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靈與實際(倪柝聲) 讀經: 「神是個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四24) 「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祂要引導你們進入一切的真理。」(約十六13) 「並且有聖靈作見證,因為聖靈就是真理。」(約壹五7) 有一件事,是神的兒女所必須注意的,就是一切屬靈的事,一切屬靈的東西,在神面前都有它的實際。如果我們所摸著的不過是外表,而沒有摸著那一個實際,那就一點屬靈的價值都沒有。甚麼是屬靈的事的實際呢?屬靈的事的實際是屬靈的,不是物質的。雖然屬靈的實際是要用話語來表達的,但許多的話語並不是實際;雖然屬靈的實際是要在生活上來表現的,但刻板的儀式並不是實際;雖然屬靈的實際是要在行為上來彰顯的,但人工的裝作並不是實際。 【甚麼是屬靈的實際】那麼,甚麼是屬靈的實際呢?主告訴我們說:「神是個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心靈」在原文乃是「靈」。這裏的「誠實」和以下所引兩節聖經中的「真理」,在原文都是「真」。「真」就是「實際」的意思,)又說:「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祂要引導你們進入一切的真理。」又約翰一書五章七節說:「並且有聖靈作見證,因為聖靈就是真理。」這給我們看見;神是靈,所以一切與神發生關係的,都是在靈裏。真理的聖靈就是實際的靈,所以屬靈的實際必定是在聖靈裏的。屬靈的實際是超過人的,也是超過物的;在聖靈裏的那一個才是屬靈的實際。所有屬靈的東西,都是培養在聖靈裏的。所有屢靈的東西,一不在聖靈裏,就是字句,就是儀文,就是死的;所有屬靈的東西,只有在聖靈裏,才是真的,才是活的,才是生命的。是聖靈引導我們進入一切的實際。所以,若是用不著聖靈的帶領就會進入的那一個,必定不是屬靈的實際。凡人只憑著聽,只憑著思想,只憑著情感而得著的那一個,必定不是屬靈的實際。是聖靈帶領人進入的那一個,才是屬靈的實際。我們要記得,聖靈是一切屬靈的事的執行者,今天神所作的事,都是聖靈作的。是聖靈作的才是真的,才是實際的。 一切在聖靈裏的才是實際。人摸著那一個實際,就得著生命。生命與實際是連在一起的。所以人若注意屬靈的生命,就得注意屬靈的實際。人如果在聖靈裏摸著了屬靈的實際,當他碰著別人也摸著屬靈的實際的時候,他的裏面就會立刻響應,立刻說阿們;當那些摸著屬靈的實際的人碰著他的時候,他們的裏面也會立刻響應,立刻說阿們。這就是詩篇四十二篇七節所說的「深處與深處響應」(照原文,「深淵」可譯作「深處」)。可以說,是實際叫人摸著實際。我們在下面要舉些具體的例來說明甚麼是屬靈的實際。 【浸禮】主對尼哥底母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約三5)。保羅寫信給在羅馬的聖徒說:「豈不知我們這受浸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浸歸入祂的死麼?所以我們藉著浸(原文無「禮」字)歸入死,和祂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我們若在祂死的形狀上與祂聯合,也要在祂復活的形狀上與祂聯合」(羅六3~5)。主耶穌和保羅都是說到受浸的實際。 但是,有的人是從物質方面來看這個問題,他們的眼睛只看見水,所以就說,人只要用水洗一洗就重生。他們沒有摸著屬靈的實際。有的人是用頭腦來想這個問題,他們想到水不能叫人重生,所以就說,有的人受浸是真的,是裏面的,就能進入神的國,有的人受浸是假的,是外面的,就不能進入神的國。他們也沒有摸著屬靈的實際。 主對尼哥底母所說的受浸是一個實際。保羅所看見的受浸,就是與主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保羅對歌羅西的聖徒說:「你們既受浸與祂一同埋葬,也就在此與祂一同復活」(西二12)。保羅看見受浸和埋葬是一件事,保羅也看見受浸和復活是一件事。保羅知道甚麼叫作與主一同埋葬,甚麼叫作與主一同復活。他不是只看受浸的水,他也沒有想到有的人是真受浸,有的人是假受浸,他是把他所摸著的受浸的實際告訴人。 弟兄姊妹,你如果看見了受浸是一個實際,你自然而然知道受浸是怎麼一回事。在你的心目中,沒有真和假的問題發生,也沒有裏面和外面的問題發生。你看見受浸是與主一同埋葬,受浸是與主一同復活,這一個實際一被你看見,你就要說,受浸,這太大了,這太真了,這包羅太廣了。人一看見實際,假的在他身上就不存在。如果有人說:「我受浸了,巴不得與主一同埋葬;我受浸了,巴不得與主一同復活。」說這樣話的人,就是沒有摸著實際,在他身上受浸是一件事,埋葬和復活又是一件事。但是,認識屬靈實際的人,他知道甚麼叫作埋葬,甚麼叫作復活,他知道受浸就是埋葬,受浸就是復活,受浸在他身上就是那一件東西。 所以,弟兄姊妹,你看見麼?人憑著物質來看屬靈的事,是永遠看不見的;人憑著頭腦來想屬靈的事,也是永遠想不通的。所有屬靈的事,都有它的實際;摸著那個實際的人,就甚麼問題都不存在了。 【擘餅】說到擘餅,也是這樣。主耶穌在被賣的那一夜,祂「拿起餅來,祝福,就擘開,遞給門徒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人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說:你們都喝這個: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但我告訢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太廿六26~29)。這個,有的人從物質方面來看,就說,餅和杯一經祝福,這一個餅就變質了──變成了主的肉;這一個葡萄汁也變質了──變成了主的血。有的人從理性方面來看,就說,餅和酒不是變質,乃是代表,餅是代表主的身體,葡萄汁是代表主的血。但是,從主的話看來,祂所著重的,不是變質不變質的問題,不是代表不代表的問題,而是屬靈的實際──是你們拿去吃的後面有屬靈的實際,是你們喝的時候有屬靈的實際。祂說「這是我的身體」,祂不是說「這代表我的身體」。祂說了「這是我立約的血」之後,接著說「我不再喝這葡萄汁」,就可見葡萄汁沒有變成血,葡萄汁也不是代表血。主說到餅,主說到杯,都是著重那個實際。在主的眼睛裏,沒有代表的事,也沒有變質的事。