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聖靈

 

【聖靈是誰】許多人對聖靈有錯誤的觀念,以為祂只不過是一種無形的屬靈能力而已。其實,聖靈乃是獨一的真神所擁有的三種位格之一,正如聖父和聖子有祂們的位格,聖靈也有祂的位格,絕不僅僅是個能力而已。因為祂是有位格的,所以聖經才有「褻瀆聖靈的,總不得赦免」(太十二31)和「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太廿八19)的話;若不是祂有位格,人也就無從褻瀆祂、無從奉祂的名施浸了。

         此外,聖經還告訴我們,聖靈會「催」(可一12),會「引導」(路四1),會「被干犯」(太十二32),會「被試探」(徒五9),會「說話」(徒八29),會「吩咐」(徒十一12),會「差遣」人(徒十三4),會「定意」(徒十五28),會「禁止」(徒十六6),會「指證」(徒廿23),會「選立」(徒廿28),會「藉先知」說話(徒廿八25),會「隨己意分給各人」恩賜(林前十二11)。凡此種種說明聖靈不只是能力;祂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能指揮,能管理。所以說,祂是神,祂有神格。

         聖靈是神,祂和聖父一樣是「永恆」的(參來九14),祂無所不在(詩一百卅九7),無所不知(林前二10),無所不能(路一35)。── 黃迦勒

 

聖靈(HolySpirit)三位一體神的第三位。「靈」這個字從古時開始,已用來形容及解釋神的能力在人之內、之上及周圍運行。人都明白這是神的能力。舊約時代從最早期的希伯來文學開始,「靈」字顯然有3個基本的意思。士師時代一.神的風神的風使洪水消退(創八1),把蝗蟲吹到埃及(出十13),又把鵪鶉颳到以色列的營中(民十一31)。出埃及時,神鼻中的氣分開了紅海的水(出十四21)。二.生命氣息神的生命之氣使人有生命(創二7)。希伯來人最早的信念之一,就是人有生命。這完全是因為神的氣或靈在他裏面運行(創六3;伯三十三4,三十四1415;詩一○四2930)。到了後期,神的靈和人的靈之間,並靈和魂之間,有了較清楚的區別。但在最早的時期,這些都有大致相同的意義,同為人與獸生命之源、神能力的彰顯(創七1522;參傳三1921)。三.超常言行的靈人有時會被神的能力完全控制、支配,作出超乎尋常的言行。

如此的言行,顯明這人是成就神旨意的器皿,此人便得到應有的尊重。這似乎是王國以前識別領袖的方法──俄陀聶(士三10)、基甸(士六34)、耶弗他(士十一29)都是這樣認明的;第一位王掃羅也是一樣(撒上十一6)。同樣,最早期的先知被神感動時,也有超乎尋常的言行(撒上十九202324)。用這個方法來斷定神的任命,自然引起一些嚴重的問題:究竟超常的言行,是否唯一屬神的證明?又是否所有超常的言行,都有同等的地位?舊約似乎顯示,在被擄到巴比倫之前的王國時代,這些都是當時重要的問題。王國時代士師時代的領袖,權柄是從恩賜而來的;但王國時代的王位,卻是世襲的。於是兩個時代之間的過渡時期,便產生了一個問題:究竟受神的能力膏抹,是否作王的條件,它又應否成為加冕儀式的一部分?北國以色列的國祚較短,所以這個問題較多爭議。耶戶有權作王,是因為神命令以利亞把他膏抹;南國的模範國王大衛,也是因為曾被撒母耳膏立,才有作王的權利(撒上十六13;詩八十九2021)。

