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目錄

 

道成肉身(為人生活)

 

【憂患之子】

“他……多受痛苦,常經憂患。”(賽53:3

詩:主你奇妙的故事,我正低頭在默思;

    今天榮耀當年苦,愛且孤單的道路;

    往事歷歷滿鼓舞,時時刻刻感深處。

    你曾聖別客此地,萬惡人間顯公義;

    因愛來作憂患子,誰能說盡你恩慈?

“耶穌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哦,試想主自己,地上君王不認識祂,可是榮耀的主,正在困倦的坐在井旁。因著口渴,似乎向這世界要一口水──這世界就是祂所造,但不認識祂。

祂出盡代價,把神的愛顯在人間。

我愛慕祂那樣的愛,使祂為我成為罪。在這件事上,祂的大愛受了十足的試煉,也就是這愛帶領祂經過一切。在這裏給我們看見人到底是怎樣的,事實雖然頂可怕,卻能深刻的啟迪我們。若我受審判,我對我的朋友寄予什麼希望呢?最少他們不會離棄我罷。但他們都離開祂跑了!對於審判官呢?我必定盼望他保護無事,但彼拉多竟洗手自示清白,把祂交給百姓!對於祭司我所望為何?他們應為無知的人代求,為無告的人代方,但他們卻鼓動百姓,喊著說:“除掉祂,除掉祂!”每一個人都沒有公義,但這一位是義者,祂曾在神的愛中,經過了這一切的試煉!

祂的憂患有如深淵,我們從邊緣一看下去,真是不寒而懍!對祂不禁肅然起敬……。一看祂受苦之深,恩典就在眼前顯得高超絕俗。這就使人覺悟說,只有一位約對完全聖潔的“人”,纔能當得起那樣的深憂巨患。

祂指望有人同情,但找不著一個;指望有人安慰,也尋不見一人……。祂受盡人間痛苦憂患,最厲害的考驗與磨煉,泰然獨處,孤單交行,驚醒禱告……沒有人與他表同情;如果有,也只是一個伯大尼的馬利亞,此外再沒有同情祂的人。但祂自己,卻從來沒有不同情任何需要祂的人。

祂本是在父懷中的愛子,但祂被離棄,像一個普通的罪人,對於這一點,我們沒有一個能測度祂魂中的傷痛。

祂對於聖潔的認識何其高,所以祂在神面前成為罪的感覺也何其痛苦;祂對於神的認識其深,所以祂感覺神的離棄也何其憂傷!

祂是復活,祂是生命。祂是操縱生死的主,竟然在世界為我們踏進死門!祂買我們的代價太大,怎能把我們丟棄。

哦,面貌憔悴的主!曾因賜恩受損汙;

我們歡樂等主來,細瞻創痕獻敬拜。

面面相對親近主,更表全心的愛慕!

欣逢再度降臨時,所有憂傷成往事。― 達秘《基督是我們的滿足》

 

【主耶穌在青少年時期】

   一、人都喜歡在大庭廣眾的面前作些轟轟烈烈的偉大事業(刺激、興奮),而不喜歡沒沒無聞地,在親朋的小圈子裏作些日常的『例行』公事

   二、一般人有兩種的極端:若不是去作『修道士』,就是想去作『偉大的傳道士』

   三、耶穌長大於加利利的拿撒勒;加利利是人所輕看的地方,『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麼﹖』它是一個居民大約二三千的山麓小村

   四、『這不是木匠麼』(可六3)﹖祂從『木匠的兒子』(太十三55)升格到『木匠』,從學徒開始到自立,被訓練、造就,從十二歲到三十歲,十八年之間,破曉即起,親手作工,供養母親、弟妹

   五、『木匠』主要製作傢俱、牛軛、建房子。主說:『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十一30)。主的木匠店裏絕不作次等貨色

   六、據傳說,耶穌的父親很早就過世,所以祂在十幾歲少年時,就已負擔全家的生計

   七、當耶穌出來傳道時,在約但河受施洗約翰的洗,聖經說:『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太三17)。這句話主要是針對祂自己和祂已往的為人的稱讚

── 黃迦勒

 

【平易近人的耶穌】耶穌帶著十足平民的色彩:()誕生──客店沒有地方!生在馬槽!()家庭──木匠之家,無產的工人階級。()環境──他是個拿撒勒人,脫不了鄉土氣。()同伴──打魚的人,貧苦的階級,罪人的朋友。()生活──飛鳥有巢,狐貍有洞,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 桑安柱《銀網集》

