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賣主的加略人猶大

 

【加略人ISCARIOT我這話不是指著你們眾人說的;我知道我所揀選的是誰;現在要應驗經上的話,說,“同我吃飯的人,用腳踢我”……我要先告訴你們,叫你們到事情成就的時候,可以信我是基督。……耶穌……心裡憂愁,就明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賣我了。門徒彼此對看,猜不透所說的是誰。有一個門徒,耶穌所愛的,……使就勢靠著耶穌的胸膛,問他說,主啊,是誰呢。耶穌回答說,我蘸一點餅給誰,就是誰。耶穌就蘸了一點餅,遞給加略人西門的兒子猶大。他吃了以後,撒但就入了他的心。耶穌便對他說,你所作的快作吧。同席的人,沒有一個知道是為什麼對他說這話。……猶大受了那點餅,立刻就出去;那時候是夜間了。他既出去,耶穌就說,如今人子得了榮耀,神在於身上也得了榮耀。神要因自己榮耀人子,並且要快快的榮耀他。(約十三1832)

猶大被稱為加略人,因為他來自猶太的加略城。他不像其他的使徒,他並不是加利利人。因此,他可能覺得比他們優越,然而,他的內心卻像聖經歷史中違背神的人一樣的黑暗。他與基督的關係,只會加增的完美而已。主耶穌早知道他是個賊,又是出賣的,卻仍對他存無限的溫柔忍耐,從來不用眼神或言語叫其他十一位門徒曉得這個加略人是假冒為善的。因著這個關係,主的心必定深受苦楚,但卻從未止息豐盛的慈愛。在最後的晚餐中,蹲下來為猶大洗腳。既然這個最後的舉動還不能改變他,主就任憑猶大偏行己路。即使這樣完全的愛也對他無濟於事了! ―― 華思德《默想聖經人物》

 

 

加略人猶大

 

     經文:路加六章十二至十六節,廿二章一至六節,使徒行傳一章十六至廿節。

    福音書中三次記載十二門徒的名字,都是以西門彼得為首,以賣主的加略人猶大殿后(太十:~24,可三:1619,路六14:~16)。到使徒行傳再次記載十二門徒的名字時,很可惜,殿后的加略人猶大都不見了,因為他已經賣了主耶穌,用他作惡的工價,買了一塊田,以後出去吊死了,以致身子僕倒,肚腹崩裂,腸子都流出來(徒一:1318)。

許多人替這個叛徒打抱不平。有的說:為什麼主耶穌要揀選他呢?明知他貪心,為什麼要讓他管錢袋呢?猶大賣主是應驗了先知的預言,自告奮勇去擔當罪名,不是該領功嗎?豈能加上罪名?近代的人更解釋他是愛國份子,激烈的革命家,看不慣主耶穌的不務實際,只空洞說教,才將他出賣的。事先猶大並不知道祭司長那批人會這麼兇狠地對待耶穌,釘他十字架;因此事後猶大懊悔了。他是應該得救的。我們來看看聖經怎麼記載猶大,讓我們用三個角度來研究他。

 

一、加略人猶大

    加略可能是帕勒斯坦最南端的一個村莊,與以東地交界的地方。主耶穌其他的門徒,都是清一色的加利利人,故此,猶大是加略人中得天獨厚的一個。主從起初就知道猶大不信他,以後還要賣他;卻揀選了猶大,將管錢的重任交在他身上,並且三年之久與他同出入(約六:6471)。這件事實說明了主的慈愛和忍耐,在罪人身上總不放棄最後的一線希望。

    今天教會裡,有許多別有用意,另有目的的人。他們虛假的工夫做得十分到家,祈禱唱詩,聚會佈道,樣樣都學得很像,除了「知道萬人的心」的神以外,沒有人識破他們假冒的行為。但神容忍他們好像容忍麥田裡的稗子一樣,到收割的時候才一拼處理。那時,麥子收進倉裡,稗子卻捆成捆,留著燒。

但願你不是這樣一個硬心不信的人,要知道外表的行為不能救你,出入教會的經驗也不能救你,唯有用信心接受主耶穌,承認他是你的救主,承認他是永生上帝的兒子,是基督,才能得救。