保羅也是如此,他說:「我們所祝福的杯,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麼?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身體麼」(林前十16)?是餅,但是他又承認是基督的身體;是杯,但是他又承認是基督的血;可見在保羅的心目中,沒有代表的事,也沒有變質的事,而是屬靈的實際。保羅在底下又說:「我們雖多,仍是一個餅,一個身體」(17節)。他如果沒有摸著屬靈的實際,就不能這樣說。因為人說一句話,說事實就是事實,說比喻就是說比喻,是直敘就都是直敘,是寓意就都是寓意,但是保羅在這裏所的話卻不然,「我們雖多」是直敘的說法,「仍是一個餅」是寓意的說法。他在這一句話裏,把直敘的和寓意的連在一起,因為在他身上,「我們雖多」是事實,「仍是一個餅,一個身體」也是事實。他摸著屬靈的實際是那麼實在,所以在說了「我們雖多」之後,就緊接著說「仍是一個餅,一個身體」。他根本沒有想到文法怎樣,修辭怎樣。在這裏有一個真認識主的人,他拿起餅來,真是同領基督的身體,他忘記了餅,他在那裏摸著了屬靈的實際;他拿起杯來,真是同領基督的血,他忘記了葡萄汁,他在那裏摸著了屬靈的實際。他摸著了實際,所以,話語不成問題,道理也不成問題。 【教會】說到教會,那更是希奇。有的人一提起教會,就說有的教會是真的教會,有的教會不是真的教會。但是主對彼得說:「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她。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太十六18~19)。在主的思想裏,祂的教會就是這樣;在祂思想裏的教會,都是真的,沒有不是真的。祂不只說到宇宙性的教會是這樣,祂並且說到地方性的教會也是這樣。祂說:「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之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雋;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太十八15~18)。在主的思想裏,教會說一個弟兄對就是對,教會說一個弟兄錯就是錯。我們讀到這裏,很容易發生一個問題,就是假如教會的斷案錯了怎麼辦。但是,主說這話的時候,是指著那個教會的實際說的。斷案如果是錯的,那就不是從實際出來的,那就不是出乎聖靈的,而是出乎人意的。主心目中的教會;乃是一個實際;在實際以外的東西,在主的思想裏根本沒有地位。 保羅在他所寫的書信裏,提到教會的時候,他說教會是蒙召的,是聖潔的,是神的聖所(羅一7;林前一2;弗二22)。 使徒約翰對於教會神說法也和保羅一樣,在亞西亞的那七個教會,有的有許多失敗的地方,但是約翰說她們是教會。主耶穌也說「七燈臺就是七個教會」(啟一4,20)。 教會在使徒身上是一個實際,所以在他們的眼光裏,沒有假的教會的問題。這不是說世界上沒有假的教會,這是說你如果沒有看見教會的實際,那你的眼睛有病。從外表方面來看教會的人,就說只有真的教會。從理性方面來看教會的人,就說有真的教會,也有假的教會。而摸著那一個屬靈的實際的人,在他的心目中,教會是屬靈的,其餘的問題根本沒有地位。 在實行方面,我們要提起一件事,就是甚麼叫作身體的生活。身體的生活,不是說你按著某一種手續在那裏作就行,乃是你摸著屬靈的實際的時候,你就摸著教會,你的行動就是在身體裏的行動,而不是單獨行動。比方:你要作一件事,不是說,你只要請全體弟兄姊妹來商量一下,你的手續作得很周到,就算是身體的生活;乃是說,你和別的弟兄姊妹交通(不論人數多或少),你在那裏摸著那一個實際的時候,就是身體的生活。如果沒有摸著屬靈的實際,那麼,即使全體開會通過了,也不過是肉體的意見而已,這不是身體的生活。惟有摸著了屬靈的實際,才能活出身體的生活來。使徒行傳第十五章所記的那件事,給我們看見甚麼是身體的生活。他們為著外邦人該不該受割禮的問題,一同聚集商議。最後,雅各起來下了斷案。這一個斷案是出乎聖靈的,所以他們寫信出去的時候,是說:「聖靈和我們定意……」(28節)。這一個斷案是出乎聖靈的,是摸著了屬靈的實際,所以話是雅各說出來的,而「使徒和長老並全教會」都能阿們,都能一同定意這樣作(22節)。這就是身體的生活。在聖靈裏摸著了實際,才能有身體的生活活出來。不是手續怎樣作了就是身體的生活;必須摸著實際,才是身體的生活。 我們必須知道,一切屬靈的生活,一切屬靈的教訓,在神面前都有它的實際。人如果沒有摸著那一個實際,他就是在那裏把道理講得很通,也沒有屬靈的價值。人如果沒有摸著教會的實際,他就是口口聲聲說教會,他卻是黑暗的、自欺的、驕傲的。人如果摸著了那一個屬靈的實際,他的生活也就是實際的、生命的,而不是外表的、字句的。 有一件希奇的事,就是如果你自己摸著了實際,那麼你碰著別人沒有摸著實際,沒有進入實際,你就知道。你碰著一個人是憑著頭腦在那裏作,是憑著律法在那裏作,是憑著外面的規條在那裏作,你知道他沒有摸著那一個實際。在神面前有一個東西,聖經把它稱作「真」,就是「實際」。人摸著了那一個真,那一個實際,他就被拯救脫離道理,被拯救脫離儀文,被拯救脫離人的想法,被拯救脫離人的作法。受浸也好,擘餅也好,教會也好,在他都是實際,不是一種儀式,也不是一種道理了。 【敬拜】像敬拜,約翰福音第四章告訴我們:「神是個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這裏的「誠實」可譯作「真」;真,就是「實際」的意思。這裏著重的是靈,同時也把真帶進來,把實際帶進來。敬拜神是必須用靈的。出乎靈的,就是實際的;不出乎靈的,就不是實際的。敬拜神不是憑情緒,不是憑感覺,也不是憑思想。敬拜神必須用靈和真。不然的話,就不能摸著屬靈的實際。甚麼是真呢?靈碰著神就是真,靈沒有碰著神就不是真。出乎靈的就是真,不出乎靈的就不是真。那些儀文的敬拜,我們不去說它。就是有些所謂的屬靈的敬拜神,有的時候也叫人不能阿們;你說不上來是怎麼一回事,但是你總覺得不是那個東西。而有的人在那裏敬拜神,他即使沒有聲音,你也說阿們,因為你在那裏碰著真,碰著實際。 【感恩讚美】像感謝讚美,原是很好的,但是,有許多的感謝讚美,不過是儀文,並不是聖經裏所說的那一個真,那一個實際。弟兄姊妹,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呢?就是有人在那裏感謝讚美,你聽見了,你的裏面不只不阿們,並且冷得很,好像那個人越感謝讚美,你裏頭越冷。又如有的人遇見了難處,他在那裏感謝讚美神,並且聲音大得很,好像一無難處一樣。