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交友

 

【甚麼才是真正的朋友】今天,我們靜思自己的親友吧!真正的朋友是怎樣的朋友?友情,就是互相指望行善的兩個人或是更多的人的『綜合的愛』。通常,我們總是對自己的缺點佯作不知,甚至幾乎是無所覺的,而對別人的短處卻很敏感。花一遇到冷雨即萎縮,把花瓣閉起來,但是經溫暖的日光一照就又開了。同樣的,那些忠告我們的朋友,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互相勉勵遠離罪惡,努力行善才是真正的朋友。聖經裏說,朋友是貴重的寶貝。為了選擇好朋友,我們看看唐波斯哥的建議:

         一、找同年齡,最好是同班同學作朋友。

         二、找努力用功,不涉足不合學生身份的場所的人作朋友。

         三、找不詳別人,尤其是老師及長輩說怨言的人作朋友。

         四、遠離朋友,如同遠離傳染病。

―― 川部金四郎《清晨心路》

 

【好朋友的條件】好朋友是可貴的。能互相瞭解、容忍,乃是培養美好友情的秘訣。假如我們能彼此瞭解,就能像著名的申福敦主教(1895~)所說的,不以行為去論斷朋友,而以朋友的人格判斷他的行為。在那裏,能瞭解其行為的動機,以容忍朋友的缺點。

         總之,如賢哲所說,真正的友情所需的三個條件:(1)互相瞭解的根基在於善良的追求。(2)一顆忘我且常關心伙伴的心能培養友情。(3)彼此分享善事(喜樂)。常在研討學問和砥勵人格的事上,使友情昇華崇高,努力實行基督的命令。『你們要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十四34)―― 川部金四郎《清晨心路》

 

     朋友是甚麼人?朋友就是承認我的優點的人;敵人是甚麼人?敵人就是指責我的缺點的人。朋友會鼓勵我向善,敵人會攔阻我向惡。其實,為了造就我,敵人與朋友是沒有甚麼差異;因此,我應該像愛我的朋友一樣地,去愛我的敵人。―― 內村鑑三

 

  你的臉髒了,只有真正的朋友才會告訴你。《西西里諺語》

 

【各從其類】兩個少年人到海邊去,想坐船去海上遊玩。海邊恰有兩隻船泊著。一隻船是基督徒的,另一隻不是。而兩個少年人一個是基督徒一個不是,不知怎樣的,他們兩人都上錯了船。基督徒上到非基督徒的船中,大家都飲酒打牌,說的唱的,他都不能加入,在船中真覺得非常寂寞,孤單。那一個不是基督徒的少年人,上了基督徒們的船,聽他們禱告唱詩,讀聖經,作見證,叫他跼促不安。船在海中,走又走不脫,簡直是受苦。從這事看來,真信徒必有真相交。不信主的人,雖然他闖入了天堂,他還要跑出來的。所以說方以類聚,物以羣分。——陳樹祥、陳瑞伯《喻道故事集》

 

【惡友】有個朋友養了一隻美麗的金絲雀,他說牠是最好的歌唱家,勝過他以前所有的。春天來了,他不忍心把這只可憐的鳥關在家裡。所以就把牠放在房子前的一棵樹下。可是,在他還沒有留意到以前,樹下就來了許多英國小麻雀(你知道,牠們唱歌的技術糟透了,連我這個不懂音符的人都比牠們強!」,牠們就是那樣「吱吱吱」的叫著。很快的,那隻小金絲雀把牠那甜美的歌聲一股腦兒地丟掉了,牠進到壤朋友中間。

知道他所犯的錯誤之後,他把金絲雀帶回屋子裡,可是牠還是只會「吱吱吱」地叫著。他又買了一隻金絲雀,但是幾乎被原來那一隻給毀了。他說,那隻鳥以後後來沒有恢復牠的甜美歌聲。

同樣的,你准知道,許多基督徒,他們幾年前有過美好的見證,但是現在卻失去了,他們現在只會一天到晚在那裡說,說,說個不停。為什麼?因為他們不再與神聯合,他們失去了他們的見證。——曾盛泉、若石《慕迪喻道故事》

 