 

二、賣主的猶大

    我們不知道猶大為什麼跟從耶穌,也沒看見聖經記載主呼召他。如果說他賣主是為了激烈的愛國心,三年之久並沒聽見他向主建議什麼行動;甚至眾人強迫主作王的時候,也不見他出來助陣。但是馬利亞獻香膏的時候,聽見他說話了:這香膏為什麼不賣三十兩銀子周濟窮人呢?使徒約翰接著注明:他說這話,並不是掛念窮人,乃因他是個賊,又帶著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約十二:56)。由此可知,他最關心的是錢,他貪圖的是利。一個貪圖財利的人,很容易接受魔鬼的試探,於是祭司長約定好給他卅兩銀子的時候,他就答應找機會,趁眾人不在跟前的時候,把耶穌交給他們。

    聖經明明講:這時,撒但入了那稱為加略人猶大的心(路廿二:2)。吃晚飯的時候,魔鬼已將賣耶穌的意思,放在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心裡(約十三:2)。可見猶大是被魔鬼利用,做魔鬼的工具,並非存心要應驗先知的預言。主耶穌自己說得很清楚: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經上指著他所寫的,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太廿六:24)。

猶大不僅虛假,貪利,且奸詐。他帶了一批兵丁到客西馬尼園來捉拿耶穌,那時因天黑,怕兵丁看不清人,他就跟他們立個暗號,說,我與誰親嘴,誰就是他,你們可以拿住他。猶大隨即假惺惺地走到耶穌跟前說:請拉比安,就與耶穌親嘴。以一個吻來出賣主,多麼奸詐!在犯罪的時候還用禮貌的方式,還想欺騙受害者,還想裝成馴良的小羊。這是魔鬼手中的工具,被魔鬼控制的人才做得出來。我們當如何謹慎,不給魔鬼留地步。

 

三、滅亡之子的猶大

    主耶穌離世前為門徒禱告時,內中有一句說:我與他們同在的時候,因你所賜給我的名,保守了他們,我也護衛了他們,其中除了那滅亡之子,沒有一個滅亡的,好叫經上的話得應驗(約十七:12)。此句話肯定了猶大的不得救。並不是主不救他,主給了他門徒的職    務,給了他三年的機會;是他自己甘願沉淪為滅亡之子,甘願丟棄使徒的位分,往自己的地方去了(徒一:25)。正如猶大書中描述的那種人:他們有禍了!因為走了該隱的道路,又為利往巴蘭的錯謬裡直奔,並在可拉的背叛中滅亡了(猶11)。

    十二門徒中為首的彼得,也在主受難的時候跌倒了,三次不認主。但他想起主所說的話,就出去痛哭悔改。猶大看見主定了罪,就後悔,把那三十塊錢拿回去,承認說: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祭司長和長老說:那與我們有什麼相干?你自己承當吧!猶大果真自己承當,把錢丟在殿裡,出去吊死了(太廿七25)。真可惜!魔鬼利用完了他,就把他丟在一邊,讓他自己去懊悔,毀滅,永遠痛苦。地獄裡的人都在懊悔,都在自責,為什麼要上魔鬼的當?但可惜太遲了!做滅亡之子只有走上滅亡的道路。兩本福音書都把馬利亞獻香膏和加略人猶大去見祭司長,商量賣主的事連續在一起,可見猶大受了馬利亞事件的影響。她為了愛主捨棄卅兩銀子,他卻為了想得卅兩銀子而賣主,恰恰相反。她看為最寶貴的是主,他認為最有價值的是錢。結果她打破玉瓶,留芳百世;他卻破了肚腸,遺臭萬年。她不過是接待主的姊妹,他卻是榜上有名的使徒。我們能不謹慎自己的腳步,緊緊跟隨主嗎?── 耶穌十二門徒(史祈生)

 

【加略人猶大】

   一、得使徒職分(可三13~19)

   二、受耶穌警戒(約六70~71)

   三、作假善之人(約十二4~5)

