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目錄

 

聖靈的工作(倪柝聲)

 

            聖靈的工作,在舊約和新約有何基本的不同呢?在舊約中,聖靈帶給人新生;祂也給新約的人帶來新生。就給人新生這個問題而言,舊約和新約沒有差別,這都是聖靈的工作。我們不要以為新生是新約特有的事。主告訴尼哥底母,他即是以色列人的教師,就必須明白重生(約三10),可見舊約也說到這樣的事。但聖靈在新約中特有的工作是甚麼?在舊約中,有一件事是確定的──我們從未看過聖靈住在人的心裏。當然,祂在人的心中作工,但祂從不住在他們裏面。我們找不到一節舊約聖經,說到聖靈住在人的心裏。在舊約中,我們看到聖靈臨到人身上,不是在人裏面。七十士譯本一直用epi(……上面),卻沒有用en(……裏面)。在新約中,我們也看到聖靈降在人身上。但聖靈所作的比這更多。在主被賣的那一夜,祂說,「因祂與你們同住,也要在你們裏面」(約十四17下,另譯)。這是全新的事。在此之後,聖經說到人是聖靈的殿,這意思就是聖靈住在人裏面。

            所以在新約中,我們看到聖靈兩面的工作:()祂臨到人身上;()祂住在人裏面。祂臨到人身上,是為能力、神蹟和見證。祂住在人裏面,是使人聖潔。聖靈的內住是要將基督供應給我們,使基督成為我們的,使祂成為我們的生命,並使我們能結出成聖的果子。

            我們若仔細區別上述二者,就會明白為甚麼許多關於聖靈的觀念是錯誤的。許多人以為,只要他們有自己的五旬節,他們的問題就會解決。但如今你已經得你的「五旬節」,你成聖的問題解決了麼?它帶你勝過你的脾氣了麼?那並沒有解決勝過罪的問題。他們那種五旬節,只有恩賜,沒有果子。

            保羅看見哥林多教會的光景時,他沒有說,「這裏的情形太糟榚了,我們必須停下一切。」許多摩登派的教師會把一切「屬肉體」的東西掃掉。保羅沒有這樣把一切掃掉,卻帶進一些東西來作平衡。哥林多前書三章十六節說,「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裏頭麼?」你們必須學習,聖靈在你們裏面,住在你們裏面,是甚麼意思。

            摩登派的教師教導我們說,恩賜是幼稚的。「我們是成人,不需要像方言這樣的玩具了。我們的信仰比那階段往前得多了,我們比使徒們往前得多了,所以我們要把這些東西丟掉。」另一方面,那些贊成聖靈恩賜的人,心中所想的,除了恩賜以外就沒有別的;他們輕視沒有同樣經歷的人。他們說,「我在某年某日,得了聖靈的浸。」這兩派都是錯的。

            在新約中,我們看到聖靈有兩方面。從主最後的晚餐直到五旬節,聖經有四次提到聖靈:()在主的晚餐上,說到聖靈是保惠師。主說:「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祂要在你們裏面」(約十四16~17)()主的晚餐後,頭一次提到聖靈是在主復活的晚上。主向門徒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約二十22)()在主被接升天前,祂說:「我要將我父所應許的降在你們身上;你們要在城裏等候,直到你們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路廿四49)()聖靈在五旬節降臨。「五旬節到了,門徒都聚集在一處,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奸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住的屋子。人有舌頭如火燄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他們就都就聖靈充滿」(徒二1~4)

            一般人都認為保惠師的應驗是應驗於五旬節,但那不是出於神的話。約翰福音十四章是約翰所寫的,約翰福音二十章也是約翰所寫的。在十四章,主應許說,「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16)。然後在二十章,那個應許就應驗了。主受死以前,沒有說到聖靈降臨在人身上的應許;祂在受死以前,只是應許那靈要住在人裏面。然後,在祂復活那天,祂吹氣在他們身上說,「你們受聖靈」(二十22)。甚麼是氣,氣就是生命。我們若放棄呼吸,就是放棄生命。基督在門徒身上吹氣,並說,「你們受聖靈。」

