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提摩太前書」提要 壹、作者 使徒保羅(提前一1;提後一1)。根據聖經的記載,保羅原名掃羅(徒十三9),係以色列人,屬便雅憫支派(羅十一1);按血統而言,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腓三5)。他生在基利家的大數,在名師迦瑪列門下,按嚴緊的猶太律法受教(徒廿二3)。後來成為猶太教中最嚴緊的法利賽人(徒廿六5),為祖宗的律法大發熱心,逼迫教會(加一14;腓三6);然而這是在他不信不明白的時候所作的(提前一13)。有一天,當他要去大馬色捉拿信主的人們時,蒙主耶穌在路上向他顯現(徒九1~5)。從此,他便成了基督徒,並奉召成為使徒(羅一1),主要以外邦人為傳揚福音的對象(加二8)。前後三次出外旅行佈道,東自耶路撒冷起,西至羅馬止,足跡遍歷當時羅馬帝國轄地,建立許多教會,為今日基督教福音傳遍天下奠下根基。他先後至少寫了十三封新約書信,是基督教真理的主要詮釋者。 貳、質疑保羅本人並非作者的理由及辨正 近年來有部分聖經學者,根據下列諸論點質疑《前後書》作者係保羅的可信性,並猜測可能是在第二世紀由別人冒名撰書的。今茲逐點辨正如下: 一、【疑點】書中所用詞彙及文筆風格與保羅其他書信不符,恐係由別人執筆所造成。 【辨正】其他書信乃以教會團體為書寫的對象,而《前後書》則寫給個別私人,語氣自然不同;並且所用詞彙及文筆風格,也隨年紀和代筆人之不同而有變化。 二、【疑點】書中所記載一些事跡,未見於《使徒行傳》,恐係由後人捏造。 【辨正】《使徒行傳》並非保羅的傳記,因此沒有記載保羅一生的行蹤,特別是從保羅第一次在羅馬坐監,至他為主殉道為止,未見於《使徒行傳》,正可從《前後書》和《提多書》得到補足。 三、【疑點】書中所記載的教會組織,與保羅的時代不符,反倒有點像第二世紀時的情況。 【辨正】初期教會的組織,隨年日和環境需要而逐步發展,從起頭僅選立長老(徒十四23),到有各種事務性服事的恩賜與執事(羅十二6~8;腓一1),這在保羅晚年時有所謂監督(長老)與執事的存在,乃是極其順理成章的事,並不令人置疑。 四、【疑點】書中提到的異端教訓,近似第二世紀才出現的諾斯底主義。 【辨正】其實保羅反對諾斯底的觀念,早已出現在《歌羅西書》中;並且諾斯底觀念在基督教出現以前,就已經滲入猶太教了,只不過到第二世紀才確實成為一項學說。 參、受者 《前後書》的受者均為提摩太(提前一2;提後一2)。提摩太係路司得人,比保羅年輕許多,極可能是保羅在第一次旅行佈道訪問路司得時所結的福音果子(參徒十四6~7,21),故保羅視他如同兒子。他的父親是希臘人,母親是猶太人;母親與外祖母均信主,且極其虔誠,自幼教他讀舊約聖經(提後一5;三15)。保羅第二次佈道時提摩太已大有長進,為路司得、以哥念的弟兄們所稱讚,保羅就帶他出去傳道,作為他一生的同工;為了日後在猶太人中間工作的方便,保羅甚至曾給他行割禮(徒十六1~5)。 提摩太為人謹慎,可能略嫌膽怯且退縮(參提後一7;二1);身體也不很強健,患有輕微胃病(提前五23)。但他熱心傳福音,肯為主擺上,且待保羅像兒子待父親一樣,故深受保羅器重(腓二19~23),屢次差派他代表自己看顧並牧養眾教會。而神也悅納他奉獻的心意,所以從他一開始事奉的時候,就藉著保羅與長老的按手,特別賜以恩賜(提後一6~7;提前四14)。 提摩太大部分時間跟隨保羅事奉主,與他同行、同工、同勞(參徒十七14~15;十八5;十九22;二十1~6);甚至當保羅第一次在羅馬被囚時,提摩太也與他同坐監(腓一1;西一1門1)。