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哥林多」 哥林多 Corinth(地名) 字義: 裝飾品 Ornament,使飽足 Satiated 彙編: ‧徒18:1希臘城名,建於海峽之上,峽位於半島並大陸之間,有良港三,大船不能渡峽,小船則可。 ―― 陳瑞庭 哥林多(Corinth)希臘名城,今譯「科林斯」,使徒保羅曾佈道於此,是時為羅馬帝國亞該亞省的首府。哥林多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北部,東邊有哥林多地峽與希臘本土相連。哥林多古城(主要是羅馬時代的哥林多)遺址距今城約4、5哩之遙,據考,新石器時代已有人聚居。城中有岩山岔起,作下俯之勢,稱「上哥林多」。許多古跡今猶歷歷在目,足可顯示希臘時代該城的盛況,其阿波羅廟巨柱環立,雕工壯麗,是古代建築藝術的珍品。當年城外有寬闊筆直的大道逕達城門,通到市中心為止;再有數路均可達上哥林多。使徒時代哥林多城是工商麇集之所,市易繁榮,城民幾達700,000。歷史主前八世紀中,扼東西商道之衝的哥林多已是繁盛的城邦。主前350至250年,哥林多是希臘舉足輕重的戰略要邑;其後因受到欲稱霸世界的羅馬帝國的衝擊而形勢漸衰。主前146年,城毀人亡,荒廢達百年之久。至主前46年,該撒猶流徙各地流民(主要是義大利人和失去產業的希臘人)於此,才漸趨復興。不過,新城已非昔日的希臘城邦,而是羅馬的殖民城了。城內羅馬大理石廟宇比比皆是。城中水源靠水井供應。哥林多遂又成為聞名遐邇的通都大邑,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遊客和商人;隨著商業文化的繁榮,哥林多也就成為奢靡、荒淫、邪惡的中心。從聖地遷出的猶太人也漸來哥林多聚居,而形成了一個規模不小的猶太社團。使徒保羅在哥林多佈道,無疑也是由於城中有猶太社團。 1896年,雅典的美國古典研究學校獲准在哥林多進行考古發掘,所獲甚豐,對考證哥林多書信的貢獻尤大。其一是發現一塊石匾,鐫有「希伯來人會堂」字樣,可能就是保羅「每逢安息日……辯論,勸化猶太人和希利尼人」(徒十八4)的那座會堂;其二是在市場中心發現了一座審判所,保羅當年在那裏面見亞該亞的方伯迦流(徒十八12-17);其三是發現了許多銘文,俱足證明迦流抵哥林多執政的時間不早於主後51年7月,而保羅上公堂面見方伯之時,已經是他在哥林多傳道18個月之後的事了(徒十八11),由此可知保羅抵哥林多的時間當在主後50年之初。地峽競技會哥林多也以在那裏舉辦的地峽競技會著稱。早在主前776年,即有奧林匹亞競技會,每隔4年舉行一次;自主前523年起,據傳薛西弗斯(一神話中的國王)又首倡地峽競技會,每兩年(奧林匹亞競技會休會期間的第一年和第三年)舉辦一次。原有3個主要比賽項目:馬術、體操和音樂,至新約時代又增設了羅馬人喜愛的賽車等項。保羅在書信中曾提及賽跑和打拳之事(林前九24-26),顯然使徒在哥林多期間必曾目睹競技盛況。競技優勝者要佩戴蒲桃、橄欖、松柏等枝葉編結的花環,並獲民族英雄稱號,還有優厚的物質獎勵,如獎金、免稅、給子女享有某些優惠等。宗教哥林多人一向祀奉亞富羅底特,是主司美、愛情和豐產的希臘女神,與羅馬女神維納斯對等。上哥林多有亞富羅底特神廟,一千多名「聖妓」或奴隸身分的女巫侍奉其間,其風習的敗壞已可想而知。哥林多世風之壞連同樣崇拜異神的羅馬都望塵莫及。哥林多在教會史中佔一席位,是因保羅在赴馬其頓途中得見異象(徒十六9、10),遂往哥林多傳道。他一路傳揚福音,先後建立了腓立比教會、帖撒羅尼迦教會、庇哩亞教會,也許還有雅典教會。使徒行傳十八章記保羅到了哥林多,先向猶太人傳道,在他們中間遇到了強烈的反對(徒十八6)。保羅在哥林多佈道時間之長,當僅次於在以弗所佈道的時間。哥林多教會誕生於異教文化、異教勢力最猖獗之處,「臨產」所歷的磨難是不言而喻的。保羅致哥林多教會的長信,充分反映了主後一世紀的基督徒的各種問題,與今日基督徒面對的各種問題似無兩樣。RichardI.McNeely另參:「哥林多前書」;「哥林多後書」。――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