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尼希米

 

【尼希米NEHEMIAH參巴拉和基善就打發人來見我,說,請你來,我們……相會。他們卻想害我。於是我差遣人去……說,我現在辦理大工,……焉能停工,……他們這樣四次打發人來見我,我都如此回答他們。參巴拉第五次打發僕人來見我,……拿著未封的信,……說,外邦人中有風聲,迦施慕也說,你和猶大人謀反;修追城牆,你要作他們的王。你又派先知在耶路撒冷指著你宣講,說,在猶大有王;現在這話必傳與王知;所以請你來,與我們彼此商議。我就差遣人去見他說,你所說的這事,一概沒有,是你心裡捏造的。他們都要使我們懼怕,……以致工作不能成就。神啊,求你堅固我的手(尼六29)

尼希米並不自以為是個偉大的人物,但他相信他手中的工作是偉大的。無論何時人裡面若有感動要為神工作,並以信心回應時,他就可確信,不論如何卑微的工作都是偉大的。正因這緣故,他必遇到很大的阻力,正如尼希米所遇到的一樣。如果尼希米看自己的工作無足輕重,他必會接受別人的建議:暫時擱置工作,去與敵人談判。也許他會想:先考慮清楚他們的提議再繼續復工,也是很容易而且合理的。但這種耽延和與人談判,都足以損害他神之間的關係,也會剝奪他在同工中的權威。陷阱擺在眼前,但因他時刻不忘他手中的工作是何等重大而逃過試探,因而避免了墜入陷阱。―― 華思德《默想聖經人物》

 

【重建城牆的尼希米】

本課主要經文:尼希米記二章一至廿節

  . 身家背景:

尼希米的名字有“耶和華安慰"之意。是個身在外邦,心懷聖城的以色列僑民。原為波斯王宮中酒政(有人因此認為他是太監),與王親近,受王重視。他敬畏神,尼希米記中記載他十三次禱告。性格剛強,不怕仇敵恐嚇。擅於計畫,領導有方,又廉潔自守,與民同甘共苦,不單帶來物質與社會建設,也造成靈性復興。

  . 時代背景:

        1. 北國以色列(930-722BC)共208年,亡於亞述帝國;南國猶大(930-586BC)共344年,亡於巴比倫帝國。第一次被擄的人中有但以理,在巴比倫與波斯朝廷中任高官;以西結在百姓中作先知。耶利米(626-586BC之間作先知)指出亡國被擄是神的審判,也預言七十年後要歸回(耶廿五1112,廿九10)。

        2. 波斯王古列元年538BC(拉一1)第一次歸回,記於以斯拉記一至六章,共約五萬人(拉二6465),由設巴薩帶領。大祭司耶書亞(拉三2)和省長所羅巴伯(該一1)同心重建聖殿,至大利烏二年(520BC 16年間僅根基完成。先知哈該與撒迦利亞鼓勵百姓建造,於大利烏六年(515BC)完工。

        3. 亞達薛西王七年(458BC) 第二次歸回,記於以斯拉記七至十章,距離頭一次歸回有80年,其中發生以斯帖的故事(483-471BC)。此次歸回男丁僅一千五百余人,文士以斯拉領導行程。他回去的改革,主要針對與外邦人通婚之罪。北國後裔與四圍外邦人通婚的後代,即為撒瑪利亞人,信仰混合性宗教,曾想聯合建殿被拒(拉四1-3),攔阻修城牆(尼四12),新約時代不與猶太人往來(約四9)。

        4. 以斯拉回國後13年的第三次歸回,即由尼希米所帶領,人數不詳。

        5. 當時巴比倫帝國(605-539BC)已亡於波斯帝國,希臘亞歷山大帝國(336-323BC)尚未興起,羅馬則屬於帝國之前的共和時期(509-27BC)。這時也正值中國東周的春秋時代(771-403BC),稍晚於老子(約580-500BC)、孔子(551-479BC),約與蘇格拉底(469-399BC)、柏拉圖(429-380BC)同時。

  . 關係人物:

       長輩/親人  上司:亞達薛西王  弟兄:哈拿尼 

       朋友/同工  同工:文士以斯拉/哈拿尼雅

       部屬/接棒人/後輩  軟弱的以色列人

         仇敵  參巴拉/多比亞/基善  哈迦利亞  假先知示瑪雅/大祭司以利亞實

  . 一生主要事蹟(縱切面):