 

【甚麼都不回答】當我們受無理的待遇,或蒙不白之冤時,首先表現的就是表白與聲辯,為自己說幾句話。我們的主,卻甚麼都不回答,連一句話也不說(太廿七12~14)。主之一言不發,乃是祂甘心樂意接受神為祂所預定的一切。因祂知道所臨到的十字架,是神的旨意。祂不講理由,不論是非,祂看見這乃是出於神,並不是理由、是非的問題。─ 楊濬哲《關鎖的園》

 

【從神得到慰藉】「各人都回家去了,耶穌卻往橄欖山去」(約八1)。這裏我們看見一個孤單到無家可歸的人,如何得到他的慰藉:退到隱密之處,依偎於天父的慈懷。─ 桑安柱《這時候》

  

【耶穌降生與榮耀歸神的關係】當耶穌基督降生在地上的時候,天使曾唱歌說:「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路一14)。甚麼叫做榮耀歸與神呢?比方說,我們今天到處都在用電,但我們對電到底知道多少?不多!我們只知道電有能和熱。但怎能知道電有能和熱呢?讓它從物體中通過,熱和能就出來了;所以你若要瞭解電,一定要讓電來通過一個物體。天上的神乃是靈,既然祂是靈,你眼睛看不見,那你怎麼知道神有慈愛、全能、公義呢?地上的人對神只是觀念,卻沒有實際的認識,但是天上的神,祂體驗到人的需要,於是祂道成了肉身,也就是成為人,到世界上來,祂對人說,沒有人見過神,只有父懷裏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耶穌基督來到世界上做甚麼呢?祂是要把神表明給人認識,我們看見祂,就能夠認識神。所以說,耶穌基督的降生,是為著神,就是彰顯神的榮耀。─ 吳勇《生命之光》

 

【耶穌比摩西和亞倫更美】希伯來書將摩西和亞倫拿來與耶穌做比較,他們是親兄弟,性格相異其趣,可是天天卻生活在一起,事奉在一起。他們倆人的職分有甚麼差異呢?摩西是管理者,代表權柄和管治,他口中所出的話不外乎「你要這樣作,你不可那樣作。」摩西在以色列中管治一切,而且要執行神的權柄。但是神的性情不只是像摩西那樣,所以還要有亞倫來彰顯祂。亞倫這個人對人滿了愛、滿了憐憫。祭司體系不過是神愛人、神憐憫人的一個發表而已。神把摩西和亞倫放在一起,神若獨有其中之一,是無法在祂百姓之中成事的。神必須把同情的心,和管治、強權結合在一起。假如你能把這兩個功能調和得好,你就可以牧養出非常好的以色列民了。─ 史百克《上面來的呼召》

 

【真實的人生總不失敗】從有世界以來,沒有一件真實的工作落了空,也沒有一個真實的人生遭了失敗。我們應當徹底明白「失敗」和「成功」這兩個相反的名詞的真義。不要用屬地的標準去測量它們,要用那永存的標準。有一位在鄉村的木匠家中度過三十年卑微、勞苦、無人記載的歲月,後來又成為多經憂患的人,在各城中遊來遊去,不住的勤勞作工,末後死在那孤獨、悲慘、羞辱、傷心的十字架上。這位的人生是否失敗了呢?沒有失敗。這是神的兒子的人生,祂就是要我們在這些事上追隨祂的腳蹤。─《靈食拾英》F.W. Farrar

 

【耶穌怎麼能復活】耶穌在約翰福音十七章曾經說,祂的命不是被奪的,而是祂自己捨的。而人的命都是被奪的,我們人都不願意死,這乃是人之常情。但是死是很公平的,它會臨到一個窮人的身上,也會臨到一個富人的身上;死也是很冷酷的,任你怎麼哭求,它也不會動心。而耶穌說,祂的命並不是被奪的,而是祂自己捨的。就像員警抓犯人,是因為他有了把柄纔可以抓。這個把柄是甚麼?就是人的罪。同樣地,死為甚麼會奪人的命呢?因為我們有罪,所以就不能不死。可是耶穌基督則不同,因為祂沒有罪,所以祂到死的裏面去,仍然可以從死的裏面出來。─ 吳勇《生命之光》

