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馬里」 馬里(Mari)一個具影響力的城邦,位於敘利亞東部。早在主前2000年初,已成為重要的地區。該區似乎曾有閃族遊牧民族居住,這些遊牧民族接受了城市人的價值觀念,甚至用楔形文字去書寫他們自己的亞甲語文。馬里是蘇默文化的前哨。這大都市的重要性在於她是一個大帝國的首都,這帝國包括米所波大米北部大部分地區,沿著幼發拉底河,伸展有22哩之遙。在馬里進行的考古發掘,有巨大的發現,其中包括一間存有超過20,000份公文的保管處,這些記錄基本上重寫了西亞的歷史。除了坭版之外,一座很完整的王宮也被發掘出來,牆上的壁畫,還有廚房和浴室的設備仍然完整無缺。這些史前古器物和坭版,為主前1810至1760年這段時間的生活模式提供了極其寶貴的資料。從遠處眺望馬里,可以看見一堵巨大的城牆,環繞著整座城,保護她免受外敵入侵。最引人注目的是從城中冒升上來的一座建築物,高約150呎,這就是古巴比倫金字塔型的廟塔;廟分好幾層,廟外有階級直通頂上的神龕,而底層則有較細小的神廟。離廟塔不遠,是佔地6畝的王宮。王宮是用黏土包磚築成的,牆壁特別厚,高達16呎。還在地底以下30呎有一個設計精密的排水系統,由一些鋪以瀝青的泥管構成,有效地把雨水排出城外。全座王宮有300個房間。這裏不單是皇室起居的所在,同時也是商業、外交及軍事的中心。有些房間甚至是用來存放商人的貨物,和軍事裝備如攻城錘和攻城塔等。皇室所享用的食物包括魚、肉、四式麵包、黃瓜、豌豆、蠶豆、蒜、棗、葡萄和無花果,飲品則有啤酒和葡萄酒。宗教儀式有獻祭和廟妓,廟妓在古代近東一帶是十分普遍的。在馬里,有占卜者為帝王說預兆,他們察看獻祭綿羊的內臟來預測未來;有一份信件這樣記載:「在撒革拉田的城裏,在月祭和向我主獻祭的時候,我察看預兆;肝臟左面的『指頭』分裂了,中央的『指頭』伸延至左面。這是有聲望的兆頭,願我主歡樂。」這些兆頭對王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國家大事全仰賴眾神的指引。公文保管處的坭版提供了有關人民日常生活的珍貴資料。有些記錄是雙語的,有些是文學作品,而大部分的記載都是集中在一段時期之內,就是從馬里的創始人哈拿的雅頓琳至他兒子心利琳沒落的一段時間。雅頓琳剛逝世,閃施亞達便接管了這城。閃施亞達是一名亞摩利人首領,他舉家被逐出與馬里接壤的細小王國,便決意報復,後憑著決心登上了亞述王的寶座,這是主前1814年的事。可能是由於閃施亞達的煽動,也可能由於暴亂,雅頓琳給自己的臣僕殺了;閃施亞達隨即便採取行動,安排兒子雅示麻亞達作馬里總督,為從前不公平的待遇雪恨。雅示麻亞達並非如其父所想象的那麼能幹;他缺乏那使其父崛起的決心與毅力。在城裏所發現的一份信件中,雅示麻亞達被斥責:「你的兄弟在這裏打了勝仗,你卻仍在那裏,鑽在女人叢中。」另一信件對他有更貼切的形容:「你仍像小孩一樣,面無鬍鬚,已是成年了,卻從未建立家室。」就是這樣,閃施亞達緊緊支配著他的兒子,自己在宏大的亞述帝國裏,統治差不多整個米所波大米北部,把持著底格里斯和幼發拉底兩河。閃施亞達較強的兒子伊施密達根繼承了父親的權位。伊施密達根向他在馬里的兄弟保證,國土在他手下必定穩固。可是,雅頓琳唯一剩下來的兒子心利琳終於把雅示麻亞達逐出,開始了一段長時期的統治。直至漢模拉比掠奪這城,他的統治才告結束。在馬里發掘的資料顯示王每天都上朝聽政,而朝臣和使節會向他報告國事國情;他也需要處理一些較嚴重的法律訴訟與糾紛;國教禮儀要求王每天都參與,王要上廟,主持禮儀,獻祭牲,向諸神稟告,並參加宗教節期。有時他更被視為神明。王又要負責調整曆法,每3年就要額外增加1個月份。商業與經貿文件指出國內有鑄鐵匠、紡織工人、漂布工人、玉石工人、寶石匠、畫師、製香水工人、船伕、木匠、皮革工人、漁夫、陶匠和石匠。服務的報酬通常以貨物來繳付,但有時也用金或銀。繳付的貨品有玉米、羊毛、衣服、酒或油。另參:「銘刻」。――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