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提比哩亞」 提比哩亞 Tiberias(地名) 字義: 來自河神 From the Tiber (as river-God) 彙編: ‧民34:1;約9:1,21:1加利利海濱之一城,為分封王希律所建,以在位之羅馬皇帝提比留該撒之名名之,猶太人視為四聖城之一。城至今尚在。猶太人謂:「因城中居恒有祈禱之聲聞於天,不然全世界頓墮混沌。」 附註: 其餘三城即耶路撒冷,希伯崙,撒弗得。提比亞海即加利利海。又名革尼撒勒湖,亦名基尼烈海。 ―― 陳瑞庭 提比哩亞(Tiberias)位於加利利湖西岸中部的城市,約於主後20年由大希律之子及加利利和庇哩亞的分封王希律安提帕(主前4至主後39)所建,並以皇帝提庇留的名字給這城命名。這城今天稱為太巴列,實際上是沿用和保存了提比哩亞這古代的名字。他遺棄了在主前4年所建的塞法里斯之後,便以提比哩亞作其新首都。提比哩亞的位置有好幾個優點:她位於湖上一片突出的山岩以下,這天然的屏障為她提供了保護;她是從南西北各方向而來大道之交匯點,可讓希律容易控制其管轄範圍的各部分;稍往南下,就是著名的溫泉,羅馬作家老皮里紐就曾談及溫泉在保健方面的特質。希律在湖畔建了一座王宮,因為他知道背後有一個天然的堡壘而感到安全。他在宮中又可飽覽加利利湖全景。在興建這城的期間,發現了一塊墓地,這使猶太人排斥這城,不過在加利利湖四周仍有不少猶太人聚居的中心,尤其是在提比哩亞以北的抹大拉、迦百農、伯賽大及其他各地。這城後來由各種不同的外邦人居住,其中有些人是被希律強迫而來的,有窮人、奴隸,也有一些頗為富裕的人。希律為他們提供優質的房屋和土地,以致能聚集一個為數不少的人口(約瑟夫《猶太古史》18.2.3)。根據福音書的記載,耶穌從未去過提比哩亞,這可能出於對猶太人禁忌的尊重;因猶太人認為那地已被屍體玷污了。這城在新約中只提及過一次(約六23),那裏談到耶穌餵飽五千人後,有船從提比哩亞來。約翰福音六章1節及二十一章1節則提及提比哩亞海,即加利利海。猶太人在主後65年起來反抗羅馬人的時候,提比哩亞的外邦人也支持他們。在岩石下的王宮後來被毀,這城的防禦則由羅馬軍進駐。在這猶太人的叛亂中,提比哩亞一直支持猶太人的政策。然而,當維斯帕先將軍圍攻其中一些城鎮,提比哩亞便投降了。尼祿把提比哩亞、他里基亞,和伯賽大猶利亞等加利利城市,和14個村莊交由傀儡王希律亞基帕二世(主後48-100;徒二十五13-27)管理,因此,提比哩亞雖不再是首府,但卻仍在猶太人的統治下,直至主後100年。耶路撒冷於主後135年,在猶太人第二次叛亂期間陷落後,提比哩亞便成為一個強大的猶太人中心,並被視為巴勒斯坦四個聖蹟之一。猶太公會在主後150年從塞法里斯遷至提比哩亞,不久成立經院,供拉比作研究。米示拿和巴勒斯坦的他勒目就是在主後三至五世紀期間,在提比哩亞編成的。――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提比哩亞海(Tiberias,Seaof)加利利海的別名,見於約翰福音六章1節及二十一章1節。另參:「加利利海」。――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