 

【道成肉身的意義】話,怎樣是人類思想的表達;祂(主耶穌),照樣是神的思想和旨意的表達。祂是把神已經存在、卻尚未啟示出來的思想和旨意,向我們顯明出來。神並不是僅僅給我們一本寫在紙上的聖經,祂更是把一個活的人,差到我們中間,藉著這位人子在地上具體的生活細節,把神的性情,和祂向人類愛的旨意,給我們顯示出來。─ 宣信《基督的生命》

 

【耶穌在拿撒勒隱藏的年日】「這不是那木匠麼」(可六3)?這句話透露了些許的亮光,使我們瞥見了祂那十八年的歲月(從十二歲到三十歲)。耶穌生命的較大部份是親手作工謀生活;那神的兒子生活在有規律的步調中,和每一個工作的人相類似。這是個美麗的傳說:當耶穌仍是孩童時,祂的掛名父親約瑟去世了,所以祂的工作非僅要養活自己,而且要維持拿撒勒這個小家庭的生活;馬利亞及家中的幼小成員都仰賴於祂的勞苦。這個傳說是否真實,我並不堅持;但我卻堅持說,祂為著自己的生活而工作。哦,這件事實在給予我們多大的力量及安慰。十八年之久,祂所作的是你我有些人所說的「例行公事,普通工作」;神子在生活的細節中克盡職責。必須先有拿撒勒的木匠店,然後纔有客西馬尼園及各各他的十字架;祂若不是從小就住在神的旨意中,就不能對神說:「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廿六39)。─ 坎伯‧摩根《摩根講道精選》

 

【道成肉身的意義】神是隱藏的,人不能用感覺來認識神,只有神將祂自己顯明出來。所以神必須藉著聖經來講話。但是,神如果只向我們說話,我們只能明瞭神的思想,這還是抽象的明瞭神。所以神不能只用口述向我們表明,神必須用具體的啟示向我們表達祂自己。這具體的啟示,就是「道成肉身」。只有祂兒子耶穌基督降世,「住在我們中間」,纔能將神完整地表達出來。所以我們得到了主耶穌,就是得到神自己。這是基督教唯一的、最大的、啟示的奧秘。─《五十靈筵》於中一

 

     主耶穌越忠心,就越受藐視和反對;越溫柔,就越受頂撞與輕看。然而這一切都不能使祂改變,因為祂所有的都是單單為神而作。達祕

 

     主耶穌這一個「人」,是在神與人的喜愛中長大的;因為祂從來不為著自己作過任何一件事,祂從不為自己而活。達祕

 

【耶穌降生與平安歸人的關係】當耶穌基督降生的時候,天使曾唱歌說:「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路一14)。「平安」這兩個字,也可以解釋做「和好」。人是神所造的,卻不認識神、不要神,人是背向神的。耶穌來到世界,是要人能與神和好。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祂兩隻手,一隻手是釘在木頭的那一邊,一隻手被釘在木頭的這一邊。祂好像一隻手拉著神的手,一隻手拉著人的手,使人能與神和好。所以平安歸給世人,就是要人與神和好。為甚麼人沒有平安?因為人離開了神,就有許多不能解決的憂愁、困難、痛苦、煩惱。所以耶穌來到地上,要把這一切挑在祂的肩頭上面,只要你相信祂,祂就替你解決你的痛苦,祂就作為你一切問題的答案,所以你就會有平安。─ 吳勇《生命之光》

 

【氣船(道成肉身)】撒都說:有一次我在希馬拉雅山裏,要過一條河,那裏沒有船,我也不會泅水;正在尋思應當怎樣作,恰巧遇見個人,我對他說:『我願渡到那邊去,這裏沒有橋,也沒有船。』他說:『空氣可以渡你過去。』我就很奇怪:我可呼吸空氣,不信空氣能夠渡我過河。這時,卻見那人拿出一張皮袋來,裝滿了氣,叫我坐上,我就上去,竟很平安渡過去了。』空氣只有裝在皮裏,才可載人;照樣,神是靈可以幫助人,必須成為人身,道成肉身。凡願渡這世界之河走向天堂去的,她都攜帶他們。耶穌說:『人看見了我,就看見了父。』我們在基督耶穌的肉身裏,可以看見活神天父。

