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掃羅

 

{\Section:TopicID=1654}掃羅 Saul (Shaul) (人名)

字義:    求問的 Asking,願意的 Wished

彙編:    ‧撒上8:4516209:1-211:1415以色列要求立的一王。

            ‧創36:3738;代上1:48以東的一王。

            ‧創46:10;出6:15雅各之孫,西緬之子,是迦南女子所生的。

            ‧代上6:24利未人可拉的後代,是撒母耳的先祖。

            ‧徒7:589:413:9使徒保羅的原名。

―― 陳瑞庭

 

掃羅(Saul,Shaul)這名字意為「求問」,有「神的求問」的含義。此名字的用法遠溯自聖經之前的時代,敘利亞(古稱「艾伯拉」)的馬迪克廢丘中屬主前三千年代的文獻可引以為證,並且看來早於主前二千年代在敘利亞海岸的烏加列城市中已一直沿用。這個名字在舊約亦相當通用。以此為名的人,除了眾所周知的掃羅王外,舊約中另有3個人物稱為掃羅,不過,認識他們的人並不多。(1)以東王掃羅,在以色列之前的時期統治以東(外約但)的古代諸王中,曾提及他(創三十六3738;代上一4849)。有人把他形容為來自「大河邊的利河伯」;雖然「大河」通常是指幼發拉底河,然而在這段經文卻可能是指以東近處的一條細小河流。(2)以色列王掃羅,是舊約所出現的這個名字之中,最為人認識和最多經文提及的人物。他屬便雅憫支派;便雅憫支派是以色列眾支派中最小的一個,其地業位於耶路撒冷迦南城的正北面。他的父親是亞別的兒子基士,然而有關基士的事所知不多。掃羅生長在基比亞,是在耶路撒冷正北數哩的山城中一個小鎮,掃羅除了遠行和軍事出征外,基比亞便是他一生居住之地。他已婚,妻子名叫亞希暖,育有32女。他最為人認識的兒子約拿單,後來在他之下擔當軍中的高位;掃羅與他的眾子全都葬身於戰場(撒上三十一2)。他的兩個女兒之中,最有名的是幼女米甲,她嫁給大衛為妻。

