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提多

 

{\Section:TopicID=1780}提多 Titus(人名)

字義:    悅心者、中意者 Pleasant

彙編:    ‧加2:3;林後8:2312:18;多1:5希臘的一信徒,是保羅的同工。

            ‧徒18:7哥林多的一信徒,他的姓為猶士都,所以稱為提多猶士都。

―― 陳瑞庭

 

【提多(Titus)】

提多是保羅一位推心置腹的同工,但新約對他的描寫不多,以致我們對他的認識極為有限。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希臘人(加二3),故保羅並不要求他像提摩太一樣先行割禮,才准其加入宣教的工作。然而,有一些猶太信徒卻強烈要求外邦人,包括提多,要行割禮(參徒十五1-29),保羅卻毫不讓步地維護他自己的主張:外邦人不用行猶大人的割禮,也能成為神家裡的人;以致提多得以成為一個十足的希利尼信徒(加二1-5)。
  由於保羅稱呼提多為「照著我們共信之道作我真兒子的」(多一4),我們推想他可能是因著保羅的宣講而歸主,而從第二次宣教工作開始,提多便常與保羅一起,成為他親密的戰友(林後八23),以致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內稱呼他為弟兄(二13)及盛讚他為美好的同工,是與自己一同勞碌的(八23)。由此觀之,提多成了在保羅身旁備受重視的人,再加上他有一顆真摯的愛心,故保羅常派提多處理教會的事務,例如他派提多到哥林多教會去處理教會內的問題,因為提多對哥林多教會存著一份由衷的情誼,情真意切地盼望扶掖教會,化解存在著的問題,且看保羅以下對他的形容:
  「並且提多想起你們眾人的順服,是怎樣恐懼戰兢的接待他,他愛你們的心腸就越發熱了」(林後七15)。
  「多謝神感動提多的心,叫他待你們殷勤,像我一樣。他固然是聽了我的勸,但自己更是熱心,情願往你們那裡去」(林後八16)。
  「……提多佔過你們便宜麼?……」(林後十二18)。
  以上對提多的素描,使我們確定提多委實有善良和真摯的美德,甚適合作關顧和牧養的工作,以致產生顯赫的成果,冰釋教會對保羅的誤會,把與保羅對峙的哥林多教會扭轉過來,此舉帶給了保羅莫大的安慰(林後七7)。繼而,保羅又派他作收集人,收集耶路撒冷教會為饑荒所發起的籌款,他成功地完成任務(參羅十五26)。最後,更留下他於革哩底地,成為進一步建立難於牧養的教會的牧者。
  保羅說提多是他的「同伴和同工」(林後八23)。奇怪的是,使徒行傳中完全沒有言及提多的行縱,反而教牧書信卻記載了他的情況,如在提多書內指出他曾與保羅同行,且留在革哩底(一5)。當保羅寫提多書時,他仍在革哩底事奉,保羅在信內約他往尼哥波立一起過冬(三12)。之後,提摩太後書亦言及提多前往撻馬太(四10)。由於使徒行傳都沒有提及這些行縱,故提多到革哩底事奉的時段有以下三個可能的提議:
  a. 是當保羅在以弗所,或是在該撒利亞被下在監裡的時候。
  b. 是在使徒行傳內某一次的宣教旅程中發生,但卻沒有被記錄下來的。
  c. 是保羅第一次於羅馬被囚而獲釋後發生的。
  我們相信第三個見解最有理據,因為提多書內的措辭與宗旨,與其他兩卷教牧書信的內容相近,可見他們是在同一時段寫成的,既然後者是於保羅第一次於羅馬被囚後寫成的,則提多書亦應如此。
  提多的事奉是成功的,因為教會傳統以他為革哩底的第一任主教。
  最後,我們亦要注意,雖然作者保羅主要是寫給兩位主裡多年的同工,但亦向他們所治理屬靈的群體說話,故作者在卷未的祝福語道:「願恩惠常與你們同在」,這「你們」是第二身的複數代名詞,顯示作者是向著一個群體說話。這樣看來,作者期望除了提摩太和提多外,其他人亦可閱讀這些信簡,甚至在教會聚集時把信的(部分)內容誦讀出來,供教會人士參考,所以我們亦可以說,教牧書信亦是致教會的書簡。

