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教会(二)──使徒时代的教会 (主后30年~主后100年) 【使徒时代教会的三个阶段】(一)在本地作见证时期(主后30~45年):使徒行传的首十二章,叙述基督受死与复活后那十五年中的基督教运动史。圣灵是照基督的应许赐下来了,叫门徒在具有敌意的世界里,有作见证的能力,又在彼此的相交中,有基督的同在,更在发动重要的运动上,有基督的领导。在五旬节时,由世界各处来的人都得救了,也都无疑地各自回本地去建立基督教会了。迫害、缺乏和内部的纷争,都成了他们前进的踏脚石(参见使徒行传三至六章)。 在教会史上,司提反的殉道是一个转捩点:第一,这是迫害的开始,把基督徒从耶路撒冷赶出去,叫他们四散在犹太和撒玛利亚广作见证;第二,这事叫残害教会的扫罗,深受感动,从而悔改归信基督。教会在本地所作的见证,借着彼得对一个外邦人讲道(他因此便要向耶路撒冷教会提出解释),安提阿外邦教会之建立,和西庇太儿子雅各之殉道,而得着扩展。扫罗之归信救主,他工作的准备,和他在安提阿的服务,造成了基督教第二个发展史的背景。 (二)传道范围扩大时期(主后45~68年):在圣灵的领导下,保罗和巴拿巴所发动的传道旅程,开始了为主作见证的一个新方向。在主后45~58年间,当保罗在耶路撒冷圣殿被拿时,他是当时至少三次伟大传道旅程中的主角。在这十三年间,他写了两封信给帖撒罗尼迦教会,两封给哥林多人,一封给加拉太人,一封给罗马人。在他于主后61年在罗马被囚后,他写了腓利门书、歌罗西书、以弗所书、腓立比书。他得释放出来,也许有四、五年之久,但他在这个时期内的旅程,无人知晓。提摩太前书和提多书,是在这个时期写好的。有人传说,他也许旅行过西部,远至西班牙。在主后67年左右,他再被囚。提摩太后书,是他在尼禄手下遭害前不久写的。 其他的使徒也有广泛的传道活动,这个传说未必不可靠,可是,这样的记载过于荒芜,迹近渺茫,也就没有多大价值了。保罗的传道活动,倒是第一世纪基督教所有重要中心兴起的原因,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罗马帝国各大城市中的教会,都是他一手所建立的。 保罗与西拉在第一次与第二次传道旅程间,参加过主后50年左右所举行的耶路撒冷会议。会议的主席是雅各,讨论到一个人若要成为基督徒,是否要首先成为一个犹太人的问题。到彼得等人先后发表了意见后,雅各就作结论说,任何一个外邦人都可以因信得救,不必经过入犹太教的手续。 这个时期,以保罗于主后68年在罗马受死的事作结束。在这期间,新约圣经中的其他九卷也写成了。这就是雅各书、马可福音、马太福音、路加福音、使徒行传、彼得前书、犹大书、彼得后书、希伯来书。这也许就是成书的次序。 (三)向西扩展时期(主后68~100年):保罗死后,基督教势力的中心,便移到地中海的西部去了。这个时期的材料虽然不多,那些充实这个西进传说的理由,却不难找到。约在主后66年,犹太战争在巴勒斯坦爆发,结果,耶路撒冷在主后70年完全被毁于罗马大将提多之手。这一次的惨剧,造成了希律所建圣殿和犹太人献祭的末日;同时,耶路撒冷教会瓦解,信徒四散。在这个时候,基督教要向那一个方向走呢?据传说,使徒约翰是在耶路撒冷被灭前后往以弗所去的。这一说,极有可能,因为,最合理的走动,是朝向使徒保罗所建立的这些在西方的各大教会中心去。在日后的文献中,处处都有基督徒往地中海西部各地去的暗示。基督教流行在不列颠的传说,早就有了;这也许是由于监视保罗的一个禁卒,因保罗而悔改归主,不久调去不列颠,便在那里为主作见证,组织教会。也许,同样的情形,很可能把福音传到中欧、北非和罗马帝国的其他边地。 保守派的学者认为使徒约翰在这个时期写了五卷书,可见,这些含有警告既不许人曲解基督教又不许人对基督的神性和人性有任何倚轻倚重的书,是「雷子」写的。