        1. 尼希米原在亞達薛西王書珊城宮中作酒政(尼一11),於亞達薛西王廿年(444BC)回耶路撒冷擔任猶大省長,完成了城牆重建 (52天,尼六15)、 戶口普查、城牆奉獻、遵守節期、宣讀律法……等復興的工作。

        2. 當他返波斯述職(尼十三6)後再回耶路撒冷,再度進行改革:清理聖殿、執行十一奉獻、遵守安息日、禁止與外邦人通婚。

        3. 經過三次被擄歸回後,聖殿重建。以色列人在尼希米與以斯拉同心努力下,遵守聖約,重視聖經,聖城與聖民得以建造,而自古經常拜偶像、與外邦通婚的以色列人,自此成為一個嚴守律法、敬虔的民族。

  . 觀察本課主要經文之史實:尼希米重建城牆

        1. 時間(When)─猶太人第三次歸回(444BC)期間,尼希米第一個省長任期(12年)中的第一年。

         2. 人物(Who)─上司:波斯亞達薛西王一世(亞哈隨魯─薛西王之子,可能是以斯帖的繼子)。親友:父─哈迦利亞(字意:要等待耶和華),弟兄─哈拿尼(字意:耶和華有恩慈)。同工:文士以斯拉(亞撒利亞之簡稱,字意:耶和華幫助),哈拿尼雅(尼七2),舊約最後先知瑪拉基可能在同時代。軟弱的以色列人:假先知示瑪雅(尼六1011),大祭司以利亞實(尼十三28)。仇敵:撒瑪利亞省長和侖人參巴拉、亞捫省長“為奴的亞捫人"多比亞,阿拉伯人基善。

        3. 地點(Where)─從波斯首都書珊城的王宮,到荒涼毀壞的猶大耶路撒冷聖城。

        4. 事件(What)─由耶路撒冷來的猶大人哈拿尼,告訴在波斯宮中任職酒政的尼希米有關耶路撒冷荒涼的情形,尼希米求神得王助回國修建經過。

        5. 事由(Why)─猶大百姓歸回後,所羅巴伯重建聖殿(536-516BC),以斯拉重申聖律(458-457BC),百姓仍舊軟弱,直到神差尼希米回國重修聖城(444BC),至此猶大聖民重得復興。

        6. 過程(How)─憂心家國(尼二12) 懼怕君王(23) 倚靠上帝(45) 安排計畫(6-10) 觀察城牆(11-16) 鼓勵百姓(1718) 抵擋仇敵(1920)。

  . 解釋:

        1. 尼希米在波斯王宮中地位為何?有甚麽責任?

尼希米是酒政,負責先嘗王所有的飲食,確定沒有下毒,王才食用。此職位與王的安全有關,必須是王最親信的人。

        2. 尼希米回耶路撒冷的官職為何?有甚麽責任?

尼希米擔任猶大地的省長(尼五14-18)此官銜又譯作總督,設巴薩(拉五14)、所羅巴伯(該一1)都作過省長。省長與屬下的俸祿通常向百姓徵收,但尼希米非但一介不取,還款待數百人的飲食。

        3. 為何有人要阻攔耶路撒冷城牆修建?

尼希米的敵人主要是撒瑪利亞省長和侖人參巴拉,大河西省長亞捫人多比雅及亞拉伯人基善。撒瑪利亞人系北國以色列亡於亞述後,與異族通婚的後裔。撒瑪利亞人原來想一同重建聖殿被拒(拉四1-3),就一再阻攔建殿與建城之工,上告波斯王謂猶大人要謀反(拉四11-16),又嗤笑尼希米(尼二19,四1-3),恐嚇要攻擊耶路撒冷城(尼四78),謀害尼希米(尼六1-14),均未成功。其反對原因為政治經濟因素過於宗教因素,因尼希米抵達後減弱撒瑪利亞省長權柄,又可能影響亞拉伯人香料貿易的利潤。

  . 歸納與應用:事奉者的榜樣

        1. 被擄歸回期間,以色列人的靈性復興是由所羅巴伯重建聖殿,以斯帖保護聖民,以斯拉重申聖律及尼希米重修聖城等事件所帶來的。這些事奉者在不同的時期中,藉不同的恩賜和機會服事神。他們對今日教會事工的推展,有許多可供效法學習之處。

        2. 尼希米領導管理的榜樣:參考孫德生(Oswald Sanders)在《屬靈領袖》(Spiritual Leadership)一書第廿二章的描述,尼希米身為領袖,有不少值得今日事奉者效法的榜樣:

