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瑪拉基書全書綜合例證與靈感集錦

 

【書中的基督】

  瑪拉基書第三章12節:“你們所尋求的主,必忽然進入祂的殿;立約的使者,就是你們所仰慕的,快要來到。”就是審判的主,再臨到地上;祂也是“公義的日頭”。(四:2)這裏也預言到“先知以利亞”,就是施洗約翰,作預備主來的先鋒(太三:3,一一:10-14,一七:9-13;可一:3,九:10-11;路一:17,三:4;約一:23)。── 于中旻《瑪拉基書箋記》

 

瑪三13-6基督徒在事奉上常犯的毛病】一個基督徒常因工作多,又得不到別人的稱讚,賞識而發怨言;以為事奉神是徒然的,這是基督徒事奉上常犯的毛病。我們基督徒在什麼情形下,會陷入這個困境裡呢?有以下四個原因:

         一、太看重人的稱讚──在得不到別人稱讚時,就覺得事奉神是徒然的。

         二、太過看重工作的果效──我們作工,若看不到果效時,就以為事奉神是徒然的。保羅說:這人撒種,那人收割。我們的勞苦不會徒然的。什麼時候收割,我們不知道。我們對主忠心,主一定會紀念我們勞苦。

         三、失去愛神的心──我們工作忙碌,慢慢的對神的奉獻,對神的愛,就會隨時間的磨煉而失去!若非神的愛,我們的事奉是徒然的。

         四、對於別人的批評太過敏感──在工作中,我們要靠神的恩典,不能倚靠自己的聰明。有些時,做傳道人的也很困難;因為努力去做,受人的批評就越大。你做多,別人說你愛出風頭;你做少,別人說你懶惰。你關心人,別人說你要討好人;如果你少關心人,別人會說你沒有愛心。因此,到了這個地步,就灰心起來,覺得對神的事奉是徒然的。

         這些是關乎生活、事奉、信仰上爭戰的原則。透過主再來的光景,得勝在信仰上一切的困擾;當主再來時,為祂受苦的人,一定要與祂一同享受榮耀。── 張子華《一個離開神的心所發的怨言》

 

【舊約聖經最後的教訓】第一、舊約結束前的一個預言,就是應許基督必要來到,因此舊約第一個和最後一個應許都是與基督有關的。

         第二、我們既有瑪拉基書放在面前,對神的應許的態度又要怎樣謹慎地重估啊!我們說過,在瑪拉基時代對應許的錯誤態度曾怎樣成為他們的咒詛,在我們這個時代又豈能不慎?

         第三、我們若小心讀本書,兩個最可怕的危機就會浮現眼前;一個是形式主義,另一個則是懷疑主義。在瑪拉基的時代,這就是法利賽主義(形式主義)和撒都該主義(懷疑主義)的萌芽期,到了主耶穌的時代,它們就有形有體了。

         形式主義者不喜歡他的形式主義被攪擾,正如懷疑主義者不喜歡他的懷疑主義被攻破一樣!他們就因著自建的堡壘而把真神和真宗教摒諸門外,但「那日臨近,勢如燒著的火爐」!

         最後,瑪拉基書告訴我們,敬虔的人雖為少數,但他們在神的心目中又是多麼寶貴。神用「紀念冊」來記錄他們,在神所預定的日子,他們是耶和華心中的至寶,是「特特歸我」的。因此本書結束之前,我們聽見他們輕輕地彼此對說:「他要來了!」之後有四百年,他們的影跡消失了,然後在新約的時代,我們又在聖城中看見他們,那就是年紀老邁的西緬和亞拿,「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來到」(路二25)。——巴斯德《歸納性研經》

 

【瑪拉基控訴以色列人虧缺了神的榮耀】瑪拉基書是舊約最後的一卷書,跟著就是新舊兩約之間之黑暗時期,神在四百年間沒有啟示;所以瑪拉基先知傳遞的乃是舊約時代最後的啟示。他採用辯證法的形式寫出了神的默示;現讓我們來看瑪拉基書一章一節:「耶和華藉瑪拉基傳給以色列的默示。」,「默示」一詞就是「負擔」之意,原來「瑪拉基」先知中有一沈重的負擔;以色列人何竟頑梗悖逆轉離不認識神,各人任意妄為,偏行己路,有誰能叫他們回轉歸向神呢?瑪拉基雖是如此沈痛,但他要控告以色列人的罪行使他們知道,在許多方面虧缺了神的榮耀。── 劉少康《來吧!我們重新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