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和忠告 【公义的基督徒】人未信主耶稣之前,是死在罪恶过犯之中的,那知甚么叫作公义?及既重生之后,就渐渐知道神圣洁良善的程度了。少年的信徒,常常有一个危险,这危险就是从重生的新知识而来!这何以说?危在何处?太公义!太求公义于人!这是何意?在他们新的亮光中,他们对于是非善恶之间,就分得很分明。他们就按凓他们所知道的灵性程度,量度别人。在此时期,他们见名实不副的信徒们的行为,常是怒气填胸的。人对他稍有不经意的地方,他是十分预备,加这等人以一个罪名的。「某人为甚么这样呢?」「某人为甚么那样呢?」是他们所常说的。「主持公理」的信徒,都是未深受神恩作工的人。如果他更进步在神的道路上,灵性更受神的灵的深造,就必宽恕待人了。 主耶稣在山上的教训,对于这个,已经发出一定的声音了。信徒不当求公义于人。打我们的,勉强我们的,欺负我们的,主并不叫我们作不平之鸣。祂的命令与教训是叫我们忍受,并且以他们所不当得的报答他们。信徒不当求公义于人,也不当以公义待人,(因为公义是按人所当得的报应他,)惟要完全,像天父完全一样,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太五38~48)。神的儿女们,在这点上,应当多注意的,免得人说,信徒都是出口伤人的。 基督徒的自守,是应当十分公义的,待人是应当极乎宽大的。在他人权利上所当得的,我们应当一毫不苟,这是公义。在他人义务上所当尽的,我们应当一点不求,这是宽大。基督徒应当公义,但不当求公义于人。 这样我们的损失,是何等的大呢!但是,就是从这一条路,我们得凓我们与主同操权的人。 【知识与论断】论断这事是圣经所禁止的(太七1)。无论如何,神的圣徒断不可批评人。现在基督徒作他弟兄审判官的太多了!我常听一句话,就是「基督徒是最会批评人的」。这是现今信徒们的通病。我们应当拿重主所设立看守的人,把守我们的口。论断是与人的知识相连带的。知事不清者多论断,识理太楚者常致批评。不知事之真相,只因听人之言,速行论断人,真没思想!人有人的秘密,我们那能尽知?不尽知而遽行批评人,是何等的不公平!我们应当因为对于别人没有完全事实上的知识,所以不敢论断人。虽然在许多时候,我们以为已经有了完全的知识,须知此中不难保无此误会地方。应当记得:当你自己被人家误会时,人家论断你,你是何等的难过!心中受了何等无告的苦痛!他们也是以为这事实是千真万确的。所以,你批评人时,你虽以为你知道了一切,那知其中或尚有隐情,像你自己一样呢?你受人论断,心生难过,为何也予别人以难过呢? 可惜!许多时候,圣经的知识,徒助人批评人而已,脑里的知识越多,他的论断人也越厉害。这样的知识,于他有甚么益处呢?从书卷里得来的,用脑力搜来的知识,多是用作论断人资料的标准!知道圣经道理越清楚的人,越知道如何刻骨的批评人。究竟神没有立他作审判官。批评人的要受基督审判台前的批评。好道人短,而不反躬一问的,在神面前是不蒙悦纳的。我们切不要代替人寻求神的旨意,神自会如何引导他。神能引导你,神也能引导他。不要以凡你所以为不是神旨的就不是,因此,论断你的弟兄。他的行为和作为,神要负责,我们不必劳心。许多时候,神已经赦免了人,而人尚不止息他的论断。人比神更公义!我们勿陷此地步。弟兄虽有失错,神若能忍,我们独不能么?神所遮盖的罪过,我们不要暴露。继续论断人的,无益于人,有害于己,忘记了神如何恩待他自己。神的儿女们,处今艰难的光景,所缺乏的并不是你苛刻的论断,乃是柔细的爱心。不要因凓你的知识,而加增他们的眼泪和苦痛。愿我们多用喜乐的酒,和圣灵的油包裹一切受伤的邻舍(路十34)。安抚人而不评判人。―― 倪柝声 【几句透彻的哲语】Don’t mind criticism. 不要介意批评, If it is untrue, disregard it. 假如它不是真实的,不要理会它; If it is unfair, keep from irritation. 假如它是不公平的,不要被激怒; If it is ignorant, smile. 