保羅寫《哥林多後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帖撒羅尼迦前後書》、《腓利門書》時都與提摩太一同列名;提摩太確是保羅一生得意的助手。 保羅最後在羅馬第二次坐監時,提摩太未能與他同在(提後四9,21),在保羅死時是否見面亦不可知。我們僅知提摩太自己也被下監,後來獲釋(來十三23),但在何時何地,則無從得知。 肆、寫作時地 《前書》約在主後六十四至六十五年,保羅從羅馬監獄被釋放之後,再次被捕以前,寫於馬其頓。當時,正值保羅第四次旅行傳道途中,他自己在馬其頓各地作工,而留提多在革哩底(多一5),提摩太在以弗所(提前一3)。保羅有意往尼哥波立過冬並會見提多(多三12)之後,前往亞西亞會見提摩太(提前三14;四13)。 《後書》則於他再次被捕之後,約在主後六十七年為主殉道之前,寫於羅馬監獄。當時,保羅預知自己大難將臨(提後四6),乃寫本書信有意將他的事工移交給提摩太,又叫提摩太知人善任,故信中提到許多人的名字,有好有壞。 伍、寫書的動機 《前書》的寫作原因,是因當時保羅在馬其頓旅行傳道,而留提摩太在以弗所牧養教會(提前一3);一則提摩太還年輕(提前四12),尚未熟練教牧工作,二則當時正流行各種異端教訓(提前一3~7;四1~8;六3~5,20~21),故寫了《前書》,教導他如何抗拒錯誤的道理教訓,如何管理並牧養教會,如何操練自己作個基督耶穌的好僕人。 《後書》則因保羅在旅行佈道途中突然被捕,再度繫獄羅馬,自知在世時日無多(提後四6),被迫簡要地將最後幾件重要的事,寫信作為交託,故含有臨死移交事工的意味。 陸、重要性 際此『末世危險的日子』(提後三1) ,面對邪惡的發展和異端的侵襲,神的工人如何捍衛真理,如何建造教會,《前後書》提供給我們一些適切且重要的資料,其要點如下: 一、首先,我們必須認清自己的職責所在,不能再糊里糊塗,得過且過,而要殷勤作工,去完成神所給我們的託付。 二、聖經上純正的真道,乃是我們對抗異端教訓的最佳利器,神的工人應當在神的話上勤下工夫,而宜避免那愚拙和無意義的爭辯。 三、神的工人不但要教導別人純正的道理教訓,並且還要在生活行為上顯出好的榜樣,才能夠有效地影響別人一同持守真理。 四、神的工人應當知人善任,任命各地教會適當的領導人物,並與他們一同建造教會,保護真理。 五、各地教會的信徒們有正常的生活行為,才能在暗世中彰顯神、見證神,才能被世人信服。 六、同工和信徒們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雖受逼迫、受苦難,也要剛強忍耐到底。 七、使徒保羅給了最佳的見證和榜樣,我們也當像他那樣愛慕主的顯現,至死忠心。 柒、《提前》和《提後》的比較 寫《前書》時的教會是神的家,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三15);寫《後書》時的教會成了大戶人家,內中有了貴重和卑賤器皿的分別(提後二20)。寫《前書》時環境順利,沒有阻礙逼迫,所以注重工人建造教會;寫《後書》時有逼迫患難,所以注重工人自身的忠心守道。寫《前書》時教會內部問題不多,且仍在醞釀階段;寫《後書》時教會問題叢生,多人離棄保羅(提後一15;四10,14,16),好些人的信心受到敗壞(提後二17~18)。 《前書》注重教會的長老、執事;《後書》注重個別忠心的人。《前書》預言教會的敗壞;《後書》有敗壞的事實。《前書》說要在敬虔上操練自己;《後書》說凡敬虔度日的人都要遭遇逼迫。《前書》強調工人的權柄叫人順服;《後書》是工人用溫柔的心勸勉眾人。 捌、與《提多書》的關係及特點 《提摩太前後書》與《提多書》同屬私人書信性質,都是寫給青年的同工,通稱『教牧書信』。