那些鼓吹异端的人究竟是谁,无法稽考,不过,鉴于第二世纪这些邪说之蔚兴,他们之存在,倒是满有意义的。显然地,在罗马皇帝多米田(Domitian)厉行迫害期间,约翰是由以弗所放逐到拔摩岛(主后81~96年)。启示录一书,含有反抗罗马帝国强制基督徒跪拜罗马皇帝的意味,是在使徒时代末叶写成的。── 黄迦勒《教会历史》 【使徒时代教会的代表人物】(一)使徒彼得:四福音书和行传说彼得是十二使徒的头目,教会的领袖,他曾遭许多逼迫,受许多凌辱。行传十五章又说,彼得对于异邦信徒讲论,不一定要拘守摩西的律法。论到后来的历史,我们晓得他在分散的犹太人中间布道。他的妻子也随从他(参林前九5)。他寄居在外邦的时候,有马可随着他(参彼前五13)。这些事都斑斑可考。此外,还有旁经说,彼得到了罗马城。又有一个故事说,他被囚在罗马城的时候,非常害怕;于是寅夜逃出来,在路上遇着了耶稣,说道:「主阿,你往那里去?」主答道:「我往罗马城去,愿第二次被钉在十字架上。」彼得听了这话,仍旧回到监牢。又有「古传」说,他将要被钉的时候,请求要钉他的人,将他倒钉。因为他说,他不配和主一样的钉在十字架上。彼得被杀,大概和保罗同时。 (二)使徒保罗:福音怎样从耶路撒冷传到叙利亚、小亚细亚及希腊各地,末后又传到罗马,这些事使徒行传写得很清楚。但另外有许多无名的门徒们,也负起传福音到别处如东方等地方的责任。当时热心信主的保罗,乃布道魁首。他藉神的启示说明:人若悔改笃信主,就能成为神的儿女,不必要先作犹太人,守摩西律法,才可以得救。这样,基督教完全脱离犹太教的关系,发展其普世宗教的性质。按行传末尾所说,保罗被囚在罗马城两年之久,等皇帝的审问。他被囚的原故是因为受了犹太人的控告(参徒廿四5)。这事的结局,行传没有详细的述说;但他被囚的时候,很盼望政府的释放(参腓一24;二24;门22)。幸而罗马人不以犹太人告的为然,于是就释放保罗。大概他以后到了西班牙和小亚细亚,作布道的工作。未久又二次被捕下狱。当尼禄(Nero)在位(主后54~68年),罗马城被焚毁之后,保罗和彼得一同为道殉难。 (三)使徒约翰:约翰的事迹除行传外,圣经没有多说。保罗曾记约翰赴「使徒会议」,讲论外邦人须否守律法的大略(参加二9)。《古传》说约翰在以弗所布道。多米田(Domitian)在位时,把他赶到拔摩岛;他在这岛看见种种异象。我们查考启示录,就可知道。约翰年青的时候,是一个性急有本领的人(参路九49,54)。他的年纪越高,同情心和爱心也就越大。旁经说,他年老的时候,步履维艰,每到礼拜堂便要坐轿。他常常说:「小子们阿,你们当彼此相爱。」当时的人以为这是他一种常用的口头语。约翰说:「这话是主说的。倘能照这话行,没有一条诫命不可实行。」旁经又载,一次有一个猎人,看见约翰和一只驯良的鸟在一块儿游戏,就诧异得很。约翰道:「猎人想要保护他的弓,就不可常常开满这弓。你以为散心的事不可偶有。但你该知道,我的精神有限,正如这弓不可常开一般。」相传约翰去世时,年纪已经一百岁。 除他以外,《古传》记载,没有一个使徒是安然去世的。其余各使徒的事迹很难确实的晓得。纵然有传说,多马到中国和印度,并且说他的坟墓在印度南部,然而这些事未必可信。 (四)主弟雅各:主在世的时候,祂的兄弟雅各并不相信祂(参约七5)。自主复活以后,他纔信主。考其故,大约是主向他显现了(参林前十五7)。雅各为人很为众信徒所钦佩。他是一个严守摩西律法的人,所以当他在耶路撒冷作教会领袖时,就认为,信主的犹太人必须遵守摩西律法,但是对于外邦人不必过于拘束(参徒十五12~21)。雅各虽守律法,然而撒都该人还是恨他,所以乘非斯都(Festus)去位,新巡抚还未到任时,他们到公会控告雅各,且用石头将他打死了。这事发生在主后62年。── 黄迦勒《教会历史》 【初期在耶路撒冷的教会】在主耶稣复活升天以前,跟随祂的门徒相信超过五百人,这是由于保罗曾说耶稣复活后,曾一次向五百多位弟兄显现过。