假如它是无知的,一笑置之; If it is justified, learn from it. 假如它是有道理的,从中学习。 ※ 说帮助人的好话与说坏话一般容易,为何不多说好话。─ 选 【不要只指摘别人的过失】欧战时,英国伦敦城共遭德国空军一百十六次的轰炸袭击。共掷下三百吨的炸弹。后来政府下令,命居民夜间点灯时,必须放下窗帘或加上灯罩,以免敌机窥探投弹而受损害。如违此令者须罚款六便士。一天晚上,有某警士侦查到有二十多家违令,他就匆匆跑到办公室里,开灯要写报告,那时自己却忘记了放下窗帘,被同事查出了,不但要受同样的罚钱,并且要被痛斥一顿。 这正如经上所说:你既教导别人,还不教导自己吗?——陈树祥、陈瑞伯《喻道故事集》 【不要论断人】某音乐家所指导的一个乐队,演奏极得听众的好评,有一天接到一封信,如此说: 某某先生:我昨晚听了你指挥的音乐,很得益处,然而我有一件事,觉得需要告诉先生的。就是在昨晚的队员中,奏乐时我看见一个手拿长乐器,推出推进的那位,他并没有忠实的吹。当你看一看他时,他便吹几吹,你转眼不看他时,他就不吹了。这样不忠不实的人,你要当心他!某某启。 写这信的人,以为那吹乐器的人,有时吹,有时不吹,便是不忠实的人,那里晓得人是按着乐谱而吹的呢!这并非吹乐器的人不忠实,乃是写信的人不懂得音乐,妄指为人的短处,反在第三者面前献忠告,其实更显出自己是外行,更出丑罢了!所以我们平日对人的评语,虽出自诚恳,然而也不要知识与仁爱相差太远才是。——陈树祥、陈瑞伯《喻道故事集》 【批评讲道】经常,一个人在听一篇讲道时,会听到许多好的内容;或许有一件事,他认为说得不恰当。可是回家之后,他会在孩子面前夸大谈论那件不恰当的事,对好的内容却一点也不提。这就是那些批评之辈所做的事。——曾盛泉、若石《慕迪喻道故事》 【听闲的祸害】有一位老农人和他的一个小儿子,牵着驴子往墟场上去,想把驴子卖掉,得钱来买别的东西。他们出去的时候是父子一同步行,儿子手牵着驴,一面走一面谈天,很觉得快乐。忽然迎面来了一个人,那人对着他们父子两人说:「世间上竟有这样愚蠢人,有驴子也不骑,却徒步走路,真是便宜了这只驴子了。」于是父亲叫他的儿子骑在驴背上。行了不多的时候,迎面来了一位老人,那老人说:「这真是个不敬的世代了,少年人的脚力好,却骑在驴背上,让老人家在路上跑,真是个坏少年。」于是儿子请父亲骑驴,自己走路。不久以后,又有一个妇人来了,那妇人指着老农人说:「你真是一个忍心的人了,只顾自己舒服,却让小孩子走路,没有爱护儿女的心。」于是老农人和儿子商量,结果大家都坐在驴背上。又有一个人对他们说:「你们真是残忍了,这可怜的驴子这么弱小,你们却两人都骑在驴背上,你们真是虐待畜牲了。」他们父子两人听了,便从驴背上下来。他们父子商量的结果,便把驴子的脚绑起来,父子两人抬着走路;经过一座小桥,刚巧那时候,驴子觉得不舒服,大发脾气,左右摆动,他们父子不够力量支持,驴便掉在水中淹死了。 由于以上的故事,我们看见一个毫无主见的人,是何等可怜,结果是受了最大的损失,同时一切思想中的美梦都消失迨尽。 我们知道无论做甚么事,都有人在批评,甚至明是做善事,也有人用坏话来批评的,所以我们做事,要有坚定的意志,不要随波逐流。有一俗语说:「不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这句话,就是针对那种好批评的人而说的。因为在这宇宙间有魔鬼和它的使者;它们不愿意人们向善,便利用那些多言的人说破坏的话语,使人不知所措,或心灰意冷,痛苦和难过。但是我们有我们的良心和智慧,更有圣经的教训做标准,若是我们所做的是对的,就不要理会他人的闲谈和批评。若是有人已经认识真理,他们还要作魔鬼的工具,去破坏别人的热心,间接就是破坏神的工作;这样的人,要受到相当的刑罚,盼望我们要小心,不要胡乱批评他人的长短。——苏天佑《故事深思》 【有口难言】孔子和门徒周游列国,有一次到陈国,陈国君王不接待他,平民百姓不认识他,因此便没有人供给粮食给他们,孔子就没有粮食,和门徒一同挨受饥饿。过了几天,有人认识这就是大政治家孔仲尼,鲁国的宰相;就有人把米粮送给他。有了米,门徒就去煮饭。颜回是孔子的心爱门徒,颜回也知道老师爱他,所以对煮饭吃的事特别注意,以博老师的欢心。