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認識新約聖經

 

【新約四組】新約各卷,可以按四福音分作四組來讀:

一:馬太福音可以和雅各書,猶大書,希伯來書同讀,這稱為雅各組。

二:馬可福音和彼得前後書同讀,稱為彼得組。

三:路加福音可以和保羅書信,使徒行傳同讀,這稱為保羅組。

四:約翰福音可以和約翰書信,啟示錄同讀,這稱為約翰組。——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新約與舊約有何不同?其間經過情形如何?(路廿四44)】

答①舊約系自創世紀起,至瑪拉基書止,計三十九卷,稱為舊約聖經,約自主前一千五百至四百年前完成,其內容要旨,論到摩西的律法和眾先知的書(路廿四44,徒廿八23),是以舊約乃為叫人遵行律法,故解經家每稱舊約為律法時代,在律法之下的人,屢因犯罪行惡,不能遵守,律法是論罪刑罰,結局近於咒詛,故人不能靠律法得救。

②新約系自馬太福音起,至啟示錄止,計二十七卷,稱為新約聖經,約自主後卅六至九十七年間完成之,其內容要旨,論到基督恩典福音(可十六15,約一14),是以新約乃為叫人依靠恩典,故解經家每稱為新約為恩典時代,在恩典之下的人,因著悔改,信主十架寶血功效,罪被潔淨,而蒙恩得救,在耶穌裡成為新造的人,因有新約之成書而有舊約之名稱。

③舊約各卷原文,除以斯拉記四8一六18,七11-26,與但以理書二4十七28等這一部分經節是用亞蘭文(即迦勒底文,乃巴比倫通行文字)寫的以外,其餘都是希伯來文。約在主前二八五年,由埃及亞歷山大之七十位猶太拉比們,將舊約譯成希利尼文(即希拉文七十士譯本),(注)。按舊約聖經在主前一三O至一OO年間,已經編定現今通行之三十九卷,迄主後九十年占尼瓦(Jamnia)大會時始於正式公認為聖經。新約各卷原文,除馬太福音用希伯來文寫的以外(參二題4項),其餘皆用希拉文成者,在教會初期所承認為正統的新約經典,其原文的字眼乃是卡濃(Canon,意即枝,或度量的准尺,乃是指著信徒信仰準繩法則說的,亦即包含全部神所默示信徒權威的原始著作。最先新約各卷經典乃是發現於巴勒斯坦(太,雅,來?),小亞細亞(約,加,弗,西,提前後,門,彼前後,約一,二,三,猶,啟),希臘(林前後,腓,帖前後,路?),革哩底(多),羅馬(可,徒,羅)等各地遠近的國家,而舊約的經典與新約的經典完全不同,是發源於一地區小國家之內,按新約二十七卷正經(Canon)在主後二世紀時已被早期教父所不時引述而接受,至主後三二五年尼西亞(Nicaea)大會時,乃公認為現今通行之新約聖經。及主後三九七年迦太基教會會議(The Council of Carthage),方正式批准公認為現今使用之六十六卷新舊約全書。

④考新舊約之間,從舊約最後一卷瑪拉基書,至新約第一卷馬太福音,其間相隔約四百五十年,神沒有向人啟示祂的話語,被稱為啟示靜止時期,當此間隔十七,神的選民猶太人,歷經希臘王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之攻略(332 B.C.),敘利亞安提阿庫伊皮法紐(Antiochus Epiphanes)之蹂躪(175-164 B.C.,羅馬大將龐培(Pompii)之征服統制(73 B.C.),如此遭遇,乃因他們違背神命,常於罪惡,而受到了最殘酷的災難,實為神之公義所懲罰也。

注:參拙著舊約聖經問題總解——二一五題——二五三頁。——李道生《新約問題總解》

 

【新約最後九卷書信的次序安排】這九卷希伯來信徒書信的次序編排得十分奇妙!九卷書信所論的形成一個平衡。例如希伯來書著重信心,很恰當的跟著的雅各書著重好行為這一方面。彼得前書論將來的盼望,彼得後書又平衡這一方面的道理,論及現今在恩典中長進。約翰的書信重點放在愛心方面,猶大書卻補充要為所信的真道爭辯。請看這豈不是一個非常完整的樂隊嗎!先有信心與好行為的一對行在前跟著的是將來的盼望與現今的長進,再跟著是弟兄相愛和為信仰爭辯,最後有啟示錄的應許作為全隊的冠冕——「得勝的」要得各樣的賞賜。── 巴斯德