这些跟随者都是初期教会的核心,大部分到一世纪中期还活着(参林前十五6)。他们并非全部都在耶路撒冷居住,因此可以理解得到,在五旬节那天最初聚集的人数只有一百二十人(参徒一15)。 五旬节那天,圣灵降临在一百二十名门徒身上,彼得讲道令三千人悔改,这些情形显明教会在开始时便是一个有机体,而并非一个组织,当中没有委派任何职事,或采纳任何具体方案。那时的教会是一个运动,具有互助互爱的精神,而且迅速增长。会众并不依赖独立的办事小组来管理他们的事情,他们是个别作见证(参徒二44~47)。使徒继续医病及传道的工作(参徒二43;四33),他们的影响力迅速伸展到整个耶路撒冷及以外的地方。 虽然早期归信的人,并不是全部来自巴勒斯坦,但他们绝大部分是犹太人,来自极度分散的地方,因着忠于犹太教的信条,回到耶路撒冷过节。他们在悔改后,并没有立即切断与列祖信仰的关系,却在新启示的亮光中寻求并遵守「使徒的教训」(徒二42)。尽管圣经并没有具体说明教训的确实内容,但若从经文按逻辑推论,这教训必是指一种有系统地阐述的、特别是关于耶稣基督的生平及信息。 五旬节那天突然增加了许多归信的外乡人,他们加入了新运动,于是当过了一般离境的时间后,他们仍然留在耶路撒冷,因此很可能产生经济上的困难。信徒负起供应他们需用的责任,不惜变卖本身财物,并且授权教会将收入所得分配给有需要的人。一些希腊化的犹太人亦分担了捐献;例如居比路的犹太人巴拿巴,他也参与了这项工作(参徒四36~37)。爱心的表现将团契内每一个成员联系在一起,产生一种相顾合一的感觉。这使他们从犹太弟兄中分别出来,成为一个独特团体。 教会的领导权归于十二使徒,他们实际的职责并没有清楚的规定,不过,他们的行动表明了他们所负的责任是:传道、教导初信者(徒二42)、管理财物(徒四35)、惩戒(徒五1~11),及订立新的职责(徒六2)。 为穷乏人办理供给之事,给教会带来了组织上的改变。分配金钱及物品等细节的工作,占去了很多使徒用以传道的时间,显然他们是需要人手协助。此外,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与希伯来人发生了争执;前者发出怨言,认为他们的寡妇在平常的供给上,受到不公平的对待。由于他们多半是到耶路撒冷的访客,并且他们不像希伯来人那样严谨遵行律法,因此他们很可能受到希伯来人的歧视。希伯来人本身是正式的居民,所以成了教会中的大多数。使徒为要避免陷入长期的争论及琐碎的细节中,便建议任命一个委员会来处理这些事情(参徒六2~3)。 从委员会成员的资格显示出,长进的灵命及卓越的才能是同样需要。任命的方法是民主的,因为选举是经由教会全体会众谨慎决定。七位被拣选的人,假如他们的希腊名字是标志着他们的背景,这七人便全部都是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尼哥拉甚至生来并不是犹太人,他是进犹太教的安提阿人。他们的被选得到使徒进一步的确定(参徒六6),并且他们都领受了职份。 这些人的任命,表明了初期教会已自发地负起了救济贫穷会友的责任。所捐献的都是出于自愿,并且按各人的需要而分配。亚拿尼亚及撒非喇所受到的惩罚(参徒五章),不是由于他们没有捐献卖地所得的全部价银,而是因他们假装付出所有,但实际上却私自留下了一部份。初期教会可能曾按本地的需要而实行有限度的共有制度,但却不能称之为共产制度。── 黄迦勒《教会历史》 【希利尼派和希伯来的基督徒】在初期教会中所发生希利尼派对希伯来人的怨言的事件,显示了教会的本身有着莫大的差别。在这里我们应该看重「希伯来人」和「希利尼派」这两个字的涵意。「希伯来人」这个字,在新约中只有两处用于犹太人。在三个例证中,它为完全表达犹太人的特性。一个希伯来人是在各方面都遵奉摩西的律法,并按照他们列祖的传统而生活的人。