 

提多(Titus)1)一個由保羅帶領歸主的人──「照著我們共信之道作我真兒子的」(多一4);保羅在地中海傳揚和扶植基督教的宣教工作期間,提多成為了保羅親密和可靠的同工(林後八23;提後四10;多一5)。他的名字常見於保羅的書信中(哥林多後書8次、加拉太書2次、提多書和提摩太後書各1次),但使徒行傳卻不曾提過一次。使徒行傳中的緘默,叫人疑惑。有些人認為這是因為提多乃使徒行傳作者──路加──的兄弟。這解釋雖然很是吸引,但卻無法確定。提摩太有一半的猶太人血統,然而,提多的雙親則均是外邦人。對於他如何悔改、如何與保羅初次接觸,聖經並沒有任何記載。聖經第一次介紹提多,是他與保羅及巴拿巴同上耶路撒冷的時候(加二3)。當時似乎是舉行耶路撒冷會議的時期,約為主後50年;保羅第一次宣教旅程結束後不久,便與巴拿巴一同代表安提阿教會,參與該項會議(徒十五)。會議中,引起激烈爭論的議題是:歸信基督的外邦人必須接受割禮;保羅決定以提多作為一個供考驗的個案。會議最後接受保羅的申論,否定了堅持猶太化的派別;提多則被耶路撒冷教會的其他使徒和領袖接受,無須按猶太人的規條行割禮。因此,提多成為了初期教會從強行猶太化的派別中,得著釋放的主要人物。提多極可能是從那時起,便與保羅同行,但直至保羅在第三次宣教的旅程期間,與哥林多教會的關係產生突變,提多始再次出現。根據哥林多後書的記載,保羅正在以弗所擴展事工時,他聽聞哥林多教會與他對敵,並否認他使徒的權柄。保羅嘗試與哥林多教會復和而作出一些行動,包括親自探訪,可惜都失敗了;保羅於是差派提多前往那裏修補這道裂痕。保羅從以弗所往馬其頓與提多會面時,提多便為保羅帶來好消息,說哥林多信徒的態度已經改變了,他們從前的愛心與友情已經恢復了(林後七67)。保羅看見這樣的進展,便派提多返回哥林多,把哥林多後書帶給當地的信徒,並指示提多收集捐獻,以賑濟猶太地的猶太基督徒,這是他先前已開始,卻沒有完成的工作(林後八616)。提多在這任務中,也顯然是成功的(羅十五26)。若假定(使徒行傳末所記載的)保羅首次在羅馬被囚之後獲釋,提多則似乎曾陪同他前往革哩底島宣教。保羅離開革哩底的時候,把提多留在該島,代他鞏固那裏新教會的運作(多一5)。這項任務是艱難的,因為許多革哩底人都不服約束;至於正在掙扎求存的教會,卻已遭假教師侵擾(多一10-16)。然而,提多數年前處理哥林多教會問題的成果,顯示他有靈裏的迫切,也有外交的技巧,以及愛心的關懷,足以面對現存的挑戰。保羅因而有信心把這項使命交在提多手中,認為是可靠的。提多書──保羅三封教牧書信之一──是保羅稍後才寫給提多的,他在信中對提多在革哩底的事奉給予鼓勵。在提多書結束時,保羅要求提多往尼哥波立見他,那是希臘西岸的一座城,保羅打算在那裏過冬(多三12)。保羅很可能是從尼哥波立,或從羅馬──其後保羅再次被囚和殉道的地方,差遣提多往撻馬太宣教。撻馬太現今位於南斯拉夫境內,當時是一個羅馬省份。保羅寫最後一封書信──提摩太後書──時,提多就已經往撻馬太工作(提後四10)。若其後的傳統說法是正確的話,則提多後來返回革哩底,並在那裏擔任教會監督,直至年老。另參:「提多書」。(2)哥林多城中一個歸信主的外邦人。猶太群體普遍拒絕保羅的信息時,保羅便躲進他的家。這提多名叫提多猶士都,見於使徒行傳十八章7節。所有稱這提多是保羅同工的說法,全都得不到證實。另參:「猶士都#2」。(3)維斯帕先的兒子,於主後7981年任羅馬皇帝。另參:「該撒/凱撒」。――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