承受職任的資格和神的膏抹這兩個問題,到了被擄之前的時代,變得更為尖銳。究竟誰人才是神真正的代言人呢?是祭司?是在祭禮中事奉的先知?還是獨立的先知?在聖殿的祭禮中事奉的祭司和先知,有公認的職權。獨立先知的權柄,則完全來自感動的催迫。這兩種人,究竟誰才是神話語的來源呢?即使在今天回顧,我們仍然不能毫不猶豫地站在後者的一方。以賽亞和耶利米都攻擊當時的正式代言人的敗壞(賽二十八7;耶六13,二十三11)。同時,哈巴谷和撒迦利亞等列為正典的先知,很可能也在祭禮中事奉。(近代學者的結論是,至少部分的詩篇,原是聖殿崇拜時先知的話。)另一方面,禮儀和靈感若發生衝突,得勝的往往是受靈感的先知。這先知的話語也會列為從神而來。最著名的兩個事件,是米該雅和亞哈400個先知的衝突(王上二十二5-28),以及阿摩司和伯特利祭司亞瑪謝之間的牴觸(摩七10-17)。最早期的希伯來思想,視超常言行為神的能力直接產生的結果。即使這些異常言行是邪惡的,也不能例外。掃羅被惡魔擾亂,就是一個例子(撒上十六14-16)。神的靈可以為惡而來,也可以為善而來(參士九23;王上二十二19-23)。由大先知起,有關聖靈的討論開始變得謹慎。對以賽亞來說,靈是神的特質,祂和祂的行為,與世人不同,就是因為靈的緣故(賽三十一3)。後來出現「聖」字這形容詞,把神的靈和其他所有靈或魂,分別開來(詩五十一11;賽六十三1011)。超常的說話並非全是神的話。假先知的存在,充分顯示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因此,試驗預言的準則,必須基於信息的內容和先知的品行,而不是受感的程度或性質(參申十三1-5,十八22;賽四十四78;耶二十三14;彌三5)。當時需要分辨感動的真偽;他們要把神的話語和僅僅不尋常的言語分別開來。主前八至七世紀的先知,似乎十分不願說他們的感動,是來自聖靈(彌三8可能是唯一的例外)。這個分辨靈感的需要,或許便能解釋這個奇怪的舉動。又或者如何西阿書九章7節所暗示,人已過分將聖靈等同為瘋癲的超常言行。沒有一段安靜的時刻,便不能把神的話語和不雅的行為分別開來。然而這些不雅的行為,以往卻公認是聖靈的明證。從最早期認識聖靈開始,到偉大的先知為之而掙扎,問題仍然存在:人怎樣辨明所經歷的是聖靈的感動?人怎樣分辨靈感的真偽?聖靈和形式化的崇拜,以及靈感和禮儀之間,怎樣維持正確的平衡和健康的張力?被擄和歸回時代在被擄時代和歸回時代的文獻中,聖靈的角色縮窄為兩種功用。一.先知的靈後期的先知再次明言,聖靈是預言的默示者(參結三1-422-24;該二5;亞四6)。回顧被擄之前,這些先知更坦承「從前的先知」,也受到了聖靈的感動(亞七12)。把聖靈的角色高舉為預言默示者的傾向,在兩約之間日益增強。到了拉比猶太教時,聖靈幾乎變成了先知書唯一的默示者。這些先知書就是今日的聖經。二.末世的靈在被擄和歸回時代,人們對聖靈的角色有另一個觀念,就是理解為在將來的世代中所彰顯神的能力。他們盼望神顯出祂的能力,完全潔淨世界,更新被造的天地。這個對末世的盼望,主要源自以賽亞的預言(賽四4,三十二15,四十四34)。一位受聖靈所膏的,帶來了至終的救恩。在以賽亞書中,這盼望表達得最清楚(賽十一2,四十二1,六十一1),但其他書卷也表達了同樣的渴慕。為了新天新地和新約的緣故,聖靈在末世將要充充足足的澆灌全以色列(結三十九29;珥二2829;亞十二10)。那時候,人和神的關係將會更有活力,更為直接(耶三十一3134;結三十六2627)。在耶穌降生前的時代,對於聖靈是先知的靈和末世的靈之概念,發展成一個廣為人接受的教條:已不能再在當代經歷聖靈了。聖靈從前是先知書的默示者,但在哈該、撒迦利亞、瑪拉基以後,已經收回聖靈(《馬加比一書》四44-46,九27;《巴錄啟示錄》八十五1-3;參詩七十四9;亞十三2-6)。到了彌賽亞的時代,聖靈將要再度降臨,但在這過渡時期,聖靈不會臨到以色列。