 

【使徒約翰著作的特點】約翰所寫的,無論是書信,是福音,是啟示錄,都是最末後寫的。馬太、馬可、路加三本福音是寫主耶穌在地上的行為;約翰福音則是說到「從天降下仍舊在天的人子」(約三13)。約翰書信是在知識派混亂神的道理的時候寫的,也是把人帶到天上去,來看神在天上所有永遠的事實是如何。約翰是把我們從人的裏面挪出來,而完全來接受神的兒子。約翰所寫的,有一個特點,就是把我們帶到太初去。約翰福音是說基督是在太初的,約翰書信是說從太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啟示錄是把我們帶到將來的永世去。約翰的著作,就是要給我們看見在起初和永世裏,那最內幕的事實和心意。―― 倪柝聲《教會的正統》

 

【使徒約翰信息的總綱】使徒約翰向當時教會所傳的信息,注重信、望、愛三者:他的約翰福音注重信(約二十31),他的書信注重愛(約壹五1),他的啟示錄則注重望(啟一7)。―― 沈保羅《真知灼見》

 

【新約書信的鑰字】最近有一位朋友給我一些「鑰字」,他說彼得書信的鑰字是「盼望」─「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彼前五4);而保羅書信的鑰字是「信」,約翰的鑰字是「愛」;「信、望、愛」這三個字是這三位作者的特色,亦是他們全部教訓的主旨;此外,雅各是談到「善行」,而猶大則談「背道」。―― 慕迪《有福的盼望》

 

【保羅書信的鑰字】有人說,保羅在一般書信中的鑰字是「在基督裏」;在羅馬書中我們發現的鑰字是「因在基督裏的信而稱義」,哥林多書信是「在基督裏成聖」,而加拉太書則是「在基督裏得自由」,以弗所書、腓立比書也是充滿著「在基督裏」,歌羅西書提到「在基督裏完完全全」,帖撒羅尼迦書則提到「在基督裏的盼望」。―― 慕迪《有福的盼望》

 

【保羅的書信與耶穌的教訓完全一致】今日有人告訴我們,必須從保羅轉回到基督身上。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保羅絲毫沒有離開過基督。保羅論到基督的話,與福音書中肉身的祂,和使徒行傳中祂能力的彰顯,完全一致。誠然地,在保羅的著作中有些東西是地方性的,但這些也啟示出一些原則。保羅著作中所有系統性的教訓,皆可回溯到耶穌的教訓;耶穌被人所記下的話常是簡潔的,但卻不是膚淺的,它們是如此深奧,人的解釋從來未能把它們說盡。我相信從祂的話語中,還可以發出許多亮光及真理。祂的「人格」獨特卓越,而事實上,在書信中就開啟了它的意義,並且給予正確的闡釋;這些闡釋與祂的教訓完全一致,不但顯示祂話語的崇高,也肯定了這些著作的價值。―― 坎伯‧摩根《摩根講道精選》

 

【在新約引述舊約的經文中,為何屢次不照詞句本義來引述?】

     仔細閱讀聖經的信徒,都會留意到上述現象。若照字面意義來翻譯希伯來文,那麼,寫成希臘文時可能會辭不達意。因此,為求達意,就必須將希臘文稍加潤色。一般來說這個原因都能解釋希伯來原文與新約所引述的為何稍有不同。然而,在某些情況下,改寫成希臘文的舊約經文,含義與原文迥異,甚至少了一段插句。在七十士譯本中,這情況尤其常見(按七十士譯本,是用希臘文譯成的舊約聖經,譯者是埃及亞歷山大的猶太裔學者。時為主前二至三世紀)。七十士譯本大體上都忠於舊約的希伯來文,但某些經節卻有出入。七十士譯本有時用不同的表達方法、不同的字句,來表達原文的思想。不過,兩者所表達的思想在本質上沒有差異。