戰士掃羅生於以色列支派歷史中的嚴峻時刻。雖然不能確實掃羅出生的時日,但估計他是生於主前1100年的後半期,約在主前10201000年作王。在他未立為王之前,以色列眾支派正處於軍事崩潰的邊緣。非利士人是一個強而有力的作戰民族,定居於地中海沿岸;他們在沿岸建立勢力,並計劃向東伸展,以圖取得整個非利士境地的控制權。為此,他們首先要除去分別聚居在約但河以西的山城及在約但河外的以色列人。以色列人之中,缺乏任何持久強大的軍事力量,意味著非利士人對以色列人定居該地構成嚴重的軍事威脅。掃羅的權力漸增,隨之而來的危機是以色列軍隊在亞弗鄰近的以便以謝遭非利士人擊敗。這次的勝利使非利士人或多或少完全控制約但河西的以色列領土;他們企圖在所佔據的全個地域設立駐軍,好保持他們的控制權。以色列被非利士人擊敗,軍力甚弱,以致敵不住鄰近民族的攻擊。位於外約但以色列國土以東的亞捫人,進擊和圍攻基列雅比城(撒上十一1)。掃羅召集以色列人,解救了基列雅比的居民,並擊敗亞捫人。這事以後,掃羅被立為王。在此之前,撒母耳早已在百姓中間膏立他為君主或領袖。掃羅於基列雅比戰勝後,便正式在吉甲的聖所登位(撒上十一15)。以色列人擊敗亞捫人,大大增加了軍中的士氣,但並沒有為非利士人構成的軍事危機和威脅帶來很大的改變。事實上,掃羅被立為王的地點具有深遠的意義。吉甲位在約但河谷,鄰近是耶利哥,選擇這地方部分是由於早期的示羅聖地被非利士人所佔據,只有少數地區仍然不受非利士的控制,吉甲便是其中之一。因此,倘若要說掃羅作王的實質意義,就必須立即提到非利士的問題;否則,掃羅便根本無國可治了。掃羅行動迅速。雖然要重整細緻準確的資料是很艱難的,但對於掃羅力抗非利士人,聖經為這方面提供了綜覽概述。他先後進攻在基比亞及基比亞東北面約4哩外密抹的軍隊。他在密抹取得重大勝利,一部分當歸功於他的兒子約拿單所給予的軍事援助。非利士人被徹底擊潰,於是從山城撤退。掃羅在他的家鄉基比亞設立他的軍事基地,並在那裏建立了一座城堡。在首次攻擊非利士人以後的數年間,掃羅不斷從事其他軍事活動。他仍然與東鄰的敵人爭戰,特別是亞捫和摩押,直至死海的東部(撒上十四47)。他與以色列南鄰的舊敵亞瑪力人進行一場重大的戰爭(撒上十五);這次他同樣戰勝了。在這段期間,他都一直監察西鄰的非利士人的一舉一動。掃羅作為軍事指揮官,面對異常艱難的任務。他的家鄉因為多高山峻嶺,故易於防禦。然而他四面受敵,這些敵人均覬覦他的土地。他沒有足夠的武器(因為非利士人控制著鐵的供應),他沒有龐大的常備軍,也沒有充足的通訊系統,並且他得不到所有以色列人的全心支持。儘管幾年間,他在幾乎不可能成功的形勢下,取得多次勝利,但最終都失敗了。非利士人在亞弗附近集結龐大的軍隊。但他們沒有直接攻擊掃羅在山區的領地,改而向北移動,開始從耶斯列附近這個軍力薄弱的地方入侵以色列國土。掃羅企圖召集足夠的軍事力量,以抵禦非利士人的威脅,卻事與願違。他在準備不足和力有不逮的情況下,竟在基利波山迎戰;他不應參與那場戰役,因為他根本不可能獲勝。他的兒子都戰死沙場,掃羅寧可自殺,也不願落在非利士人的手中。從軍事方面來看,掃羅在以色列動亂之時作王,他防止國難來臨,使國家得到喘息的機會。但是,他罹難的戰役,卻是以色列的災難,他離世後,國家境況之窘迫,比他掌權時還要惡劣。君王假若掃羅作為以色列的軍事領袖是項艱辛的任命,那麼,他作為以色列王更是加倍困難。在掃羅之前的時代,以色列並沒有君王。以色列沒有任何形式的君主政體,這大部分取決於宗教的因素。神是獨一真實的以色列王;耶和華是王(出十五18),也是國家的元首。雖然在以色列的早期歷史中,曾出現多個無比權威的統治者(摩西、約書亞及某些士師),卻沒有任何人負起君王的頭銜和職權,因為這會在某程度上,破壞了神作為王的中心位置。在以色列建立君主政體是需要的。這並非因為在掃羅那一方面有甚麼計謀,也不是因宗教思想上有任何極大的改變;乃是面對非利士人連續不斷的軍事威脅所引發的需求。短期的外來威脅可以暫時由士師這些領袖去抵禦,但是,對於以色列的興亡存有長久而嚴重的威脅,就不能以這樣短暫的措施來應付了。假若以色列要成為一個國家(她差點不是),那就需要一個中央軍事政府,在十二支派組成的以色列國之上,握有各支派所認可的權力。以色列國就此建立起來,掃羅成為首位君王,面對著種種難以置信的困難。因為從前以色列沒有王國,故此沒有先例可援。究竟他有甚麼職責呢?主要是指軍事而言,這方面正是君主政體之所以建立的理由;而掃羅在他統治的初期亦很成功。除了軍事任務外,掃羅王還要面對極為艱鉅的工作。受著希伯來神學的性質所影響,以色列人不免從最初就有反對立王的思想。