這好不好?好。但是不知為甚麼緣故,他越在那裏感謝讚美神,你就越不能說阿們,你裏面在那裏說,感謝讚美神是該的,但是這個感謝讚美不是那一個東西,不是那一個實際。有的人有難處,他好像滿不在乎,很歡喜,很快樂的滿口感謝讚美炎,但是你裏頭總覺得有一點不對,總覺得不是那一個東西,不是那一個實際。你碰見另外一個弟兄,他在神面前感謝讚美的時候,聲音也沒有那麼大,喜樂也沒有那麼喜樂,甚至臉上還有些愁容,他輕輕的在那裏說感謝主,讚美主,但是希奇,你自自然然會說阿們,你覺得對了,這就是那個東西,他摸著了那個實際。 【禱告】像禱告,那些奉行故事的禱告,我們不去說它,就是有些似乎很熱心的禱告,冗長的禱告,不只叫人不能阿們,並且他越禱告,越叫人冷下去。這沒有別的,就是因為那個禱告沒有摸著屬靈的實際。路加福音第十八章所說的那兩個人上聖殿裏去禱告,那一個「只捶著胸說,神阿,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的稅吏,他的禱告能摸著人,而那一個開口就感謝神,就自己稱許自己的法利賽人,他的禱告不能摸著人。這沒有別的,一個是在那裏禱告神,一個是在那裏「自言自語」(11節)。許多「自言自語」的禱告,不只叫人不阿們,反而叫人厭煩。而那些真的禱告,話語雖然簡短,有時好像辭不達意,但他是在那裏禱告神,他摸著了實際,就也摸著了人的深處,就叫人自自然然的說阿們。 【血與良心】像主耶穌的血洗淨我們的良心這件事,如果從物質方面來看,就不能解決問題。我們想想看,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流出祂的血來,在當時,如果有人把那個血灑在自己身上,他的良心能不能得著洗淨呢?不能。因為聖靈是一切屬靈事情的執行者,當聖靈用主的血來洗我們的良心的時候,祂是用屬靈實際的那一個血來洗我們,不是用那個物質的血來洗我們。一切在聖靈裏的才是實際的,你摸著在聖靈裏那一個實際,才得著生命。你所摸著的如果只是道理,就是死的,就得不著生命。 【舊人】像羅馬書第六章所說的我們的舊人與基督同釘十字架,是一個事實。有的基督徒在那裏說:「我知道我的舊人已經釘死了,但是,不知道為甚麼,我的舊人天天還是在那裏活著。」這沒有別的,就是因他所摸著的是道理,不是屬靈的實際。我們要知道,道理如果是在字句裏,不是在聖靈裏,你就是知道了也得不著生命。像得救的問題,稱義的問題,成聖的問題,如果你所摸著的都不過是道理,都不過是字句,那就是死的。必須是在聖靈裏,那一個才是屬靈的實際,當你摸著屬靈的實際的時候,就得著生命,就是活的,就是新鮮的。 有的人可以在那裏講一篇好像很屬靈的道理,卻叫人聽了感覺沉悶,因為他所說的不是那個東西。人摸著了實際,他所說的才是真的。是實際叫人摸著實際。不然的話,你就是引經據典,講得頭頭是道,認識實際的人,還是要說你所講的不是那個東西。 【認識基督】像認識基督,那些憑著外貌的認識就不是真認識,只有在實際裏的認識才是真認識。當主耶穌在地上的時候,人和主耶穌有接觸,又好像沒有接觸;人好像認識主耶穌,又好像不認識主耶穌。這一種的認識是外面的。那些真認識主耶穌的人,都是摸著了實際的人,他們的認識是在靈裏的。對於這一個,我們要從聖經裏多看一點,因為這是太基本的一個經歷。 當主耶穌在世上的時候,人對於主有兩種的認識,一種是憑著外貌的認識,一種是裏面的認識。我們先來看甚麼是憑著外貌的認識基督。 猶太人對於主耶穌的認識,就是憑著外貌的認識。他們從起頭就抱著自以為知道的態度,他們說:「這不是約瑟的兒子耶穌麼?他的父母我們豈不認得麼」(約六42)?他們很有把握,他們的意思是,連他的父母我們也認識,何況祂呢。有一次主耶穌來到自己的家鄉,他們說:「這不是那木匠麼?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麼?她妹妹們不也是在我們這裏麼」(可六3)?他們不只認識主耶穌的父母,他們也認識主耶穌的弟弟妹妹。可是他們真的認識主耶穌麼?他們不認識。他們雖然認識主耶穌的父母,但是他們不認識主耶穌:他們雖然認識主耶穌的弟弟妹妹,但是他們不認識主耶穌。他們憑著外貌來斷定主耶穌是誰,他們沒有摸著那一個實際。 還有一班人,他們對於主的認識,雖然比猶太人深一點,但仍然不是在裏面認識主。主耶穌那一次到了該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祂問門徒說:「人說我人子是誰?」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裏的一位」(太十六13~14)。這比那一班猶太人的認識是進步了。有人說主是以利亞。以利亞是一個有能力的先知,可以說以利亞是能力的代表。主耶穌的確是以利亞,是頂有能力的先知。又有人說主是耶利米。耶利米是一個最會哭的先知,可以說耶利米是情感的代表。主耶穌也的確是耶利米,是有情感的一位主耶穌。主責備那些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的時候,是一連七次的說他們有禍了(太廿三13、15、16、23、25、27、29)。祂看見殿裏有賣牛羊人鴿子的,並有兌換銀錢的人坐在那裏,祂就倒出兌換銀錢之人的銀錢,推翻他們的桌子(約二15)。祂真是以利亞。當祂與稅吏和罪人在一起的時候,祂和他們一同坐席(太九10)。祂在西門家裏坐肓的時候,祂讓那個女人挨著祂的腳哭(路七37~38)。祂看見馬利亞哭,祂也看見與她同來的猶太人哭,祂靈裏悲歎,祂也哭了(約十一33、35)!祂真是耶利米。但是,人說祂是以利亞也好,人說祂是耶利米也好,都還不過是憑著外貌的認識。 當初的門徒對於主的認識,也還不過是外貌的認識,不是裏面的認識。像多馬,像腓力,那麼久與主在一起,在人看來,是應該真認識主了,豈知不然。主明明說:「我往那裏去,你們知道,那條路你們也知道。」豈知多馬竟然對主說:「主阿,我們不知道你往那裏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約十四4~5)?主明明說:「你們若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從今以後,你們認識祂,並且已經看見祂。」豈知腓力竟然對主說:「求主將父顯給我們看,我們就知足了」(約十四7~8)。多馬所認識的主耶穌,還不過是一個拿撒勒人,他沒有認識生命的主耶穌。腓力所認識的主耶穌,還不過是一個拿撒勒人,他沒有認識主耶穌就是父的化身。腓力和多馬雖然與主耶穌同在,但他們對於主耶穌的認識,都還不過是外表的認識,他們沒有摸著那一個實際。 門徒認識主耶穌雖然比猶太人多一點,但他們並沒有認識主到底是怎樣的一位主。