    因為希臘譯文與希伯來原文在字句上有差異,某些學者就基於這個原因,說新約作者並不堅持聖經乃神逐字逐句所默示的理論。否則的話,新約作者在引述舊約的希伯來文時,必定會謹慎地逐字逐句譯成希臘文。新約間中引用七十士譯本裡不依希伯來文的某些段落,於是,某些學者甚至以此為論據,倡言使徒時代的新約作者反對聖經無謬誤(inerrancy)的道理。將不照字句譯原文的七十士譯本經文,加摔於新約中,似乎顯出新約作者漠視聖經無謬誤的道理。於是,基於新約聖經所呈示的「證據」,上述學者更認為聖經本身並不能自證是無謬誤的。

    我們作出下面幾項解釋,以回答上文那些學者的論點。新約作者之所以引用七十士譯本,完全是基於宣教上的理由;初期教會,眾使徒和傳福音者均往各地宣教。那時候,散居的猶太人分佈於羅馬帝國內的每個城市。在巴勒斯坦以外的猶太人,只擁有舊約聖經的七十士譯本,而扳依猶太教或基督教的外邦人,亦只懂看七十士譯本。當時,使徒正在四處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舊約所應許要來的彌賽亞,就是耶穌。使徒的足跡,遍及近東及地中海沿岸地區。他們告訴眾人,要回家查考舊約聖經,以求證使徒所說的,神的應許已由耶穌本身及其工作所成就了。使徒傳福音時,所引述的舊約預言,若在字句上與七十士譯本有所出入就必會令聽眾感到疑惑,不能肯定使徒所言是否屬實。因為,當聽眾查考七十士譯本時,便發覺使徒所言有異於舊約聖經,那麼,縱使是些微的差異,也會起了疑心,以至不信,進而說:「但我的聖經不是這麼說!」使徒以及來自巴勒斯坦的猶太同工,必然受過良好訓練,能夠將希伯來文舊約聖經翻譯出來,但他們沒有這樣做,卻使用聽眾原先擁有的七十士譯本。使徒的確別無選擇,在引述舊約聖經時,必須援引七十士譯本。

    另一方面,馬太福音及希伯來書卻毋須引述七十士譯本。因為馬太福音是寫給猶太裔基督徒,而希伯來書的受信者,亦毋須像外邦人一樣,事事參照七十士譯本。因此,馬太福音及希伯來書內所引述的舊約聖經,在字句上較接近希伯來原文。

我們亦留意到,希臘文譯本(七十士譯本或其他)內有某幾段經文,所參照譯成的原稿,比遺留至今的希伯來聖經為佳。在這情況下,就並不是引述舊約的人不小心,亦非顯示使徒拒絕逐字逐句地引用希伯來原文,絕非如此!有一些例子顯出,基督自己的教訓亦建基於舊約妥拉的精確釋義之上,他曾在馬太二十二32指明了出埃及記三6的含義,希伯來原文中沒有動詞的子句,暗指經文乃現在時態。出埃及記三6記載:「我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耶穌宣稱,神不會將自己說成是死人的神,他們的屍體在墳墓裡腐化了。(「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因此,當神于火燒荊棘叢中向摩西顯現時,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仍然活著,但神向摩西顯現時,已是雅各死後四百年了。還有另一個相似的例子,是耶穌與法利賽人談論詩篇——O篇一節,在這節經文內,有「我主」一詞,耶穌所講的「我主」,的確是舊約所用的字眼。耶穌於是向法利賽人說:「大衛既稱他為主,他怎樣是大衛的子孫呢。」(太二十二45)換言之,彌賽亞不只是大衛譜系裡的一員,是大衛的後裔,但亦是大衛神聖的主(kyrios)!

走筆至此,需回到使徒引述七十士譯本這主題上。我們發覺,不照字句引述舊約乃暗指對聖經的低調看法,這種推理是沒有根據的。舉例來說,我輩聖經學者之中,很多是嫺熟聖經希伯來及希臘原文的,但我們在授課或講道時,都引用流通于信徒之間的譯本。在現下的聖經譯本中,當然會有翻譯上的歧異,或錯譯原文之意。然而,我們引用英文、法文等現代語的譯本,並不就表示我們反對聖經無謬誤之說。我們引述一般信徒都能參閱的譯本,使他們能閱讀聖經以求證我們的教訓是否屬實,合於聖經真理。我們都會謹慎地指出聖經原文才是至高的權威。聖經譯本,不可能是全無錯誤的,但引用譯本,並不等如我們放棄立場——聖經原稿是毫無謬誤的。基於上述理由,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新約引述七十士譯本,與聖經無謬誤,或逐字逐句默示,並無衝突。── 艾基斯《新約聖經難題彙編》

