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知行合一

 

【一顆大炸彈】一九二七年,日本開了一次全國宗教的大會,聯合日本的三大宗教,神道教,佛腳,基督教,以求發揚三教共有的基本信仰。三教二千代表,濟濟一堂,都穿著隆重華麗的禮服,只有賀川豐彥這怪人,還是穿著他那套陳舊的工人服裝。他站起來演說:「……現在既有許多貧苦的農夫,勞工,漁人,和貧民,他們空著肚腹,無衣無宿,他們沒有枕頭的地方,只傳道給他們,又有何益?神要慈愛,不要禮節。時候已到!廟中的大士們!教會的牧師們!應該走出虛文,見見實際!

你們佛教徒!再讀你們的經,找一找你們前輩的精神。你們若不能發見他們的精神,請你們捲起經來,送回印度去吧!

你們道教徒!你們若得不著那為最弱的,最不幸的人服務的精神,這繁重的禮節又有什麼用?

還有你們基督徒!你們建了一些堂皇的大教堂,卻不能跟從那在馬槽降生,葬在別人墓中的人子,真是羞辱!」

又說:要謹防資本主義的毒,免得無意或有意的作了工具。

他的演說如一顆大炸彈,激動了全會場,因此大會通過,把他開除出來。他走了以後,大會仍然照常進行。他們這樣的開會,好像已為神為人盡了責任似的。——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知須付諸實行】某學校開一討論會,討論耶穌的生平,討論完了,講員問會眾說:連日所討論的,你們記得麼?他們都說:記得。但所謂記得,不過在腦海中留記一些印象而已。我們人腦的細胞有兩種作用:(一)聽我們知道──記得。(二)使我們行動──作用。不要只有單方面的知道,還須有雙方面的行動,若徒能知而不能行,則是有病徵了。── 李既岸《約翰壹書的信息》


【知而不行】1893年福特完成了汽車的發明工作,1903年開始設廠大量生產,給人類帶來不少方便,但同時也造成許多車禍及人命的損傷。為了要防止車禍的發生,福特汽車公司向全國提出懸賞防止車禍發生的圖案及標語。結果入選的作品為大家耳熟能詳的「停、看、聽」,亦即車子開到十字路口或平交道時,必須遵守先把車子停下來,再左右觀察看看,並傾聽一下有否來車。獲選者因而獲得一大筆獎金。可惜在幾年後,那位獲獎者開車到平交道時,因為沒有遵守自己所提出的標語,遂與火車相撞而車毀人亡。這樣的結果,好比『實行一兩,勝過一頓』,值得省思!

【雅四17知善不行就是罪】羅三23說到罪的兩方面,一是犯法(世人都犯了罪),二是不合格(虧缺了神的榮耀)。例如兩個不良的學生,一個是考試不誠實,一個是考試不合格。今天我們在神的面前就是這樣的人,不但違背律法,還有,沒有神的完全、良善,沒有作我們人所當行的本份,沒有我們應有的善行。── 張有光《雅各書講章》

 

【雅一22不可單聽道而不行道】信徒千萬不要把神的指示放進保險箱中,像新娘把她的銀質手飾放在箱裏任其變色,失去光澤。我們不能望著菜單就可以得到營養,或是望著說明書就等於造好一艘遊艇,或者望著試題就可以考試合格。雖然旁聽生與正式生是同樣享受學習的權利,但旁聽生沒有資格參加考試,也不能受頒文憑。這就是說,聽道而不行道的信徒,不但無法負起自己的責任,同時也不配作為耶穌基督的門徒。── 柳健台《雅各書的信息》

         有一個信徒曾說:『基督的羊在腿上和耳上有記號;他們以耳朵聽主的聲音,而且用腿跟隨祂!』── 柳健台《雅各書的信息》

 

【查經為要實行】一位非洲傳教士講及一名土著參加他的聖經班;但上了第一課,他便悄然離去。幾天後他再回來上課,可是尚未下課他便走了。一連好幾次,他都是這樣。於是傳教士問他為甚麼行動這麼奇怪。那人解釋說:『我坐你的聖經班裏聽講,直至我明白一種真理。於是我出去工作,等到我把那真理實行出來後,我再回來學習更多的教訓。』──《浸信會主日學教材》

 

【甘地批評基督徒】龔斯德博士是印度一位傳教士,有一次曾與甘地先生談話,談及基督教在印度的發展,甘地指出基督教不發展的原因,就是因為許多基督徒沒有實行基督教的道理,他說,如果基督徒能實行所聽的道,基督教就很快發展了。── 張有光《雅各書講章》

 

