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信仰建基

 

【懷疑之堡】上帝的每一個兒女都有一個權利,就是知道他們已經得救;可是,我發現許多人仍然住在懷疑的城堡中。今天,人得救不是因著信,而是因著懷疑;很少人敢說:「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誰。」我們發現,今天大多數的基督徒,從頭到腳在戰慄發抖——他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得救了。——曾盛泉、若石《慕迪喻道故事》

 

【不完全的悔改歸正】有一些人已經和神遠離有好一段時日,現在也離神很遠,但當他們一回轉向神走了幾小步,馬上認為他們的回轉是完全的。在這方面,最聰明、最明理的人卻和一些鄉間粗漢一樣無知荒謬,以為在王宮裡只要看見王就必蒙恩惠,卻不去省察自己的行為。他們已棄絕了較邪惡的罪,他們的生活方式比以前要好,然後他們就對自己下了個判斷,根據的不是那唯一確定的準則——福音,而是和過去生活的比較。借著這些他們使自己相信他們安全了,而不再進一步關心他們得救的問題。這種光景恐怕比明顯的罪人更危險,因為後者可能不時感到良心不安,並且努力要改好;可是前者不完全的歸正所帶來的卻只是扼殺了良心的自責,而擁有虛假的安全感,並且使他們心靈裡的疾病無法得醫治。
曾有人說:我省察過我以前的生活,並找出其中的錯來。我讀了不錯的書,我經常上教會,而且照我的想法相當誠心地禱告,至少現在我已除去一切大罪。但我還無法說我已改變到一個地步,仿佛不再屬這世界,也不再理睬它。宗教若不能有權宜變通之時,那就太嚴厲了;人所要求我們做的細膩的獻身,有時太過分以至於撲熄而不是激發愛良善之心。以上乃是那些不冷不熱之基督徒的心境,他們盼望以低價買得天堂,他們並不考慮怎樣才與神相拜,或是那些進入祂永恆喜樂的人付了哪些代價。這樣的人絕不是完全的悔改歸正,他們不認識神律法的範疇,也不認識悔改的責任。如果福音由他們來設計,那一定是另一番道理,是更迎合自愛的道理了。但福音是不能更改的,在末日要成為我們的審判,所以讓我們完全接受它,以之為確定的指引,且懼怕虛假與欺騙,遠超其它事。-- 芬乃倫《靈思默想》

 

【如此信仰】一農人生病,到廟中拜菩薩祈願,應許菩薩在他病癒後獻給他一條牛。後來他的病果然好了,心中甚覺惋惜,深悔當時許錯了願,一條牛的價值太高了,他怎麼捨得呢!但又不敢不還願,因為怕菩薩會降災給他。想來想去,他終於想出了一個妙法:他把牛牽到市場去賣,同時還帶去一隻雞。『你的雞要賣多少錢?』『一千元!』『你真是發神經病!那有一隻雞值一千元之理!』『你聽著,我的雞是和牛一起賣的,雞雖然要一千元,但牛只要十元就行。你不能單買雞或牛,要買一起買。』買者聽了他的『妙價』,心裏真覺得莫名其妙,但仔細算一算,雞和牛的價錢合起來仍算便宜的,所以便把牠們買下來。付了一千零十元價款。這農人把十元拿到廟裏獻給菩薩,他說:『菩薩阿!我把賣牛的錢全部獻給你了!』── 施達雄《邁向成熟──雅各書之精緻講章》

 

【假重生的母親】從前有個牧師去看一位太太,見她十分謙恭和藹。當地前往廚房取茶之時,牧師對她女孩子說:『你的母親真好阿!她很謙和。』孩子說:『牧師不知道,你來了,她就好,你一去她是頂厲害,常常生氣打我駡我。』這就證明這位太太是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徐保真先生說:『人若重生了,不但人知道,就是他家中的貓狗也知道。』因爲重生的人,再也不虐待牲畜,何況人呢!

 

【外濕內幹的石頭】憑著頭腦所得的知識!不能下到喉嚨裏去。一次在一池子裏面撈出一塊石頭。打碎一看,只有表皮濕了一點,裏面和中心,都是幹的。這塊石頭雖在水裏,水卻不在石塊裏面。照樣有一些人雖在基督教的團契裏,明白了許多關於基督的事,但他們的裏面卻是幹的。基督的聖靈活水卻是不在他們心中。

 

【同一個人前後兩種像貌】從前有一名達文西,作了一幅名畫――『最後的晚餐』。這幅畫的內容,是主耶穌離世前最後的一次與門徒聚餐。達文西想找一位『舉止文雅,道貌不凡』的青年人作為模特兒,來描繪耶穌的像貌。他物色了很久,最後在一所禮拜堂的唱詩班席位中,發現一位面貌柔順清秀的青年名叫潘迪奈。這位青年人不只是面貌清秀,而且品學兼優,歌聲優美。達文西出資請他到自己的畫室,充當基督畫像的模特兒。達文西用了兩年多的時間才完成耶穌的畫像。他繼續完成其他門徒的畫像,再過了兩年以後,這位大畫家在繪畫最後一位門徒――猶大時,為找一位面貌表情酷似這個叛徒的人,卻花了不少時間,物色了很久,最後才找到一個面貌蒼老、憔悴、酗酒的青年人。達文西覺得這個人正好可作猶大的模特兒,遂出資請他到畫室坐一坐,等這個人在畫稿前坐定,大畫家依照他的面孔描繪猶大的像貌時,這個人竟然哭泣流淚。他不是別人,就是幾年前的潘迪奈;他近幾年來離開信仰,渡過酗酒無業流浪的罪惡生活,竟使原有基督像貌的他,一變而為酷似賣主求榮的猶大。這個真實的故事提示我們,信仰不是五分鐘的熱度,而是一生一世無悔的抉擇。