 

【新約的神,是否與舊約的神有所不同?】

     沒有仔細研經的信徒都會認為,舊約的神強制推行公義的標準,賞罰分明,且充滿烈怒;但新約的神是滿有恩慈憐憫的,原諒罪人。事實與一般信徒的模糊概念剛好相反,希伯來舊約中有關神思典憐愛的經文,遠比新約同類經文為多(當然,部分原因是舊約全卷聖經三分之二篇幅卜申命記強調神對他子民的信實與慈愛是無可比擬的,申命記七8指出:「只因耶和華愛你們,又因要守他向你們列祖所起的誓,就用大能的手領你們出來,從為奴之家救贖你們,脫離埃及王法老之手。」詩篇一013記載:「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從亙古到永遠,他的公義,也歸於子子孫孫。」耶利米書三十一3也有相似的說話:「古時耶和華向以色列顯現,說,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另一方面,詩篇一三六有不下二十六次指出,「他(耶和華)的慈愛永遠長存。」

    新約經文,在在都顯示出神的愛。事實上,神的獨生子死在十字架上,已是至高無尚地展示了神的愛。耶穌的登山寶訓、約翰福音三16以至四福音,都流露出神的愛;再沒有比這更感動人的了。可能沒有其他說話,比羅馬書八31-38更能描寫出,神對他兒女的愛護,是永不落空的,亦無可比擬。與此同時,我們又從新約聖經中看到神的烈怒,與舊約聖經同樣具懾人的力量。約翰福音三十36說:「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羅馬書一18指出:「原來神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不虔不義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羅馬書二5-6亦說:「你竟任著你剛硬不悔改的心,為自己積蓄忿怒,以致神震怒,顯他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他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

    帖撒羅尼迦後書一6-9更有如下記載:

「神是公義的,就必將患難報應那加患難給你們的人,也必使你們這受患難的人,與我們同得平安。那時,主耶穌同他有能力的天使,從天上的火焰中顯現,要報應那不認識神,和那不聽從我主耶穌福音的人。他們要受刑罰,就是永遠沉淪,離開主的面和他權能的榮光。」

    帖撒羅尼迦後書的這段經文,其主題信息一直維持至新約聖經完結為止。啟示錄六15-17指出:「地上的君王、臣宰……都藏在山洞和岩穴裡。向岩石說,倒在我們身上罷,把我們藏起來,躲避坐寶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因為他們念怒的大日到了,誰能站得住呢。」啟示錄十四9-1描寫神公義的烈怒,沒有那一段舊約經文比啟示錄這段更令人驚懼了!綜觀新約及舊約,我們的神是公義的、聖潔的,他是「烈火」(來十二29;申四24)。

    六十六卷聖經,對神的描寫都是一脈相承的。神烈怒的另一面,就是他的慈愛。神是道德律的維持者,必須審判那些不悔改的罪人,予以懲罰。若非如此,神不施行審判,那麼,神豈不是不聖潔,和撒但更沒有兩樣了!神的獨生子在十字架上死亡,已把神對罪的厭惡展示得淋漓盡致,因為耶穌受苦難至最後一刻時,大聲喊叫:「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然而,十字架亦同時是一個至高無上的啟示,顯示出神的愛是不可測的,因為那時具有神人二性的耶穌為人類而死,是公義的替代不義的,使我們藉著他能夠進到神的面前。── 艾基斯《新約聖經難題彙編》

 

【為什麼耶穌老是說自已是「人子」?】

    「人子」此名,第一次見於馬太八20,是主耶穌的自稱。他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這個名字,馬太載有三十二次,馬可有十四次,路加有二十六次,約翰有十二次。當耶穌在約但河受浸,從水裡上來時,有聲音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耶穌從未拒絕過神子這個稱號,這名字是父神對他說的(參可一11)。在變像山上,耶穌亦曾獲得這個稱號(可九7)。甚至耶穌從人的身上趕走汙鬼時,汙鬼亦稱他為神的兒子;耶穌沒有拒絕這個稱謂,只不過囑咐汙鬼不要說出來(可三11)。撒但在曠野試探耶穌,向他挑戰時,亦曾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塊石頭變成食物。」(路四3