其共通的特點如下: 一、注重有形教會的組織:教會初具規模,人數與日俱增,自然事務繁多,問題百出,並不是一、二個專職傳道人所能應付的;因此在教會內部有治理者和服事者的需要存在,從而必須建立一個有效的組織。又因各處教會數目不少,必須有一個普遍而一致的原則,可供工人在遴選長老和執事時知而遵行。此外,又因異端四起,教會遭受擾亂,並不是單有屬靈的道理就可以解決的,教會必須有完整的組織方能勝任。教會一方面可宣揚真理作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另一方面可守住真道、防止異端。教會內的事務又可以有專門人員負責,使一切都有秩序的逐步進展。 二、注重教會人才:注重組織就必注重人才,就是選立長老和執事。長老也就是監督,是為著治理教會(提前三5;五17);執事則是在長老的監督之下,處理教會內部一般事務,重在服事並幫助聖徒。而長老和執事在一個地方教會裏面都是『複數』的,意即一個正常的地方教會,決不可以一人負起一切的責任,一人包辦一切的服事。長老們彼此配搭照料全群;執事們則各有專職,各在自己的部門中服事人。地方教會裏只有這兩種職分,其他的聖徒是各有自己的恩賜、功用、職事,在肢體生活中彼此供應,彼此相助。 三、注重品格:注重人才就必特別的注重品格;不能單看他們是否具備恩賜、才幹,同時也要注意其靈性、品格和名聲是否合適(提前二1~13)。所以每逢提到長老和執事,都特別說到他們的資格,在資格中又是特別注意品格。例如提到監督就說到必須無可指摘,原來他們的榜樣對信徒的影響是大於教訓的,教會敗壞多是先從生活開始,所以教會中走在前頭的人必須品格上沒有問題,才足以帶領弟兄、防止異端。 四、注重秩序:教會不但有長老、執事的組織,在各方面也都要有秩序,例如年老與年幼的關係;男女之間的關係,家庭內婆媳、主僕間的關係,甚至怎樣對待偏向異端者和貧苦的寡婦以及犯罪的人,都有個別的說明。 五、注重要道大綱:在《前後書》中,保羅常用很簡短的字句說出了要道的大綱,如神在信上所立的章程(提一4~6),律法的功用(提前一8~10),敬虔的奧秘(提前三16),純正的道理(多二章),稱義的要道(多三1~8)等等。注重人才,注重他們的品格,但也必須給以要道綱領的訓練,使他們明白基督教主要的道理和主要的原則,這樣才能在工作上不犯錯誤。 六、注重工人的事:他們如何自學(提前四13),如何分解真理(提後二15),如何在生活上追求作信徒的榜樣(提前四12),如何設立長老、執事,而知道在神的家中怎樣行(提前三14~15),又如何在教會遭難,一些人叛道時能忠心站住,又能把道理教授給忠心守道的人。 七、是屬於私人性質:《提摩太前後書》,連同《提多書》和《腓利門書》乃是保羅寫給個人的書信,其他都是寫給教會團體的。《前書》論到教會的工人怎樣把教會組織起來,使她有秩序,可以使教會成為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後書》則論到關乎工人個人的生活,叫工人在教會不忠時自己要怎樣剛強忠心,至死守道,盡力把道理轉交給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 玖、鑰節 「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然而我蒙了憐憫。」