。主耶穌在約翰福音1513以「修理枝子」來比作對生命的修剪;詩人也指出神熬煉我們的生命後必再領我們進到「豐富之地」(參詩661012)。神既然視我們為祂的兒女,就必會對我們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要珍惜神給我們的磨練,讓我們的生命經歷更大的成長。

 

 

主興起,仇敵四散(十三章19)(臺北基督之家)

 

分享:

這章聖經讓我們看見:神是光,當主興起的時候,黑暗就不再存在。

主說:「那日,必給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開一個泉源,洗除罪惡與污穢。」不但罪惡污穢要除盡,「那日,我必從地上除滅偶像的名,不再被人紀念;也必使這地不再有假先知與污穢的靈。」偶像、假先知和各樣污穢的靈都被除盡。感謝主,主興起仇敵就四散了!在我們每天生活中也懇求主興起,求主也為我們開一個潔淨的泉源,就是耶穌基督在十架上所流的寶血,唯有寶血能洗淨我們一切的罪汙,讓我們能從一切罪惡轄制裡被釋放、被救贖出來,弟兄姊妹,快從寶血裡支取能力。

接下來又是一段關於彌賽亞的預言:「擊打牧人,羊就分散!」耶穌在被捕前不久曾引用這段經文,而在主耶穌被捕後,也正如經文所預言的,門徒四散了!然而這段經文後續又說:「我必反手加在微小者的身上。」是誰擊打好牧人呢?竟然是耶和華神,父神為何要擊打好牧人呢?原來,祂背負了我們世人所有的罪汙不義,是因祂受的鞭傷我們才得醫治,祂受的刑罰我們才得救贖,感謝主!

最後講到「審判」,主雖然有救贖之恩,但關鍵在:人是否認罪悔改、接受救恩,恩典門外的必被剪除,恩典門內的,不僅蒙救贖,而且經歷熬煉,成為神手中榮耀的精金,因為:「我要說:『這是我的子民。』他們也要說:『耶和華是我們的神。』」

你知道嗎?父神付了極大的代價---祂獨生愛子的命---將我們從罪中救贖出來,是對我們有個榮耀的盼望:祂要我們成為寶貴的精金!因此祂熬煉我們!

你也正在一個環境的熬煉中嗎?主一定會帶你走過來的,因為祂對你有一個榮耀的盼望,祂對你有一個全盤的計畫,而且,祂永不失敗!

回應:主耶穌,願屬禰的子民經過信心的熬煉,得著屬天的冠冕;也求禰親自保守禰的選民,在磨難的日子站立的住,見證神寶貴尊名。

禱讀:撒迦利亞書十三章9

我要使這三分之一經火,熬煉他們,如熬煉銀子;試煉他們,如試煉金子。他們必求告我的名,我必應允他們。我要說:這是我的子民。他們也要說:耶和華是我們的 神。

 

 

一個洗除污穢的泉源(十三1~6)(臺北靈糧堂)

 

主題信息        一個洗除污穢的泉源    禱讀        亞十三1

 

在本卷書第三章提到有一塊神親自雕刻的石頭,要「在一日之間除掉這地的罪孽」(亞三9),此處則提到有「一個泉源,洗除罪惡與污穢」(1節),這二者當然都是指著耶穌自己。

一、必給耶路撒冷開一個泉源

「那日,必給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開一個泉源,洗除罪惡與污穢。」(1節)用水來潔淨是舊約的禮儀之一,祭司進聖所之前也要先在洗濯盆自潔。這個潔淨的泉源早就預備好了,直等到猶太人一明白真理後,他們就能經歷這個除罪與潔淨的果效。

二、必從地上除滅偶像

所要潔淨的罪是些什麼呢?這裡特別提到偶像的罪與假先知的罪。崇拜偶像是以色列人被擄的最根本原因,雖然被擄歸回後,他們棄絕偶像,主後七十年之後他們被驅趕離散至世界各地,以經卷與遺傳作為他們信仰的軸心,但近年來巫術仍在他們中間有復蘇的跡象。因此,先知預言「那日,我必從地上除滅偶像的名,不再被人紀念。」(2節)