    耶穌平靜風浪,門徒經歷這件奇事後,也說耶穌真是「神的兒子」;後來,彼得受聖靈感動,承認這位「人子」(太十六13)就是「基督,永生神的兒子」(16節)。耶穌表揚彼得的認信,並把「天國的鑰匙」交托給他。耶穌被捕後,在該亞法面前受審;大祭司挑釁地問他說:「你是神的兒子基督不是」,耶穌回答說:「你說的是,然而我告訴你們,後來你們要看見人子,坐在那權能者的右邊,駕著天上的雲降臨。」(太二十六6364),在這莊嚴的一刻裡,他面臨控訴,要承受褻瀆的罪名;拿撒勒人耶穌仍承認自己就是具有神及人身份的彌賽亞,統管萬國的王。舊約先知但以理,早已得到這個啟示了(但七13)。

    但以理書七1314記載:「我在夜間的異象中觀看,見有一位像人子的,駕著天雲而來,被領到亙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權柄、榮耀、國度,使各方各族的人都事奉他,他的權柄是永遠的,不能廢去,他的國必不敗壞。」面對著該亞法,在承受死亡之前那一刻,耶穌將自己認同為但以理書七1314的那位屬天的;因他宣告說,將來會有一個審判,該亞法及其同謀者都要面對神的審判,受永遠的制裁。那時候,神會宣判他們罪有應得,落入永遠的幽暗痛苦裡。

    這段經文引起了一個問題:究竟「人子」代表什麼的意思(但以理第七章,「人子」的亞蘭文是Barenas)。為什麼要用一個被榮耀的人類來代表彌賽亞?為何不將彌賽亞說成是榮耀的神聖之王呢?答案是:要救贖人類,就必須道成肉身。亞當的族類墮落、犯罪,要為人類贖罪,必須有一個人,成為背負罪孽者,為人類犧牲自己的性命。舊約稱救贖者為go'el,意味著這是一位「救贖同族者」。因此,施行救贖與被救贖的有血緣關係;施行救贖的,要負起被救者的債務,供應他所需要的,可能是買贖後者脫離奴僕身份(利二十五48);後者賣出去的地業,前者要買贖回來(利二十五25);後者遺下寡婦而無子,前者要照顧(得三13),或者要負起報血仇的責任(民三十五19)。

    神向以色列——與神立約的子民——顯示為救贖者(go'el:出六6,十五13;賽四十三1;詩十九14等),但神成為人子,藉著童貞女而成為肉身以前,古代的以色列人實在無法明白,神怎能作他們的救贖者(go'el)。神當然是創造者,創造人類;然而,go'el這個字眼意味著有血緣關係。於是,神若要救贖人類脫離罪孽,免受犯罪後的懲治;那麼,神就要成為人類的其中一員。「道成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一14

    神設立了他的律例,並保護他手所作的工,任何人違反這些律例,必被神制裁。神當然不會原諒我們的罪孽,除非我們的罪孽被償還了。基督必須成為人,買贖人類的罪孽,神才能在基督的買贖裡得著滿足;另一方面,人類亦必須由人來代表。然而,救贖者亦應該是神,因為照著神的公義,要求人類有義行,但人類犯罪,而結果就必定是落入地獄;於是,就只有神自己才可獻上擁有無限價值的犧牲。只有神才能定出救贖之途,可以兩全其美;使神自己公義的要求得以保存,與此同時,亦能稱罪人為義(羅四5),無須置罪人于永遠痛苦的境地裡,而這境地是罪人當得的。因著十字架,這拆毀的律法卻得以完全,比全人類永遠墮入地獄這個懲罰方法更好;因為那完全的「人」,亦是無限的神,成就了永世的救贖,拯救曆世歷代的信徒。