主與他們同在是那樣長久,地們還是不認識祂。他們親眼見過主,親耳聽過主,親手摸過主,他們還是不認識主。這告訴我們,認識主,是需要一個機關比外面眼睛的視覺還要明,比外面耳朵的聽覺還要靈,比外面手的觸覺遠要敏。在基督那一邊有一個實際,那一個實際不是人憑著外貌所能認識的。 像彼得那一天對於主的認識,才是在裏面的認識。那一天主問門徒說:「你們說我是誰?」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主立即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太十六15~17)。主的意思是:你跟從我這麼久,你以往的認識不行;今天,你這個認識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這一個認識是實際的。 所以,如果沒有啟示,人就是和主耶穌同吃同喝,同住同行,仍然不能認識祂是誰。沒有啟示的認識,不過認識一位外面的基督,不過認識一位在歷史上的基督,這叫作在肉體裏認識基督。只有像彼得那樣得著啟示來認識基督,才是實際的,才是在裏面認識基督。 保羅說:「我們從今以後,不憑著外貌認人了;雖然憑著外貌認過基督,如今卻不再這樣認祂了」(林後五16)。保羅,當他憑著外貌認基督的時候,他敢於攻擊拿撒勒人耶穌的名,敢於逼迫主的門徒,苫害他們(徒廿六9~11);及至神將祂的兒子啟示在他的靈裏之後,他就傳揚他原先所殘害的真道(加一16、23)。他前後判若兩人了。他後來的這一個認識,摸著了屬靈的實際,他不是憑著外貌認基督了。 馬可福音裏記載的那一個患了十二年血漏的婦人,「她聽見耶穌的事,就從後頭來,雜在眾人中間,摸耶穌的衣裳……於是她血漏的源頭立刻乾了,她便覺得身上的災病好了。」那時主怎麼感覺呢?主說:「誰摸我的衣裳?」門徒怎麼說呢?他們說:「你看眾人擁擠你,還說誰摸我麼」(可五27~31)?在這裏給我們看見有兩班人──摸主的人和擠主的人。擠主的人只能擠著肉身的基督,摸主的人才摸著了實際的基督。擠主的人,好像是主所不覺得的人;摸主的人,是一摸就為主所覺得的人。何等可惜,擠主的人是那麼多,而摸主的人只有一個!主說:「我對你們說實話,當以利亞的時候,天閉塞了三年零六個月,遍地有大饑荒,那時,以色列中有許多寡婦;以利亞並沒有奉差往她們一個人那裏去,只奉差往西頓的撒勒法一個寡婦那裏去。先知以利沙的時候,以色列中有許多長大痳瘋的,但內中除了敘利亞國的乃縵,沒有一個得潔淨的」(路四25~27)。這也和那一個患血漏的婦人得醫治的故事一樣。不是距離遠近的問題,不是時間久暫的問題;問題是誰是在那裏擠,誰是在那裏摸著實際。人如果沒有摸著那一個實際,就是擠到主的面前,就是緊緊擠著主,他那個人也沒有改變。 所以憑著外貌認識基督,就永遠不能認識祂。必須有啟示,人才能認識祂。我們必須記得,認識基督,不是憑著我們的視覺、聽覺、觸覺,認識基督是聖靈作的事。人如果沒有聖靈,就不認識基督的實際。人如果沒有聖靈,就是把主耶穌的歷史都背熟了,就是曾擁擠過主耶穌,曾聽見過主耶穌的聲音,也跪在主耶穌的面前求問過,他還是沒有摸著主耶穌在神面前的實際。 主說:「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六63)。所以,人如果摸著聖靈,就必定得著生命;不可能人摸著聖靈而不得著生命。是出乎靈的,必定是生命。人摸著實際,人就得著生命。許多的問題就在這裏發生:有的人對於主的知識是從書本上讀來的,有的人對於主的知識是從別人那裏聽來的;是讀來的也罷,是聽來的也罷,都不見得是摸著主自己。那一個基督,實際的基督,不是人所讀來的基督或者聽來的基督所能比擬的;那一個基督,除了在聖靈裏才能認識之外,再也沒有另外的方法能認識祂。 有許多基督徒不免灰心,好像他的信仰不靈,他說:「我聽道聽了多少年,我知道得很多,但是不靈,不中用。」緣故在那裏?就是因為沒有摸著實際。人用肉體的手去摸基督,是永遠不發生效力的。不是有能力通到擠祂的人的身上去,乃是有能力通到用信心去摸祂的那一個女人的身上去。有的人擠著祂,卻沒有摸著祂;有的人卻是摸著祂了。信仰的靈不靈,就是在乎有沒有摸著實際。 我們必須知道,肉身的基督,是肉體的手所能摸著的,是肉體的眼睛所能看見的,是肉體的耳朵所能聽見的,但是,在聖靈裏的基督,人只有在聖靈裏才能摸著。摸著肉身的基督,並不就是摸著在聖靈裏的基督。當主耶穌活在地上的時候,人對於祂就已經有外面的認識與裏面的認識的不同,今天我們對於主的認識也是如此。所以,問題是在你到底憑著甚麼認識基督,如果你在神面前有一天真的藉著聖靈認識了基督,摸著了在屬靈實際裏的那一個基督,你即使不會講,不會解釋,但是你裏面知道。裏面一知道,所有可疑惑的問題都不疑惑了。所以我們要求主叫我們對於主有一個真的認識,真的看見,叫我們認識主,不是由於自己,不是由於血肉的指示,乃是由於在天上的父的啟示。 【赦免弟兄】像弟兄赦免弟兄,是應該的。但是,有的時候,你碰著一個弟兄,他在那裏赦免得罪他的那一個弟兄,他在那裏大大的赦免,盡力量的赦免,發出大聲的赦免,在表面看來,他真是寬宏大量的在那裏赦免,但你裏頭總覺得不對,總覺得他這個赦免吃力得很,總覺得他這個赦免不是那個東西。這沒有別的,乃是他沒有摸著那個實際。你碰著另外一個弟兄,他受了一個弟兄的傷,他憂愁,他不快樂,同時他又相信神不會錯,覺得該從心裏赦免那個傷他的弟兄,他沒有那麼大聲說赦免,他也沒有那麼表示他能赦免,他沒有那麼超然,但是至終他說我赦免我的弟兄。你覺得這一個弟兄不是在那裏表演,而是在那裏赦免,這一個弟兄是摸著了屬靈的實際。 【謙卑】像謙卑的態度,給人的印象應當是好的。但有的基督徒的謙卑,叫你覺得是一個人用自己的力量在那裏謙卑。他口口聲聲說自己不行,卻叫你覺得他在那裏是「故意謙虛」,「自表謙卑」(西二18、23),叫你覺得他所表現的不是謙卑那個真東西。如果是驕傲,你還能說這叫驕傲;他這一種的謙卑,你不知道叫它甚麼東西,你不能說它是驕傲,但你也不能說它是謙卑。他外面的態度很像,但離實際還遠得很。另外有一個弟兄,他並沒有用自己的力量在那裏謙卑,但是他輕輕的一句話,自自然然的一個表示,你這個人的驕傲都給他顯出來了。你覺得你的驕傲是可恥的,你覺得他如果驕傲的話,誠然有可以驕傲的,但是他竟然是那樣看別人比他自己強,竟然那麼自然的尋求別人對於他的幫助。他摸著了謙卑的實際。 【愛】說到愛,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有極清楚的一幅圖畫。「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人捨己身叫人焚燒,」這在人看,世界上難得有人有這樣的可愛,可以說,沒有比這個更大的愛了。