            現在主還說「如今你們必須再等五十天」麼?不,祂吹氣在他們身上,他們當時就在那裏接受了。約翰福音十四章乃是在二十章得應驗。在主晚餐上的應許,在主復活那天應驗了。然後再過一個月,主對祂的門徒說,「你們要在城裏等候,直到你們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五旬節乃是路加福音二十四章的應驗。路加福音是路加寫的,使徒行傳也是路加寫的。所以使徒行傳一章事實上就是路加福音二十五章,因為它是路加福音的延續。路加繼續他的描述,這樣才是自然的。

            從以上看來,我們看見內住的聖靈,就是藉主的吹氣所分賜,並基於祂的復活而有的,乃是為生命;而降臨在人身上的聖靈,就是基於主的得榮耀而有的,乃是為服事。―― 倪柝聲《聖靈》

 

聖靈的工作()

 

            聖靈的工作是何等的奧祕!又是何等的重要!可惜現在聖靈的問題,已成為一般信徒最不明白的真理之一。正因為人們輕看聖靈的工作,所以神的兒女才軟弱到這個地步;因為人們拒絕聖靈的教訓,所以異端邪說才有發達的機會;又因教會極端漠視聖靈而不傳講,所以才有現今許多不合聖經的講解。因神的恩典,我願意在這一章裏,為神的兒女們,提要說出聖靈的工作,使他們不只靠聖靈得生,並且更靠聖靈行事。聖靈在人心中的工作有三個步驟,亦即聖靈在信徒裏面的工作是分三階段:一、重生的工作;二、成聖的工作;三、能力的工作。因此,信徒對聖靈的經歷也分三階段:一、接受聖靈的生命得以重生;二、接受聖靈的自己(全位的聖靈)得以成聖;三、接受聖靈(在聖靈中)的浸禮得以得能力。這三步工夫,是逐層而進的,並不可相互混淆。信徒若不是完全得此三者,就不算達到完全的地位。而神為我們所預備的卻是完整的,神是何等的慈愛!重生是關於我們永遠得救的事;成聖是關於我們日常生活的事;能力是關於我們在世作工的事。神既是這樣厚賜於我們,探望我們不要辜負祂,輕看祂所賜的聖靈才是。

 

{\Section:TopicID=103}聖靈與得救】我們從前都是罪人,沒有一個不是曾死在罪惡過犯之中的。我們的性情壞了!行事上,我們在與人互相比較之下或者尚有差異(但是,我們總脫不了「罪」字):然而就天性而言,沒有一人敢說,我們的天性不是敗壞的。神要救我們,祂要從根源拯救我們──祂要救我們脫離人的生命、天性。所以祂差遣祂的兒子,代替我們釘死在十字架上,擔當了我們的罪,定了我們的罪性,成全了救恩。救恩是基督耶穌在十字架上替我們成就的。

            神知道我們舊亞當的天性不堪彌補,並且祂願意我們得祂的生命──超乎天然之外的靈命,祂就叫祂兒子在外面作工,聖靈在裏面作工。神的兒子,既成全了人們得救的可能;聖靈就來指教我們知罪,這是祂救人工夫的頭一步。「祂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十六8)

 

{\Section:TopicID=104}為罪責備自己】「為罪是因他們不信我(主耶穌)(十六9)。不信主耶穌是世上最大的罪!聖靈開人的心眼,叫人知道罪是何等的可惡。當人為罪自己責備自己的時候,那種苦況真是難以言喻。聖靈不僅叫人因自己的罪而自責,並且更叫人因硬心抵擋主耶穌和祂的救恩而自艾。「為義是因我往父那裏去」(十六10)。主耶耶穌死了,又復活、升天,這證明神已悅納祂贖罪的拯救之功。因此,神現在能稱人為義,而不致陷自己於不義的地位。聖靈叫人為義自責,使人知道救恩的可靠。主耶穌的代死,已經滿足神公義的心。「為審判,是因這世界的王受了審判」(十六11)。撒但是這世界的王,世人都是牠的子民(約八44;約壹五19),如果世人的王已受審判,則牠手下的臣僕豈能倖免?魔鬼既已受審定罪,則世人將何以逃罪?撒但既不能免,世人自然也無以自救。聖靈即在使人為此自責,而接受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恩。