    只有藉著道成肉身這個神跡,亞當的族類才得著救贖;道成肉身可算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神跡了。藉著一個女人懷孕與生產,神來到世界上,他有人的身份與性質;那麼,他怎能保持神的身份呢?神成為「一個人」,他又怎能保持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性質——人性以及神性?其他宗教或許會推崇一個像神一般的人類,又或是近似於人類的神;然而,只有三位一體神中的第二位——聖子,成為一個真實存在的人,可以在十字架上代表人類承受神的震怒。

    假如情況不如上一段所言,基督徒就會懷疑,耶穌是否具有人性及神性;於是,便落入基督幻影說的謬誤裡。持這種理論的人認為,在本質上,耶穌是神,他只不過暫時假裝自己有人的形像與身體罷了;升天時,耶穌便除掉這個身體。耶穌之所以常自稱為人子,可能因為他認為自己雖然是神,但應同時強調自己是一個真真正正的人。因為耶穌必定是一個人,才可成為彌賽亞,藉著犧牲自我的死亡,救贖了人類。另一方面,耶穌必須是一個人——在他的生活裡,完全找不著一點罪——他才可以在第二次降臨時,審判人類的罪孽。耶穌的一生,從未違背過神的旨意,亦從未被試探得勝過;那麼,耶穌基督就能夠審判那些違反神道德律,還有那些拒絕他的救贖,不尊他為主的人。

基於上述理由,耶穌必須強調自己的確擁有人性,於是,他常自稱為「人子」。無論如何,耶穌自稱「人子」,首要原因當然是與但以理書七13那偉大無比的「人子」認同;根據但以理書,這位人子將會駕著天雲降臨,坐在全能者的右邊,繼審判拒絕神思典的人後,便會掌管全地,施行他的統治。── 艾基斯《新約聖經難題彙編》

 

【四卷福音書所記載關於耶穌復活的事蹟,不盡相同;這些歧異,是否令復活的真確性出現了疑點?】

 每卷福音書都詳盡地記載了主耶穌復活的事蹟;但其中的每一項事蹟,並非每卷福音書都有所記載。某些事蹟可能只見於其中—、兩卷福音書。無論如何,四卷福音書都為一件劃時代的史實作出了真實的見證;耶穌在星期五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復活節的星期日清晨復活。這是最清楚不過的事實。事實上,四卷福音書的作者,各自按著他們寫福音書的重點,據他們所知道的,記載基督勝過死亡並復活過來的史實。縱使聖經批評者加以攻擊,但若小心查察四卷福音書的記載,互相參照比較,就會發覺其中並無衝突。將四卷福音書中關於復活後的事蹟組合在一起,以全面地瞭解基督在星期日早上復活後,至升天之前的一連串事蹟,這對我們是有幫助的。── 艾基斯《新約聖經難題彙編》

 

【新約的實際,重於舊約的影兒】在舊約中都是以影兒出現,現今在新約裏,我們所有的不再是影兒,一切都是實際。這就如我沒有見你之前,先寄給你一張照片,這照片雖然很像我,但還不是我自己,不過是我的照片而已。當我親自來看你的時候,我的出現就代替了那張照片。如果我來了,你不理睬我,却重看我的照片,豈不愚蠢至極。

 

【使徒行傳是福音和書信的橋樑】福音書和書信之間,有一本使徒行傳;行傳是一個橋樑,把人從這一岸帶到那一岸。福音書是這一岸,書信是那一岸,當中的橋樑就是使徒行傳。主耶穌原是神的話,現在祂變作生命的靈。在福音書內祂是話,現在經過行傳的橋梁,到了書信的這一岸,都是靈。

 

【新約口吻和舊約不同的原因】舊約先知的話都是神的口吻。舊約是神的靈降到人身上,用人作一個器皿,正如神的靈降在驢子身上,用驢子作一個器皿來說人話一樣。這是舊約的原則。舊約的原則沒有神人調和,只有神降在人身上,把人當作一個口,當作一個器皿,當作一個喇叭。但新約不同了,新約是神進到人裏頭,來與人相調成為一個。所以新約的書信,沒有一本是神的口吻,本本都是寫書者的口吻。雖然是寫書者說的話,可是就是神的話。因為在新約的時候是道成肉身的原則,是神調在人裏頭的原則。

 

【認識主耶穌基督 - 四福音縱覽】

   一、認識主的所是

   二、認識主的所行

   三、認識主的教訓            

── 吳雷

 

