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提多」 提多 Titus(人名) 字義: 悅心者、中意者 Pleasant 彙編: ‧加2:3;林後8:23,12:18;多1:5希臘的一信徒,是保羅的同工。 ‧徒18:7哥林多的一信徒,他的姓為猶士都,所以稱為提多猶士都。 ―― 陳瑞庭 【提多(Titus)】
提多是保羅一位推心置腹的同工,但新約對他的描寫不多,以致我們對他的認識極為有限。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希臘人(加二3),故保羅並不要求他像提摩太一樣先行割禮,才准其加入宣教的工作。然而,有一些猶太信徒卻強烈要求外邦人,包括提多,要行割禮(參徒十五1-29),保羅卻毫不讓步地維護他自己的主張:外邦人不用行猶大人的割禮,也能成為神家裡的人;以致提多得以成為一個十足的希利尼信徒(加二1-5)。 提多(Titus)(1)一個由保羅帶領歸主的人──「照著我們共信之道作我真兒子的」(多一4);保羅在地中海傳揚和扶植基督教的宣教工作期間,提多成為了保羅親密和可靠的同工(林後八23;提後四10;多一5)。他的名字常見於保羅的書信中(哥林多後書8次、加拉太書2次、提多書和提摩太後書各1次),但使徒行傳卻不曾提過一次。使徒行傳中的緘默,叫人疑惑。有些人認為這是因為提多乃使徒行傳作者──路加──的兄弟。這解釋雖然很是吸引,但卻無法確定。提摩太有一半的猶太人血統,然而,提多的雙親則均是外邦人。對於他如何悔改、如何與保羅初次接觸,聖經並沒有任何記載。聖經第一次介紹提多,是他與保羅及巴拿巴同上耶路撒冷的時候(加二3)。當時似乎是舉行耶路撒冷會議的時期,約為主後50年;保羅第一次宣教旅程結束後不久,便與巴拿巴一同代表安提阿教會,參與該項會議(徒十五)。會議中,引起激烈爭論的議題是:歸信基督的外邦人必須接受割禮;保羅決定以提多作為一個供考驗的個案。會議最後接受保羅的申論,否定了堅持猶太化的派別;提多則被耶路撒冷教會的其他使徒和領袖接受,無須按猶太人的規條行割禮。因此,提多成為了初期教會從強行猶太化的派別中,得著釋放的主要人物。提多極可能是從那時起,便與保羅同行,但直至保羅在第三次宣教的旅程期間,與哥林多教會的關係產生突變,提多始再次出現。根據哥林多後書的記載,保羅正在以弗所擴展事工時,他聽聞哥林多教會與他對敵,並否認他使徒的權柄。保羅嘗試與哥林多教會復和而作出一些行動,包括親自探訪,可惜都失敗了;保羅於是差派提多前往那裏修補這道裂痕。保羅從以弗所往馬其頓與提多會面時,提多便為保羅帶來好消息,說哥林多信徒的態度已經改變了,他們從前的愛心與友情已經恢復了(林後七6、7)。保羅看見這樣的進展,便派提多返回哥林多,把哥林多後書帶給當地的信徒,並指示提多收集捐獻,以賑濟猶太地的猶太基督徒,這是他先前已開始,卻沒有完成的工作(林後八6、16)。提多在這任務中,也顯然是成功的(羅十五26)。若假定(使徒行傳末所記載的)保羅首次在羅馬被囚之後獲釋,提多則似乎曾陪同他前往革哩底島宣教。保羅離開革哩底的時候,把提多留在該島,代他鞏固那裏新教會的運作(多一5)。這項任務是艱難的,因為許多革哩底人都不服約束;至於正在掙扎求存的教會,卻已遭假教師侵擾(多一10-16)。然而,提多數年前處理哥林多教會問題的成果,顯示他有靈裏的迫切,也有外交的技巧,以及愛心的關懷,足以面對現存的挑戰。保羅因而有信心把這項使命交在提多手中,認為是可靠的。提多書──保羅三封教牧書信之一──是保羅稍後才寫給提多的,他在信中對提多在革哩底的事奉給予鼓勵。在提多書結束時,保羅要求提多往尼哥波立見他,那是希臘西岸的一座城,保羅打算在那裏過冬(多三12)。保羅很可能是從尼哥波立,或從羅馬──其後保羅再次被囚和殉道的地方,差遣提多往撻馬太宣教。撻馬太現今位於南斯拉夫境內,當時是一個羅馬省份。保羅寫最後一封書信──提摩太後書──時,提多就已經往撻馬太工作(提後四10)。若其後的傳統說法是正確的話,則提多後來返回革哩底,並在那裏擔任教會監督,直至年老。另參:「提多書」。(2)哥林多城中一個歸信主的外邦人。猶太群體普遍拒絕保羅的信息時,保羅便躲進他的家。這提多名叫提多猶士都,見於使徒行傳十八章7節。所有稱這提多是保羅同工的說法,全都得不到證實。另參:「猶士都#2」。(3)維斯帕先的兒子,於主後79至81年任羅馬皇帝。另參:「該撒/凱撒」。――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