 

{\Section:TopicID=105}重生】人經過自責之後,若能不硬心,不抵擋聖靈的感動,而接受主耶穌作他個人的救主,憑信心接受主耶穌為代他受罪刑的人,聖靈就重生他。雖然重生之人的行為必定會有改變,但是「重生」並不是改變行為。嚴格說來,重生不是性情的更改,因為老亞當的本性是難移的。重生是聖靈將祂的生命,遞送與相信主耶穌為救主的人;也就是神將祂的生命,分給我們。重生完全是神藉聖靈,在恩典中所作成的工夫。

            救恩是主耶穌所成就、所預備的。聖靈在我們心中作工,叫主耶穌的救恩實現在我們的生命裏。因十字架,聖靈把靈命放在我們裏面,叫我們與神的性情有分(彼後一4),這靈命就是神的性情。這就是重生。

            有一事是我們當永誌勿忘的,就是重生只是靈命的初步,並非靈命的全部。信徒的靈命啟軔,就叫作重生。聖靈將靈命放在罪人裏面的那一刻,就是他重生的時候。聖靈在重生的工作上,只使罪人有新生命的原則而已。按原文重生的「生」字,與生命的「生」字是有分別的。重生的「生」字是誕生的「生」字。肉身的世人從誕生而得生命,信主的罪人也因重生而得靈命。肉身之世人的誕生,與信主之罪人的重生,都是在某一特定的時刻發生的,而非持續一生之久;重生就是罪人被聖靈重新生過,這是在極短的時間之內作成的。

 

{\Section:TopicID=106}聖靈自己】能分辨這點,我們就不至混亂了聖靈各步的工夫。信徒在重生時接受了聖靈的生命──神的性情,從今以後,他就有了兩個性情:一、舊亞當的性情;二、新聖靈的性情。此二者不能相容。聖經上所說的「情慾(亞當性情)和聖靈相爭,聖靈和情慾相爭,這兩個是彼此相敵」(加五17),就是這個意思。剛重生的基督徒常有這種爭戰的經歷。可惜的是,人的意志(判斷力)軟弱(靈命初生,一如嬰孩的生命,非常幼稚無力),所以常被舊亞當的本性所勝,而常有失敗的苦況。信徒處在這種景況中,雖以立志和自訂的規章來自制,然而時勝時敗,忽起忽倒,總無平穩強健的生命。若說他沒有重生,他卻分明已經接受了基督十字架的救恩和生命。此種人是重生了,而他們所缺乏的,並非靈命,而是穩健的靈命。他們已得聖靈的重生,但他們尚未得「聖靈自己」。

            聖靈是有位格的,祂不是一種無意識的東西,這是說,聖靈不僅是一種能力,祂乃像一個活潑的人。我所說得「聖靈自己」,意思就是順服聖靈,一如聖靈是個人。我們時常以為聖靈是沒有位格的,然而我們的主總是稱聖靈為「祂」,而不說「它」。在死物面前,我們沒有甚麼可怕、可敬、可佩服,但是在活人面前,我們就要恭敬、尊重、順服他,如此我們的接物與待人就大有分別。許多時候,我們在物件面前所作的事,在人面前卻不敢作。所以,如果我們所接受的聖靈,不過是一種影響力,而非得有位格的「聖靈自己」,對聖靈完全的順服,則我們的行為就難免會仍有許多的失敗。

            「聖靈自己」或說順服聖靈,並不是說,我們因為怕祂而(自己)行善;乃是因為接受了聖靈的自己(祂乃是豐豐富富、有位格的,住在我們裏面),我們就讓祂做我們心裏的主──一切的主。如果聖靈在我們身上的工作,只止於重生而已,則祂在我們的靈程經歷中,也不過是一種影響力而已。我們雖然重生了,若仍是自己做主管理自己,則聖靈只不過影響了我們的生命罷了。若我們認識祂是有位格的,而接受祂的自己,祂就要在我們裏面執掌王權,管理一切,將十字架所成就的一切救恩,都從我們裏面做出來。此二者的分別是我們所不可不知的,因為若是混亂了此二者,就將使許多信徒的靈命不健全了。聖靈在重生的工作中,只不過使人有新生命而已,這是信徒靈命的誕生,信徒若接受「聖靈自己」作他生命的主,則聖靈必定加力與信徒(十字架),使他勝過罪惡、情慾等;這才是信徒康健的靈命。