但是保羅說:「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意思就是把所有的都賙濟窮人了,又捨己身叫人焚燒了,仍然有「沒有愛」的可能。換句話說,如果不是在聖靈裏摸著那一個實際,就不過是表面的行為。一個弟兄可能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一個弟兄可能「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裏的一個喝」,就不能不得賞賜(太十42)。根本的問題不是在作得多或少,而是在有沒有摸著那一個實際。只有藉著主的靈摸著實際的,那一個才是真的。 我們要看見,我們在神面前不要作得過於我們所是的。有的愛大是大,但是會叫人疑惑那個愛是真的或者是假的。有的基督徒的愛,大到好像連人的感覺都沒有了,反而叫你對他這個愛起疑惑。我們讀哥林多後書,看見保羅被人誤會,被人毀謗,多受痛苦,多受難為,這些他都勝過,但他並不是沒有感覺,他實在是一個人。他覺得痛苫,但是他得勝;他覺得難為,但是他得勝。他的得勝是人的得勝,不是天使的得勝。他真的得勝,他也實在是一個人。他這個人是真的,他的得勝也是真的。他藉著神的靈摸著那一個實在的東西。我們讀他的話,就不得不低下頭來說,在這裏有一個人,離開我不遠,我好像摸得著他似的。我們覺得他不是和米迦勒、加百列一樣的人,他不是住在䣝嶋篐中間的人,我們覺得他是可領會的人。這沒有別的,就是他有屬靈的實際,所以我們摸著他那個人,就摸著生命。 【行為與實際】我們必須記得,在神面前有一個東西叫作實際。許多基督徒的難處,就是打算作出那一個東西,而其實並不是那一個東西。許多基督徒在那裏打算產生神面前的實際,所以在那裏效法,在那裏模仿。但是神所要求的,不是我們去仿造,神所要求的是那一個實際,是那一個真的東西在我們身上彰顯出來。我們憑著自己去作的那一個,是人工的製造,是假冒,不是實際。我們要看見人單單憑著道理去作是何等的虛空。因為人單單憑著道理去作,至多不過有外表的行為,而不是那一個真的,不是那一個實際。 所以我們在神面前要學習活在我所實在「是」的那一個裏面。我們要求神叫我們摸著真實屬靈的一個實際。有的時候,我們近乎虛謊,就是因為我們道理懂得太多,我們是跟從道理去行,不是跟從神的靈的引導而行。甚麼時候我們只憑著道理去行,我們就摸不著實際。 有一個弟兄說到他的一個經歷,他說:「有一個弟兄得罪我很厲害。有一天他來找我談話,我說:弟兄,不要緊,沒有事。但是我裏面有一個感覺說,這一件事不對,因為他專門作這樣的事,他不只作在我身上,他也作在許多人身上。我裏面有一個意思要重重的說他一下。同時我想到,如果我重重的說他,他豈不要說我這個人不肯饒恕人麼?他豈不是會受傷麼?如果我和他拉拉手,請他吃飯,這豈不是表示我能愛弟兄麼?但是,在我的裏面有一個很大的力量說:『你今天必須對他說實話,指明給他看,他這種行為是錯的。』我掙扎了一刻多鐘,我到底對他說了直話。」真的,有的時候,責備人比和人拉手更有價值。我們可以有一種外表的和氣,叫人說我們好,但是在神面前看來,並沒有屬靈的價值。問題就在這裏:我們的行為,是憑著死的道理去作的昵,或者是憑著聖靈的引導去作的?我們的弟兄心裏實在是愛那一個弟兄,但是在這裏不只是心的問題,而是這樣作了有沒有屬靈的實際的問題。 有一個基督徒,有一天和他家裏的人在那裏相爭,他家裏有一個人很兇,竟動手打了他一個耳光。那時,他記起馬太福音第五章所說「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的話,就想我是一個基督徒,我要作得像一個基督徒,所以他就轉過臉來再給他打。但是結果他有兩夜氣得睡不著覺。憑看他的那個行為來說,他是照著聖經的話行了。可是他氣得兩夜都睡不著覺,就可見他並沒有摸著那一個屬靈的實際。所以他那一個行為不是生命,不是那一個實際的東西。 有許多基督徒一直覺得他有一個缺點,就是不能分辨真假,不能分辨甚麼是出乎神的,甚麼不是出乎神的。憑著屬靈的經歷來看,他之所以不能分辨,就是因為他沒有摸著屬靈的實際。如果他摸著那一個實際,那就凡不是實際的,一到他的眼睛裏就看出來。分辨的能力,是從自己有所看見而來的。你摸著了那一個屬靈的實際,就沒有人能在那一件事上欺騙你。一個真得救的基督徒,最少在得救的這一件事情上,是摸著了屬靈的實際的。甚麼時候人在得救的這件事情上要來欺騙他,就有點不容易。照樣,他對於某一件事,如果摸著了屬靈的實際,自然而然地碰著一個不是實際的東西,他就能覺得。他一碰著假的,他裏面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力量把那個假的推出去,他裏面立刻覺得這不是那個東西。我們所以容易受欺騙,常是因為我們自己欺騙了自己。自欺的人,常常受別人的欺;在自己身上看不見的人,在別人身上也看不見。甚麼時候我們認識了自己,甚麼時候我們也能認識別人。沒有一個人不認識自己而能認識別人的。我們經過了神的對付,看見了自己是怎麼一回事,我們也就自然會認識別人是怎麼一回事。在某一種事情上,你經過了神的對付,你摸著了那一個東西,你認識了神的靈是如何在你裏面動的,那麼,你對於另外一個人,他是憑著自己來動,或者是憑著神的靈來動,你一碰他,你立刻能知道。屬靈的分辨,只能在你自己摸著實際之後。沒有摸著實際的人,他只能騙兩個人:一個是他自己,一個是靈性和地一樣的人。他沒有法子欺騙那些知道甚麼叫作出乎聖靈、知道甚麼叫作活在聖靈裏的人,他更沒有法子欺騙教會。他可能自以為是屬靈的,但是,不知道甚麼緣故,教會就是不說阿們。我們要記得,教會不阿們那一個人的時候,就是那個人該認罪的時候。弟兄姊妹感覺到不阿們的時候,必定是那個人有虛謊、沒有實際的時候。 有的弟兄姊妹,不只是他們的罪惡,叫教會感覺難受,感覺擔心,還有他們出於自己的「好」行為,也叫教會感覺難受,感覺擔心。罪惡是人所容易看見的,可是許多出於人自己的「好」行為,離開神遠得很,離開屬靈的實際也遠得很,這卻是人所不容易看見的。許多基督徒並沒有摸著屬靈的實際,作來作去都不是那個東西,他還以為自己有那個東西,這是最令人難受,最令人擔心的。我們相信:凡摸著實際的,結果必定是生命;凡沒有摸著實際的,結果必定是死亡。有的人在神面前作了一件事,他自己摸著生命,也叫別人摸著了生命。有的人作了一件事,他自己雖然覺得很不錯,但是別人在他身上碰不著生命,得不著他的造就,不只不羨慕他那一種行為,反而厭煩他那一種行為。這一種行為就是憑著他自己作出來的,結果不是生命,而是死亡。 我們必須學習生活在聖靈裏,不然的話,我們可能有「好」行為而一點都沒有摸著屢靈的實際。甚麼叫作生活在聖靈裏?生活在聖靈裏的意思,就是不憑著我自己去作。