(提前一15~16上) 「倘若我躭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當怎樣行,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三15)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前四12) 「你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二15) 「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豫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二21)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祂顯現的人。」(提後四7~8) 拾、鑰字 「良心」(提前一5,19;三9;四2;提後一3)。 「信心」(提前一5,14,19;二15;四12;六11;提一13;二18;三10)。 「愛心」(提前一14;二15;四12;六11;提後一13;三10)。 「真道」、「正道」、「純正的道理」、「善道」(提前一10,19;二4,7;三9,13;四1,3,6;五8;六10,12,20,21;提後一14;二18,25;三7,8;四3,4)。 「敬虔」(提前二2;三16;四7,8;六3,5,6,11;提後二16;三5,12)。 「清潔」、「無虧」、「無偽」、「無可指責」、「不以…為恥」、「無愧」(提前一5,19;三2,9,10;五7;六14;提後一5,8,11,16;二15)。 「服事」、「善工」、「管理」、「作執事」、「治理」、「事奉」、「工夫」、「職分」(提前一12;三1,4,5,8,10,12,13;五14,17;六2;提後一3;四5) 「苦難」(提後一8,12;二3,9;三11;四5)。 拾壹、內容大綱 【教會的工人、事工和見證】 一、引言(一1~2) 二、教會中的真假工人(一3~二7): 1.假工人的危險(一3~11) 2.真工人的見證(一12~17) 3.真工人對青年同工的命令和勸勉(一18~二7): (1)要作信心的戰士(一18~20) (2)要為萬人和一切在位的禱告(二1~7) 三、教會的正常生活、行政和見證(二8~三16): 1.教會正常生活所該有的敬虔表現(二8~15) 2.教會正常行政所該注意的人選(三1~13): (1)監督的資格(三1~7) (2)執事的資格(三8~13) 3.教會正常見證所該有的光景(三14~16) 四、如何作基督的好執事(四1~六21上): 1.防備離棄真道的人和鬼魔的道理(四1~5) 2.要在敬虔上操練自己並教導別人(四6~11) 3.要在言語、行為等各方面作信徒的榜樣(四12~16) 4.要懂得如何勸勉、教導各種不同的人和情況(五1~六10,17~19): (1)對不同年齡和性別的人(五1~2) (2)對寡婦和她們的家人(五3~16) (3)對長老和傳道人(五17~25) (4)對作僕人的(六1~2) (5)對傳異端和貪財的人(六3~10) (6)對富足的人(六17~19) 5.屬神的人所該有的情形(六11~16,20~21上): (1)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六11~16) (2)要保守所託付的真道(六20~21上) 五、結語(六21下)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提摩太前書註解》 提摩太前書(Timothy,FirstLetterto)提摩太前、後書與提多書合稱為教牧書信,是3封寫給兩位年輕牧者的信件,內容關乎以弗所和革哩底教會中,對牧養問題的處理方法。教牧書信的作者上述3封書信在第1節,均指出保羅是作者。