如果有人能配得聖靈,那人無疑便是差不多和耶穌同時代的希列(猶太人的領袖兼夫子,主前60?至主後20?)。但即使是他也沒有領受聖靈的感動。據說希列有一次和幾個智慧人聚會時,天上有聲音說:「在這裏的人中,有一人配得聖靈臨到他身。可惜他生不逢時。」眾智者都望向希列。人接受了聖靈不再降臨後,聖靈和律法相比,便變得次要了。聖靈原是律法的默示者,但人既然不能再直接經歷聖靈,律法便成了聖靈唯一的表彰。律法超然的地位,和詮釋律法者的權柄,遂成為耶穌事工和基督教初期發展的時代背景。新約時代要明白新約有關聖靈的教訓,首先要瞭解新舊兩約的教訓有何異同。新約很多用法,如果沒有了舊約的概念和經文作為背景,便不能完全明白。例如:約翰福音三章8節的「風」和「靈」是雙關的;以及帖撒羅尼迦後書二章8節「口中的『氣』」和啟示綠十一章11節「生氣」等,把我們帶回到我們開始時所談過,希伯來文「靈」字的基本意義。新約的使徒行傳八章39節;啟示錄十七章3節,二十一章10節和舊約的列王紀上十八章12節;列王紀下二章16節;以西結書三章14節;均對靈有同樣的概念。對於聖經背後有聖靈的權柄,新約的作者也和眾拉比有相同見解的(參可十二36;徒二十八25;來三7;彼後一21)。新舊兩約之間的連續,最重要的一點卻是舊約作者所期待的盼望,在新約中應驗了。然而基督教也不僅是應驗了的猶太教而已。在耶穌的重要性,以及因耶穌的生平和工作而對聖靈的新定義,都顯出不能銜接,表明這個新信仰的獨特性。新時代的靈耶穌的事工和初期基督徒的信息最顯著的特點,是他們憑信宣揚說:新時代的福祉已經臨到,末世的靈經已澆灌下來。除了住在昆蘭的愛色尼派以外,猶太教並沒有哪個團體或個人,膽敢作出這樣的宣告。先知和拉比期待彌賽亞時代的降臨,啟示文學的作者警告這時代即將來到,但誰都沒說它已經來臨。即使是施洗約翰,也只提到要來的那一位,和不久將來聖靈的事工(可一8)。但對耶穌和初期信徒來說,盼望經已成為活生生的事實,這樣的宣揚帶來了「在末後的日子」所有的興奮感覺。不瞭解基督徒信仰和生命中的末世的層面,便不能明白有關聖靈的教訓和經歷。耶穌顯然認為祂的教訓和醫治,應驗了先知書中的盼望(太十二4142,十三1617;路十七2021)。祂看自己為受聖靈所膏,是要成就末世救恩的媒介(太五3-6,十一5;路四17-19)。祂又認為祂趕鬼的工作是神末世能力(聖靈)的果效,並末世統治(國度)的彰顯(太十二2728;可三22-26)。福音書的作者(尤其是路加)特別論及聖靈在耶穌出生(太一18;路一354167,二25-27)、受洗(可一910;徒十38)、傳道(太四1,十二18;可一12;路四114,十21;約三34)所擔當的角色,以強調耶穌生平和事工的末世特性。基督教是「在末後的日子」五旬節聖靈澆灌時開始的。異象和受感說話,是先知約珥所預言新時代來臨的證據;這些驚天動地的經歷都臨到了(徒二2-41718)。希伯來書稱所賜的聖靈是「來世權能」(來六45)。保羅對聖靈的看法更是強而有力。他認為聖靈是神完全拯救的憑據(林後一22,五5;弗一1314),是神最後收成人類「初熟的果子」(羅八23),又是信徒領受天國作為產業「第一期的付款」(羅八15-17;林前六9-11,十五42-50;加四67,五16-182223;弗一1314)。聖靈再次被視為來世的能力,是神在末世統治的特色,是如今塑造和改變信徒生命的能力。對保羅來說,所賜下的聖靈只是一個終生歷程的起點,這個歷程要等到信徒的全人完全受到聖靈的指引,才算結束(羅八1123;林前十五44-49;林後三18,五1-5)。這更代表現時的信心經歷,是維持在張力之中。張力的一方是神在信徒生命中已經開展了的事工,另一方是還未進入神恩典中的部分(腓一6)。這是聖靈和肉體的鬥爭,生和死和鬥爭(羅八101213;加五1617,六8)。