【祈禱之手】經文: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肋旁,指給他們看。門徒看見主,就喜樂了”(2019-20)
  "你看我的手,我的腳,就知道實在是我了,摸我看看,魂無骨無肉,你們看我是有的”(2439-40)
  在德國紐倫堡陳列室中,有一幅畫在威尼斯紙上的世界名畫,稱為祈禱之手。作者是十六世紀藝術大師,阿伯特,丟勒(一四七一年五月廿一日生於紐倫堡)他是路德馬丁好友,支持改革宗教運動。這位元傑出藝術大師有許多作品,但沒有一幅畫能像祈禱之手那樣感動人。丟勒從小就喜愛畫畫,很有藝術天才,但因父母負擔極重(十八個子女)無力投師。丟勒十五歲時,他父親終於設法跟紐倫堡附近的畫家邁克爾,瓦原蓋傑特簽訂一次契約,跟他學習。但由於經濟困難,生活成了問題,不得不以半工半讀來解決困難,由於不能專心,進步很慢。一天那位與他共同學習的朋友對他說:兄弟,我們一面讀書一面工作來維持生活,這樣下去我們兩人都學不成功,依我看來,不如由一個人先去工作,一個人專心學藝,什麼時候畫品可以賣錢時,再讓第二個人來學習,你看好嗎?
  "好極了!丟勒說:你年紀大,你先學習,我去作工。
  "不。他說:我當先去作工,一來我的力氣好,二來我的才能不及你,你當趁機好好學習,況且我已經在個餐館中找到一個工作。
  雖然丟勒很過意不去,但朋友主意已定,也無法改變。那朋友當天就去餐館當服務員。為了兩個人的前途,他抹桌,洗碗,砍柴挖陰溝等任何粗重的事他都樂意去幹。一天到晚忙碌不息,所得的工資,正好可以維持兩人的生活費用。
  三年過去了。丟勒學習獲得成功。第一件作品出售得了一筆款,那時何等高興啊!丟勒將款放在房間中唯一的桌子上,對朋友說:你明天就可以去學習了。我現在畫畫可以維持你我兩人的生活了。
  他的朋友離開餐館的工作,重新握筆劃畫,誰知多年勞苦,雙手已經僵硬,指節變粗,指甲乾裂,肌肉緊張,畫圖運用不靈,雖經長久努力,仍然沒有進步!他必須永遠犧牲那作為藝術家的崇高願望。可是這個痛苦的事實並沒有使這位朋友發出一句怨言。
  丟勒雖然很願意替他分憂,但卻無能為力挽回他所失的藝術技巧,心中為他常懷內疚。一天丟勒從外面回來,近門口時聽見房內有禱告的聲音,他靜靜站在半掩的門外,只見他的朋友合舉著自己的雙手,滿臉淚珠,顫抖著咀唇禱告說:親愛的主,求禰賜福給丟勒,使他成功,將我終日所盼望的那種藝術,加倍賜給青年丟勒,阿們。
  這幅感人至深偉大情景,怎麼能不使丟勒感激涕零。這麼大的愛心激發了丟勒的藝術構思,他呆呆地看著看著不由淚水有如斷線的珍珠,口中自言自語的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應該怎麼辦?我要以神所賜的天才,畫出這雙偉大的手,使一切愛看我畫畫的人,知道世界上竟有這種無私的愛,使他們曉得他為了我付上了犧牲的代價。
  這幅畫成功了,命名為祈禱之手你看那粗糙的雙手,澎大的關節,破裂的指甲,昭示著一個平凡的人發出不平凡的愛。
  從這幅畫也使我聯想到主耶穌那雙帶釘痕的聖手;祂的手伸向哪裡,哪裡就有奇異的改變。
  是主的手,使瞎眼得看見,使啞吧得開口,使瘸子得行走,使麻瘋得潔淨,使死人得複生。
  正是這雙聖手,使眾人分外希奇說:祂所作的事都好,祂連聾子也叫他們聽見,啞吧也叫他們說話’”(可 7:37)。也正因為這雙救苦救難的聖手,而被人釘在十字架上。直到如今祂一直是伸開帶釘痕的雙手,召喚罪人悔改離罪,歸向真神。──《為甚麼要用比喻》

【智慧】英國文學家詩人亞狄生(Joseph Addison, 1672-1719),任國會議員。有一個朋友,常同他暢論共同有興趣的問題。後來,他向亞狄生借了一筆錢;亞狄生觀察到朋友態度的顯然改變:凡事唯唯諾諾,與亞狄生的意見相同,不再像以往一樣,議論風發,該反對的時候,也不再跟他持反對意見,不能激發他更深的思考。亞狄生頗感不耐,喊著說:“先生,要和我反對,或者還我的錢!”“