憑著自己去作,就是出乎肉體;出乎肉體的,必定不是屬靈的實際。屬靈的實際是屬靈的,不是屬肉體的。簡單地說,屬靈的實際,就是你藉著聖靈所摸著的。你藉著聖靈所摸著的那一個才是活的,才是真的。一個基督徒,甚麼時候有一個行為,而那一個行為不是在聖靈裏的,就不是那一個真的東西。他的那一個行為永遠不能代替在神面前的那一個真的東西。他的那一個行為不能叫別人得著幫助,也不能叫他自己得著造就。求神憐憫我們,給我們看見,只有活在聖靈裏的人,才是活在屬靈的實際的人。 【供應與實際】哥林多後書第四章給我們看見,有實際就有供應。保羅說:「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10節)。在這裏我們看見,耶穌的死所顯明的地方,就是耶穌的生所顯明的地方。換句話說,因為耶穌的死在我們身上,所以耶穌的生也在我們身上。這是說到他們這一班人認識耶穌的死,所以生就在他們身上顯明。保羅接下去又說:「這樣看來,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12節)。在第十節,他是說到生命的彰顯;在這裏,他是說到生命的供應。在自己身上顯明,我們說它是生命;在別人身上顯明,我們說它是供應;而那一個來源是一樣的,就是耶穌的死。所以,空空的講道是沒有用處的。沒有摸著實際的講道,對於基督的身體不能有甚麼供應。是在我們身上有「耶穌的死」發動,才在別人身上有「耶穌的生」發動。這不只是講道的問題,不只是作工的問題,而是生命的供應的問題。當然,講道有它相當的用處,但講道的後面如果沒有實際,就不能有生命的供應。乃是我們得著「耶穌的死」的時候,基督的身體就得著供應。有實際就有供應。如果我們不認識甚麼叫作「耶穌的死」,沒有靜默無聲的在那裏背十字架,我們就沒有供應。弟兄姊妹,你要記得,在屬靈的實際方面,工作不是你去「作」的,乃是你自己在神面前實在有所經過,就自然而然叫基督的身體有所得著。你自己這一邊,知道甚麼叫作「耶穌的死」,在另一邊,基督的身禮就自然而然得著供應。 因此,我們赦免人不需要那樣告訴人,我們愛人不需要那樣吹號筒,我們背十字架不需要那樣吸引人注意。我們如果摸著實際,就自自然然會供應別人。我們知道也好,我們不知道也好;我們覺得也好,我們不覺得也好,都不成問題。有一個事實是:「死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 有一個難處,就是我們曉得的教訓太多了,我們只是按著教訓去作,而沒有實際的供應。我們必須知道,供應不是表面的行為,供應乃是那一個實際。你在神面前知道甚麼叫作「耶穌的死」,自自然然「耶穌的生」會在教會裏發動。是生命就自自然然的有供應。供應是把生命分給人,不是把你的工作給人家欣賞;供應是叫人得造就,不是叫人知道你有這樣那樣的經歷。所以要緊的是在實際上有沒有供應。每一次你經過「耶穌的死」的時候,總有弟兄或者姊妹得著你生命的供應。不必等你寫一本傳記,人才能得著供應;只要你從主耶穌那裏得著生命的時候,教會就已經得著生命的供應了。我們要記得,有許多的幫助是超過意識、超過感覺的。只要你有那一個實際,就無論你覺得不覺得,人都能得著供應。生命是一個事實,我們甚麼時候真的在主面前背十字架,甚麼時候基督的身體就得著供應。我們如果不知道甚麼叫作生命的供應,我們就不能領會保羅所說的「死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還有,保羅對在歌羅西的聖徒說:「現在我為你們受苦,倒覺歡樂,並且為基督的身體,就是為教會,要在我肉身上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西一24)。這是甚麼?這是生命的供應。看見了基督的身體是一個,就自然而然的有供應,所以保羅能為基督的身體受苦,要在他肉身上補滿基督的缺欠。你若沒有看見基督的身體是一個,你就不能看見基督患難的缺欠怎麼能補滿。 我們要求主開我們的眼睛,叫我們看見身體是一個。甚麼人真的認識了身體是一個,就能看見在他身上「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林前四7)。我們所有的都是領受的,我們所有的也都是供應的。我們個人在神面前所摸著的實際,就成為在身體上的供應。 身體的供應,是超越過物質的交通的。保羅對在哥林多的教會說:「我身子雖不在你們那裏,靈(直譯)卻在你們那裏,好像我親自與你們同在……」(林前五3)。保羅摸著了基督身體的實際,所以他能說我的靈在你們那裏,好像我的身子與你們同在一樣。這不是理想,這是摸著了實際。你看見基督的身體是一個,你的靈就在那裏。這個就叫作供應。這一個供應是超越過話語的,是超越過工作的,是超越過物質上的來往的。你如果認識神,你如果與主有接觸,你所經過的,就自然而然成為身體的豐富。 但是何等可惜,許多基督徒竟是活在外表那裏!他們作工的時候似乎有供應,不作工的時候就沒有供應;他們開口的時候似乎是神最好的僕人,不開口的時候就不是神最好的僕人;他們被人領會的時就能供應,被人誤會的時候就不能供應。他們在神面前沒有摸著屬靈的實際,所以他們對於基督的身體就沒有生命的供應。有一位弟兄,人和他在一起三個鐘頭,談話只有五分鐘,但是,人能得著他的供應。基督的身體是一個事實,不是彼此拉手的時候才有供應,不是彼此談話的時候才有供應。他在神面前有所經歷,他從神的手裏接受「耶穌的死」,他就已經供應基督的身體了。所以,弟兄姊妹,你裏面怎樣認識神,你就是藉著那一個來供應教會。不是你要去供應他們,不是你故意去供應他們,乃是你自自然然的在那裏供應他們。沒有摸著實際的人就沒有供應,摸著實際的人就有供應,這是沒有法子勉強的。從保羅的經歷來看,供應基督的身體是一個實際,不是一個行為。我們在神面前如果有實際的經過,如果有實際的東西,那一個就自自然然供應了教會。只要我們有實際的經過,就自自然然叫教會得著益處。 保羅說的話是有點特別。他如果說耶穌的死在我們身上發動,耶穌的生也在我們身上發動,那我們還容易領會。但是他說,耶穌的死在我們身上發動,耶穌的生在別人身上發動。這句話,我們如果不認識基督的身體是一個,我們就很難領會。因為身體是一個,所以在我們身上所發動的,自自然然在別人身上也發動。這是生命,這是供應。我們如果看見這個,我們就要歡喜快樂。因為所有的肢體從元首那裏所得著的,都在身體裏。我們都是在那裏享受這一個身體。弟兄姊妹,你如果摸著那一個實際,你就不覺得教會貧窮,不覺得教會荒涼。當然,在外表上,我們承認教會是有貧窮的情形,是有荒涼的情形。在外表上,我們也承認個別的基督徒是失敗的,個別的基督徒團體是失敗的。