 

【我們在主的眼中真是基督徒嗎】有一位青年人奮發努力賺了大錢,於是按著自己的夢想,購買一艘遊艇,自封為船長。有一天,他在艇上設宴招待貴賓,幷且穿上傳長的制服,然後向衆人說:『我是船長。』這時有一位退休的船長過來對他說:『孩子,在你看來自己是船長,但是在我們船長的眼光中,你不是船長,那制服是無用的,因為你不會開船。』當我們說:『我是基督徒』時,在主耶穌的眼中我們果真是嗎?

 

【信仰與生活幷不一致】有一位母親,請她讀小學的兒子幫忙倒垃圾,小兒子很不耐煩的對他母親說:『不行!我明天要考生活與倫理。』過了兩天,考卷發下來,這個小兒子考了一百分,他得意洋洋的拿著考卷回家炫耀一番。母親看一看這一份考卷,發現其中有一則選擇題,題目是:『當母親有事需要幫忙時,我們應該是(1)找理由不作;(2)可作可不作;(3)主動幫忙。』這個小兒子選擇第(3)個答案――主動幫忙。於是這位母親叫他到跟前來,指著這個答案說:『真的是主動幫忙嗎?』這個小兒子卻理直氣壯的回答她說:『唉呀,那只是考試的答案而已嘛!』許多信徒常有一個毛病,就是他們常以為信仰歸信仰,生活歸生活,並不把他們的信仰應用在他們的活上。

 

【信主以後被主復興,不必從新再立根基】假如弟兄們要蓋一個新會所,也立好根基;但是因著發生一點事情,停了工,沒有往上建。以後又受到激勵再來建造,他們是不是從頭開始,另立根基呢?當然不會這麼笨。這種事只要重複幾次,工地到處就只有根基,沒有墻壁,沒有屋頂,更沒有房子,所有的都是一道一道的根基。這樣作事,當然很笨;可是有許多基督徒,連我們在內,在已過基督徒生活中,常作這種笨事。我們得救的幾年間,立過不少的根基。每次復興之後,常會逐漸冷淡下去。過了不久,又受到激勵復興起來,總是堅決的徹底的回到最起初的地方,從頭作起。其實不需要我們從頭作起,只要簡單往前就好了。今天基督教許多所謂的復興,不過是激勵人一再回頭建立根基。

 

【錯誤的信仰】真理知識是信仰中極重要的一環,一個人對真理若不瞭解,就比較容易被異端、錯誤的信仰所困擾,甚至陷入錯誤的信仰生活而不自覺。曾有一位姊妹作見證說:「我丟了五百元,內心真難過,經過禱告祈求後,走到街上。感謝贊美主,我撿到一千元,比我丟的還多...」這是多麼可怕的錯誤信仰形態!

 

【自欺欺人的信仰】一間小雜貨店的老闆立下一個規矩,在開店之前,店員一定要先和老闆一同禱告。一天早晨,他在住的地方大聲對店員說:「吉米,咖啡豆裏加了黑豆沒有?牛奶摻了水沒有?牛油內加了南瓜沒有?」店員回答說:「都加了。」「好,進來和我一同禱告。」任誰都知道這樣的信仰是自欺欺人的。

 

【要建好信仰的根基】根基倘若不穩,信徒遭遇一點小事也會有潰敗的遺憾。某處建禮拜堂時,特請了一位元元造橋工程師設計,把房子設計得像橋梁般堅固。其最大的特色是,房子的底梁造成船形,地震時房屋只會移動,不會倒塌。工程師說房子屹立三百年絕無問題。

            我們眼見多少信徒因為信仰的根基不穩,而一時失去了信仰,甚或永遠地失去了信仰!所以教會當為信徒的基要信仰作有系統的教導和講解,讓信徒對整本聖經至少有一個清楚的概念,使基督徒生命的根基建立在磐石上。

 

【實踐你的信仰】美國林肯總統簽署人權宣言解放黑奴的公告後,北方鐵路沿線各站,都張貼這樣的佈告。姑且設想,有一位黑奴,他看過張貼的佈告,已得知內容。或許他知道這是個事實;或許同意該公告是公義的,可是他仍然像奴隸一樣,繼續服事他的主人,那麼他對這份檔的信心就算不得什麼了。

            對我們來說也是如此,如果單單知道歷史上的基督生平,或頭腦上同意祂的教訓和祂的使命,對一個人的生命仍然沒有什麼幫助,除非他能全然地信靠主的恩慈。

 

【信仰的七個基礎】

   一、神是(出三14)

   二、神創造(創一1)

   三、神說(創一3)

   四、神來(約一14)

   五、神拯救(林後一10)

   六、神同在(約十四16)

   七、神再來(徒一11)

── 何衛中

 

【信仰神有甚麼好處】(詩廿三篇)

   一、得滿足(1)

   二、得平安(2)

   三、得醒悟(3)

   四、得引導(3)

   五、得勇氣(4)

   六、得幸福(6)

   七、得歸宿(6)

―― 施達雄《如何準備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