  朋友存在的價值,是可以聽到反對的意見。
   聖經說到不同意見的價值:“你去打仗,要憑智謀;謀士眾多,所謀乃成。”(箴二四:6── 于中旻《喻道集錦》

 

【觀友知人】從前楚國有個相士,他看的人從來沒有相錯的,以至全國聞名。楚莊王也去請他看相。相士向王道出他善斷吉凶,所言必中的職業秘密,頗為出人意外。
   相士說:“我不是會看甚麼相,而實在是善於觀察人所交往的朋友。我見平常百姓,如果所交的朋友是孝悌忠謹的人,這樣的人家業必日漸發達,聲譽必日漸增榮,這樣的人就是吉人。我觀察作官的人,如果所交的朋友是誠實有善行的好人,這樣,他在朝事君,必然日有進益,漸漸膺任要職,對於國家有益,這樣的人世吉臣。我觀察作人君的,如果他朝臣多是賢能的人,左右都是忠臣,當他們的主子有了錯失的時候,大家都諍言勸諫;如此則國家日益安定,君主日益尊榮,天下日益敬服,這樣的君是吉主。實在說來,我不是能相人,是能觀察人的朋友罷了。”(呂氏春秋.“不苟論,博志篇”)

  “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親密。”(箴一八:24── 于中旻《喻道集錦》

 

【分別為聖】三國時,魏人何宴,鄧颺,夏侯玄,要求同傅嘏作朋友,但傅謝絕跟他們來往。他們就請荀粲說合。
   何宴相貌英俊,又有辯才,是當時的名人。鄧颺善交際,廣結人緣。夏侯玄則是貴族子弟。許多人都盼望跟他們結交。
   荀粲說:“他們三人都是了不起的英才,是得罪不得的人物;如果你們聯合在一起,很可以為國家作一番大事。”
   傅嘏說:“他們務虛名而無品德,為自己,嫉妒別人,佞口善辯,好大結黨,正是顛覆國家的人;疏遠還來不及,怕會遭禍,那能去親近他們!”後來果然應驗他的話,各人都沒有好下場。(
世說新語

  “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箴一八:24── 于中旻《喻道集錦》

 

【艱難中才見真情】從前有兩個感情極好的朋友,相約一同去旅行,在途中無意間發現一把金斧頭,其中一個就搶先撿起來說:『這是我撿到的,應該是我的。』另一個則帶著不服的口吻說:『不!這是我們二人共同發現的,所以是屬於我們共有之物。』於是引起爭論,『我的』『我們的』吵個不停。正在不可開交之際,斧頭的主人從後面走近,喊著說;『怎麼隨便拿人家的東西呢?』二人大吃一驚,急忙將斧頭丟在地上,一個道:『不不知道,不是我的事!』另一個道:『我更不知道!』竟反而不再爭執屬誰了。

   在平順安寧時,擁有了彼此相愛的友情不難,但在困難、艱苦中就極難能可貴了。── 施達雄《邁向成熟──雅各書之精緻講章》

 

【要盡可能遠離損友】某公共汽車公司招考司機的時候,有三個人去應考。考試官就問第一個應考的人說:『也許你對自己的駕駛技術有自信,可是在絕壁上的狹路是否還能開車?』應考者得意地說:『是的,我可以從絕壁邊緣開過去,我喜歡那種路。』

   接著第二個應考者進來,被問以同樣的問題,他也是滿懷信心地回答說:『我很習慣於在這種路開車,就是輪胎一半越過絕壁,照樣也可以開給你看。』

   考試官很頹喪地問第三個應考者說:『你也能從絕壁邊緣開過去嗎?』應考者微笑著說:『我想能,可是,我不要那樣作,到現在我一直將車開向安全的地方,所以,在那種情形,我要盡量靠近與絕壁相反的一邊開過去。』

   考試官滿意地笑了。當然這個司機被錄用了。

   夏天的飛蛾因玩火才會被燒死。那些自負不會墮落而接近危險的場所、不良書籍與壞朋友者,會漸漸地墮落。唐.波斯哥忠告我們說:『尤其要遠離不良朋友,如同傳染病一樣。』―― 川部金四郎《清晨心路》


