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知識

 

【知識】飲酒是少飲清醒,越多飲越醉。但有一種東西,少飲則醉,多飲卻清醒:那就是知識。── 于中旻《雋語嘉言》

 

【知識會叫人自高自大】希臘和中國人都是以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人有智識就自高自大,偏於智識就阻礙靈命。智識不是不好,雅各,保羅,亞波羅,他們都是有智識的,神也大用他們,青年人努力求學是好的,但不要看智識重於屬靈道理。人可以取用智識,切不可被智識所用,因為牠能妨害靈命的長進。── 周志禹

 

     我從來沒有遇到過一個我不能從他身上學到一點東西的人。Journal d'un poete

 

【訓賊良言】漢朝有個人名叫陳實,幼年在遊戲中便為一般孩童所欽佩崇敬。出身雖然寒微,然而好學不倦,後來果然學成功立,替國家做了許多大事。某年,年歲饑荒,遍地饑民。一天晚上,有個小賊爬進他家,躲在樑上。陳實覺察了,半夜從床上叫醒他的兒孫們,正顏厲色的訓誡他們說:「做人不可不自勉,惡人未必本是惡,不過從小養成習慣,就成了天性,所以做出下賤的行為來,好像樑上這位君子一樣。」那賊聽了大吃一驚,便跳下來認罪。陳實轉而用輕言細語勸勉他說:「看你的面貌,並非惡人,應該自勉做個好人,你也許無可奈何為饑寒所迫才來作賊。」於是吩咐子孫,給他兩匹布;送他走了。從此再沒有盜賊到他家來。——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苦李】晉朝王戎六歲時,和小朋友們在大路旁玩耍,路旁有一棵高大的李樹,樹上結滿了李子。大家都爭著去摘,只有王戎坐著不動。人問他什麼緣故?他回答說:「樹在路旁,結果又多,必是苦李,必不中吃。」果然,那些小孩摘下來,吃了一口,都丟了,因為李子是苦的。——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常識救人】北美洲一位著名的佈道家格林非爾,也是醫生。在他的著作中述及他悔改信主的經過。他說:「在我少年時,一天去赴慕迪先生的奮興會。我進去的時候,慕迪先生請了一位牧師禱告,那禱告簡直是一長篇演說,我坐在台下,簡直忍受不住,拿起帽子就走。慕迪先生看見我要走,馬上報告說:我們這位牧師還在禱告沒完的時候,我們唱一首詩。因此我聽了很歡喜,就坐下來,接著便是講道開始,在那一次的聚會,我的心大受感動,決定悔改信主。」——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先叫他歇下來】一個少年傳道士很傷心地對一位老牧師談話,說:「唉!人心真硬!昨天我在街上走,碰見一老年人,揹著一捆柴回去,我站著對他談道,勸他悔改信耶穌,靈魂要緊,天父很愛你。可是老人好像沒有耳聽的,回答說:『神那裡愛我,像我這樣老的人,還要勞苦背柴!』」老牧師接著說:「一點不希奇,沒怪他不信你的話。」那少年傳道士驚問說:「怎樣不希奇,我對他講的完全是聖經上的話,他不肯信,豈不為怪。」老牧師歎聲回答說:「唉!好弟兄,假若你當時代他背架,放下他的重擔,先叫他歇下來,然後才對他講道,他才信哪!因為他不只聽見神的愛,並且親眼看見神的愛在你身上表現出來!」——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我還有一位兄長】有一個人問一個小孩子說:「你有幾個兄弟?」孩子很天真的一一說出好幾個,最後還加上一句:「還有一個在天上。」他的母親在旁說:「沒有!你傻了!你那有弟兄在天上。」孩子轉面對母親說:「有的!我有。媽媽不是告訴我說,神是我的父,主耶穌是神的兒子,他不是我的天上的兄長嗎?」——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發明最多的國民】美國統計學最著名的權威翟復孫,據他研究統計世界的新發明,所得的結果,依地理及國家面積而論,首推瑞士國。瑞士國人發明多的理由:(一)瑞士國是世界的樂園,無論是何國的被壓迫者,都逃亡到那裡去了;(二)瑞士國地小人多,不得不在發明上作更精細的東西,例如造鐘錶,所得的利潤勝過許多重工業;(三)被四圍的強國包圍著,不得不奮發圖強,所以愈過壓迫則愈多新發明。他的統計瑞士國的發明較德國多三倍,較法國多四倍,較英國多五倍,較美國多六倍。——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舍近而求遠】南美洲巴西國,有九個牧羊人結伴,離家背井,要到北美洲加省去開金礦。他們動身的時候,經過自己的家鄉,在山腳下拾起一袋小碎石塊,預備在路上下棋作消遣之用。他們到了美國,想把那袋子的石頭丟在海裡,誰知把剩下的幾塊石子,拿給金礦煉金的人,一看之下,原是極名貴的金剛石。他們驚慌了,立即趕回家中,要去採拾金剛石,到了家,才知道那塊地已賣給政府了。不能再採。