饭刚煮熟了,颜回恐怕煮得不好,打开饭锅的盖一看,看见饭是煮好了,不知怎的饭上面有些烟煤在那里,颜回看了,心里着慌,恐怕老师看见了,就不肯吃饭,就更饿得难过了。如果拿起那些有烟煤的饭丢了,又觉可惜,因为饿了太久了,一粒米也觉得可贵,他就把那些带有烟煤的饭,放进口里吃了。这件事给一个同学看见了,就告诉别的同学,说颜回没有君子风度,辜负老师爱他一片心肠,他竟忍不住饥饿而偷饭吃,老师还没有吃,他竟先吃,真是不对了。颜回听见了,有口难言。若坦白说了出来,就叫老师受饿,若不坦白说出,自己就要受委屈。结果颜回只有默然不语,接受着这个委屈。由于以上的故事,我们可以得着下面的教训: ①以鲁国的首相,大学问家,大政治家的孔仲尼,也会有一天没有饭吃的,受饥饿,受人奚落,到底成为万世师表,到今天还一直受着人们的尊敬。这教训我们那些有学而一时失意的人,不要灰心,你的本领到底有人晓得的。 ②颜回是孔子的心爱门徒,他也很爱他的老师,他这一次爱老师的行动,却被误会为不敬老师行动,又不便说出,心中受了极大的委屈。世事的叫人难过,没有比这大的了,但颜回没有开口辩论,只等待有一天会水落石出,因为误会的事情,越辩论就会误会越深的,静默比争吵是更高更聪明的行动。 ③俗语有话说:「耳闻三分假,眼见十分真。」这句话,在表面看来,很有道理,但有时却并不尽然,正如颜回的动作,人亲眼看见他拿饭到口里吃,证明他是偷吃了,但他却不是偷吃,所见明明是真,却是不真。这就成为眼见未必真了,所以我们切不可轻易判断人有罪或行为不当。那些看见他人有些过失便信口攻击,散播流言的人,真是罪大恶极了。尤其在今天的说谎世界里,耳闻可能完全是假的,眼见也未必会是真的,因为今天的人,多以诡诈的态度,欺骗的言语,圆滑的手段来处世,真的可能是假的,假的也可能是真,人心叵测,莫过于此了!——苏天佑《故事深思》 【不懂音乐妄指短处】某音乐家指挥一个乐队,演奏极得听众好评。有一天,接到一封信如此说,某某先生,昨晚我听了你指挥的音乐,很得益处;然而有一件事,觉得需要告诉先生,就是昨晚演奏之中,我见一个手拿长乐器,推进推出的那位,并不踏实地吹。当你看一看他时,他便吹几吹;你转眼不看他时,他就不吹了。这样不忠实的人,你要当心他。某某启。写这信的人以为那吹乐器的人时吹,时不吹,便是不忠实;那里晓得他是按着乐谱而吹,并非不忠实。写信的人不懂音乐,妄指人的短处,不过显出自己是个外行,出丑罢了。 我们不要随便批评论断人;「你们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你们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路六:37)。要记得:「谨守口的,得保生命;大张嘴的,必致败亡」(箴十三:3)。——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与灵命》 【他在人前总说你好】有位弟兄,当着许多弟兄的面,为着某一件事,愤怒地抨击另外一位不在场的弟兄,言词激烈,用语尖酸刻薄,极尽虐辱之能事。在场的弟兄们婉言劝阻,也是不能抑制他的火气。有位弟兄压低嗓门,凑近他的耳边,轻轻地说:「我知道他非常地尊敬你。若你不信可去打听、打听,他在人前总说你好。」他一听见,立即语塞,不再抨击下去了。后来他从各方面获知,他所抨击的人,的确是很尊重他的,并且他对所抨击的那件事,自己看法有错,因此他后悔莫及。 这则故事一面给我们看见不可肆意抨击别人。「人有见识,就不轻易发怒,宽恕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箴十九:11)。「乖僻人播散分争,传舌的离间密友」(箴十六:28)。另一面给我们看见,无论人怎样抨击我们,我们不可以抨击还抨击,总要说好话,为人端正,这样就能堵住人的口,叫人懊悔。「你们在外邦人中应当品行端正,叫那些毁谤你们是作恶的,因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在鉴察的日子,归荣耀给神」(彼前二:12)。