但是,甚麼時候你一摸著教會的實際,你就要說,教會並不貧窮,教會並不荒涼;教會並不因個別的基督徒的失敗、個別的基督徒團體的失敗而減少其豐富。因為一天過一天,所有的肢體從元首所得著的,都供應了教會。保羅是摸著那一個屬靈的實際,所以他一面責備在哥林多的教會,另一面他是供應了他們。 以弗所書四章十三節說:「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這經文,如果用頭腦去想,憑外表去看,是很難領會的。從外表看來,要我們眾人都在真道上同歸於一,好像距離遠遠得很,教會也不知道那一天才能達到這個地步。但是,你摸著屬靈的實際的時候,你要覺得這些問題根本不必問。你知道教會在神面前是合一的,從來沒有分開過。你一摸著實際,外面的問題就過去。你如果沒有看見那一個實際,你就不能有供應。你看見那一個實際,才是你供應的起頭。所以供應是根據於十字架的經歷,供應也是根據於摸著身體的實際。 我們要知道,話語的供應也是根據於我們在生命上所已經給教會的。弟兄姊妹,你所發表的如果是你已經給教會的,聖靈就作見證。你所發表的如果是你在神面前所沒有的,聖靈就不能作見證。你在生命上已經供應了,你再把那個話說出來,人就能得著你話語上的幫助。話語的幫助,如果只是幫助人的思想更清楚一點,幫助人知道得更多一點,那不過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東西而已。教會的糧食是生命,只有在生命上的供應是教會的糧食。問題不是你能把甚麼給人,而是你已經給了教會多少。那一個實際裏的教會,你給了她甚麼東西?你站在那一個教會面前,你已經供應了甚麼?你如果沒有摸著那一個實際,你就沒有東西供應人。是那一個屬靈的,是那一個實際在後面,才能叫教會得著供應。 有的基督徒看基督的身體是一個比喻,沒有看見身體的實際,所以他沒有法子供應。你若沒有看見身體,就沒有供應的可能。因為是身體的緣故,所以嘴巴吃就是身體吃,眼睛看就是身體看,耳朵聽就是身體聽,一個肢體接受就是身體接受。不管是那一個弟兄,不管是那一個姊妹,他所接受的,也就是身體所接受的。我們必須看見,那一個身體的生命,不只是團體的生活,並且是一個生命。我們如果沒有摸著那一個實際,教會就不過是道理,身體就不過是比喻,結果我們就沒有法子供應。弟兄姊妹,你要記得,你在身體上是肢體,大家是一個身體,你不是單獨的。保羅說:「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林前十二26)。到底他所說的是空話呢,或者是事實?保羅是有身體的感覺的人,他如果沒有摸著身體的實際,他就不能說這樣的話。所以我們要求神叫我們真能摸著根源,真能摸著實際,好自自然然的來供應教會。 【問題與實際】我們如果沒有看見屬靈的實際,就會產生許多問題。比方有一個人,你聽見他的事,你卻從來沒有看見過他,所以你碰著那認識他的人,就不免問長問短。但是世界上有一個人是你不必問就清楚知道,就是你自己,因為你自己是你所認識的一個實際。比方有一所房子,你從來沒有看見過,你就需要問房間有多少,窗戶夠不夠大。如果你住進去了,你就不問了。凡你自己所清楚知道的東西,你就不會問。你活在實際裏,你就不會去問了。一個人不認識基督的身體,就要問甚麼叫作基督的身體。他如果認識了基督的身體,他就不問了。 對於屬靈的事,你只能給人清楚到一個地步,叫他在屬靈方面沒有難處,你不能給人清楚到一個地步,叫他在頭腦方面沒有難處。像傳福音,我們只能傳一個福音叫人夠清楚相信,我們不能傳一個福音叫人的頭腦夠清楚知道。當腓力告訴拿但業,他遇見了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的時候,拿但業怎麼說呢?他說:「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麼?」等到主對拿但業說:「腓力還沒有招呼你,你在無花果樹底下,我就看見你了」的時候,拿但業碰著了實際,他自然而然承認說:「你是神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約一45~49)。他摸著了實際,所以他沒有問題了。屬靈的事就是這樣。人一摸著實際,就講得通也罷,講不通也罷,他裏頭是亮了,他裏頭是知道了。 聖經中所說的話,有的地方好像頂容易叫人誤會。但是,聖靈如果在那裏,人就能摸著屬靈的實際;人一摸著屬靈的實際,誤會就不存在了。有人說:「誤會就是黑暗的表示。」這話是對的。人如果看見了實際,誤會就不發生。 【如何進入實際】但是,許多時候,屬靈的實際在我們身上還不過是一個名詞,我們並沒有進入那一個實際。我們必須進入那一個實際,我們所摸著的那一個才是真的。我們怎樣能進入屬靈的實際呢?約翰福音十六章十三節說:「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祂要引導你們進入一切的真理。」十四節:「祂要榮耀我,因為祂要將受於我的告訴你們。」這兩節聖經告訴我們:是聖靈指示我們,是聖靈引導我們進入一切的實際。 聖靈的工作,有兩個是最大的,一個就是聖靈的啟示,一個就是聖靈的管治。聖靈的啟示,是叫我們能夠知道、能夠看見屬靈的實際;聖靈的管治,是藉著環境上的安排,引導我們進入屬靈的實際。 啟示是所有屬靈進步的根基。一個基督徒如果沒有得著聖靈的啟示,就無論他屬靈的知識多好,無論他外表的行為多好,他在神面前還是淺薄的,可能一步路都沒有走過。另一面,聖靈的啟示如果沒有加上聖靈的管治,就那一個啟示在人身上還不是完全的。可以這愫說:聖靈的啟示是根基,聖靈的管治是建造。但這並不是說,有一段時期叫作聖靈的啟示,有一段時期叫作聖靈的管治。聖靈的啟示是和聖靈的管治調在一起的,當祂啟示的時候祂管治,也是當祂管治的時候祂啟示。所以,並不是說啟示包括了基督徒全部的生活,除非我們提起啟示的時候,也把管治包括在裏面。 我們相信,父所託付子的事,子都成全了(約十七4);我們也相信,子所託付聖靈的事,聖靈也都要成全。我們相信,那一個屬靈的實際有多大,聖靈也能帶領我們進入那麼大的實際裏面。沒有一點出乎基督的是被留著不給教會的。因為這不只是我們經歷的問題,更是聖靈的工作到底是失敗的或者是成功的問題。我們要記得,基督如何成全一切,聖靈也必定要成全一切。我們要相信聖靈的可靠,要相信聖靈工作的完全。 聖靈工作的目的,是要帶領我們進入那一個真,進入那一個實際。聖靈一面就是給我們啟示,把我們帶到那一個真的面前,叫我們看見,我們在基督裏到底已經是甚麼。有的基督徒有一個缺點:好像聖靈在他身上給他很少的製造,給他很少的組織;好像他幫助自己還不夠,更不能盼望他幫助別人;好像他供給自己的需要還來不及,更談不到供應別人了。一個基督徒如果盼望幫助別人,就必須被主的靈帶領他進入實際。