【單聽道而不行道,是信徒的大毛病】有一次,某一位主日學教員,被請到一間教會去講道,倉卒之間,選了『你不可偷盜』作為題目。第二天,他搭上一輛長途汽車要往某地方去。他給司機一塊錢作車資,司機應該找他八角。他接著數了一數,多了一角,他先想『汽車公司決不在乎這一角錢。』但接著反轉一想,認為這是別人的錢,他決不能妄取。他終於由徹後再擠到前面告訴司機說:『你多找了我一角。』誰知司機是特意多給的。他說:『我昨天聽了你講道,所以想試一試,你若隱瞞這一角錢,我就再不相信這些講道的人了。』由此可見講道與行道是何等重要的事。一個講道的人,所行與所講的若一致,將要發生何等不良的影響。但聽道而不行道,何嘗不會發生影響呢!── 張有光《雅各書講章》

 

【明知故犯】米蘇里州聖約瑟市的一個廣告畫家,被控在床上吸煙。消防局控告他在旅館的房間內吸煙,引起了火災。

         法官問他知不知道在床上吸煙是違法,他回答說:『我是知道的。我曾畫過五十塊警告牌,說,在床上吸煙是違法的。我畫的那些警告牌是為呂館的房間用的。』法官根據他的口供,罰他二百五十元。幸虧那火災不大,不然其害則不堪設想了。── 張有光《雅各書講章》

 

【聽道易,行道難】香港戒毒運動,每年大事宣傳,報章、招貼、單張,全港分散張貼,所謂觸目皆是,人所共知,但吸毒的人數,每年有增無減。

         又如世界許多醫學界人士,實驗證明香煙含有毒素,使人易生肺癌、鼻癌、氣管癌,但吸煙的人亦未見減少。可見,聽道和行道是兩件事。── 張有光《雅各書講章》

 

【不自欺、不善忘、不茍且】有一個蘇格蘭人,他經常參加教會的崇拜,和其他各種聚會,也是教會的執事。但可惜他常常在會友之間,引致諸多爭執煩擾。

         有一天,他對牧師說,『不久我要動程遊聖地去,我到了那裏,自然要上西乃山。當我站在西乃山之上,我就要高聲朗誦耶和華給我們的十誡!』牧師看著他,好一會兒才低聲地說:『讓我告訴你,你可以作一件比這更好的事情。留在這裏,實行十誡罷!』── 張有光《雅各書講章》

 

【照鏡子的用處】難道有人會在照了鏡子,對自己的面貌驚鴻一瞥之後,就立刻把視線移開,無動於衷地走開嗎?通常你照鏡子時,總是會留意自己的儀容是否需要整理;臉洗乾淨了嗎?頭髮梳理好了嗎?衣服有沒有燙平?領帶是否齊整?照鏡子的目的,是為了看清相貌。── 博愛思《雅各書的信息──我信!然後呢?》

 

【不要作一個聽了就忘的人】一個買賣人到中國來,在船上有個朋友問他說:『你曾帶你的聖經麼?』他回答說:『我忘記了。』一位朋友又問他說:『你忘了塞聖經,那麼你是一個怎樣的基督徒呢?他回答說:『我必是一個睡覺的基督徒。』這位朋友又問說:『如果我給你一本新約你願意讀麼?』他回答說:『我願意。』他開始從馬太福音讀起,當他讀到釘十字架的記述,他的眼類就流到他的臉上。他說:『我從前總也沒有感覺到基督為我作了何等大的事。』── 申樂道《雅各書註釋》

 

【要實在行出來】一棵果木樹不結果子,就要被砍掉(路十三13);一個母雞不生蛋,就要被宰殺;一個乳牛不出奶,就要被賣掉;一個僕人不肯作工,就要受責罰(太廿五26)。── 申樂道《雅各書註釋》

 

【詳細察看並實在行出來】『詳細察看』(雅一25)原意係指『謙卑地蹲低並仔細研究神的律法』。歐洲有一尊耶穌雕像,若從遠處去看這像,並不十分起眼,然而如果走近像前,會看見像上刻了幾個字,請觀賞者跪在像前再往上仰望耶穌的臉,就發現主的慈容太美了!我們對聖經的態度也當如此,若謙卑地去仔細察看那使人自由的律法,並且照著實行出來,就必得福。── 柳健台《雅各書的信息》

 

【奸詐的基督徒老闆】有一個故事,主人翁是個外表虔誠、實際上卻是奸狡的雜貨店東主。他住在店舖的樓上。每早晨他都會從樓上喊他的助手:

  「張三!」

  「是,老闆!」

  「牛奶用水開稀了沒有?」

  「已做好了!」

  「替牛油著色了沒有?」

  「已做好了!」

  「咖啡裏調了菊苣根(咖啡代用品)沒有?」

  「已做好了!」

  「行了,上來參加早禱會吧!」

  雅各說,這樣的虔誠是虛的(沒有用的)。──《活石新約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