            重生的人已經有了聖靈,因為從聖靈生的重生之人,就是神的兒女(約一12),乃是屬基督的,「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羅八9)。重生的人是屬基督的,所以他必定有基督的靈──聖靈。但是,他雖有了聖靈,還未滿有聖靈──未得「聖靈自己」作生命的主。他尚有許多私意、許多己見、許多不順服、不奉獻的本性,所以聖靈事事受轄制,不能自由地在他裏面工作。當他知道(因神施恩)自己的較弱、缺乏和失敗時,聖靈就叫他知道完全順服的必要;他若肯順服,接受聖靈作他心裏的主,他的生命就會有一個大改變。主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十10)。得聖靈的重生,就得生命;得聖靈自己,接受祂做主,就得更豐盛的生命。

 

{\Section:TopicID=107}聖靈充滿】我們若要得聖靈的充滿,就當時刻藉祂的能力,除去一切的攔阻,好讓祂自由地在我們裏面聖靈的工作()作工。十字架的道理很重要,然而,如果我們只先在腦海裏知道這許多的道理,卻不讓聖靈在我們裏面把十字架的意義從生命裏表露出來,那麼有甚麼益處呢?成聖的生命與聖靈的充滿是不可須臾分離的。所以每一個重生的人都當進深追求聖靈的充滿,意即得聖靈自己,而讓祂做我們的主。

近來,神的兒女尋求聖靈充滿的日漸增多,但有一事卻令人歎惋,就是他們把聖靈的重生和聖靈的充滿混為一談。願神開我們的眼睛,使我們明白,我們若自知是個罪人,而肯憑信心來到十字架前,接受主耶穌的救恩,神就要赦免我們的罪(這是為以往),並要藉聖靈將祂的生命賜給我們──重生我們(這是為現今及將來)。這完全是神的恩典,也因我們的信心。

            至於聖靈的充滿,乃是在我們已經得救(重生)之後才接受的(不過,有人一得救就得聖靈的充滿;有人是得救多年後才得)。這是因為信徒完全順服祂,願意接受祂,如同接納一個人進入心中居住一般,願意讓祂隨己意在心裏工作。「重生」是值得救的問題,「充滿」是值得勝的問題;「重生」是生命的問題,「充滿」是生活的問題;「重生」時得稱義,「充滿」時得成聖;「重生」是聖靈在舊亞當生命之外,賞賜給人的新生命,「充滿」是指聖靈充滿一個人,而且栽培這個已得的新生命;「重生」是聖靈因十字架的代死而做成的工夫,「充滿」是聖靈充滿了人,而表露出十字架所有的意義「重生」是生命的開端,「充滿」是生命的成熟,這些是我們應當注意與分別的。

            有的信徒雖能分別「重生」與「充滿」,但對於得「聖靈自己」和「聖靈的浸禮」卻是混淆不清。許多人尋求「聖靈的浸禮」,但是因為不明白聖經對於聖靈的教訓是如何,因此,難免有偏差,以致被邪靈所利用。願神施恩給我們,叫我們明白祂的教訓。

 

{\Section:TopicID=108}「滿有聖靈」與「聖靈的浸禮」】主耶穌曾兩次將聖靈賜給祂的教會。教會是由凡得聖靈重生的人所組成的。雖然初代教會中的基督徒,都經過了重生,然而主還兩次將聖靈賜給他們。這兩次是有分別的,不能相混,第一次主將聖靈賜給教會是在復活當日的晚上,約翰福音二十章二十二節說:「祂就向他們吹氣說:『你們受聖靈。』」我們的主在此明明白白的將聖靈賜給祂的門徒們。祂在此並非以戲劇化的行為對祂的門徒說:「你們接受聖靈吧!但需等到五旬節才有。」有人雖持這種說法,但究竟這不是聖經直接的教訓,乃是人們間接的講解。