自愛任紐(約主後185)的時候開始,早期教會傳統只以保羅為教牧書信的作者。在這些信件中,有許多地方列舉了保羅個人的生平,因而有力地證明保羅確實就是教牧書信的作者。然而,許多學者基於以下的原因,反對保羅是作者。他們指出教牧書信中所用的希臘文詞彙,並沒有在保羅其他的書信中出現。這些信件的主題內容,也與其他書信有別。可是,作者在這裏處理的,是一些關乎教會在組織和紀律等較技術性的問題──一個傳道者寫給其他的傳道者。再者,保羅是一個受過高深教育的人,所應用的詞彙,甚為豐富。教牧書信中,特有的詞語也不會超越保羅的字庫以外。由於保羅經常請人代筆,所以一些不常見的詞語,可能就是出於這些文士。另一個反對的理由是,信中提到保羅某些旅程,跟使徒行傳所描述的並不相符。若認為保羅確曾寫作教牧書信,及作過其中所提及的事情,便是相信他已經從羅馬獄中釋放出來,然後前往革哩底、以弗所和馬其頓各地,使徒行傳沒有提及這些後期的旅程,因為使徒行傳的作者可能有意以保羅在羅馬下監來結束其書信。一些法律上的證據顯示,保羅在當時若沒有被定罪,兩年後便自動會獲釋。一些學者爭辯說,教牧書信提及已發展的教會,證明是後於保羅在世的日子。其中曾提及長老、監督和執事等職任。其實,長老已見於舊約時代,監督則是地方教會裏的幹事,幾乎可以肯定與長老相同。此外,保羅在其書信中,如腓立比書一章1節,也有提及執事。多半保守派的學者和許多其他的學者,都極力主張保羅是3封教牧書信的作者。當然,聖靈可以揀選和默示另外的人,但似乎有更多正面的證據,支持聖靈揀選了使徒保羅的看法。寫作年代假設教牧書信是由保羅執筆,那麼,提摩太前書便可能是保羅第一次在羅馬被囚而獲釋後(約主後61),和第二次入獄之前(約主後64-67尼祿逝世年間)寫成的。至於地點方面,保羅把提摩太留在以弗所後,便繼續前往馬其頓(提前一3),他可能就在那裏寫下提摩太前書。本書當然是寫給在以弗所的提摩太。歷史背景保羅把提摩太留在以弗所管理教會(提前一3)。保羅在第二次旅程中,本想前往亞西亞(而以弗所就是那裏的主要城市)但卻遭到聖靈的攔阻。他於是繼續前往馬其頓和希臘(徒十六6)。在結束第二次旅程的時候,他們略為探訪了以弗所(徒十八19、20)。在第三次傳道的旅程中,他以以弗所為活動的中心,並在那裏住了3年(徒十九1至二十1)。保羅第一次在羅馬被囚時,寫下了以弗所書。不過相隔了好幾年,他又寫下提摩太前書,給當時在以弗所的提摩太。神學大致上,我們可以說提摩太前書的神學,完全與保羅的其他書信和新約整體的神學一致。神的主權與愛,清楚而重複地在書信中表達出來。作者常指出耶穌是真正的神,同時,也是真正的人。救恩是透過基督、藉著在神裏面的信心而得著的。律法並不能拯救人,因為所有人都已違犯了律法。然而,律法是好的,是神給予一個得救之人的指引,引導他們過討神喜悅的生活。信中的內容多半圍繞教會。所有的基督徒也應是教會的一分子。他們可在教會大大地發展基督徒的品格,他們在教會中,比在教會以外,能更有效地事奉神。教會需要有組織,以致能有效地把工作完成。教會必須常常盡力遠避異端,並教導福音的真理。 本書特別充滿勉勵和勸告,由老牧者向年輕牧者──老牧者在信心中親愛的兒子──所發出的。內容提要問候(一1、2)作者自稱是保羅,並自述是蒙揀選、得父神及其子基督耶穌賜下權柄的使徒。保羅可以向年輕牧者和教會,說出帶著權柄的話。本書是保羅寫給其親愛的屬靈兒子提摩太的,保羅並向他發出三重的祝福──從神而來的恩惠、憐憫和平安。異端的神學(一3-20)保羅把提摩太留在以弗所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希望提摩太「囑咐那幾個人不可傳異教」(一3)。保羅認為一個人的信念,與他的行為同樣重要。