    美國尼華達州有一個農夫,也是將自己的一塊地,僅賣了四十二塊錢的旅費,自己出門去探求金礦。那曉得自己所賣出的那塊地,到了別人手裡,一開採便是金礦銀礦。那正是:「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托缽效貧兒。」——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小因結大果】坐在火驢旁看見蒸汽掀動壺蓋而發明了蒸汽機,這人就是瓦特。看見蘋果落地而發明了地心吸力,這人名叫牛頓。看見一件汗衫,掛在火邊波動,因此想到輕汽作用而發明輕氣球,這人名叫孟得。看見木蟲用頭鑽木做洞,而學做地道的白雷耳,英國泰晤士河的地道,就是他的工程。一個小孩子在父親的眼鏡店裡,拿兩塊玻璃弄耍,他的父親因此發明了望遠鏡。點火偶然落在一瓶藥料上,因此發明了火藥。看見小孩子吹肥皂泡,而用輕氣球發明了飛艇。看見煤坑裡一下一上的輸送機,因而發明了升降機。一瓶硫酸偶然的倒在紙漿內,造出來的紙不能寫字,因而變成了吸水紙。總之,一切的發明,都是從小事上和人的好奇心追求而發明出來的。所以善用小因,便可結大果。——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安慰人當有智慧】有一個美國傳教士,在中國的時候他的兒子因水土不服而死了。他卻安靜喜樂,惟一使他傷心的事,是一般教友說他一定犯了大罪,所以神懲罰他,叫他的兒子死去。

古時約伯遇見各種苦難,搶劫,焚燒,死亡,疾病,他的三個朋友不但不安慰約伯,反倒增加他的痛苦。所以約伯稱他們為「無用的醫生,是編造謊言的。」(約伯記十三章四節)

所以我們安慰傷心的人,必須要有智慧,切莫增加別人的痛苦。——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慕迪應付討厭的事】美名佈道家慕迪先生,一次到一教會講道,那教會的執事告訴他,那會的教友,總是在禮拜未完畢前,就起身出堂,擾亂講者的精神,令人討厭。所以預先告訴慕迪,以免他難過,慕迪聽了一笑。到了講道時,他先在臺上宣佈說:「我今日講道,是對兩種人講的。先對未悔改的罪人,末後才對已悔改的聖徒講。」於是,他先講了福音後,忽然停下來,宣佈說:「現在對罪人所講的已完畢,諸位當中願意先走的,此時可以走;等他們走了之後,我才再對聖徒講成聖的道理。」這話一說出後,沒有一人敢動一動,全體會眾靜坐,至到禮拜完畢。這是那教會十多年來第一次未散會前,沒有人先走。——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皮鞋匠做到總統】早年在美國鄉間有個窮孩子,喜歡讀書,卻沒有書讀。八歲時,經過富戶門前,那家的太太看見他衣裳襤褸,就喊進去,給他幾件衣服,又問他識不識字。他說:「認識一些。」那太太叫他明天再來。他準時去了。那太太拿一本新約聖經,對他說:「這本書是送給肯讀書的孩子的。你說你認識字,現在你念給我聽一聽。」那小孩便讀完了一章。太太說:「這本書可以先拿回家去,你讀完了一遍,才算是你的。」七天過後,他又去見那太太告訴她已經讀完一遍了。那太太驚奇地說:「這樣快!」她經過試驗他以後就說:「這本書算是你的了。」

這窮孩子十歲時,因為貧寒在一個農夫家裡做長工。訂的條約:每年冬天讀一個月書,除了衣食以外,十一年後,可以得六匹羊,一頭牛。十一年滿了,他剛好二十一歲,他得了他應得的羊和牛。又在這十一年間,除了每年讀一個月書以外,他自己又偷偷讀了一千多本書,還有當時著名的北美什誌,就是英美著名的文學書,科學書,他幾乎都讀過了。越學越好學,愈學愈不足。以後他把牛羊賣了八十四元錢,離開鄉間到城市去學做皮鞋生意。廿年之內,從皮鞋匠做到美國的總統。