三、必使這地不再有假先知

不但除滅偶像,也要除滅假先知――「也必使這地不再有假先知與污穢的靈。」(2節)接著他描述假先知的一些症兆,「穿毛衣」是舊約中先知的記號,「兩臂中間……傷」則是異教先知刺身的記號。這些人以這些記號誤使人以為他是先知,而將百姓引入錯謬虛妄,導致污穢的邪靈有機會轄制人心。在猶太人離散史中,經常有假彌賽亞運動,都是宗教領袖附加一些神秘因素,影響不但廣泛,而且時間久遠,餘波蕩漾,導致猶太人失去尋求真正的彌賽亞的機會。

所有這些,在聖靈引導猶太人歸向彌賽亞耶穌的時候,都要被除去。只有一個泉源,是神親自為他們開的泉源,方能除罪。

默想

我相信唯一的除罪泉源就是基督,不但猶太人得以潔淨,眾人也都在此泉源中得潔淨。

回應

親愛的主,你就是這泉源,求主除去以色列的偶像與假先知,釋放他們由污穢的靈出來,在泉源中得潔淨。也求主除去我們這塊土地的偶像與假先知(行各樣法術巫術的人),將百姓由污穢的靈中釋放出來,得以被你潔淨。

 

 

擊打牧人羊就分散(十三7~9)(臺北靈糧堂)

 

主題信息        擊打牧人羊就分散        禱讀        亞十三9

 

這段經文是提到以色列的「餘民」,請參考第八章18節(禱讀本第27天)所提到「餘剩的民」(亞八6)。

一、刀劍攻擊牧人

首先「萬軍耶和華說:刀劍哪,應當興起,攻擊我的牧人和我的同伴。」(7節)也就是說以色列的領袖們會遭攻擊,一旦領袖遭攻擊,百姓就會分散,而愈是「微小者」,受到的傷害就會愈大。在新約中耶穌曾經引用「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來說明他受難時門徒將四散(參太廿六31;可十四27)。因此這裡的牧人被擊打,也包括耶穌的受害。但同時也說明在歷史中,以色列人將不斷經歷領袖喪亡的悲劇,因為他們真正的領袖應該是彌賽亞耶穌,卻被他們自己擊打。

二、三分之二必剪除而死

因著領袖被擊打,羊的命運就很悲慘,「三分之二必剪除而死,三分之一仍必存留。」(8節)三分之二是多數,而三分之一則是少數,這就是所謂「餘民」的概念。在歷史中,猶太人的離散史是一曲悲歌,他們在列國中被丟來丟去,生存於歐洲一片反閃主義的浪潮中,生命飄搖不定。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屠殺猶太人高達六百萬,占當時全球猶太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經文所說的三分之二被殺只是代表多數之意)。

三、三分之一仍必存留

但是仍有三分之一被存留,也就是有少數被存留,而這剩下的少數,卻要「……經火,熬煉他們,如熬煉銀子;試煉他們,如試煉金子。」他們會經歷歷史集體的熬煉,也會經歷個人生命的熬煉,最終他們的生命是金子、是銀子,「他們必求告我的名,我必應允他們。」(9節)如同八章所論「餘民」,這些人不僅是打仗沒死,而是在信仰上忠貞,他們才能算亞伯拉罕真正的子孫,才能繼承約中之福;他們雖是少數中的少數,但他們「是神的子民」。依新約中保羅的立場,這些「餘民」就是歸信耶穌彌賽亞的猶太人(參羅十一5)。

默想

我相信主愛猶太人,雖然他們歷經各種試煉,但至終他們中間的「餘民」將得著救恩,承受應許。

回應

親愛的主,求你在試煉猶太人中間,為他們存留「餘民」,在經過一切試煉之後,得以歸向你。也求主在外邦中為我們存留「餘民」,讓我的同胞一樣可以領受救恩,承受亞伯拉罕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