這裏所描述的異端是諾斯底派的雛型;諾斯底派是最危險的異端,教會與之爭持了多個世紀。這些諾斯底信徒自稱比一般基督徒對真理有較深遠的見識。他們以神為靈、人為物,劃分兩者的界線。對於諾斯底信徒來說,神人兩者之間有無數的天使,天使又有不同的等級,有半神體、分神體等,而不單只有一位中保──耶穌基督。他們指基督教充滿神話和寓言。他們寧願取悅那一群無數的天使,以得著救恩,而不是憑信心接受神的拯救。他們對於界定罪的律法有特別的看法。但正如保羅本人清楚知道的,就是惟有神的恩典可以拯救罪人。教會中正確的敬拜(二1-15)「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二1)禱告在基督教會的敬拜中,佔有極度重要的位置。保羅強調信徒要特別為國中在高位的人禱告(縱使那是羅馬帝國,那君王是尼祿)。保羅在羅馬書十三章,已對此作出清楚的教導;耶穌也曾對門徒說,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太二十二21)。基督徒無論男女,也應向神禱告,向神舉起聖潔的手,舉起那沒有罪惡、憤怒和怨恨的手。「又願女人廉恥、自守,以正派衣裳為妝飾,不以編髮、黃金、珍珠,和貴價的衣裳為妝飾;只要有善行,這才與自稱是敬神的女人相宜。」(二9、10)保羅然後繼續說:「我不許女人講道,也不許她轄管男人。」(二12)今天各基督教會仍在爭論婦女在教會中的地位。雖然,兩性之間在某些方面仍有分別,但女性的地位卻已在許多方面有了巨大的改變。但在這時,保羅並不准許女性擔當教導男性的工作,或是擔當管轄男性的職位。教會中正確的組織(三1至五25)「『人若想要得監督的職分,就是羨慕善工。』這話是可信的。」(三1)在3封教牧書信中,監督的職分明顯是地方教會中的事奉人員,而不是教會的管理人,如二世紀早期的教會的主教。保羅在提多書一章4-7節,把長老與監督相提並論;於是,學者大多認為,保羅只是把這兩個詞語交換使用。提摩太的工作大概跟今天教會中的牧師最為接近,長老(監督)和執事則協助他治理教會。渴望在教會中作長老是值得的。但一個人若希望獲選擔任這職位,便必須具備很高的資歷。他必須是一個在教會內外皆受尊重的人。聖經中列出大部分的條件都頗為清楚,其中有數點是頗為值得注意的。「作監督的,必須無可指摘,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三2)希臘原文直譯為「一個女人的男人」。這便清楚禁止了一夫多妻制,也杜絕丈夫對妻子不忠的情況。這條件大概不會排除一個已離婚並再婚的人,或從未娶妻的獨身漢。教會應堅持其領袖要合乎高度的道德標準。長老若要在教會中執行紀律,必先管理自己的家庭生活。監督也不可因酒滋事。保羅並沒有完全禁止人喝酒,只是清楚要求長老不可受烈酒的轄制。一個擔任長老高職的人,也不應是初入教的人,恐怕他因此自高自大,不能作一個好長老。總括來說,只有品格卓越的人,才可獲選擔任教會中的長老或監督等高職。保羅跟著談及執事的職分:「作執事的,也是如此:必須端莊,不一口兩舌。」(三8)作執事的資格實質上與作長老的一樣。被選任為執事之前,他們必須在教會有事奉的經驗。提摩太前書三章11節指出女性方面應有的資格,經文所指的,可能均指女執事和執事的妻子。第12節則繼續指出教會對執事一般的要求。保羅告訴提摩太說,他希望不久可以來看他和探望教會,但在他可以起行之前,他以這封書信幫助提摩太解決揀選教會領袖的困難。他知道過一個良好的基督徒生活並不容易,但基督可以助他成功。保羅其後用以形容基督的句子,許多學者認為他是取自早期一首崇拜基督的讚美詩(三16)。