            主耶穌第二次將聖靈賜給祂的教會,便是在五旬節。彼得解說五旬節的光景是這樣的:「祂既被神的右手高舉,人從父受了所應許的聖靈,就把你們(五旬節)所看見所聽見的澆灌下來」(徒二33)。大多數人認為五旬節的聖靈澆灌,正應驗了主耶穌將賜下保惠師的應許,「五旬節聖靈降臨」,好像成了信徒們一種普通的信仰。反之,復活日聖靈的工作,卻被人所忽略,甚且置之不理,而視五旬節的聖靈降臨為所有應許的總結束!

            然而,聖經的教訓卻不是這樣,我們若倚靠自己的智慧、聰明、才幹,就必定失敗;若我們完全倚賴聖靈,則祂必定引導我們進入一切的真理。這兩次的聖靈降臨,其間隔有五十日,而其性質也完全不同。

            復活日的聖靈降臨,乃是成全保惠師的應許,約翰福音二十章二十二節的聖靈,是應驗十四章到十六章的聖靈預言。約翰福音十四章十六至十七節說:「保惠師……就是真理的聖靈,乃世人不能接受的。」保惠師是要「接受」的。二十章二十二節的話,正與此相合──「你們受聖靈(的自己)。而七章三十九節,也有一處說法與此相合──「耶穌這話是指信祂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那時(說話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榮耀。」主耶穌得榮耀的時候,就是祂復活的日子。所以這節聖經明白預言,在主復活日門徒要受聖靈,因為主就在那日(復活日)賜下聖靈。

            五旬節聖靈的顯現,並沒有提到「接受」聖靈,因此,五旬節的聖靈並不是應驗約翰福音中的預言。使徒行傳是路加寫的,故它的信息是接在路加福音之後,而五旬節的聖靈浸禮,正是應驗路加福音的預言:「我要將我父所應許的降在你們身上;你們要在城裏等候,直到你們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路廿四49)。又:「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你們要受聖靈的洗」(徒一4~5)。這裏所說「不要離開耶路撒冷」是與路加福音的「在城裏」相對;所說的「要等候」與路加福音的「等候」相對;「父所應許的」也是與路加福音的「父所應許的」相對;「你們要受聖靈的洗」,也是與「你們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相對。由此則知使徒行傳與路加福音所記載的,真是節節符合了。使徒行傳一章八節又說:「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能力……作我的見證。」使徒行傳所記的五旬節聖靈顯現,乃是應驗路加福音的預言;而約翰在他的福音書中所記復活日的聖靈降臨,乃是應驗約翰福音的預言。這兩者並不相混,而且也不可相混。

            應許保惠師的是聖子,應許五旬節的是聖父,主耶穌直接以保惠師應許門徒,聖父間接藉約珥應許五旬節;應許保惠師是在主耶穌離世之前,應許五旬節是在主耶穌降生之前八百年;當主耶穌還在世上的時候,以保惠師賜給祂的門徒;當祂已升天之後,方傾下五旬節聖靈。保惠師是經主耶穌向門徒吹氣,五旬節的聖靈是向教會澆灌;吹氣是吸入裏面,澆灌是傾在外面;保惠師是住在門徒心裏(約十四17)而成為人生命的主人,五旬節的聖靈是傾在門徒身上(徒一8),成為作工的能力。復活日聖靈為氣,這是生命;五旬節聖靈為風,這是能力。保惠師無聲而來;五旬節聖靈則有響聲(徒二2)。保惠師無形而來;五旬節聖靈則「顯現出來」(徒二3)。復活日保惠師好像吹氣;五旬節聖靈如同浸禮(註:嚴格說來,「聖靈的浸禮」這話是不合聖經的。聖靈並沒有施浸人,為人施浸的乃是主耶穌(約一33;太三11)。「用」字在原文作en,應當譯為:「在……裏」,意即「在聖靈裏給你施浸」,也就是「你們浸在聖靈裏面,埋在聖靈裏面」。)復活日,保惠師進入門徒裏面;五旬節,門徒進入聖靈裏面。聖靈在門徒裏面,是復活日的工作;門徒在聖靈裏面,是五旬節的意義。這是主兩次向祂的教會所施的恩賜。主是何等的愛我們,叫祂的靈在我裏面,又叫我們在祂的靈裏面。這是何等的安慰!聖靈做我們的中心,又做我們的圓周。