「希利尼派」是分散各地,且是接受希腊思想较深的犹太人,故称为「希利尼派」;它出自希拉斯(Hellas)这个字,就是希腊的意思。在希利尼派与希伯来人之间不愉快的事,就是具有强烈巴勒斯坦背景的犹太人基督徒与散居在各处的犹太人基督徒之间的差异。希伯来人大概拒绝和希利尼派的人同席交谊,因为这些希利尼派没有遵守整个礼仪上的律法,或许在他们之间也有文化上的不同。因此,就导致在供给希利尼派贫穷的寡妇在食物上的分配不公,因而造成这个团契中的分裂。 在不信基督的希利尼派犹太人社会中,不久就发生了一个惊人的对教会最强烈的反对。司提反被石头打死的事件证明了这个事实。所有指控司提反的人,都是来自散居地的古利奈人(Cyrenians)、亚历山大(Alexandians)、基利加人(Cilicians)和亚细亚人(Asians)。那些属于自由人的会堂(Synagogue of Freeman)的人,大概是被罗马从巴勒斯坦掳去,后来归回的犹太人(参徒六8~9)。看起来就是这样不寻常,希利尼派比希伯来人最先迫害教会。基利家大数人的扫罗,替用石击打司提反的人拿衣裳,大概不是一件意外的事。很显然希利尼派的犹太人,比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更反对教会。他们敌视希利尼派的犹太人基督徒,比仇视希伯来的犹太人基督徒来得厉害。这或者是导致击打司提反的原因,因为司提反是耶路撒冷希利尼派的犹太人基督徒的领袖。 迫害教会的事,在司提反被石头打死后,并没有蔓延到耶路撒冷之外,使徒们并未受到骚扰,那是因为他们不是希利尼派的犹太人,他们是过着传统犹太的生活。而且,迫害的事没有持久。── 黄迦勒《教会历史》 【古耶路撒冷教会的特点】路加对于耶路撒冷的古基督教会,有一种很有趣味的描写。基督教会从她诞生之日即有一切组织的要素,和一切基督教公共敬拜的特点。这个古教会乃是后代基督教会的一个真实的模型。请注意下述各要点: (一)基督教会的创立者曾给与其教会以一切组织的要素:(1)真道之宣讲;(2)圣洗与圣餐;(3)惩戒权;(4)受过训练的教会领袖。 (二)在基督教的头一个五旬节中,圣灵被差遣下来,使教会在一切事上受神的引导。耶路撒冷教会在圣经所记载的第一件关于惩戒的事上承认圣灵的威权,这是很有意义的。使徒以为亚拿尼亚所犯的罪乃是「欺哄圣灵」,而不是欺哄彼得及其他使徒。 (三)主借着使徒安排下了教会的领导者。古基督徒承认使徒的这个权柄。他们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参徒二42)。使徒与其他有神赐能力的人──就是具有特殊恩赐的人(参林前十二8~12,28)不同,因为:(1)他们蒙了主特别的选召;(2)他们受了主特别的训练;(3)他们有神奇的力和不容置疑的权柄;(4)他们在主复活以后,与主有特别的关系──主屡次向他们显现。 (四)他们恒切彼此「交接」(徒二42)。主曾赐给门徒一条新命令,就是要他们彼此相爱(参约十三34)。马丁路德根据唯独因信称义的事实,称这种交接为「一切信徒的祭司职」。古基督徒并不限定要借着某种教会律例,或借着某种特殊职位的人去亲近神,像后来天主教的情形那样。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因信耶稣基督而自由直接地亲近神。他们也相信主的应许:「无论在那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太十八20)。 (五)他们不断的「擘饼」。开头时,古基督徒是在晚餐时擘饼记念主(参林前十一23~25;徒廿七7,11),直到使徒时代的末了。后来圣餐的时间渐渐有了改变,只在主日上午礼拜时举行,因为基督徒的仇敌诬告他们在晚餐时有不道德的行为,说他们杀戮儿童而饮其血,食其肉。 (六)基督徒天天「同心合意恒切的在殿里」(徒二46)。