因為他工作不忘學習,時刻不忘讀書,不住的求進步,富強的國家,正是這樣的人們在建設。他是誰呢?原來就是威爾遜總統。——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博士和船夫】有一位從外國留學回來的博士,回到家鄉,要經過一條很寬闊的江河。於是他雇了一艘小船,要搖到另一邊的河岸。船在江中行駛,博士問船夫說:「你懂得天文嗎」?船夫說:「不懂」。博士說:「你的生命沒有了四分之一了」。博士又問:「你懂得地理嗎?」船夫說:「不懂」。博士說:「你的生命沒有了一半」。又問:「你懂得化學嗎?」船夫說:「不懂」。博士說:「你的生命四分之三沒有了」。博士覺得船夫甚麼都不懂,心中起了鄙視的念頭,於是不再開口問他。

船到了江的中心,天上忽然黑雲密佈,狂風驟起,船夫知道暴雨快要來臨,船在江的中心是會有危險的,於是問博士說:「你懂得游泳嗎」?博士說:「我不懂」。船夫說:「你的生命恐怕會全部沒有了」。博士十分驚慌,央求船夫救他。

由以上的故事,可以得到下面的教訓:

①一個人讀多了書,覺得自己很有學問,不免起了驕傲的心,看不起別人。但古人曾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這就是說,有大學問的人,也會有不懂的事情,沒有知識的人,也會有一種長處,所以不可存心輕看別人。

②社會是互相的,各人的職業不盡相同,而不同的職業更應彼此配合。假如整個城市,人人職業相同,我們便覺得有很大的不方便了。沒有耕田的,便沒有糧食,沒有織布的,便沒有衣服穿,沒有做鞋的,也沒有鞋穿的,沒有搖船的,便過不了江。由此可以類推。職業本無分貴賤,各行職業都是重要的,所以不可輕看別人。有一句現代成語說:「勞工神聖」,說得很對。

③箴言書說:「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看了博士的故事,我們實在應該學習謙卑。——蘇天佑《故事深思》

 

【錢財和文才】在從前某一村中,有一個財主和一個窮秀才。財主雖然有錢,但不大識字,秀才雖然沒有錢,但飽讀詩書。在古時人的眼光中,對秀才是表面尊敬,心裡實輕看他,因為他是一個窮秀才。財主雖然沒有甚麼學識,但是他有錢,所以村人對財主人的尊敬,是心口合一的。

有一天,鄰村邀約本村人派代表去開會,本村人於是選舉了財主和秀才兩人去做代表,因為一個是有錢,一個有學問,甚麼事都可以應付得來的了。但財主的心裡還是老不舒服的,是因為和一個貧窮人同行。從前鄉間是沒有客車的,須要步百數十裡然後才能到達的;但因財主和秀才,平素不大慣走路的原故,行得很慢,到了日落時光,還趕不到站頭。那天晚上便要在途中樹林裡過夜,他們找了許多乾草,預備在夜裡鋪在地上睡覺用的。他們休息的時候,吃些乾糧,便預備睡覺。忽然聽見狼的吼叫聲,那財主聽見了,心中慌亂,秀才想對他說些話也來不及,他拿著包袱逃跑去了。秀才沒法,只有設法救自己。他用火石劃了火,把草點著了,狼看見火光便遠遠避開了,秀才便得以安然渡過了一夜。第二天,秀才起來,便四處去找那財主的所在,結果找到了,只剩下一顆頭顱和一把骨,肉都被狼吃光了。秀才哭著說,你若懂得放火拒狼的方法,就不致於死了。

由於以上的故事,可以得著下面的教訓:

①俗語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這就是說,人人都有長處,也有短處,不可因自己有長處而輕看別人。

②有人以為金錢是萬能的,但有經驗的人,才知道在許多種情形之下,金錢是一無所能的。世上固然少不了金錢,但和學問比較,金錢卻遜色了。現代社會和科學的進步,叫人享受舒適快樂的生活,豈不是那有學問者所賜的嗎?沒有這班學者的努力,縱然有金錢,也沒法享受的。

③聖經上說:「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其實這世界都是互相效力,換句話說,就是互相幫助。財主們吃的穿的,都是一班勞力的人所成功的,沒有各界的互相效力,縱然有錢也會變成一無享受了,富又何足驕呢?——蘇天佑《故事深思》

 