「因为神的旨意原是要你们行善,可以堵住那胡涂无知人的口」(彼前二:15)。——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与灵命》 【不肯轻率批评别人】林肯幼年时代喜欢批评别人,只要发觉某人有了过失,不特当面指责,有时更要写信斥骂。在他当律师时,还是爱好批评。有一次,竟为批评一个人,对方恼羞成怒,备妥宝剑,要和他决斗。日期也选定了,准备在密西西比河上,拚个你死我活。幸亏在那约定的前一天,友人出来劝解,总算避免了这场恶斗。 林肯受了这次刺激之后,改变态度,不肯再轻率批评别人。当他就任总统后,南北战争突起,他是统领三军的大元帅。虽然一时屡战屡败,人民大都抱着悲观,出了怨言;但他却仍处之泰然。对于部下极其宽怀,对于战败将士从不咒骂,也不处罚他们;只用至诚激发将士,为国效力,终获胜利。他虚怀若欲,总以温柔、谦虚的态度,和婉的词句对人,因此人民都饮佩他。 「恨,能挑启战争;爱,能遮盖一切过错」(箴十:12)。作基督徒不要去找人的过失而予批评,应该有爱而去遮盖人的过错。——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与灵命》 【出言谨慎不肯论断人】尚节在平度,见到巴尔珂牧师。他与他谈及三年来所见之灵工。巴牧师出言谨慎,不肯论断人,只看人的好处。值得自己学习。 在这一点上,戴德生也可资我们效法。衣凡(Eva)姊妹凭信心开办「衣凡之家」,后称著名之「飞登晓」(Friedenshort),收容无助孩童,并救济贫苦的人,凭着爱心照顾他们。 她尊称戴德生为「圣的使徒」。她说:「许多时候我们在一起,有一件事特别感动我,这位神的圣仆,从来不说自己好,也从来不说别人坏。这样我就发现他内心的圣洁,显于真实无己、谦卑、充满爱的生活上。」 「若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勒住他的舌头,反欺哄自己的心,这人的虔诚是虚的。……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雅一:26;三:2)。——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与灵命》 【把她拉到一边责怪】一位年青的专业女士,被邀到一查经班演讲,迟到了半个小时。邀请她的那位朋友立刻把她拉到一边,责怪她累得这些第一次来参加聚会的未信邻居久等。这位年青女士解释说:「我的车子被一醉汉驾驶的车子撞了。我须一直等到警察来,还要等拖车来,拖走我的那辆撞坏的车子。本来我该去医院就诊,因我全身都在痛着。但我拒绝了那救护车送我就医,自己叫了一辆出租车赶到这里。」 这个故事教训我们,不可急促地责怪人,定罪人。雅各说:「……你们各人要快快的听,慢慢的说,慢慢的动怒;因为人的怒气并不能成就神的义」(雅一:19—20)。——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与灵命》 【我没有婆婆】有一天,有位姊妹来看寇弟兄,提到某姊妹,婆媳不和,家中光景很不荣耀神。寇弟兄说他一定为她祷告。他顺便问她,你的婆婆一定很好。她说:「感谢主。我没有婆婆。」她说的是真话,她没有婆婆。因为她没有婆婆,所以她才感谢主。如果她有婆婆,恐怕她家中,不见得就不吵得厉害。你说人不好,结果你也犯同样的毛病。「……你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罗二:1)。——林元度《造就故事真理与灵命》 【要顺从别人的忠告和指导】今天要介绍圣约翰博斯克有一天和学生们的谈话。 太阳已经下山了,一只任性的小鸡却不愿回到窝棚里去,尽管呼唤着要牠进入窝棚,牠却是装着一点儿也没听见。不久,就仅剩下这只鸡单独的被留在黑夜里了。牠到处走来走去,躺在堆满稻草的仓库内睡觉。可是不多久,牠发现了在黑暗中有二颗闪闪发光的眼睛正朝着自己瞄过来。那正是鸡的劲敌──狐狸。 鸡大吃一惊,立刻飞出庭院,在昏睡的梦中,跳上一棵柿子树。树下仍旧闪着二颗血红的眼球,像是此刻也要跃上来一般。