   四、常偷取公款(約十二6;出二十15;多二10;提前六810)

   五、將恩主暗賣(太廿六1~514~16)

   六、蒙耶穌洗腳(約十三2~510~11)

   七、再受主警戒(約十三182127~30;詩四十一9)

   八、讓魔鬼入心(路廿二3;約十三27~30;雅四7)

   九、以親嘴為號(太廿六47~50;路廿二47~48)

   十、把銀錢丟棄(太廿七3~5首句)

   十一、因後悔自縊(太廿七4~6;徒一18~19;太十六26;箴十2;十六8;傳五12後半;參書七1~26;王下五1~27;徒五1~11;俗語說,既然有財人不在,何如人在少有財)

   十二、歸自己地方(徒一25;約十七12)

── 丁良才《經題模範》

 

【加略人猶大(徒一25)

   一、所居的位分(徒一17;可三13~19)

   二、所存的心意(約十4~6;路廿二3~6)

   三、所受的感動(約十三2)

   四、所得的警戒(可十四18~21)

   五、所遭的充滿(約十三27)

   六、所作的惡事(可十四43~46)

   七、所收的結果(太廿七3~5)

   八、所獲的名號(約十七12)

   九、所歸的地方(徒一25)

── 丁良才《經題模範》

 

【猶大與彼得對比】

   一、都曾受撒但驅使(太十六22;約六70)

   二、都曾敢背逆耶穌(太廿六14~1647~50;可十四66~70)

   三、都曾因己罪懊悔──但猶大不過是後悔而已,彼得卻是悔改了(太廿七3~4;廿六65)

   四、其結局判若天淵──猶大自縊而死,往自己的地方去;彼得卻是蒙了赦免,多年熱心服事主(太廿七5;徒一25;十五6~7)

── 丁良才《經題模範》

 

【滅亡之子】

   一、猶大得滅亡之子的名號(約十七12)

   二、猶大有滅亡之子的行為(約六70~71;十三1821;參八44)

   三、猶大受滅亡之子的報應(徒一25)

── 丁良才《經題模範》

 

【賣主的加略人猶大】

本課主要經文:馬太福音廿六章十四至十六節,四十七至五十節,廿七章一至十節

  一、身家背景

        1. 名稱:本名猶大(Juda)。在中文聖經中被稱為猶大的,舊約有八位,新約有六位。為了區別,這位猶大通常按其出生地,被稱為加略人猶大",或賣主的猶大"。主耶穌曾稱他為魔鬼"(約六71)及滅亡之子"(約十七12)。使徒約翰稱他為賊"(約十六6)。

        2. 家世不詳。出生地是南部猶太地的小城加略希斯侖,不像其他使徒是北方加利利人。歷史學家De QuinceKazantzakis認為他原是歹徒,後來改變了,被帶到耶穌門下。

        3. 個性:精明,善於理財,有貪心(約十二62)的習性。

  二、時代背景

         1. 世界和猶太局勢:與施洗約翰相同(見本書第五課)

  三、關係人物

       長輩/親人  父:西門  老師:主耶穌

       朋友/同工  同工:十一使徒

         仇敵  魔鬼  祭司長、長老

  四、一生主要事蹟

         1. 蒙召為使徒(路六12-16

         2. 負責管理錢財(約十二4、6)

         3. 責難伯大尼的馬利亞打破香膏(約十二5

         4. 賣主而後自殺(太廿六14-1647-50,廿七1-10;可十四10-1143-45;路廿二3-4;約十八1-5;徒一16-20

  五、觀察本課主要經文的史實:猶大賣主而後自殺

        1. 時間(when):猶大賣主的事件,發生於主耶穌公開傳道第三年的逾越節。主耶穌在逾越節前二天(即尼散月十二日,星期三),即已預言要被交給人,釘在十字架上"。當時猶太人的領袖已決議用詭計捉拿耶穌,猶大自動獻策,願作內應。這時撒但已進入他的心,賣主的事件,終於在逾越節前夕的深夜時發生。