【識字苦樂】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2790)在巴黎的時候,應邀參加一個餐會。席間有人提出問題:“在甚麼環境中的人最為可憐?”各人指出甚麼樣的人最可憐。
   輪到富蘭克林,他說:“一個孤獨的人,在雨天,卻不能讀書。”

  柴斯特屯(G.K. Chesterton, 1874-1936)在美國旅行時,一天晚上,有人帶他去紐約博樂匯,看夜暗中千彩萬色的霓虹燈景色。柴斯特屯靜默看了一會,慢慢的說:“對於不識字的人來說,那是多美麗!” ── 于中旻《喻道集錦》

 

【我教你怎樣掃】一個年輕人第一天到超級市場上班,市場經理微笑地歡迎他,並熱烈的和他握手。之後,經理交給他一把掃帚,說:「你的第一個工作是打掃店內的裏外。」

   這個年輕人很不高興的說:「你不知道我是一個大學畢業生嗎?」

   「喔!對不起,我不知道你是大學畢業生。」經理說:「把掃帚給我,我教你怎麼掃。」

 

【要努力實踐所學習的】有個書店的店員帶了新書到外面去宣傳。他以為有關農業的書籍在城市裏賣不出去,就到鄉村去。

         他看見一個農夫在田裏工作,就向他推銷,「這是剛出版的好書,價錢只有三十五元,不貴,而且有關農業的知識應有盡有,真可謂農家的寶典了。」農夫微笑著叫他說明。推銷員認為這種情形有推銷的希望,就繼續說,這本書乃必備書,是農業知識之源。農夫卻看看他遺憾地說:「這本書果真是好,可是,我很慚愧,我都還沒實行我所有的農業知識的一半。」

         關於這農夫的回答,一定有各種不同的看法。我們要保健,造成更強健的體魄,要從三餐吸收充份的營養為首要。同樣的,在我們每天的功課,如要消化所學習的,應以集中全力於追求新知為首要。── 川部金四郎《清晨心路》

 

ABILITY 才幹】Ability 「才幹」,Action 「行動」,Adjustment 「應變」,Adulthood 「成年人」,Adversary 「敵人/反對」,Adversity 「患難」
有一天福特汽車的工廠發生了一個問題,工廠的機器突然不會動了。工廠的老板就是亨利福特,馬上叫他的一個朋友,他是機械的專家,來工廠看一看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結果他一來,打一打、敲一敲;在一個地方換了兩個螺絲,機器就馬上可以運作起來。亨利福特終於鬆了一口氣,就請朋友把帳單寄給他;對他而言,這是很客氣的說法,因為他們是很好的朋友;動一動手,換個螺絲應該不會跟他收錢。結果收到帳單時,竟然是美金一萬元。亨利福特嚇了一跳,馬上打電話問他的朋友,你用的是什麼螺絲,為什麼這麼貴呢?他的朋友說,螺絲價值三元;知道要在哪裡敲一敲,換上新的螺絲的知識,價值九千九百九十七元;你若嫌螺絲太貴,那就收取知識的費用就好了。亨利福特一句話沒說,馬上開給他朋友一萬元的支票。

 

KNOWLEDGE 知識 】有一天福特汽車工廠的機器突然不會動了,老闆亨利福特馬上叫他一個機械專家的朋友,來工廠看一看,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結果他一來,到處敲敲、打打,並在一個地方換了兩個螺絲釘,機器馬上就動起來。亨利福特總算鬆了一口氣,就請朋友把帳單寄給他,他想:動一動手,換個螺絲釘應該不會跟他收錢的,何況他們又是很好的朋友。結果收到帳單時,亨利福特嚇了一跳,竟然是美金一萬元。他馬上打電話問他的朋友:你用的是什麼螺絲,為什麼這麼貴呢?他的朋友說:螺絲價值三元,知道要在哪裡敲一敲、打一打,再換上新的螺絲的知識,價值九千九百九十七元,你若嫌螺絲太貴,那就收取知識的費用就好了。亨利福特聽了以後,一句話沒說,馬上就開給他朋友一萬元的支票。


【亨利福特的故事】論到汽車,第一部汽車是由美國亨利福特於1896年發明的,而現在福特公司也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的汽車公司,創辦初期,每部車從設計到裝配,福特都悉心親自參與工作。
有一次一個青年人的車拋錨,他花了十幾分鐘仍無法修好,心中非常焦急,忽然有一中年人駕車經過,問明情形後,只用一兩分鐘就把機器修好了。青年很好奇的問他:「為什麼我修不好?」那人回答說:「車子是我造的,我當然知道毛病在哪裡。我就是亨利福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