小鸡在恐怖中颤抖着,一面飞跃到旁边的墙垣上。但是,墙垣却比刚才那棵树还低。 任性的小鸡开始后悔了。然而,已经太迟了。面对着一次再一次地对着自己穷追不舍的狐狸,惟有跳落到更低的石头上了。这是可怜的小鸡最后的结局。 诸位必能明了博斯克所说的故事所含的意义罢!遵从长辈的忠告和指导,对我们是最安全且正确之道。── 川部金四郎《清晨心路》 【新东西不一定好】最近,在宫崎举行的田中元最高法院长官的眼讲中,有一个必须经常留在我们年轻人的脑海里的一则教训,让我们来谈谈。 这是所谓「新的东西一定是好的吗?」的问题。总之,新奇的东西最容易引起我们年轻人的兴趣,也最能吸引人的心。田中长官举出这样的例子:最近在东京有画展。诸位一定很清楚,近来的绘画毫无理由,简直常叫人感到那是把颜料溅泼上去而已。这个展览会也充满了这样的绘画,但是其中有一幅画,由于布置会场的人不注意而将它倒挂起来。可是,原来就是不易区别是上是下的绘画,观赏的人当然没有发现。但是,更滑稽的是在会场中露面的画家本人,自己也未曾发现到自己的画是倒挂的。这是何等荒唐又可耻的事阿! 任意追求新奇的东西,往往是非常危险的。凡事最切要的,是在于尽快地接受有经验的指导者之善言与忠告。 我们年轻人最需要的是,有经验的长者之指导,况且时常最容易疏忽的,不也是此种宝贵的指导吗?―― 川部金四郎《清晨心路》 【要信任并服从指导我们的人】正在建筑大教堂的某条街道的广场上,一名工人专心一意地在凿着石头。叮当地把已经定形的石头再加以修饰,它实在需要有相当的耐性与毅力。碰巧有一位绅士从旁边经过,问道:「嘿,好辛苦哟!实在是不简单的工作哩。你亲手凿的这些石头,是用来建造教堂的哪一部分呢?」工人一点儿也没有想要歇歇手的样子,边回答:「阿,我不知道呀!到现在我一直都还没有看见过设计图,只是按照负责人所吩咐的工作罢了。」 诸位!我们万不可轻蔑地认为这位是个愚蠢的工人。反而应当仿效他才可以。时常发现学生们抱怨道:「家里的父母,以及老师们,对我们年轻人时常使唤些叫人不能理解的事,真讨厌!」然而,具有丰富经验和知识的我们的指导者,绝不会想要给我们那般无意义的忠告和劝言。有时,年轻的我们经常是不能理解其中深长的意义的。 让我们听听某日一位五岁的小孩所说的话:「我的爸爸和妈妈都说了很奇怪的话,好像一点也不知道小孩子的事一样;他们每天晚上,在我不想睡的时候,却要我早一点去睡;相反的,一到早上,我很爱困的时候,却要我早一点其床;大人都说些非常奇怪的话。」 因此,让我们信任老师们,以及指导者;并且单纯地服从他们吧!―― 川部金四郎《清晨心路》 【掩饰自己】"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太七:3) 一个万籁俱寂之月夜,天使进入动物园,问他们是否满意自己的面貌,如果不满意可以改造得漂亮些。先问猴子,它说:“我不觉得自己难看,但大象的鼻真丑。”象大声叫道:“我肥头大耳多体面,只是马弟兄的面未免太长呀!”马听了恨不得踢象一脚,立即说:“我脸虽长,却很清秀,熊的脸和眼睛多难看呀!”熊低了头,似乎很镇静,心里却气极了,忽然一只兔子跑了过,它指着兔说:“兔子尖咀尖脸真不漂亮。”兔子怒道:“谁不说我小巧伶俐,你们都瞎了眼吗?这只野猪才是世上最丑的呢!”野猪对天使说:“我们中间算猴子的脸最怪,她为何不要整容呢,”天使说:“你们既都满意自己,都见别人丑,我就不替你们改容了”。说完就走。 【偏行己路】经文:“你这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你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罗2:l) 【真实的伟大】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 1599-1658)为英国执政,权威俱重。他请当时的名画家莱黎(Peter Lely)画像。莱黎的笔下,画过不少英俊的贵族,和英王查理一世宫廷的美女,因此而有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