        2. 地點(where):逾越節前夕的最後晚餐"席上,主耶穌對門徒作了很長的教導、應許和臨別禱告後,走到耶路撒冷城外,過汲淪溪到客西馬尼園,在園中禱告。就在這園中,猶大率領兵丁來捉拿耶穌。

         3. 方式(how):猶大索價三十塊錢後,選擇合適的地點和時間將耶穌出賣。他帶領祭司長、守殿官、長老,還有一隊羅馬兵丁及許多帶刀棒的差役,顯然有周詳的計畫,志在必得,且防止民眾暴動。他以問安的親嘴"動作為暗號,實行出賣的詭計。這一切邪惡的方式,均事先設謀計畫(可十四44)。他的陰謀雖成功,但耶穌被捕後,他卻後悔,還錢被拒後,以上吊的方式自殺身亡。

  六、解釋並歸納猶大在事奉上的失敗

        1. 為甚麽猶大會從尊貴的使徒淪為出賣主耶穌的叛徒?

猶大的失敗,並非一日造成的,而是個漸進的過程:

               1)猶大與其他使徒一樣,是被主親自揀選、呼召的。他曾聆聽主的信息,出去傳道,醫病趕鬼,親見神跡奇事。然而,他雖有事奉的機會、恩賜、表現,卻對主一直沒有真正的信心(約六64)。正如登山寶訓"中所描述的惡人",他們口稱耶穌為主,也傳道、趕鬼、行異能,卻與天國無份無關(太七21-23)。他們身"在服事的團隊中,心"卻不屬於所服事的主。

               2)他有貪愛錢財的弱點

         他負責保管行囊,常"盜用公款(約十二5-6),而且視馬利亞獻香膏為浪費"。撒但就利用這一弱點進入他的心"(路廿二3),使他見利忘義,出賣主耶穌;真正是為利往巴蘭的錯謬裏直奔了"(猶11)。

               3)他忽略主耶穌一再的提醒,失去了及時悔改的機會。

         最後晚餐"前,主為他洗腳(約十三2-5)主暗示門徒不都是乾淨的(約十三10-11主藉遞餅明指猶大就是賣主的人(太廿六20-25;約十三25-26猶大吃餅後,再次讓撒但入心(約十三27主耶穌再次提醒猶大,已知他要做甚麽(約十三2730在客西馬尼園中,主再次對猶大說話(太廿六50)。

         他任憑自己的心剛硬,一再忽視回轉歸正的提醒,正如任я剛硬不悔改的心,為自己積蓄忿怒"的人(羅二5)。難怪主耶穌會說: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太廿六24

        2. 猶大真的後悔賣主嗎?

               1)猶大為甚麽會自殺?國際聖經協會的《聖經 靈修版》的註解說當初猶大出賣耶穌,可能企圖迫使耶穌去發起一次革命來對抗羅馬"(新約87頁)。魏斯比(Warren Wiersbe)在《作個忠心者》一書中,也認為當耶穌重複地拒絕成為一位政治的彌賽亞時,猶大轉而反對他"(284頁)。然而,當猶大看見耶穌被打受辱,且無辜"被公會判決死罪後,他就後悔"了。主耶穌過去的美善一定喚起他的回憶,讓他後悔竟以賣奴隸的價錢出賣了耶穌(出二十一32),他發現得到三十塊錢的快樂不能代替心中的懊惱。他想退還這血錢給祭司長,去換取耶穌免罪卻被拒。一種絕望的心情迫使他以自殺償命。

               2)猶大的後悔,僅是自認為有罪了"。他充滿了罪惡感,和對罪惡之結果的恐懼。這種後悔"(seized with remose)是一種受騙、做錯了判斷的後悔;他靠自己的力量自責,不是面向主的認罪悔改(repent)。他寧願回去找祭司長,用自己的方法脫罪,卻不願回到主耶穌和眾使徒當中求饒恕、得赦免。

  七、歸納與應用:事奉者的監戒

        1. 猶大的失敗,是個漸進的過程。今日一個事奉者的失敗,也往往不是突然墮落罪坑中(fall into sin),而是逐漸滑跌下坡,越陷越深(slide into sin)。

        2. 猶大的弱點是貪財。事奉者的弱點若不儆醒對付,會被魔鬼乘虛而入,要防微杜漸。一個小小的破口,可使一座堤壩潰決。請自省:你目前有甚麽隱而未現的破口嗎?(如:急躁、膽小、情欲、懶散、虛榮……)快求神光照、醫治、對付!