羅馬書七章24節和哥林多後書五章2-4節,深切地表達了「在聖靈中」的生命和「在肉體中」的生命(參加二20),兩者之間的末世性張力。聖靈和新生命聖靈既是新時代的記號,新約的作者一致同意聖靈是把信徒帶入新時代的恩賜,實在不足為奇。施洗約翰形容將要來的那一位,要用聖靈與火來施洗(太三11)。根據使徒行傳一章5節和十一章16節的記載,耶穌使用了這個意象,祂的應許更在五旬節應驗了。聖靈的澆灌,是復活了的基督把門徒帶入新時代,引進「末後日子」的方法(徒二1733)。路加寫使徒行傳的其中一個目的,似乎是強調所賜的聖靈在歸信的過程中十分重要。「所賜的聖靈」是使人成為基督徒的決定性因素(徒二3839)。人在世上可以跟從基督,但只有五旬節時賜下的聖靈,才能使他「信(即委身於)主耶穌基督」(徒十一1617)。即使是藉水禮相信福音的信息,沒有了聖靈作為決定性的證據,人仍不算是完全接受基督,向祂委身(徒八12-17)。彼得認為未承認相信、未曾受洗的人,只要在生命中彰顯聖靈的同在,便足以證明已蒙神接納(徒十44-48,十一15-18,十五7-9)。同樣,「靈裏火熱」的亞波羅(徒十八25,和合本作「心裏火熱」;參羅十二11)雖然對「主的道」認識得不足(徒十八24-26),卻沒有必要在「約翰的水禮」之上,加上基督徒的水禮。然而,在以弗所的12個所謂門徒,其實對聖靈一無所知,證明還未成為主耶穌的門徒(徒十九1-6)。路加記載保羅詢問他們:「你們信的時候受了聖靈沒有?」(徒十九2)這和保羅書信的重點有若干符合。踏出信心的一步和接受聖靈,有如硬幣的兩面,不可分割:接受了聖靈,便開始基督徒的生命(加三23);因信而得的義和聖靈的應許,同被稱為「亞伯拉罕的福」(加三1-14);人受了聖靈的洗,便成為基督的肢體(林前十二13);人「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基督徒(羅八9);我們惟有接受了聖靈,才能成為神的兒女,稱祂為父(羅八14-17;加四67);如今由神所定,建立神和信徒之間連繫的印記,是聖靈,不是割禮,也不是水禮(林後一22;弗一1314)。聖靈既代表了新時代的特性和生命,便只有所賜的聖靈,才能領人進入新時代,經歷新時代的生命。惟獨聖靈才是生命的賜予者,聖靈也是新時代的生命(羅八2610;林前十五45;林後三6;加五25)。約翰的作品中,聖靈也是賜生命的靈(約六63)、從上面來的能力、帶來重生之屬神生命的種子(約三3-8;約壹三9)、信基督時帶來生命的活水江河(約七37-39;參約四1014)。約翰福音二十章22節又把接受聖靈描繪為新的創造,和創世記二章7節相類。因此,約翰壹書三章24節和四章13節,把擁有聖經和經歷聖靈,列為有神生命的證據。新約的靈藉聖靈開始的新生命,必須倚靠聖靈,才得以繼續(加三3)。基督藉著聖靈完成使命(來九14),「在基督裏」的人也必須靠著這靈,才能活出基督徒的生命。耶穌應許信徒,他們受審時有聖靈的感動(可十三11);初期的基督徒,也體驗到這個應許的成就(徒四831,六10,十三9)。此外,他們更經常經歷聖靈帶領他們的事工(徒一8,八2939,十19,十一12,十三24,十五28,十九21;彼前一12;並約十六8-11,二十21-23),又加添他們力量(徒九31;彼前四14;約十四至十六)。其中保羅清楚地表示,基督教和當時猶太教的分別,在於基督徒倚靠聖靈作為他們的資源和方向。生活可以是「靠著肉體」,體貼肉體自私的情慾(羅八4-61213;加五13);奉行宗教也有所謂「憑著字句,在乎儀文」(羅二2829,七6;林後三6;加四910;西二20-23)。