【朝三暮四】有一次林中鳥聯合起來和山中的獸交戰。蝙蝠自以為聰明不表示加入那一邊,雖然雙方都爭取牠,但牠心裹都有數。這場戰爭打得很猛烈,血肉橫飛,聲震山嶽。起初獸快要戰勝,蝙蝠便加入獸的陣營,對獸王: 「我不是鳥,鳥沒有牙齒,我有兩排牙齒,不是獸是甚麼呢?。」後來鳥得到鷹來助戰,立刻扭轉戰局。蝙蝠便馬上投降鳥,對鳥王說: 「獸是沒有翅膀,不會飛,你看,我有翅膀會飛,我和你們都屬同類的。」因為戰爭難分勝負,鳥獸只好講和。那時鳥獸雙方都不承認蝙蝠,到如今蝙蝠總是白天躲藏不敢露面,等到大地黑暗,鳥歸林,獸歸山,方敢出來。── 楊信德《新約聖經一般故事講道集》

【朋友的好處】有一次,倫敦一家報紙舉辦猜猜看的有獎徵答,題目是:「到倫敦最短的捷徑是什麼?」,可想而知,信件如雪花一般紛至,各種不同的理論百家爭鳴,而讀者也緊緊盯著這些理論,直到報社公佈他們的得獎答案。得獎的答案是:「到倫敦最短的捷徑是路上有一個好的伴侶同行」,因為不論路途有多遠,只要有一個知心的伴侶同行,就算千山萬水也像近在眼前」。


【不該空手拜訪】彼底和拉利已有許多年沒有相見了。因此,他們想要長談彼此的生活,爲了嘗試去彌補那些年來彼此交往的空白。最後,彼底邀請拉利去參觀他的新公寓。他說:我已有一個妻子和三個小孩,我很樂意您來探望我們。
非常好。您們住在那裏?
這是地址。在公寓的後邊那裏擁有足夠的停車位。停放您的車,然後延著路走向前門,用腳將門踢開,走向電梯並用您的左肘按鈕,然後走進電梯!當您到達第六樓時,沿著廊道一直走,直到在門口上看到我的名字。接著,使用您的右肘按門鈴,我就會請您進來。
很好。但是告訴我….爲什麽這些將前門踢開、按電梯鈕的事情,都要用到我左右肘呢?
當然,因您該不會是空手來的吧!

【愛的城牆】從前,希臘有個城市叫斯巴達。當時,所有的城市都圍著很高的城牆。

   有一次,隔鄰的國王應邀來斯巴達訪問。他很驚奇地問斯巴達王說:『為甚麼你的城市沒有城牆?』斯巴達王領他到窗邊往外看,說:『在那裏有許多我的人民,我深愛著他們,他們也深愛著我;所以,一旦城市遭遇危急,他們全都會成為這城市的城牆。』

   『愛』所統治的地方不需城牆;這是多麼崇高的真理阿!若我們中間有真正的愛,就不會因為朋友稍微失禮的態度及言語,而發脾氣或起爭執了。

   耶穌清楚地告訴我們說:『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太五44;廿六52)

   讓我們善待朋友,尤其是善待那些較不易相處的朋友,來實行這教訓吧!

―― 川部金四郎《清晨心路》

 

【朋友須能同甘共苦】『友情』(friendship)的定義如下:『即互相指望行善,綜合兩人或兩個人以上的愛。』友情有:基於同情、交誼、相同的興趣與恩情,和其他不能說明的感情所產生之自然的友誼;可是,這些都只是屬於人性的。既不可靠並且容易毀壞。

         有兩個人結伴旅遊,半途中有一位撿到一把斧頭,說:『這是我撿到的,是我的。』但是,另一位也說:『不,它是我們共同發現的,應該是屬於我們兩人的。』在吵架爭奪中,剛好失主來尋找斧頭,就怒斥道:『你們為甚麼要拿走別人的東西?』兩個大吃一驚,那一位丟下斧頭說:『我不知道。』另一位也說:『我不知道。』

         世上有許多共享快樂和利益的朋友,可是,在困苦、愁煩的時候,能互相體貼關懷的卻不多。

         主耶穌說:『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甚麼賞賜呢』(太五46~47)

―― 川部金四郎《清晨心路》

 

【真正的友情】真正的友情就是為了愛神而愛別人,並樂於為他人犧牲自己。從多米尼哥撒維窩的生平,我們可學到誠摯的友情是甚麼。他真是勵行耶穌基督所說的:『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