他们不愿意与耶路撒冷大众的、有组织的宗教生活隔绝,宁愿竭力将新生命与新意义灌输到当时原有的宗教生活方式里面。他们尽心竭力地要为主得着摩西的门徒。这种关系后来继续存在于「公义的」雅各(卒于主后六十年前后)的领导之下。 (七)基督教的崇拜从教会诞生之日就已经有了它的几个特点:(1)彼得先读圣经,然后开始讲道,他们也读口传的福音,「他们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徒二42)。(2)讲福音。彼得乃是教会生日的主讲者,而且他的演讲乃是一种真正名副其实的奋兴讲道。(3)常行圣礼。「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徒二47),可见他们必常施圣洗(参徒二38~41)。而且那些已得救的人都恒心「擘饼」。(4)他们实行公共祈祷(参徒二42)。(5)他们的公共礼拜有一定的地方,就是圣殿。在耶路撒冷之外,他们时常利用会堂(参雅二2)。(6)他们做礼拜,有一定的时间,起初他们每日聚会,但不久他们就选定主日为一个特别的礼拜日。 (八)主和祂的门徒原是凡物共有的。后来使徒很自然的把这种关系推广到耶路撒冷整个基督徒团体中。他们如此遵行了主所给他们的劝告(路十二33)。他们「凡物公用;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徒二44~45)。但使徒并没有使这成为法定的规条。这种凡物公用的实验,以后显然没有再实行于其他任何教会中。如雅各书中论到富人和穷人的话,即其一例。 (九)那些不属于这个幼年教会的人,当时还有所顾忌,不敢冒然攻击基督徒。众人都惧怕(参徒二43)。在属灵方面,教会有一种惊人的能力,使徒行了许多神迹奇事(参徒二43)。基督徒的数目随即加到了五千(参徒四4)。不久之后,路加说:「信而归主的人越发增添,连男带女很多」(徒五14)。「神的道兴旺起来;在耶路撒冷门徒数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许多祭司信从了这道」(徒六7)。 (十)在外面,基督徒不得不忍受耶路撒冷执掌教权者所加于他们的三次逼迫。第一次记在使徒行传第四章;第二次记在第五章十七至四十二节;第三次记在第七章五十七节至八章三节。然而没有一次逼迫能够阻止基督教会胜利的发展。 (十一)不久,教会不得不准备应付内部或有之分裂。教会既逐渐发达,所办的事也就随着繁多起来,而且有了困难。于是教会在使徒的领导之下,为便利计,就选出了「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徒六3),他们的主要职务就是照顾教会里的穷苦人。我们当注意:选举权属于会众,而任命与受圣职之事则由使徒担任。选举一个正式的委员会以管理赒济之事,这个举动和这种任命方法表示执事制之创始。长老职依然归使徒自己担任。这七个人乃是使徒的助理员,正如后来的执事是长老的助理员一样。 (十二)长老职大约是教会所设立的第三个职位。这个职份的来历无从稽考,大约是按照会堂原有的长老职而规定的。 (十三)随着最初殉道者司提反之遭石击而发生的逼迫,驱使基督徒分散于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处,他们在这些地方设立了一些基督教会。腓利为埃提阿伯的太监──含族(参创九18~27)的一个代表──施了浸,彼得为哥尼流──雅弗族(参创九18~27)的一个代表──施了浸。福音之普遍性开始被证实了。有一些遭逼迫的基督徒寄居于古利奈,还有一些走到腓尼基,居比路,和叙利亚的安提阿(参徒十一19~21)。在安提阿有一些希腊人接受了福音。于是他们在那里设立了第一个犹太人与外邦人合成的基督教会。 (十四)教会在撒玛利亚曾与古教父所称为诺斯底异端之鼻祖,就是行邪术的西门,有了接触(参徒八14~24)。据传说,这西门曾为施洗约翰的三十门徒之一。相传在施洗约翰坐监被杀以后,西门曾图谋作约翰门徒之领袖而未成功。又说,以后他曾往埃及去研究法术,之后又回到撒玛利亚,在那里他因行邪术而大得尊敬。他曾拿钱给使徒,要买圣灵的能力。「西摩尼」(Simony)一名词就是根据这件事实而来的,意思就是买卖圣职。 (十五)扫罗就在此教会初期之内。神曾重用了他──过于用其他任何人──来扩展在地上神的国。 (十六)在大比大──即多加事迹之记载(参徒九36~43)中含有一种有趣味的消息,讲到教会在几个地方的慈善事。多加曾「广行善事,多施赒济」。她为寡妇和穷人缝衣,藉此帮助他们。她为基督教的这种慈善事工留下了一个榜样;这种事工从那时直到如今,始终是借着妇女所组织服务教会的机关,大规模的进行着。 (十七)使徒行传第十一章和第十五章说明了当时各教会彼此间之关系:第十一章说到安提阿的基督徒送捐款去救济住在犹太的遭遇饥荒的基督徒;第十五章说到各教会派代表来到耶路撒冷去参加使徒会议。 (十八)使徒行传第十二章中记载着第一次的属世的官长──希律亚基帕第一──逼迫教会的事。但我们从这个记载中可以看出来,他逼迫基督徒为的是要多得犹太人的欢心,并不是因为他奉了罗马政府特别的命令。这件事──发生于主后44年──表示使徒历史中的一个小转变。从此以后,彼得不常住在耶路撒冷,只是时来时去。「公义的」雅各(主的弟兄)接着彼得,作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 (十九)古耶路撒冷教会乃是一个宣教的教会;她「从耶路撒冷」开始传道,直传到地极。她也是一个满有能力的教会,常有许多神迹奇事以及圣灵特殊的和非常的恩赐随着。 (二十)古教会实在是后代基督教会一个真正的雏型。她好像一粒芥菜种一样,包含着那活泼的机体,就是圣基督教会之唯一真实的幼芽。── 黄迦勒《教会历史》 【巴勒斯坦与叙利亚众教会】在司提反殉道之后,七人中的腓利被迫逃离耶路撒冷,往撒玛利亚去布道。撒玛利亚人虽然被犹太人目为杂种,他们却也是接受摩西律法,用心遵守的人民。所以在发源于犹太地的教会,终于成为普世教会的过程中,撒玛利亚事工占有过渡阶段的意义;何况这也应验了耶稣升天之前,在橄榄山上所作的预言。接受基督福音的撒玛利亚人受了浸,归入耶稣基督名下,又从彼得与约翰的按手,领受了圣灵。这一件事象征撒玛利亚教会的开始。 巴勒斯坦其余的地区,无疑的也成为初代信徒传福音的工场。有人看见腓利在地中海东岸的城市如亚锁都(Azotus)宣传福音,而他显然沿着滨海平原北上该撒利亚,在当地定居下来。借着彼得的事工,该撒利亚成为象征天国之门向外邦人敞开的城市。驻在此城的罗马总督手下、义大利军团中的一名虽未受割礼、却遵守犹太人礼拜规例与习尚的罗马军官哥尼流,将彼得从约帕请来,要就教于他。彼得所传福音的信息都还没结束,圣灵就降临在一切在场的人身上,外邦听众说方言称赞神为大,随后受了浸,归于基督名下。这一批人可能是该撒利亚教会的基本成分。 第一世纪中巴勒斯坦众教会的状况,有关史料付之阙如,不过,在公元七十年,耶路撒冷城被罗马军队毁灭之后,必定遭受严重的打击。哈德良(Hardrian)皇帝治世的犹太叛变(主后132~135年)之后,以耶路撒冷为首的巴勒斯坦的各基督教会只能茍延残喘,对帝国其他地区的众教会,可以说毫无影想力可言了。 然而,巴勒斯坦不是当时唯一播种福音的工场。虽然耶路撒冷教会并没有立即发动对外邦人广泛的宣教事工,那些与七人委员会属于同一成分的希利尼化犹太基督徒却负起这责任。他们由于在耶路撒冷遭受逼迫而逃亡各地,其中一地就是具有强烈国际色彩的叙利亚的安提阿,亦即七人委员之一,尼哥拉的故乡。在当地有很多犹太人,自然成为这些基督徒传福音的对象。可是他们中间有人采取新的步骤,开始向那些向来与会堂不相干的外邦人传道,造成了新局面。