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基列耶琳

 

基列耶琳(Kiriatharim,Kiriath-jearim)從耶路撒冷至特拉維夫途中的村莊,位於耶路撒冷西北約10哩處。經法國人挖掘後,發現了7,000年前的古代民居,居民已從放牧改為農耕。她現今的名稱是阿布高錫,這名字取自以搶掠耶路撒冷朝聖者為生的一個亞拉伯酋長家族,直到埃及的巴謙柏夏在十九世紀初執政時,此家族才終止其暴行。十字軍誤認此村為耶穌復活後,向兩名路人顯現的以馬忤斯(路二十四13)。因此,在十二世紀時,他們在提多曾駐軍平定猶太叛亂的羅馬堡壘廢墟上,蓋了一座教堂。教堂底下的大地窖裏,還有一道泉,名「以馬忤斯泉」,以紀念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在士師時代,此村是基遍人的四個城市之一,他們曾設下詭計,與約書亞及以色列眾長老簽訂共同防禦條約(書九3-27)。由於位於猶大和便雅憫支派的邊界之間,故劃歸猶大支派(書十五9,十八14)。在撒母耳時代,非利士人奪取約櫃後(撒上四11),發現持有這約櫃實在十分危險,於是歸還給以色列。他們把約櫃送回伯示麥時,在那裏偷窺約櫃的70個人,全遭天譴。由於約櫃出現之處必有危險,他們不得不把它送往基列耶琳,「放在山上亞比拿達的家中」(撒上七1)達20年之久。大衛王第一批官員的任務,就是將約櫃從巴拉(基列耶琳)運到俄別以東的家中,然後再護送至耶路撒冷(撒下六)。先知烏利亞責備約雅敬朝綱不振,終被處決(耶二十六20-23)。烏利亞就是基列耶琳土生土長的人。在被擄歸回的人中,就有基列耶琳的居民(拉二25;尼七29)。

從基列耶琳許多名字及各種翻譯的不同拼寫中,可反映出基列耶琳源遠複雜的歷史。她先後稱為巴拉(書十五9)、巴拉猶大(撒下六2)、基列巴力(書十五60,十八14)和基列(書十八28)。――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