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基督」 基督:「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是從馬利亞生的」(太一16)。「基督」是新約希臘文,相等於舊約希伯來文的「彌賽亞」(參約一41);它的意思是「受膏者」(但九26)。祂是神用聖靈所膏(路四18),來執行並完成神永遠的計劃。── 黃迦勒 「基督」這名表明祂乃是被神用聖靈所膏(路四18;但九26),分別出來歸於神,作神國度的君王與祭司,來到地上實現神的計劃,完成神的旨意。 『基督』的希伯來文名字是『彌賽亞』;祂是彌賽亞(約一41),要在地上建立神的國度。 基督是神一切應許的中心;神一切的應許,在基督裏都是實在的(林後一20)。我們惟有在基督裏,才能得著神的豐盛(西二10)。 ―― 黃迦勒 基督(Christ)新約多把「基督」這個稱號和主的名字連合,如「基督耶穌」(例:加三26;弗二10,三11),或「耶穌基督」(例:太一1;可一1;羅一1);有時則加上冠詞(例:羅七4;按:和合本只譯作「基督」)或稱「主基督」(例:羅十六18等);也有單用這名號代替耶穌的名字(約二十31;羅十五3;來三6,五5;彼前一11、19)。 舊約的3種人物:先知、祭司和王,預示了耶穌的職分和工作。以利沙之受膏於先知以利亞(王上十九19),說明古時的先知也是膏立的,只是律法書未予記載罷了。摩西是舊約第一位先知(申十八18),他的事奉引發對彌賽亞的盼望,等候那位先知的來臨(約六14;來一1)。亞倫是祭司之祖,從他開始,凡祭司任職都要經過隆重的受膏聖儀(出二十八41,二十九7-9,三十30)。以色列諸王自掃羅和大衛始,便都以受膏象徵神的揀選和悅納(撒上九15-17,十1,十六13)。在這3類人物的就職儀式上,膏油塗頭是中心環節(出三十22-33),它象徵受膏者已領受了聖靈的恩賜。撒母耳記上十六章13節記大衛受膏時說:「從這日起,耶和華的靈就大大感動大衛。」受膏者並不能獨行其事,無論是先知、祭司,還是君王,其言談行事都要奉神的聖名,在神的百姓面前,只是神的代表而已。我們從福音書的描寫中看到,耶穌默然領受了彌賽亞──基督的稱號和權位。祂的受洗應該看作是受膏就任先知、祭司、王者三合為一的總職位。耶穌接受約翰主持的洗禮(約翰是新以利亞,參太十一14),也領受了聖靈的澆灌和神的委任,開始祂的事奉(太三16至四17)。約翰明確否認他自己是彌賽亞,而指出耶穌就是基督(約一20;路三15-17),耶穌第一批門徒跟隨祂,因為他們深知祂就是彌賽亞(約一41)。連魔鬼都承認祂是「神(所膏)的聖者」(可一24;參太八29)。眾人以耶穌為那先知,為「新摩西」(約六14、32)而跟隨祂,及後發現祂的國是屬靈的,與地上的政權無干,便又紛紛地離開了祂(約六66)。惟十二門徒篤志不改,他們說:「我們已經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聖者。」(約六69)彼得代表其他門徒宣認耶穌是神的啟示:耶穌「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這話且得到了耶穌的認可(太十六16)。耶穌受審,祂被判罪的主要原因,就是祂承認自己是基督(太二十六63、64、68,二十七11、17、22、37)。宣告耶穌就是基督──這是早期教會宣講的主要內容(徒二36,三18、20,九22,二十八23、31),且是基督教最早(太十六16)、最根本的信條(林前一23;約壹五1),確認耶穌作為神的僕人,為了神的百姓而成全了先知、祭司、君王三者合一的職務(路七16;林前十五25;來七22-28;啟十九16)。另參:「耶穌基督的生平和教訓」;「彌賽亞」。――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