編者按:希馬拉雅山中灘多流急,不宜行船,居民多取山羊之革,縫而為袋,緊紮各孔,獨留一腿以便吹氣,氣滿紮緊,用以渡水。如要行遠載重,則用羊革多個— — 通用十六個— — 以木聯之,名曰『沙克』。

 

【道成肉身的救主】阿比斯(Shah Abbis)是一位愛民的波斯王,他喜歡穿著便衣訪察民情。一天,他到了一處窮人的公共浴堂,與燒火的火伕交談,吃飯時分享火伕的粗食,二人竟成莫逆之交。之後某一天,他向火伕吐露了自己的身分,以為這個窮火伕一定會向他求什麼賞賜,那知這火伕十分驚訝地定睛看著他,莊嚴地說:「你離開皇宮與尊榮,來到這黑暗地方,與我並坐在一起,關心我的憂喜。對別人你可能要賜給他好些貴重之物,但對我來說,你已將你自己給了我,我只求你永遠不要收回你對我的友誼。」我們所接受的主正是一位離開天堂,來到這黑暗世界的主,被釘在十字架上。祂把祂自己全然給了我們,一無保留!

 

【眾人的耶穌】有一位威爾斯老婦人說耶穌是威爾斯人。一個英國人對她說:「不,祂是猶太人。」但她斷定說她知道祂是威爾斯人,因為她能聽懂祂所說的話。

 

【我可以經常擁抱您】經文:「看哪, 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啟廿一3)
      小女孩對母親說:「媽媽!我喜歡你多於喜歡神!」
  媽媽說:「你怎能這樣說話呢?」
      「我是認真的!」
      「為甚麼呢?」母親奇怪地問。
      小女孩回答說:「因為我可以經常擁抱您。」
      小女孩的心聲正是人尋求親近神的心聲,道成肉身正好讓我們能接觸神。

 

【以天父的事為念,也順從肉身父母】

讀經:路二41~52

   一、主耶穌孝順肉身的父母:

         1.人誤會以為主不孝順父母(約二4)

         2.主先作『木匠的兒子』(太十三55),後成為木匠(可六3)

         3.主在十字架上把母親交託給約翰(約十九26~27)

   二、聖經教訓我們要孝順父母:

         1.孝順服母是神的命令(弗六1~3)

         2.聖經的榜樣――以撒(創廿二1~12)

         3.聖經的警戒――(創九20~27)

   三、主耶穌以天父的事為念:

         1.主藉查考聖經來明白神的心意

         2.聖經是『人被聖靈推動』說出神的話(彼後一21)

         3.聖經都是神的呼出(提後三16~17)

   四、我們要勤讀聖經:

         1.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太四4)

         2.不正常吃飯會餓死

         3.要趁著年青勤讀聖經(太廿七5;路十37;約十三27)

         4.要趁著年輕記念造物主(傳十二1)

── 黃迦勒

 

【效法主耶穌為人的榜樣】

讀經:羅八29;路二49~52;可六3

   一、『效法』的意義

         1.效法不是模仿,不是外表穿著、舉止、語調、語氣、作法等的學樣

         2.效法乃是『模成』,是裏面生命的活出,和聖靈藉外面環境的琢磨

         3.真實的效法是自自然然的,而不是勉勉強強、古里怪氣的

         4.主耶穌為人的榜樣,乃是一面鏡子,藉以核對我們憑甚麼而活

   二、祂以天父的事為念,但也順從肉身的父母

         1.思念天上的事(西三2),但也不輕忽作人的本份

         2.神的家(教會)和自己的家並重(參哈一7~9)

   三、祂的智慧和身量一齊增長

         1.身體健壯,正如靈魂興盛一樣(約參2)

         2.在敬虔上操練自己,也要操練身體(提前四7~8)

   四、神和人喜愛祂的心一齊增加

         1.凡事討神的喜悅,而又為人所稱許(羅十四18)

         2.祂不是一個屬靈的怪人

   五、祂先作木匠,後出來傳道

         1.從十二歲到三十歲,十八年間默默地盡祂作長子、長兄的責任

         2.祂先作人子,後作神子(並不是說祂原來不是神子,乃是說祂道成肉身以後);先有隱藏的生活,後有公開的生活

── 黃迦勒

 

