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談作詩歌(倪柝聲) 吾教的詩歌,向來多是從外國繙譯來的;譯歌並無專律:有時每句之末加上一字有韻;有時隔一句之末才加一字有韻;有時全篇通是一韻的。對於平仄怎樣調和,音韻怎樣講求,都是茫然的。 我寫這一篇的意思,不是要創始定作詩歌的律法;不過一談作吾教的詩歌罷了。 吾國〔?〕近於詩類,能叫人特別發生美感的文字,頗為不少。吾教現在所通行的詩歌:叫作詩,不是;叫作詞,也不是;叫作曲,又不是。簡直是一種例外的詩品。 同道兄姊們如果要作詩,可以照舊詩的律和絕,或新詩的自由。我現在所要談的,就是作我們敬拜神,或是別的時候所唱的詩歌。因為這些詩重在歌唱。詩歌既重在歌唱,我們作詩歌的時候,就要顧及歌唱了。 對於平仄問題,我看我們作詩歌,可不必管。因為詩歌並非用以吟哦,乃是用以歌唱,不必顧及平仄,歌唱時所唱出的字音,都變成平聲了。無論甚麼上聲、去聲、入聲的字,在歌唱的時候,都化作平聲了。作詩歌的人應當知道,我們唱詩的時候所唱的字,沒有別聲,只是平聲。所以作詩的時候,不要管甚麼「平平仄仄仄平平」……等;無論字是平是仄──上阿、入阿、去阿──都把它們當作平聲之用。 譬如「倚」、「意」、「亦」……等字,全都是仄聲的。「倚」字是上聲;「意」字是去聲;「亦」字是人聲。今你試開口一唱,無論它是上、去、入,都唱成平聲。倚阿、意阿、亦阿,都唱成「依」字的聲了。 再舉一個例:「雨」、「預」、「玉」三字全是仄聲的。「雨」字是上聲;「預」字是去聲;「玉」字是入聲;一唱出來都成了平聲「迂」字的音。 所以我看要編和樂譜,以為歌唱的詩歌,可不必受平仄的拘束;逢字皆可以用的。 作詩歌還有一個條件不易解決,就是句末的韻。 作詩沒有韻,自然好像沒有美感;然而,如果要韻,當從甚麼韻書呢?這個問題不易解決。自從《爾雅音義》而後,吾國的音韻,也不知經過幾番的改革,直至今日,尚不適用。因為「古韻重考古,……考古不免複雜」。 《詩韻》裏,一韻不過百數十字,加之平、上、去、入的分別,叫作詩的人,受了字少的拘束,很是缺點。 據我看來,我們作詩歌的人,可以別開生面從「國音字母」中,想個辦法來。 第一,請注意!我們已不必管甚麼平仄了。我看我們可以把國音字母中的韻母作我們的詩韻。韻母計有十五字。這十五字都差不多把所有的漢字都包在內!韻母上頭的聲母,我們不要管它。照這樣說來,每韻母最少也有幾百字,作詩歌豈不容易?敝姓的「倪」字和「夷」字是一個韻的。不管甚麼「裨」、「梯」、「奇」、「妻」、「裡」、「米」、「基」……等字,平聲也好,仄聲也好,都是一韻的。 至於有介母居中的字,也是照樣辦法:就是將介母和韻母兩下都同的字,列作一韻。例如:「花」、「誇」……等字。 這樣,我們作詩就不必用詩韻了。不管甚麼字你會讀,你就知道那字是在那一韻。 譬如凡字有「阿」字音的,不管它是平是仄,都可以把它當作別的有「阿」音的字一韻。例如「巴」、「怕」、「法」、「他」、「哈」等字都有「阿」的音,作詩時就可當它們是一韻的(照此可以類推)。 注意!我這一篇的理想,都根據「唱詩時所有的字句,全是平聲」而說的。 願我們用心、口唱出神的救恩,並我們的愛主耶穌基督。阿們!詩調與立意,可照神的引導去定。──
倪柝聲《作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