         一天,有兩個人因細故而爭吵,並決定要扔石頭來決鬥;軟弱的多米尼哥高舉十字架,站在這兩個因懷恨而互相瞪眼的人之間,流著眼淚說:『好吧!你們不能效法耶穌互相赦免,請先以石頭扔這十字架,也扔向我吧!兩個被感動的丟下石頭。愛終於征服了懷恨。從那天開始,他們變成了親密的朋友。

         沒有人有這種比『為朋友捨命』更大的愛。我們為朋友捨命的機會很少吧,但至少可以從每日忍受微小的不愉快及唐突,用以善意待人而努力培養真實的友情。

―― 川部金四郎《清晨心路》

 

【忘恩負義】我們常常任性地思想和行動。有些人在向人求助時才說:『我是你的朋友。』正如古人所說:『好了昌瘡疤就忘了痛。』這話真是不錯。

   有兩個青年人在森林中同行,忽然出現一隻大熊,撲向走在前面的青年,拖著他走了一段路;那人大喊著:『朋友阿!快來救救我罷!』那個奔逃中的朋友聽到呼救聲,就鼓起勇氣跑回來,用所帶的斧頭砍著大熊的頭部,終於把熊砍死了。

   你想:在危急中被救的青年站起來後怎麼說?很意外地,他憤怒地說:『哼!瞧你作的蠢事,居然把值好幾萬元的雄皮給糟蹋了!』―― 川部金四郎《清晨心路》

 

【化友為敵】一個騎士和他的隨從在一整天艱苦的戰鬥之後回到城堡。
〝一切都好嗎?〞國王問道。
〝陛下,〞騎士回答,〝我用你的名義強取豪奪了一整天,燒掉了你在西邊的敵人的城市。〞
〝什麼?〞國王喊道。〝我在西邊沒有敵人!〞
〝噢,〞騎士說。〝你現在有了。〞

 

【打了自己的鸚鵡】有一個信主的農夫,看見一大群烏鴉在他田裏吃他所撒的種子,他就開槍射擊。所有的鳥都飛走了,只剩下一隻受傷的臥在地上。那農夫走近一看,十分驚奇,那鳥不是一隻烏鴉,乃是他自己所養的鸚鵡。原來這只鸚鵡從籠中逃出,與一群烏鴉為夥,以及它的翅膀被槍擊傷。那農夫就很慈祥的把它拾起,溫和的對它說:『這是你與惡鳥為伍的結果。』他把鸚鵡放在大衣懷中,帶它回家。他的小女兒一見就問:『爸爸,你打了幾隻烏鴉?」他回答說:『我打了我們自己的鸚鵡。』說完正要解釋原因,鸚鵡已從大衣裏面伸出頭來,說:『與惡鳥為伍!與惡鳥為伍!」屬神的人要小心選擇朋友,濫交會敗壞善行。

 

【白燕唧叫如梅雀】幾個孩子從樹林中找到兩隻小梅雀,就把它們帶回家中,分別放在兩個鳥寵裏面,一個掛在一隻白燕的左邊,一個掛在右邊。他們就向母親解釋說:『這兩隻小梅雀既然這樣的小,而與白燕活在一起,必定效法白燕歌吟,不至唧唧如同平常梅雀。』翌日,小孩進入白燕房中,下禁大聲對他母親喊說:『媽媽阿!請你來聽,白燕竟然唧唧如同梅雀了。』他們便將白燕梅雀分開放置。過了許久,白燕方才歌吟如初。『你們不要自欺,濫交是敗壞善行。』(哥林多前書十五章三十三節)

 

【沙漠中的朋友】阿拉伯傳說中有兩個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點他們吵架了,一個還給了另外一個一記耳光。被打的覺得受辱,一言不語,在沙子上寫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們繼續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們就決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點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來了。被救起後,拿了一把小劍在石頭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一旁好奇的朋友問說:「為什麼我打了你以後,你要寫在沙子上;而現在要刻在石頭上呢?」
   另外一個回答說:「當被一個朋友傷害時,要寫在易忘的地方,風會負責抹去它;相反的如果被幫助,我們要把它刻在心裡的深處,那裡任何風都不能抹滅它。」
   朋友的相處,傷害往往是無心的,幫助卻是真心的。忘記那些無心的傷害,銘記那些對你的幫助,你會發現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