主的靈因為要帶領他進入屬靈的實際,祂就需要給他許多的管治、許多的試煉。 大却說:「顯我為義的神阿……我在困苦中,你曾使我寬廣」(詩四1)。神讓大却落在困苦中,是為著要領他到寬廣之地去。雅各書二章五節有話說:「我親愛的弟兄們請聽,神豈不是揀選了世上的貧窮人,叫他們在信上富足,並承受祂所應許給那些愛祂之人的國麼?」神揀選了世上的貧窮人,目的是要他們在信上能富足。神沒有意思要祂的兒女一直困苦,神沒有意思要祂的兒女一直貧窮,神的目的是要藉著困苦領祂的兒女到寬廣之地,藉著貧窮使祂的兒女在信上能夠富足。 啟示錄第二十一章告訴我們,教會將來在神面前顯現的時候,到底是甚麼種的情形。在新耶路撒冷「城中有神的榮耀,城的光輝如同極貴的寶石,好像碧玉,明如水晶」(11節);「牆是碧玉造的,城是精金的,如同明淨的玻璃。城牆的根基是用各樣寶石修飾的」(18~19節);「城是四方的,長寬一樣;天使用葦子量那城,共有四千里;長寬高都是一樣」(16節)。這給我們看見,有一天教會在神面前顯現的時候,是那樣豐富,是那樣寬廣。 甚麼叫作寬廣呢?詩篇四篇一節所說的寬廣,是說你在困苦中的時候,你能夠被神帶到寬廣之地去享受神,就是說寬廣到能享受神,困苦壓不住你。在火𨦼裏能踫著第四個人的同在的人(但三25),是享受神的人,這樣的人是寬廣的人。下在監裏,兩腳上了木狗,而能在半夜禱告唱詩讚美神的人(徒十六24~25),是享受神的人,這樣的人是寬廣的人。監牢的門雖然關了,但是被關在裏面的人,能夠享受主的同在,這樣的人是寬廣的人。 聖靈原是要藉著困苦帶我們到寬廣之地。可惜有的時候我們落在困苦中爬不出來。我們知道,主讓約伯受苦,目的是為著帶他達到主的結局(雅五11)。約伯是達到了主的結局,可惜有的人還沒有達到主的結局就結局了!有的人就是當他們受試煉的時候,就倒在試煉裏了。他們被困在困苦中,沒有被帶到寬廣之地。有的人一受試煉就埋怨,就說神對他不公,結果就被試煉困住了,不能到寬廣之地。 有的基督徒雖然不是在困苦中,但他就是貧窮得很。他缺少屬靈實際的東西,他自己所有的都不夠他自己用,更談不到幫助別人。可是有的基督徒是豐富的,你不能測量他的底,你不能把他量盡。你有難處到他面前,他總能給你幫助。好像你不能碰著他所不知道的難處,好像沒有一個人到他面前去是他所不能幫助的。你只得低下頭來說,感謝神,在教會裏有豐富的人。他的豐富大過你的難處,大過你的貧窮,他能供應你。他豐富,所以他有供應;他所以豐富,就是因為他摸著了那一個實際。 一個教會能不能作金燈臺,能不能作見證,就是看那一個教會裏有多少寬廣的基督徒,有多少在信上富足的基督徒,有多少是能夠供應別人的基督徒。不錯,半夜有朋友來向你借餅,你沒有甚麼給他擺上的時候,你也可以去叩別的朋友的門(路十一5~6)。但是,有的時候,遇見人需要餅,主要對我們說:「你們給他們吃」(太十四16)。那我們到底有多少餅呢?許多時候,我們可以有臨時的禱告,神也憐憫,但是臨時的禱告,不能代替豐富。如果我們過了一年、五年,竟然沒有增加一點屬靈的東西,這是何等的貧窮! 貧窮的原因在那裏呢?原因在缺少受聖靈的管治,缺少受聖靈的約束。我們必須記得,所有在神面前寬廣的人、豐富的人,都是在神面前經過事情的人,都是在神面前有歷史的人。他們的那些經過、那些歷史,就是為著叫教會豐富。多少的疾病是為著教會的豐富,多少的難處是為著教會的豐富,多少的擊打是為著教會的豐富,多少的挫折是為著教會的豐富。許多基督徒平安無事的過日子,結局是屬靈的貧窮。當別的弟兄姊妹遇見難處的時候,他莫名其妙,他不能給人一點屬靈的幫助。他在神面前一點歷史都沒有,聖靈在他身上沒有機會顯出基督的實際,聖靈沒有機會將基督組織在他裏面。儘管他道理聽得很多,但是聽道並不能代替聖靈的工作。缺少聖靈的工作的人,主的豐富就不能成為他的豐富,他也沒有東西可以供應別人。所以,我們在神手裏有沒有用處,問題都在乎聖靈在我們身上作了工沒有。一個基督徒總不能落到一個地步,好像聖靈從來沒有打擾他過,好像他的貧窮是命定了的。我們相信,凡將自己交在主手裏的人,主都不放鬆。我們相信,每一個試煉都是為著寬廣的,每一個試煉都為著豐富的。人經過一次試煉,就豐富一次;人經過一次困難,就認識神一次;這樣,他在教會裏就能供應神的兒女。 有一個姊妹,十三歲得救,活到一百零三歲去世。當她一百歲時,有一個弟兄去見她,問她為甚麼神留她在這地上這麼長久。她安安靜靜的回答說:「神留我在這裏,再禱告一回,再禱告一回。」哦,她是一個豐富的人!還有一個姊妹,因病躺在床上四十年,其中有三十五年耳朵是聾的。有一個弟兄去見她,她說:「我以前的時候很活潑,這裏跑,那裏跑,可是教會裏許多該禱告的工作我都沒有作。今天我躺在這裏,已經有四十年之久,我天天都是作禱告的工作。」她並沒有因著她的病在那裏生氣、埋怨、躁急,她反而作了很好的工怍。困苦叫她寬廣,困苦叫她豐富,並且她的豐富成了教會的豐富。 有的弟兄,有的姊妹,他們在教會裏不是會說話的人,他們的知識也不算多,但是他們會禱告。他們聽見一件事,就為一件事禱告,他們為病人禱告,他們為有難處的弟兄姊妹禱告,他們在那裏不斷的用禱告供應教會。有的弟兄,有的姊妹,他們只聚會不禱告,他們只聽道不禱告,他們對於教會不能有甚麼供應。他們沒有受過聖靈的管治,他們不認識甚麼叫作屬靈的實際,他們是貧窮的人。有的弟兄,有的姊妹,按人看,好像他們老早要倒下去了,但是他們竟然沒有倒,這沒有別的,就是因為有人在那裏供應他們。所以,生命的豐富,不是話語的問題,不是道理的問題,問題乃是在神面前經過了甚麼事,有沒有東西可以供應教會。 一天過一天,聖靈是在那裏尋找機會帶領我們進入屬靈的實際。如果我們不接受聖靈的管治,聖靈就沒有機會帶領我們進入屬靈的實際。許多時候,難處來,有的人就揀選容易的道路;試煉來,有的人就繞道而行。這樣,難處固然沒有了,但是,聖靈帶領他進入屬靈實際的機會也沒有了。聖靈沒有機會在他身上作一件事,叫他能把他所得著的分給教會。你一逃避聖靈的管治,你就不能盼望進入屬靈的實際,你就失去寬廣的機會。 弟兄姊妹,我們要接受聖靈的管治,我們才能到寬廣之地,我們才有東西可以供應教會。我們需要有一次更完全、更徹底的奉獻,好讓主的靈在我們身上有機會作祂所要作的工,好讓主的靈帶領我們進入屬靈的實際。盼望我們一天過一天在神面前都有所學習,都有所積蓄,好叫所有的學習、所有的積蓄,能成為教會的豐富,這一個豐富將來能在新天新地裏顯現。弟兄姊妹,沒有一塊金子是不經過火的,沒有一塊寶石是不經過火的,沒有一顆珍珠是不經過痛苦而有的。所以我們要求主救我們脫離一切的空談,救我們脫離一切的貧窮,求主叫我們越過越看見甚麼是屬靈的實際,求主藉著祂的靈帶領我們進入一切屬靈的實際。―― 倪柝聲《聖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