* 他的品格:

               (1)不斷禱告:他是個禱告的人,隨時隨地向神求告、仰望、親近(尼一4-6;二4;四4-9;五19;六9-14;十三142229)。

               (2)關心同胞:瞭解歸國同胞情況,為同胞哭泣禁食哀求(一4-6),為同胞求好處(二10)。

               (3)不敢自義:“我和我父家都有罪了"(一6);他願分擔以色列人的罪。他與同胞認同,不自以為義。

               (4)勇敢無懼:不逃跑,不願避到聖殿保全性命(六11)。

               (5)深思遠慮:確定工作目標及日期,求王賜下通行及木料的詔書,方便日後的行程及建造(二6-9)。

               (6)謀定後動:到達耶路撒冷後,住了三天,觀察局勢後才動手,不隨便宣揚(二11-16)。對官長的惡行,“心裏籌畫"後才斥責(五7)。

               (7)清楚決定:到了應該向王秉告及動工建造的時候,敢做決定,果斷而不拖延(二5-617)。

               (8)瞭解疾苦:他瞭解民眾的問題,立即設法解決(四10-12;五1-5)。

               (9)不循情面:他敢斥責貴胄和官長,行事嚴格公正(五7-11)。

               (10)兼顧現實:面對敵人的攻擊和擾亂,他一面禱告,一面“派人看守、晝夜防備"(四9)。他知道如何仰望神,也知道人當盡的本分。

               (11)以身作則:他不自恃身份,願和修造城牆的百姓、弟兄、僕人、護兵一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脫衣服,佩帶兵器(四21-23)。

               (12)不求報酬:不受俸祿,不索糧食和酒,不置田產(五14-16)。

* 他的方法:

               (1)激發信心:鼓勵百姓認識神的施恩和權能(二1820;四1420)。

               (2)分工合作:他調查形勢,估計可用的人員和專長後,分派各組人員清楚的職責,各組分工而合作,並指派忠信的管理者(二11-16;三1-32;七2)。

               (3)勞逸結合:百姓工作疲乏、又受阻礙、喪失勇氣時,尼希米武裝百姓,重新編組。他讓百姓半數工作,半數防衛和休息(四10-16)。

               (4)對付外患:面對敵人的侮辱、諷刺、滲透、恐嚇、騷擾,他勇敢應付,心志堅定,並採取一切必要的預防措施(四16)。最重要的,他對神堅信不移(四20)。

               (5)處理內亂:百姓因被富家欺壓而埋怨時,尼希米聽取民怨,公開斥責貴胄,勸令免債(五1-13),雙方皆聽從。

               (6)屬靈復興:他在物質建設之外,更致力真理及心靈建設。他請以斯拉宣讀律法,恢復住棚節,禁食認罪,潔淨聖殿,十一奉獻,守安息日,禁止雜婚(八至十三章)。

         這一切屬靈的復興,使歸回的以色列人不僅歸回聖城,更歸向那聖潔權能的耶和華。

■作業(討論題目):

   . 請分析聖經中如何教導信徒在“對君王順從"與“對神敬畏順服"中取得平衡?

   . 尼希米被神使用的原因是甚麽?許多現代企業管理的書中,都以尼希米為範例,從尼希米記全書中,可看到他具有哪些屬靈領導的美德?

答案

   . 我們應全面且平衡地接受聖經在權柄方面的教導。神有絕對的權柄,君王有相對的權柄。基督徒應當順服君王,除非他違背神。

         1. 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神的物當歸給神(路廿25)。

         2. 聽從神不聽從人是應當的(徒四19)。

         3. 順服在上有權柄的(羅十三1)。

         4. 你們為主的緣故,要順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或是君王指派罰惡賞善的臣宰……敬畏神,尊敬君王(彼前二13-17)。

   . 尼希米被神使用的原因和美德是:

         1. 感情豐富:對神忠誠,對民族百姓熱愛,對聖城耶路撒冷有強烈的歷史意識與使命感。

         2. 理智清楚:對現實環境明瞭,掌握可用之資源,面對困難,安排執行計畫。

         3. 意志堅強:面對敵人譭謗攻擊,工程重大艱難,百姓軟弱疲憊,依然勇往直前不畏懼。

         4. 靈性成熟:隨時禱告,尋求神的保守與引導,重視律法,遵行神旨不妥協。

―― 蘇桂村《聖經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