 

{\Section:TopicID=109}「充滿」的難處】還有一點我們應當注意的是:主耶穌升天後的十天中,祂的門徒約計一百二十人,男女老幼「同心合意恆切禱告」。這是何等美好的光景!這真是在聖靈中的禱告。若是只藉自己,人們能否「同心合意」?能否「恆切禱告」而得神的允准?若非聖靈在他們心中做工,安能如此?倘若聖靈在五旬節才降臨,則這十天等候的光景,可真是令人費解!但是,感謝神,祂為我們所預備的,不只是叫我們有能力做工,並且是先叫我們有聖潔的生活。復活日,聖靈就已賜下了,但這樣就有一個難處:

            我們不是說,約翰福音中十四到十六章有關聖靈的應許,是在復活日得成全應驗的嗎?但是十六章七節說:「然而我將具情告訴你們,我去是與你們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師就不到你們這裏來:我若去,就差祂來。」意思是說:主耶穌應當離開世界、升天,然後保惠師才會來。「去」字原意是指到父那裏去;然而祂若要到父那裏去,必須經過死和復活。所以主耶穌說祂「去」,就是指祂死、復活,而後升天見父。我們若說,保惠師已來,則主耶穌必在尚未向門徒吹氣,叫他們接受保惠師聖靈以前,就已升天了才合理。不然就不合「我()若去,就差祂(聖靈)來」的話了。

            聖經對於這一點,並不是默然的。主耶穌在復活日的早晨對馬利亞說:「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裏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約廿17)。主耶穌所以不許馬利亞摸祂的理由,就是因祂尚未升天見父。到了那天(復活日)的晚上,祂對祂的門徒說:「你們看我的手.我的腳,就知道實在是我了;我我看看,魂無骨無肉,你們看我是有的」(路廿四39)。是甚麼緣故使我們的主耶穌在早晨不許馬利亞摸祂,卻在晚上叫祂的門徒們摸祂呢?自然的答案,就是我們的主在見了馬利亞之後,未見門徒之先,祂已升上天堂,見了父神。主耶穌在復活日已經一度升天賜下聖靈,作日後的樣本。如此這節聖經就不難了解了。祂一復活就顯現在父面前;此舉何等的柔細!祂一復活,就升天求得聖靈;這是何等的慈愛!思念這樣的作為,真叫我們愛慕地追隨祂。

 

{\Section:TopicID=110}充滿聖靈】聖靈充滿是非常要緊的。如果主看祂應當死、復活、升天,離開祂所親愛的門徒,叫他們得這位保惠師,則我們應當怎樣體會祂的心,接受祂的恩賜?重生雖然已是神妙不過的神工,但這不過是為得生的問題。神願意我們得聖靈的充滿,順服這位有位格的聖靈,讓祂在我們心中作主。但是,老我是何等的不願意!我們心裏面所充滿的私慾是何其的多,讓祂作主,豈不難哉!願主的愛策勵我們,叫我們看見自己生命的枯乾;吸引我們,叫我們仰慕聖靈生活的豐盛。如果在我們裏面尚不肯順服聖靈,而只求外面聖靈的表現(如方言等),那就真是自欺!願主拯救我們脫離這種景況。信徒們,請記得:重生是為得生;充滿是為生命(不是有生命,乃是為生命的豐盛或成聖):靈浸是為能力。重生可比作嬰孩的誕生,充滿是為成人的長大生命,靈浸是在成人生命中的工作。