保羅在第四章強調提摩太作為教會牧者的職責,尤其是他與教會中異端的關係。保羅稱他的世代為「末後的世代」,所以異端是意料中事。一些諾斯底派的異端,教導一種錯誤的禁慾主義,包括禁止嫁娶和禁戒食物。但事實上,神已讓人使用和欣賞這些東西,以彰顯神的榮耀。提摩太的牧職是把神的真理教導會眾,不容許自己陷於討論異端那「世俗的言語」和「荒渺的話」中(四7)。保羅鼓勵提摩太以不斷的屬靈操練,使自己的靈強壯,而且屬靈的操練遠比身體的操練重要。保羅知道提摩太是一個年輕人,一些較年長的基督徒可能會因他的年紀而輕看他。提摩太應更努力,「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四12),爭取他們對自己的欣賞。因為神已呼召提摩太,教會亦已按立他,所以他應努力生活,以完成這些重任。保羅給予提摩太一些十分實際的意見,指出一個年輕的傳道人,應如何與教會中不同年齡和性別的人相處。提摩太應待老年人如自己的父母親、少年人如同弟兄姊妹──重要的是,「總要清清潔潔的」(五2)。保羅十分實際地處理教會中慈善的問題(五3-16)。他特別處理了寡婦的問題。當時,婦女工作的機會極少,且還沒有社會保障和保險制度,婦人一旦失去丈夫,便自然落入絕望的境況中。早期的教會為寡婦造了一份名冊,好讓她們得到照顧。由於出現了不同的實際問題,保羅於是針對這些問題,給予一些意見。他鼓勵年輕的寡婦再婚,由丈夫供養她們。若是有能力的家庭,應認清自己有責任照顧家中有需要的寡婦。那麼,教會便可負責照顧沒有家庭、年老的寡婦。教會既有參與慈善工作的義務,便應盡責、智慧和公平地使用其有限的資源,以達致最佳效果。即使在早期的教會,牧者也是受薪的。保羅說,他們「當以為配受加倍的敬奉」(五17);他又引述舊約,作為他發出這命令的權威。就是古代的教會領袖也並不是完全人,他們的缺點也需要加以處理。有些人喜歡批評教會領袖的弱點。人應拒絕聽受那些批評,除非最後證實那是真實的。若是這樣,教會便應大公無私地執行紀律處分。教會不應太倉猝地揀選和按立教會領袖;不可忽視他們的罪,否則,那些罪便好像是被認可似的。保羅也提醒提摩太遠離諸罪。對於許多基督徒來說,提摩太前書五章23節是一個難題。早期的一些基督徒顯然認為信徒應完全禁戒酒精;至少諾斯底派異端的禁慾者有這個看法。但保羅明明地勸提摩太用一點酒,「因你胃口不清,屢次患病」。最低限度,以酒作藥用在這裏是容許的。基督徒喝酒的問題比這一節所教導的,實在遠為複雜。本段以另一種處理教會領袖犯罪的方法作結(五24、25)。若所犯的罪是明顯的,犯罪者就必須受教會的處分。有時候,一些罪對人來說是不明顯的,但神卻知道,並加以處理。反過來說,教會領袖的善行也是這樣。有關基督徒生活的一些實際教導(六1-21)昔日奴隸制度是認可的。基督徒奴隸應當是好奴隸,基督徒主人也應當是好主人。在許多世紀之後,基督徒原則否定奴隸制度,但當時若要保羅或任何人帶領一個推翻奴隸制的行動,是極之不可能的。保羅再次勉勵提摩太,遠避異端的教訓,要忠心地教導福音的真理。這部分有兩段(六6-10、17-19)談及基督徒對於財富的態度。保羅謹守耶穌的教訓。金錢可以成為一個假神,並為教會中的成員帶來各種罪惡。然而,金錢也可用來事奉神,並轉化為天上的財寶。最後,保羅又以兩段話(六11-16、20-21)勉勵提摩太,盡力做一個真正屬神的人。他應作神的精兵,打一場美好的仗。這樣生活是艱苦的,但提摩太應定睛仰望榮耀的基督第二次的降臨。本書以一句簡短的祝福作結:「願恩惠常與你們同在!」SamuelCartledge另參:「保羅」;「提摩太後書」;「提多書」。――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