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真理的看法 【不同的见解】经文:“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腓 4:4) 【须先破除偏见】有了偏见的人,很难推动事工进行的。工作的进展的第一步往往是先破除『偏见』,然后可以发动的。当雅各詹逊爵士(Sir James
Simpson)未发现哥罗仿(chloroform CHCL3编者注)能作麻醉药之前,被视为魔鬼的诱惑工具,但当它用在妇人临盆的麻醉过程当中,却可以减少人的痛苦。所以坚持『偏见』的人往往会坐失了许多应得的福气的。──《每日研经丛书》 【坚持己见】四个传道人在辩论着一连串的神学问题, 三个一直跟其中一个意见不一样而对立. 一天这个传道人决定要向至高者呼求和上诉. “神啊, 在我心里我确知我是对的, 而他们的观点是错的, 求祢赐我一个征兆, 以致他们可以知道我明白祢的律法.” 就在那一个美丽而阳光普照天空中, 一片黑云飘来在四个传道人头上, 隆隆一聱而立刻消散. “这是一个从神而来的征兆, 我知道我是对的.” 但其他三个不同意, 指出这只是在一酷热天气中的一个雷雨云吧. 这次, 四朵黑云从四方出现, 直飞碰撞在一起, 一道雷电把这四个传道人所站之处十呎以外的一棵树击倒, 这片云便立刻消失. “我说我是对的”那孤独的传道人说. 但其他三个说: “没有一件事是不可以用大自然来解释的.” 那个坚持己见的传道人再求: “神啊…” 天空立时变得漆黑的, 地在震, 而天上有一个深沉的声音说, “他…是…对…的.” 传道人就义着腰说: “怎么样?” “怎样? 现在是三比二!” 【见解因立场而异】在张老师月刊中曾与这么一个个案──当孩子从考场走出来,伤心哭起来,家长都觉很难过;当孩子说数学题目大都是以前没作过的,家长都动容的叫起来:『岂有此理,参考书、模拟靠没有题目,教孩子怎么作!』在另一边,出题老师很高兴听到别人的评论:『今年的数学试题出得不错,很能够测出理解力。』试题出得很成功,不同立场不同的见解,但是自私却容易使人失去正确的立场。── 施达雄《迈向成熟──雅各书之精致讲章》 【看人看事不可以自我为中心】曾有某校为毕叶典礼而分配工作时,结果某班老师提出抗议说:『为甚么安排我这一班?害我不能休息!』另一位老师则说:『为甚么不安排我这一班?简直是瞧不起人!』从这个例子来看,我们若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的来看事看人,必然就会产生争执。当我们学会尊重也容纳别人有不同的见解,我们才能在家庭、教会、社会中有和睦的人际关系。 【不看橱窗不感兴趣】慕迪讲道喜欢用故事作比喻。一位不信神的新闻记者常常批评讥笑说﹕“慕迪先生的故事虽讲得好,也能激动人,但所讲的故事,全是假的,是他捏造的。”一天,他去听慕迪讲道,为要找错。那天慕迪讲“属灵的光”,用了一个故事说﹕“圣诞节前,一天晚上,有三个女子在街上走,沿路观看商店橱窗内陈列的物品。其中两个女子最感兴趣,看了讲给第三个女子听。那女子好象不感兴趣。有一个人从旁边经过,见了三女子同行同看,为什么其中一个不感兴趣呢?他很诧异,近前查考,才知中间的女子双目是瞎的,看不见,当然不感兴趣。”慕迪先生又说﹕“这就是基督徒与非基督徒的分别。我们对于属灵的事,感觉有味,欢喜属灵的事。属血气的人却不然,因为他们的心眼瞎了,不领会神属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那新闻记者听了,不等散会,就上前质问说﹕“你刚才所讲的故事,何处听来?”慕迪回答说﹕“在一报纸上读过这段故事,却不记得是什么报。”那新闻记者说﹕“那是我写的故事,我自己见到那三个女子,记了下来,却想不到其中的好教训,如今才知道我的心眼实在瞎了,不领会属灵的事。”就在那次会中,那位不信神的新闻记者,为自己所记的故事受了感动,悔改归主。 【成功与失败的分野】一家皮鞋公司派遣职员到非洲去发展业务,他一下飞机就非常失望,心想在这里推销皮鞋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发现当地的人民不穿鞋子,所以认为根本不可能。结果业务就真的不如理想,很快的就辞职他去。其后公司又派了另一位职员前往,但他下机时就很开心,因为发现非洲人多数不穿鞋子,他认为卖鞋生意大有可为,结果卖鞋生意一日千里。试想,什么原因使他门二人有此分别?――不同的眼光,不同的见解,产生不同的结果。一个人若征服不了自己的内心,就不能真正征服环境。 【要看那看不见的】英国有一个名将,就是打败拿破仑的惠灵顿公爵。