            「充滿聖靈」在原文裏是用兩句話來說明的,可惜中譯聖經譯不出來。這二句話所表明的是有分別的,首句我認為應當譯作「滿有聖靈」。聖靈默示聖經用這句話來論:主耶穌(路四1)、執事(徒六3)、司提反(5)、司提反(原文「仍舊滿有聖靈」;七55)、巴拿巴(十一24)、門徒(原文「都滿有聖靈」;十三52),並勸戒聖徒要滿有聖靈(弗五18)。讀過這幾節聖經就知「滿有聖靈」必不是一時或暫時的事,這些人並非只在一時一刻才滿有聖靈,乃是他們平常的狀況就如此了。以弗所書五章十八節的教訓,必定不是只叫聖徒應當暫時滿有聖靈;而是應當時刻知道神的旨意,所以也應當時刻滿有神的聖靈。司提反之所以「仍舊滿有聖靈」,乃因他不為環境所擾,使其生命光景變質之故。

            第二句話就是「被聖靈充滿」。這一句話可在以下各處看見:施洗約翰(路一15)、以利沙伯(41)、撒迦利亞(67)、使徒並別人(徒二4)、彼得(8)、使徒並別人(31)、大數的掃羅(17)、保羅(十三9)。以上這些人都是神所揀選,暫時加增給他們力量,以成就一種特別的工作。以利沙伯和撒迦利亞是為他們所要說的話,使徒們是因作見證;彼得一人,就有三次「被聖靈充滿」;使徒並別人,有兩次「被聖靈充滿」;保羅也曾兩次「被聖靈充滿」。所以「被聖靈充滿」並不是信徒們長久、日常的光景,乃是主要用我們作特別的工作,就叫我們「被聖靈充滿」,以盡我們所當盡的職分。

            「滿有聖靈」是為我們的生命;「被聖靈充滿」是為我們的工作。「滿有聖靈」是我們生命中,一生一世所當常有的光景;「被聖靈充滿」是主要用我們時,所暫時賜給的能力。「滿有聖靈」是無論在甚麼光景中都當「仍舊」如此而不改變的,它的表現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屬靈程度;「被聖靈充滿」是主因時困境所賜我們的,這是我們在特別工作中的需用。聖經命令我們應當「滿有聖靈」(弗五18),因為這是我們所應當負責並可達到的。聖經沒有命令我們應當時常「被聖靈充滿」,因為在特別的境況裏我們才用得;當需要一來,如果我們沒有被甚麼阻擋,那就必定「被聖靈充滿」了。但是,我們應當繼續不斷的「滿有聖靈」。願父神施恩,叫我們平時滿有聖靈,在工作的時候又被聖靈充滿,好叫我們在生命和工作上,都得父神的喜悅。

 

{\Section:TopicID=111}靈裏的浸】一個人既然重生之後,就要尋求「滿有聖靈」,得「聖靈的自己」以作地生命的主,並順服祂一若祂是有位格的,不只當祂為一種影響力。一個信徒既「滿有聖靈」之後,就當從復活日,更去追求五旬節。在聖靈裏的浸禮,是每一個基督徒應當一一接受的。

            上文已說過「聖靈的浸禮」這句話是聖經所沒有的。聖經(如果真正翻譯)沒有一次說過聖靈曾給人施浸。為人施浸的乃是主耶穌;真的,我們的主在萬事上都當居首位!馬太福音三章十一節說:「祂(主耶穌)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用」字在原文當作「在……裏」,所以這一節應當譯作:「主耶穌要在聖靈裏給你們施浸。」人受水的浸禮時,全身入水,埋在水中,水在他的上下前後左右環繞他,同樣人在受(所謂)聖靈的浸禮時,也是全身浸入聖靈,埋在聖靈裏面,環他的都是聖靈的同在和能力。這意思就是:主耶穌把他們放在一個新的環境中,放在聖靈當中。所以他們做工時,就叫他們所在地面以內的人,都受聖靈的感動。本來用十年八年所做不來的工,因為有了聖靈的能力,就能在最短的期間之內成功了。有了聖靈的能力,做工是何等的容易!這是我們都應當得的。