【耶穌之誕生】

   一、天使三次報信

         1.給童女(路一26~38)

         2.給約瑟(太一16~24)

         3.給牧人(路二8~14)

   二、世人三次拜主

         1.有牧人(路二15~20)

         2.有西面(路二25~35)

         3.有博士(太二1~12)

── 丁良才《經題模範》

 

【基督降生】(加四4~5)

   一、降生的事實――神差遣祂的兒子(約三16;約壹四2~3)

   二、降生的方法

         1.為女子所生(加四4;創三15;賽七14;路一24~38;二1~20)

         2.且生在律法以下(加四4;太五17)

   三、降生的目的

         1.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加四5;三1013;徒四12)

         2.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加四5;三25;約一12;約壹三1~3)

   四、降生的時候――時候滿足(加四4;可一15;提前二6;多一3;參但九25~26)

── 丁良才《經題模範》

 

【各界對於耶穌之降生】(路二1~20)

   一、世人漠視(1~7;賽五十三1~3)

   二、天使尊崇(8~14;來一6)

   三、牧者讚美(15~20)

── 丁良才《經題模範》

 

【牧人之於耶穌降生】(路二8~20)

   一、牧人所見的(8~9)

   二、牧人所聽的(10~14)

   三、牧人所行的(15~20)

── 丁良才《經題模範》

 

【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路九58)

   一、客店不招待祂(路二7)

   二、本城想驅逐祂(路四28~29)

   三、本國想除掉祂(約一11;十九14~1519~22;參太二2)

   四、世界不認識祂(約一10;路九53;約一12~13)

── 丁良才《經題模範》

 

【耶穌沒有地方】(皆因世人不認識祂)

   一、在客店(路二7)

   二、在本城(路四28~29;太十三57~58;約七5)

   三、在本國(約一11;十九15)

   四、在世界(約一10;路九58;連安葬祂的墳墓也是別人的,太廿七59~60)

── 丁良才《經題模範》

 

【學耶穌的樣式】(太十一29;彼前二21後半)

   一、在信心上(來十二2)

   二、在愛心上(弗五2;四2;約壹四19)

   三、在聖潔上(約壹三3;林後六17~18;七1;彼前一15~16)

   四、在卑微上(腓二5~8)

   五、在忍耐上(帖後三5;來十二3;彼前二28)

   六、在寬容上(西三13;弗四32;太六14~15)

   七、在受苦上(彼前二21;賽五十三3;約一11;十五25;十七14;十五2018)

── 丁良才《經題模範》

 

【當以耶穌的心為心】(腓二5)

   一、耶穌的憐憫(太九36;可六34;十48,參49)

   二、耶穌的謙卑(太十一29;腓二7~8;約十三3~51214~15)

   三、耶穌的喜樂(路十21;太十一25)

   四、耶穌的傷感(約十一3335;路十九40~41;太廿三37)

   五、耶穌的膽量(太廿三13~35)

   六、耶穌的威怒(可三5;來一9;林前十三6)

   七、耶穌的真誠(約十四6;一1417;約壹五20;啟三7)

   八、耶穌的勤勞(可三20~21;約九4)

   九、耶穌的禱告(路三21;五16;六12;九29;廿二324144;廿三34)

   十、耶穌的慈愛(約十五13;羅五7~8;弗五2)

── 丁良才《經題模範》

 

【效法主】

耶穌是我們的好榜樣(比方欲畫方圓,須靠尺規;要寫好字,須摹好帖)

   一、效法主的柔和(太十一29)

   二、效法主的存心(腓二5)

   三、效法主的行事(約十三15)

   四、效法主的克苦(彼前二21)

   五、效法主的聖潔(約壹二6;三3)

── 丁良才《經題模範》

 

【耶穌為罪人之友】(路七36~50)

   一、容讓罪人之就己(39節;十五1~2)

   二、受納罪人之敬意(37~38)

   三、赦免罪人之愆尤(49節;可二7~10)

   四、解除罪人之煩惱(50節;太十一28)

   五、掙斷罪人之縲絏(約八3436那女人作了新人了;林後五17)

   六、親作罪人之救主(路十九10;徒四12)

── 丁良才《經題模範》

 

【使拉撒路復活的耶穌】(約十一4~44)

   一、哀哭的耶穌──與人同情(35)

   二、祈禱的耶穌──與神交通(41)