这些归依基督的外邦人,借着悔改与信主而领受圣灵,仅凭圣灵的恩赐,不用奉行犹太教的仪式规条,就被接纳为教会正式的会友。 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情况。腓利向撒玛利亚人传道时,他的对象是那些既接受又实践摩西律法的人。彼得对哥尼流他们传道时,那些听众都是多少与会堂有联系,也奉行犹太教一些规条的人。耶路撒冷教会自然很关切安提阿教会的新发展是否正当。令人激赏的是,奉派调查此案的巴拿巴,不但赞许在那里已成就的事,甚至留下来,邀得大数的扫罗与他同工约一年之久,向犹太人与外邦人传福音。 接纳外邦人进入教会这件事,使那一群门徒得到一个新名称。到此时为止,教会一向在犹太教的体制中生活,而门徒也坚持他们代表真犹太教,应验了神对以色列的应许,而不感觉必须为自己取一个名称。如今,安提阿教会因为外邦人和犹太人都同属于一个团契里,而与会堂分道扬镳了。因此,教会里的信徒开始被称为基督徒了。无论这名称是外人为了取笑信徒而加给他们的,或这名称来自信徒的自称,值得注意的是:它刚好在教会把犹太信徒和外邦信徒一视同仁的时候出现。 安提阿教会有活泼的生命力,在各种事工上表现出美好的见证。在革老丢(Claudius)皇帝年间发生大饥荒时,安提阿教会就慷慨解囊,把捐款托巴拿巴和扫罗送往耶路撒冷教会,表现出主内手足之情。这教会也热心宣教,差派巴拿巴和扫罗往外传道,堪称初代教会史上,最重要而有成就的差传中心。比起巴勒斯坦众教会逐渐的衰微,叙利亚众教会却日见兴旺,在以后的历史中,无论在教会治理或神学造诣方面,长期保持举足轻重的地位。── 黄迦勒《教会历史》 【使徒时代三个教会中心】在使徒时代有三个重要的中心。主后30~44年,耶路撒冷是一个庞大的教会中心,那里聚集了最早期的一批使徒。就是在这里教会被圣灵充满,就是在这里宣教工作开始伸延至撒玛利亚和叙利亚;亦是在这里召开了紧急的使徒会议,处理犹太化基督徒的问题。 安提阿是第二个基督教中心,她是差遣保罗和巴拿巴建立宣教事业的教会,她曾开始推行协助远处教会的计划。安提阿因此成了外邦基督教的中心,正如耶路撒冷是犹太基督教的中心一样。安提阿教会从主后44~68年成为扩展和宣教工作的基地。 固有的传统认为主后68~100年间,使徒约翰使以弗所成为基督教的第三个中心。使徒约翰是在耶路撒冷被围攻的四年间(主后66~70年)迁徙至以弗所。那时驻守巴勒斯坦的罗马巡抚既无能又治理不当,遂引致居住在那里的犹太人全面暴乱,结果圣殿被焚,犹太人的献祭从此中断。在巴勒斯坦的基督徒决定在战争之中采取中立立场,不参予犹太爱国主义者的行动。基督徒及时离开耶路撒冷,并在低加波里的一个希腊城市珀拉(Pella)重新建立教会。 按照古旧的传说,保罗用尽心力所建立的以弗所教会,后来成为正统教会和约翰对抗克林妥(Cerinthus)异端的前哨。由于克林妥派不断攻击基督的神性、超自然的诞生和复活,所以推测约翰写成他的福音书是为了对抗这些异端,好坚固建立信徒的正统信仰。不过这福音书相信是约翰第二次居留以弗所时写成的。在多米田统治期间(主后81~96年),他被放逐到拔摩岛,在那里完成启示录。在涅尔瓦(Nerva)统治期间,他回到以弗所,在晚年写成他的福音书和各书信,瞬即在主后98年以后离世。── 黄迦勒《教会历史》 【使徒时代后期的教会】在教会历史上,自主后70年至110年的四十年中,要算是最模糊的时期,我们所能知道的,只有一些残篇断简。 这个暗晦的时期,是极为重要的。新约的一切经卷,除了保罗书信以外,差不多都是在这个时期内写成的。教会的信息和形式是在发展中,而她与犹太和异教社会及它们的政府当局的接触和冲突也正在酝酿。教会的向外发展,在扩大中。新的领袖快要出现。── 黄迦勒《教会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