【永恆的基督與歷史的基督】

   一、永恆的基督         昔在今在,以後永在           從亙古到永遠 (God from eternity to eternity)

   二、歷史的基督        道成肉身,死裡復活           歷史就是祂的故事 (History is His story)   

── 吳雷

 

【永恆的基督】              

   一、太初有道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1:1)

   二、萬有之先             祂在萬有之先,萬有也靠祂而立  (西1:17)

   三、起初原有             從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原與父同在那永遠的生命 (約一1:1,2)

   四、首先末後             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我是初,我是終 (22:13)

   五、昔永在             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 (1:8)

   六、永不改變             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 (13:8)

   七、與父為一             我與父原為一 (10:30)

── 吳雷

 

【歷史的基督】

   一、道成肉身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 (1:14)

   二、大衛後裔             祂兒子我主耶穌基督,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 (1:3)

   三、死裡復活             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裡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 (1:4)

   四、把死廢去             祂已經把死廢去,藉著福音,將不能壞的生命彰顯出來 (提後1:10)

   五、生命顯現             我們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這生命已經顯現出來 (約一1:1,2) 

   六、敬虔奧秘             神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 ,被傳於外邦 ,被世人信服 ,被接在榮耀裡 (提前3:16)

   七、進入榮耀             耶穌對他們說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祂的榮耀, 豈不是應當的麼 (24:25,26)

── 吳雷

 

【四福音特點比較】

   一、馬太福音             天國君王        獅的形象        智慧權能        為猶太人

   二、馬可福音             神的僕人        牛的形象        謙卑負轭        為羅馬人

   三、路加福音             完全的人        人的形象        完滿豐富        為希臘人       

   四、約翰福音             神的兒子        鷹的形象        超越屬天        為神教會       

── 吳雷

 

【四福音特點比較之二】

   一、馬太福音             看哪,在這裡有一人比所羅門更大(12:42)

   二、馬可福音             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10:45)

   三、路加福音             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19:10)

   四、約翰福音             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14:9)

── 吳雷

 

【由馬槽到十架 - 主耶穌在地的三十三年半】

   一、從伯利恆到約但河     (三十年)                 

                        ß  父的聲音: 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3:17) 

   二、從約但河到變化山     (三年)                             

                        ß  父的聲音: 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祂 (17:5)

   三、從變化山到各各他    (半年)                             

── 吳雷

 

【基督生平中的關鍵時機】

   一、降生伯利恆

   二、約旦河受浸

   三、曠野受試探

   四、變化山變像

   五、各各他被釘

   六、第三日復活

   七、橄欖山升天

── 吳雷

 

【福音的起頭】 

   一、福音的起頭 (1:1)                  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

         1.四卷福音書,一個福音,一個起頭

         2.福音的起頭,耶穌基督,神的兒子

   二、道成了肉身 (1:1-18)                 

         1.太初有道

               (1)道與神,位有別而本一體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

               (2)道與萬物,祂是創造之主         萬物是藉著祂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祂造的       

               (3)道與世人,祂是生命之主         生命在祂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

         2.道成肉身

               (1)與我們同住的主,滿有恩典與真理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

               (2)父懷裡的獨生子,表明看不見的父 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

── 吳雷

 

【福音的序言】(1:1-4)

   一、述說那在我們中間所成就的         which are most surely believed (HAVING-<been>-FULL-CARRIED)

         1.從起初親眼看見                                所成就的 - 現在已經被完滿地實踐確認了的,完滿實現, 充分的確信  

         2.而又傳給我們的                                所成就的 - 滿心相信(4:21),意見堅定(14:5),盡都傳明(提後4:17)

   二、使你知道所學之道都是確實的        

         1.從起頭詳細考察

         2.按著次序寫給你

── 吳雷

 

【耶穌的家譜】(1:1-17) (3:23-38) 

   一、耶穌的家譜                

         1.馬太福音            君王有家譜

         2.馬可福音            僕人無家譜

         3.路加福音            人子有家譜

         4.約翰福音            神子無家譜

   二、君王與人子                

         1.君王家譜            由亞伯拉罕至約瑟,大衛的子孫,亞伯拉罕的後裔               

         2.人子家譜            由約瑟上溯至亞當,末後的亞當,第二個人出於天

── 吳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