            有關聖靈的浸禮在聖經中只出現過兩次。五旬節使徒們一百二十人所受的聖靈,就是聖靈的浸禮,因為經上記說:「但不多幾日(五旬節),你們要在聖靈裏受浸。」這是第一次;第二次就是在哥尼流的家。彼得敘述那天的光景說:「我一開講,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正像當初(五旬節)降在我們(一百二十人)身上一樣。我就想起主的話說:『約翰是用水施浸,但你們要在聖靈中受浸,神……給他們恩賜,像……給了我們一樣』」(徒十一15~17)。聖經只記載了這兩次的靈浸。雖然在使徒行傳裏記載許多人接受聖靈,但是,只有這兩次是稱作在聖靈裏受浸,此何以故?五旬節是為猶太人,哥尼流家裏是為外邦人;一開猶太人的門,一開外邦人的門。此二者雖然是在兩個地方,在兩個時候,但是,它們不過是一個事實的兩方面,一件事體的兩段落而已。自從那兩次的靈浸之後,聖經裏再沒有靈浸的記載了。

            這怎麼說呢?聖靈的浸禮(為簡便故,姑用此語),如同十字架的救恩一樣,二者都是根本要道。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替死,是為全世人的;照樣,聖靈在五旬節(把哥尼流家包活在裏面)的澆灌,也是為全教會的。主耶穌只一次替全世人死,現在人信祂的替死,並不是要祂來為他們再死一次,乃是相信祂從前「一次」(來九28)的死;同樣,在聖靈中的浸禮只有五旬節一次(哥尼流家包括有內);現在人得靈浸,並不是主特別將他浸在聖靈中一次,乃是他自己相信在五旬節時已經受浸了。主耶穌雖然為普世人死了,人若不接受祂的救恩,他仍得不祂替死的恩典──不能得救;照樣,主已經將全教會(猶太人和外邦人)都浸在聖靈中了,信徒若不支取這浸禮,仍得不祂靈浸的恩典──沒有能力。十字架的救贖是一個事實,凡罪人用信心接受的,就有得救的經歷;照樣,在聖靈中的浸禮也是一個事實,凡信徒用信心支取的,就有靈浸的經歷。真的,在五旬節(哥尼流家包括在內)全教會的人都已受浸了,所以保羅才說:「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已經在一位聖靈裏受浸,成了一個身體」(林前十二13原文)。現在就只看我們支取不支取了。

            我們若專一的用信心支取,去得在聖靈中的浸禮,就必定會得。每一個為主做工的人,都應當曉得他有沒有在經歷上得這浸禮。如果你在經歷上沒有專一的得這個浸禮,則你必定不能「被聖靈充滿」(上文)。你應當記得:除了五旬節和哥尼流家裏外,人再受聖靈,多是稱為「被聖靈充滿」。頭一次支取五旬節的能力,而得做工的力量,這叫做在聖靈裏的浸禮;而後每次做工需用能力時,就是「被聖靈充滿」了。浸禮只有一次(頭一次),充滿是不計數的。這看彼得就知道:他只一次在五旬節受靈浸,之後聖靈經只說他「被聖靈充滿」(徒四831),頭一次的「被聖靈充滿」就是在聖靈中的浸禮。爾後?不過就是「被聖靈充滿」了。

            弟兄們,如果在這世界上,我們沒有聖靈能力表顯在生命裏,則世人將從何知道神的大能呢?你我的生命應當充滿了祂,才能有成聖的生活,才能使神的心喜悅。願神叫我們多看見我們自己的缺乏,以致肯接受祂的供給。願我們多得神恩,好叫我們自卑,以致祂的靈能在我們心中作王。願主多叫我們明白不是倚靠才能、力量,惟獨倚靠祂的靈;以致我們不徒勞而得人。

            本章是就信徒經歷這一方面而分出層次。然而亦有特別的,如哥尼流一家,因為他們已完全預備清楚,所以一信主(重生在內)即得靈浸;而撒瑪利亞人信主重生之後,則需等到使徒們來禱告按手時,方受聖靈。只是預備好了的人,較快在經驗上得祂,未預備好的可能等了多年,亦不一定得。其層次總如上述。附圖如下:

聖靈的工作──靈浸()滿有聖靈──信徒結果()成熟的生命

                  ()聖靈充滿            ()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