事實上,撒母耳起初協助膏立掃羅,其後在正式的登基典禮中,他對於王權和掃羅的態度,都顯得模棱兩可。此外,沒有人清晰地指明甚麼是領袖可以做的。說他是一位戰士,這會較清楚一點。但他是否也有宗教上的責任?雖然歷史對掃羅的評價往往苛刻,然而也當體諒他所承擔的任務是何等艱巨。單單是掃羅所面對軍事上的困難,已遠非大多數偉人能以勝任;掃羅卻還要適應君王這新角色。事實上,掃羅作為領袖的表現是中規中矩、值得讚賞的。他並不追求很多東方君王那般浮誇豪華的生活。他擁有一座細小的宮廷,設在基比亞的軍事要塞;沒有證據顯示這小宮廷是耗資鉅大的。基於實際目的,他並沒有設置常備軍;他身旁只有幾個人跟從他,尤其是他的兒子約拿單和元帥押尼珥。他也挑選年青有為的人,例如大衛。掃羅的宮廷與後來大衛和所羅門的宮殿相比,顯然較為樸實和封建。然而,作為國家領袖,掃羅與撒母耳並不融洽;撒母耳曾委任掃羅為王,並在他作王之前已影響以色列。正當解決問題的責任主要由掃羅承擔時,撒母耳自己卻沒有加以支持和幫助。有一次,掃羅等不到撒母耳趕來,便在吉甲地擅自擔當祭司的角色,獻祭給神,因而被撒母耳直斥其非(撒上十三8-15)。雖然掃羅當時確是進退兩難,但那些批評無疑是罪有應得的。君王是否也擔當祭司的角色?這問題尚未弄清,而那些評語似乎假定了王不可擔當祭司的職分。此外,掃羅正危難當頭;他等候撒母耳的出席已有7天之久,而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他的軍隊人數因著逃兵遠去而日漸削減,所以掃羅必須採取行動。也許他是不可原諒的,但他所行的卻是容易理解的,這件事本身也表示了作為國家首位君王的難處。還有,與亞瑪力人爭戰後,神透過撒母耳譴責掃羅。掃羅是以色列首位君王,卻不是最偉大的一位。然而,對於掃羅領導能力的批評,不應該過於苛刻,以至抹煞了他的強處。他面對異常艱難的問題,有一段時間都能成功駕御,很少人能像他那樣辦得到。最後,他死在過犯、失敗中,然而假若他的王位不是由大衛,而是別人繼任的話,他的成就可能會較受推崇與記念。大衛的恩賜和能力是了不起和不尋常的,以致掃羅不顯著的成就便暗淡下來,人們只記起他的失敗。為人舊約的作者以美妙的筆觸描述了掃羅的一生。一些舊約人物的形象依然模糊不清時,掃羅的強處弱點卻一一盡現,這使他充滿人性的形象非常突出。從很多方面看來,他是一個偉人,但他的性格包含了一些瑕疵,且在以後幾年間日漸增多。掃羅出自富有的家庭,他被形容為健壯和俊美(撒上九12)。他是一個勇敢無比的人,他的軍事成就部分也基於他的無懼。在他作王的早年,掃羅被描繪為一個本性寬厚的人;他仁慈和忠誠地對待朋友,對於那些敵對他的人,他並不懷恨於心(撒上十一1213)。然而,掃羅在他早年的真正強處,在於他與神的關係。掃羅靠著他的天賦和能力,又因耶和華的靈大大感動他(撒上十6),使他作神產業的君(十1)。然而,在他的後半生,一個改變使掃羅成為悲慘和可憐的人。掃羅與年輕時的大衛之間發生了很多事,為這轉變提供了端倪。大衛是掃羅昔日的朋友,其後視為敵人,掃羅沒有根據、不合情理地懷疑和嫉妒大衛。掃羅神志清明的時期,卻漸被沮喪和狂亂所侵擾。神志錯亂影響了他的理性思想;很多時候,掃羅當務之急是應直接防禦非利士人的威脅,但他卻把時間花在追捕大衛上。聖經作者指出這改變是由於神的靈離開了掃羅,取而代之的是一惡魔(撒上十六14)。很多現代作者解釋這是精神病開始發作的一種情形;可能是躁狂抑鬱症,隨著強烈的抑鬱和狂想,在活躍期和神志清醒期之間交替發作;掃羅的病情,還附帶著殺人的傾向。不過對古代的人物進行心理分析是有一定的危險,主要是因為文獻資料不足。聖經作者為掃羅的改變提出神學基礎:神的靈離開了他。從簡單的人性觀點來看,人並不能應付在他面前的艱鉅任務。掃羅受到複雜的事情所克制,並對把這樣使人畏懼的責任放在他身上的那位失去了信心,掃羅遂在悲劇中結束了他的一生。然而在他臨終時還有絢爛的一刻。戰勝了的非利士人從掃羅的屍體割下他的頭,把其首級懸掛在伯珊的城牆上作為警誡(撒上三十一910)。多年前得蒙掃羅的拯救,脫離失敗和死亡的基列雅比人來到伯珊,冒著重大的危險,將掃羅和他兒子的屍體從城牆上移去,帶返基列雅比,用火焚燒,並把骨灰埋葬。一個人若有朋友甘願冒著生命危險,妥善安葬他的屍首,那人也不會完全壞透了。另參:「大衛」;「以色列史」。(3)新約所提及的掃羅,後來改名為保羅(徒十三9)。PeterC.Craigie另參:「保羅」。(4)西緬與迦南女子所生的兒子(創四十六10;出六15;代上四24),也是掃羅家族之首(民二十六13)。――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