        3. 事奉者極易受到名利的誘惑,必須謹慎自守,且與清心愛主的人彼此規勸,互相提醒(accountable to each other)。

        4. 一個事奉者可能有外現的恩賜,有優越的地位;但他內在的生命卻可能像猶大一樣貧乏可憐之至!我們自己必須謹守裏外如一(consistent),也關心同工內在生命的成長、過於外在恩賜的追求。

        5. 當日魔鬼攻擊主耶穌,最可怕的敵人不是外面兇惡的祭司長、官府、兵丁,而是利用主耶穌的心腹門徒猶大。今日教會中也要慎防假先知、假弟兄和似是而非的異端進來魚目混珠。

        6. 主耶穌多次給猶大悔改的機會。今日主耶穌也藉聖靈的感動,遭遇的事件、疾病、苦難,講臺的信息,弟兄姊妹用愛心說的誠實話……不斷提醒我們。要及時悔改,不要執迷不悟,免得後悔莫及。

 作業(討論題目)

   . 在聖經人物中,有哪些事奉者曾經失敗?他們失敗的原因是甚麽?他們的結局與猶大有何異同?請列舉至少三位(如:亞倫、巴蘭、亞伯拉罕、羅得、參孫、掃羅、大衛、烏撒、以利亞、約拿、彼得……)。

   . 曾有人說:猶大賣主,主早已預知。因此他的行為是一種必然的結果,不應由他負責;猶大還可說是促成耶穌拯救世人的功臣呢!"請指出此言錯謬之處。

答案

   一、聖經中的三位失敗者

   人物    經文 失敗的原因    過程        結局

   巴蘭    民廿二- 1.貪婪錢財     1.神明言禁止 與米甸人同亡

         廿五9        2.愛受尊榮     2.巴蘭一再求問,

         三十一;       3.明知故犯       試探神

         彼後二           3.忽視驢子的警告

         15;猶11          4.咒詛反而祝福

         啟二14          5.獻毒計勾引以

                       色列人犯罪

   參孫    士十三- 1.違犯拿細耳 1.娶非利士女子為 1.被割雙眼,銅鏈

         十六;     人條例          妻被騙           拘索,監裏推磨;

         來十一32      2.迷戀外邦女 2.到迦薩住妓女家中        最後與非利士人

                 子,放縱情欲              同歸於盡

               3.匹夫之勇      3.迷戀非利士女子 2. 臨死前知道悔改,

                       大利拉。她三次迷          並仰望神殺敵建

                       哄參孫,終於出賣他      功,被列入信心偉

                           人之中(來十一32)

   彼得    太廿六     1.過分自信     耶穌被捕後,彼得單獨        1.他能回想主的

         3175         且自誇        跟進大祭司的院子。當           警告,痛哭悔改

         路廿二   2.忽視主三次 耶穌被審時,他因被認        2.他回到使徒當中,

         3134         警告(太十六    出,竟三次否認主          不自絕於同工和

         5462     23;路廿二31                 肢體關係

                 太廿六3440                3.主復活後仍顧及

               3.單槍匹馬入             他,向他顯現並

                 敵營(太廿六69)             個別召見他(可

                           十六7;約廿一

                            1-14

   二、猶大是十架救恩的功臣"嗎?

         主耶穌十字架上的代死和救贖,是神在萬世之前預定的旨意,若無猶大賣主,也會成就。主耶穌早就預言:人子必要去世,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太廿六24)他出賣主耶穌,是被自己的私欲牽引",成為魔鬼利用的工具。他必須自己擔罪,所有參與這罪行的人都是自取其禍。正如雅各書一章十三至十五節所說:人被試探,不可說`我是被神試探'……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牽引、誘惑的。私欲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

―― 蘇桂村《聖經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