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密抹

 

{\Section:TopicID=2896}密抹 Michmash(地名)

字義:    隱藏 Hidden,貧之被遺下 Poverty was left

彙編:    ‧撒上13:2便雅憫境內之一鎮。

―― 陳瑞庭

 

密抹(Michmas,Michmash)以法蓮山南面的一座城,位於曠野的邊緣;這曠野一直向東傾斜至約但河谷。雖然密抹必然是便雅憫境內以色列人定居的城鎮,但在便雅憫城邑的名單中卻並沒有密抹(書十八21-28)。亞拉伯的村莊穆瑪保存著這市鎮的舊名。該村位於蘇委耐特河東(即洗波音谷)一個狹長的山嶺上,俯瞰著河水流經的峽谷。這村約在迦巴東北面1.5哩以外,迦巴是在同一個山谷的西面。有一條路橫跨密抹引向耶利哥,另一條路則沿著密抹旁邊的流域南北縱向而行。第二條路只居次要地位,但仍可作伯特利西面主幹路線的代替。這城在考據掃羅在位期間的聖經歷史上佔十分重要的地位。掃羅揀選了軍隊後,一部分跟隨他往密抹,其餘的就跟隨約拿單往便雅憫的基比亞(撒上十三2)。約拿單攻破了非利士人在迦巴的防營後,非利士人便出來聚集,在密抹安營(撒上十三3-5),因為當時掃羅已退到吉甲去召集其餘的軍隊。掃羅遂返回迦巴,與山谷對面的敵人對壘。非利士人以密抹作基地(撒上十三1116),並派出掠兵,一隊北行至俄弗拉,一隊西行往伯和崙,又有一隊向東南面,沿著洗波音谷的邊界而行(撒上十三1718)。上述掠兵的行程說明了密抹是一個作戰的岔道。非利士人派防兵駐守密抹以南的一個前哨地點,與對面山嶺的以色列人遙遙相對(撒上十三23)。約拿單出到隘口,隘口兩邊各有一個山峰:一名播薛(在密抹那邊),一名西尼(在迦巴那邊)。約拿單與拿兵器的少年人向密抹的哨站突襲,前哨兵在慌亂中退回密抹,非利士軍兵一片混亂。掃羅與軍隊乘這優勢連連進攻(撒上十四1-23)。非利士人受到希伯來人步步進迫,就從大路經亞雅崙谷逃去(撒上十四31)。密抹在縱行的次要幹線上的重要性,可見於以賽亞書十章27-32節,那裏描述敵人從北面而來,進侵耶路撒冷,「在密抹安放輜重」(第28節)。似乎這支入侵的軍隊在橫過洗波音峽谷繼續南行之前,必須在密抹把糧餉和非戰鬥用的配備留下。從這段經文我們可以歸納出密抹和便雅憫北部的大半,當時(主前八世紀)是在猶大手中。前一個世紀情況卻並不一樣,在猶大王亞撒時,北面邊界的堡壘設於迦巴(王上十五22),密抹則歸於北國以色列王巴沙管治。被擄歸回的時候,默瑪(即密抹)是以色列人再定居的其中一座城(拉二27;尼七31,十一31)。猶太人在主前二世紀中葉與西流基人衝突時,默瑪是約拿單瑪加比的居所,他似乎以此地為總部治理猶太人(《瑪加比一書》九73;約瑟夫:《猶太古史》13.1.6[34])。直至主前152年,他都留在那裏。猶太人社群在默瑪的情況記載於米示拿。米示拿特別讚賞默瑪所出的小麥。優西比烏(《專有名稱詞典》132.3)指出那裏有一個大村莊。回教徒在七世紀佔領這地後不久,就在那裏設立了他們的總部。其亞拉伯名字穆瑪顯然是回教徒聽見其猶太名字而借用過來的。若這地一直保持孤立,不與外界交流的話,其亞拉伯名字應是穆抹,而非穆瑪。――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