有一次他要扩建房屋,就跟邻舍商量,可不可以将附近地皮卖给他,但是这个邻舍不愿意。过了两年,邻人因有急需,就找人跟公爵商量,表示愿意把地皮卖给他。公爵的管家趁机杀价成交,本来值一千一百镑的地皮,现在八百镑就买下来了。一杀价就便宜了三百镑,管家高高兴兴地来见公爵说:「我今天替你做了一件便宜事,这块地皮,经我杀价的结果,一千一百只卖八百就成交了。」公爵听了这话,就说:「朋友,你以为替我赚进三百镑吗?我告诉你,你却把我的名誉用三百镑轻轻的卖出去了。这件事外间传出去说,这个公爵趁人之危,占人便宜,你想我的名誉仅值三百镑吗?」说完立刻补签一张三百镑的支票,叫管家赶快送给邻舍。这个见证告诉我们,今天一般人只在看得见的世界里面赚进一笔,在那看不见的世界里面损失了多大,却从未想到。属世的丰富,常常带来属灵的贫穷。只是看那看得见的,没有看那看不见的,何等可怜! 【见识因长大而异】哥哥十几岁时,喜欢把鬈发留得长长的。很多女孩子喜欢他那个样子,爸妈却想尽方法叫他剪发。中学毕业前一星期,他们央求哥哥剪了发才去拍毕业照片,他怎么也不肯。现在,哥哥是个生意人,有三个儿女,上班时穿戴整齐,头发剪得很短。一次家庭聚会时,我们一块儿看旧照片。「我的头发看起来实在不象话,」哥哥指着他的中学毕业照对爸妈说,「你们那时为什么不叫我去剪发呢?」〈编者按:使徒保罗说,「我作孩子的时候,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林前十三11),我们的生命长进到一个地步,自然就有不同的见识。〉 【儿子眼中的父亲】六岁:「爸爸真了不起,甚么都懂!」 【主耶稣的看法和人不同】有一天,「主耶稣对银库坐着,看众人怎样投钱入库」(可十二41)。主所看的,和人所看的不一样。人是看看得见的,主是看看不见的;人看的是那看得见的钱财,你奉献了多少?主却看那看不见的东西,就是你爱主的心,到了什么地步?人所看的是数量多少,看投入的有多少,越多越好;主所看的是保留多少,看那该奉献而没有奉献的有多少,越少越好。─ 寇世远《属灵的耳目》 【看法不同】中国人把儿女当作私产,随意处置;西方人把儿女看作是神托管的。 【媳妇与女儿】有二个妇人在聊天,其中一个问道:「你儿子还好吧?」
【黑点】有位老师进了教室,在白板上点了一个黑点。他问班上的学生说:「这是什么?」 【危机就是转机】炎热的夏天,有对兄弟背着沉重的商品,辛辛苦苦爬过一座山岭,准备到另一个村落贩卖。 【自己的眼睛有问题】曾经有一个人,他的太太喜欢画画,可是有一天他突然不欣赏他太太的杰作,一直批评他太太的画颜色不协调。不但如此,他总觉得自己的房子似乎倾斜点不正。后来太太陪他去看眼科医师,才发现原来他自己有一只眼睛是远视,另一只眼睛却是近视,所以看东西都不能协调。后来配了适合的眼镜,一切才恢复正常。求主也调整我们的眼睛,使我们有正确的眼光,能看清楚事物的真像。 ※ 瞎子、聋子、歪脖子三人去看戏,过后各自批评一番,瞎子说:『唱工不错,做工差。』聋子说:『做工不错,唱工差。』歪脖子说:『唱工和做工都不错,戏台歪了点。』人的看法太主观。 ※ 看顺眼的,就说:『这女孩子很活泼。』看不顺眼的,这女孩子很轻浮。』 ※ 对于不太爱说话的人:『老实』,『死板』;对于爱说话的人:『口才很好』,『油腔滑调』。 ※ 马克吐温说:『当我十四岁时,觉得父亲实在幼稚无知,甚至我不愿与他生活在一起;到我二十一岁时,我发觉他进步惊人,似乎样样都高明了。』其实是他自己见识增多,故对他父亲的看法也不同了。 ※ 某皮鞋公司派人去非洲考察有无顾客,其中一人报告:『没有希望,他们都不穿鞋。』另一人报告:『大有可为,这里的人都没有鞋穿。』 【你的『看法』如何﹖】 读经:箴廿一2;太六21~23;申十二28;弗一17~18 一、眼睛代表看法、见解 1.人常根据自己的看法而行事(箴廿一2;申十二8~9) 2.看法一有错,行事也就跟着错(太六21~23) 二、人的看法并不可靠 1.人只看眼前,未见将来;只看近处,未见远处(来十一13) 2.人只看局部,未见全部 3.人的眼睛有错觉 4.人的眼睛看不见属灵的事物(王下六17) 5.人的看法常受别人的影响 6.人的看法受自己经历和见识的限制 7.人常带有色眼境去看事物 8.人的心眼被蒙蔽了(林后四3~4) 三、我们必须有神的看法 1.神的看法和人的看法不同(撒上十六7) 2.神眼中看为善、看为正的事必没有错(申十二28) 四、如何才能有神的看法 1.行事为人要凭信心,不凭眼见(林后五7) 2.心要转向主,心眼才不会被帕子遮蔽(林后三16) 3.求主照明我们心中的眼睛(弗一18) 4.付代价买眼药膏(启三18) 5.被带到更高的境界上去看事物(启廿一10) ── 黄迦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