   三、得勝的耶穌──無所不能(43)

── 丁良才《經題模範》

 

【耶穌哭】(約十一35)

   一、祂體貼朋友的憂愁(約十一33~35)──除了罪以外主耶穌真是人(來二17;四15),人不得不體貼朋友的憂愁;神有一個兒子是無罪的,祂卻沒有無憂愁的兒子

   二、因罪惡所致的敗壞(約十一33)──述說始祖在伊甸園犯罪以前和犯罪以後的境況(創二17;羅五12)

   三、因神工所受的損傷──比如神撒了好種,仇敵卻撒了稗子(太十三24~30)

   四、因人不動心的剛硬(路十九41~44;太廿三37~39)

── 丁良才《經題模範》

 

【基督四次往伯大尼去】

   一、有恩惠的師尊(路十38~42)

   二、能體恤的朋友(約十一1~44)

   三、肯犧牲的救主(約十二1~1123~29)

   四、升高天的基督(路廿四50~53)

── 丁良才《經題模範》

 

【法利賽人之反對主】

   一、議論──因耶穌給癱子赦罪(路五1721)

   二、埋怨──因耶穌與稅吏同席(路五30)

   三、盤詰──因耶穌不隨眾禁食(路五23;可二18)

   四、罪責──因門徒在聖日搓麥(路六1~2)

   五、謀害──因耶穌在聖日醫病(路六611;可三6)

人無論如何反對主,主總是得勝的

── 丁良才《經題模範》

 

【耶穌之對待仇敵】(約十三15;參羅十二14~21)

   一、規勸(約五16~47;十31~38)

   二、指責(約十八22~23)

   三、躲避(路四2729~30;約八59;十39)

   四、哀哭(詩十九41~44)

   五、恩待(路廿二51)

   六、祈禱(路廿三34;太五44)

   七、捨命(羅五810;約十五13)

── 丁良才《經題模範》

 

【耶穌為門徒洗腳】(約十三1~17)

   一、洗腳的原因(1~3節;參路廿二24~30)

   二、洗腳的方法(4~5節;參『彼此洗腳』;加六1~2)

   三、洗腳的表意(6~11節;約十五3)

   四、洗腳的教訓(12~17節;腓二5;羅十二10;彼前五5;雅一2225;參路六46)

── 丁良才《經題模範》

 

【耶穌與彼得的對比】

   一、耶穌禱告:彼得睡覺(太廿六38~39,參40~41)

   二、耶穌容讓:彼得力爭(約十八48,參10~11)

   三、耶穌忍耐:彼得發咒(太廿六67~68,參7274)

   四、耶穌得勝:彼得失敗(約十八4~6;參路廿二60~62)

── 丁良才《經題模範》

 

【耶穌忍受罪人的頂撞】(來十二3;十三13;參太19~39猶太人以耶穌為仇敵)

   一、宗教的仇敵(太廿一12~17;約九14~16;太十一19)

   二、民族的仇敵(約四5~1039~42;參八48;十一47~53)

   三、道德的仇敵(路十五1;十九7;太九9~13;路七39)

   四、真理的仇敵(約七1250~52)

   五、父神的仇敵(約五18;太十二22~24;約十30~33)

── 何清源

 

【第一段  道成肉身】

     神定規要在人的形狀裏表現他自己

     人在神的觀念中是奇妙的

     人是神創造的中心

     人是一個尊高的受造之物

     人是神的代表是神自己的表顯

     人是神起初原則的具體表現

     神所注重的乃是一個活的人

     人是神一個新的起頭

     神揀選人

     撒但要奪取人

   十一  屬天的人——基督

―― 史百克《救贖八段》

 

【第二段   主在地上的生活】

     一般的認識

     聖靈的見證

     有屬靈的意義

     是一個奧秘

     使人困惑不解

     是受聖靈的管治

     是由聖靈管理一切

―― 史百克《救贖八段》

 

【記念救主降生七要】

   一、要歸主為聖(路二23;林後六17~18)

   二、要尊主為大(路一3846;西一18;來一2;徒十九17)

   三、要以主為樂(路一47)

   四、要見主為慰(路二25~29)

   五、要拜主為王(太二1~211)

   六、要得主為寶(腓三7~8)

   七、要事主為榮(徒廿22~24)

── 司徒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