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痔瘡

 

痔瘡/腫瘤(Tumor)指身體上任何不正常地腫脹或生長的部分。這詞主要出現在撒母耳記上五至六章。非利士人把約櫃從以色列擄去,放在非利士城裏,該城的人便受到一種痛楚而致命的疾病所困擾。腫脹出現在「身體隱蔽的部分」(撒上五9,欽定本),大概指腹股溝;這病更是傳染性的,許多人因病而死(撒上五1112)。這種病與「老鼠」的出現有關(六45)。若這些「毀壞田地」的齧齒類動物是那種較大的鼠,則整段記載跟一種稱為淋巴腺鼠疫的疾病吻合。在淋巴腺鼠疫發生的時候,老鼠身上的蝨子會把病理學上一種名為「耶爾森尼亞」的細菌傳給人類。這細菌入侵人體後,會引致發熱和產生淋巴腺腫脹,那是生在腋下和腹股溝大而柔軟的腫瘤。假若不加治理,死亡率高達60%90%。非利士人後來把神的約櫃,連同人手造的金老鼠和金痔瘡運回以色列(六111718)。到了十四世紀,人們才知道老鼠跟這天災有關;到1914年,人們才鑑定疫症是由老鼠身上的蝨子傳染的。另參:「醫藥」。――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