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現代教會

(主後1914年至今)

 

【現代主義】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緊接著的是美國趨向繁華的年代。事業發達、錢財富裕,使許多有錢人將大量捐款奉獻給教會。於是興建了許多富麗堂皇的大教堂。最出名的是浸信會河濱教堂及聖公會聖約翰座堂,兩間都在紐約市。

    為了配合美侖美奐的新建築,崇拜也更趨儀式化。牧師穿上牧師長袍,詩班也穿上詩班袍,教會音樂愈形莊嚴華麗,並加上牧師及詩班的入席和退席聖樂、會眾的應答詩歌以及詩班的聖歌。

    教會儀式越來越複雜,參加聚會的人數卻越來越少。好些教堂已經聽不到神的話,敬拜的心已從聚會中消失。教會失去了傳福音的基本功用,反而由自由神學(Liberalism)及社會福音(Social  Gospel)所取代。

    今日的自由神學主義被稱為現代主義(Modernism)。這種神學思想將成千上萬的信徒帶進一種模糊、無稽和不能滿足的信仰中。因它的教導包括許多卓越的看法,所以能吸引那些缺乏聖經之真理基礎的人。

    現代主義對于永恆的奧秘帶著敬畏的態度,他們對基督非常尊敬,認為他是一位獨特的宗教奇才。他們贊揚聖經是一本了不起、偉大作品的總匯。但是他們不承認童貞女懷孕生子,及基督的神性。他們不承認世人都犯了罪及基督十字架的代贖之功。現代主義可以說否認全本聖經的基要教義,主要是因他們不信聖經是神所啟示的。他們認為聖經只是以色列人宗教思想、感情及經歷的紀錄:

    現代主義不信信仰中有任何權威,因此,他們不接受任何信條。由於他們主張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彼此之間也有根多歧異。

    今天,現代主義不像過去對自由那麼有把握,因為歷史證明瞭一些他們的錯誤。他們把人放在中心,取代神的地位;根據進化論,他們相信人類是朝向理想、美好、有用及幸福的境界邁進;他們把一切希望建立在人的身上,人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建設更好的世界,過美好的人生。

    然而,西元1929年發生經濟崩潰,接下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恐怖與殘酷,歷史證明人類確是不完全、充滿罪惡,而且無法向更美善的世界邁進。── 祁伯爾《歷史的軌跡──二千年教會史》

 

【教會的合一運動】在教會歷史上,改教運動是一件極重要和有意義的事,但不幸有些改教者在道理和教義上,持有不同見解,因此使復原教內部形成各種不同的宗派。近代的趨勢,是要使各種不同派別的教會再合一起來,成為一條聯合的陣線。教會合一運動(Ecumenicanism)就因此產生。

    十九世紀末葉,英美兩國的基督徒學生,組織了一個基督徒學生運動,到現在有三十五國的基督徒學生組織加入,這運動能促進各宗派間的諒解與合作。1910年一個世界性的基督教會議在愛丁堡開會,除天主教和東正教外,所有復原教的母會都有派代表參加,結果產生了一個世界基督教協進會(World Christian Council)1928年該協進會又在耶路撒冷舉行大會,參加的有五十一個國家的教會。1938年十二月,協進會又在印度麻打拉斯又召開大會,與會者共計有六百六十四人,來自七十多個國家。

1937年有兩個重要的國際會議分別在牛津和愛丁堡舉行。牛津大會的宗旨,是要使各教會對於社會性的工作得以聯合起來。愛丁堡大會的宗旨是求教會的信仰和制度的合一。

    當國際間教會的聯合運動在積極進行之時,各國內部不同宗派或同宗公會的聯合運動也在進行,例如在1932年英國的循道宗(Wesleyian Church)公會,幾乎各宗派都聯合起來了;1934年,蘇格蘭各長老會(Presbyterian Church)也合一起來了。美國的美以美會,監理會及美普會原來都是屬衛斯理宗,它們在1939年也合併起來,成為一個公會了。

    中國教會的聯合運動也在進行。1912年各地安立甘教會(聖公會)聯合組成中華聖公會。1917年信義宗教會組成中華信義會。1930年浸禮會亦有全國性組織,稱為中華浸禮協會(China Baptist Convention)。組織較龐大及複雜的為中華基督教會(Church of Christ in China),乃是由一些不同宗派的教會聯合,其中包括美以美會,長老會,公理會等。該會的大會於1927年在上海召開,與會者有十七省的代表,並選出誠靜怡為總會會長。

    各會之間又有聯合的組織,如中華基督教協進會。協進會(The National Christian Council)是在1922年正式成立。初時中西與會代表各半,其後漸由中國教會領導,1929年修改章程,取消差會代表。

    教會合一運動將會繼續進行,越來越多教會必組織起來推廣福音工作。── 世界華文聖經學院《教會歷史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