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俄巴底亞書

 

一、本書的兩種讀法

1.一般基督徒是從歷史和地理的層面去瞭解本書

  (1)1~14節是在甚麼時候和甚麼地方發生的

  (2)15~21節將在甚麼時候和甚麼地方發生

2.最好是從應用的層面來讀聖經

  (1)以經上所寫的事作為鑑戒(林前十11)

  (2)從話中取得亮光,明白聖靈的意思,而應用在自己身上

 

二、本書有正反兩個主角

1.正面的主角──「俄巴底亞」

  (1)舊約聖經至少有十三位同名的俄巴底亞(俄巴底、俄巴底雅、俄巴第雅)

  (2)欲知是誰,通常是寫「某某人的兒子俄巴底亞」

  (3)本書僅寫「俄巴底亞」,似乎有意用來代表一切正面的基督徒

  (4)俄巴底亞的字義是「耶和華的僕人」,可視為神所喜悅之人的代表

2.反面的主角──「以東人」

  (1)以東人乃是以掃的後裔(參創廿五30)

  (2)以掃是雅各的孿生兄弟(參創廿五25~26)

  (3)在聖經裏通常用以東人表徵「肉體」:以東字義「紅」,指貪愛世界(紅豆湯);以掃字義「有毛」,指野蠻(不喜歡順從聖靈的引導)

  (4)以東人可視為輕看長子名分的信徒的代表,亦即神所定罪之人的代表

  (5)然而以東人若肯悔改,仍可被神接納──「第三代子孫可以入耶和華的會」(申廿三8)

 

三、從本書中的一些對比看出俄巴底亞和以東人的不同點

1.神意和人意:

  (1)俄巴底亞「得了耶和華的默示,從耶和華那裏聽見信息」(1)

  (2)以東人「心裏說」(3)

    a.狂傲自欺──居所在高處、在星宿之間搭窩(3~4)

    b.隱藏私密──被搜尋查出(5~6)

    c.屬地智慧──反而被人算計、欺負(7~9)

2.錫安山和以掃山:

  (1)錫安山──受苦、遭難、被擄掠、被搶奪(10~16

  (2)以掃山──高大險峻、宏偉、眼前平安無事且富裕(3~7)

3.猶大人和外邦人:

  (1)俄巴底亞為猶大人的遭難而鳴不平(10~16)

  (2)以東人與外邦人結盟、和好、一同吃飯(7),面對猶大人的遭難,不僅袖手旁觀,甚至還與欺壓的人同夥(10~16)

4.神的日子和人的日子:

  (1)俄巴底亞指出「耶和華降罰的日子臨近」(15);今日在聖山上喝苦杯,那日必得享受(11~17)

  (2)以東人在神子民遭難、遭災的日子(和合本共八個日子,原文有十個)幸災樂禍(10~14);今日搶奪別人,他日必歸無有(10~18)

5.神的國和萬國:

  (1)俄巴底亞指出「國度就歸耶和華了」(21)──「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啟十一15);今日看似被人侵佔、欺凌,他日必得國度,且要擴充到豐滿的地步(19~21)

  (2)以東人與萬國為友;今日看似得著萬國,他日必受審判,歸於無有(15~16)

 

四、神的呼籲

1.「起來罷,一同起來與以東爭戰」(1~2)

2.乃是與己爭戰,不是與別人爭戰

3.不要倒敵為友(7) ,倒友為敵(11~14)

4.要知道神是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知(3~6):高處、星宿之間、拉下你來、隱藏的寶物被查出

 

五、今日基督教的潮流趨勢

1.以人意代替神意:自己「心裏說」(3)而不是「從耶和華那裏聽見信息」(1)

2.只顧自己不顧別人:搭建自己居所(3~4),而瞪眼看別人受苦遭難(11~14)

3.討好人卻不討好神:「結盟和好」(7),而不顧神認為「不當」的事(12~14節八個不當)

4.講求聰明智慧,實則不聰明(7~8)

5.只顧今天,不顧將來(11~15)

6.只顧生活享受,不顧神國(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