但基督徒卻「被聖靈引導」,「順著聖靈而行」,「靠聖靈行事」(羅七6,八4-614;加五1161825)。信徒裏面的聖靈,正是先知所渴望新約的應驗。心中受割禮,使人立刻而直接地認識神的旨意,並自發地崇拜,遠超依照禮儀的崇拜方式(羅二2829,七6,十二2;林後三3,暗引耶三十一31-34;弗二18,六18;腓三3;參約壹二27;猶20)。聖靈的彰顯以上的討論已經證明,初期的基督徒和古代的希伯來人一樣,聖靈令他們聯想到經歷神的能力。在新約和舊約,「靈」是用來解釋新生命和活力(參上述)、從律法中得自由(例:羅八2;林後三17)、靈力恢復和更新(例:參賽三十二15;結三十九29,與約七27-29;羅五5;林前十二13;多三56)的字眼。瞭解歸因於聖靈的經歷究竟有多少,是十分重要的。這些經歷包括了:超常的言行(徒二2-4,十44-46,十九6;參徒十10,及二十二17──「魂遊象外」;林後十二1-4;啟一10,四2)、感性的經歷(例:愛──羅五5;喜樂──徒十三52;帖前一6;參加五2223;腓二12)、光照的經歷(林後三14-17;弗一1718;來六4;約壹二20)、在道德上改變的經歷(林前六9-11)。同樣,保羅所論到的聖靈恩賜(charismata),是把神的恩典化為事實的行動或言語。恩賜對他來說,包括了受感而說的話(林前十二810;參林前二45;帖前一5)、行異能、醫病(林前十二9;加三5;參來二4)、幫助人、治理事、勸化人、施捨、憐憫人(羅十二78;林前十二28)。從經歷的角度談論聖靈時,我們仍然不過分強調某些經歷和聖靈的彰顯,就像初期的基督教,只是一連串的「山上經歷」或靈性高潮。這些經歷顯然範圍廣泛。但除了作先知講道以外,聖經從來沒有指明哪個是所有信徒都當尋求的恩賜。新約也沒有提過有第二(或第三)種重要的恩賜。事實上,保羅更警告人,不可過分重視某樣聖靈能力的彰顯(林前十四6-19;林後十二1-10;參可八11-13)。聖經重視比較持久的經歷,特別是內裏和神關係的表彰(徒六35,十一24──「被聖靈充滿」;弗五18)。我們所接觸的,是最早期基督教充滿活力的經歷。聖靈如果是基督裏新生命的氣息(參結三十七91014;約二十22;林前十五45),我們便可以把這比喻再推進一步。聖靈便像呼吸一樣,不是我們時刻都察覺到的。但人若時常都不知不覺,便證明他出了問題。聖靈的相交最初期的基督教會,就是在這種共享聖靈的經歷中,增長發展出來。這是「聖靈相交」的真義:在同一位聖靈中有分(腓二1;參徒二42;林前一4-9)。所賜的聖靈把撒瑪利亞、該撒利亞和其他地方的信徒,引入聖靈的團契中(徒八,十)。這一靈的經歷,可說是個統一的力量,把保羅所事奉的各個教會,維繫在一起(林前十二13;弗四34;腓二1)。在這裏我們可以看見神聖靈的彰顯,對保羅是何等重要。教會的合一和在團結中的增長,正是建基在這些各種不同的聖靈經歷之上(羅十二4-8;林前十二12-27;弗四4-16)。保羅心目中的屬靈恩賜,是信徒共有的屬神生命,在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現。這些恩賜能使共同的生命和崇拜得益處、蒙建立,故此獲得保羅的珍視(林前十二7)。他如此看重作先知講道的恩賜,也是這個原因(參徒二1718):這恩賜不但造就全人(心思和靈魂),更能造就整個團體。說方言的恩賜就沒有這個優點(林前十四)。基於同樣的理由,保羅也十分小心,不是所有聲稱是屬靈恩賜的,他都輕易相信。因為受感動的經歷,並不能自證是屬神的。他勸告說,每個這類的聲言,都當交由會眾審定。凡不能從同有聖靈的人中得到回應,又不造就屬靈團體的,不太可能是聖靈的恩賜(林前二12-15,十四29;帖前五19-22;參太七15-23)。神的權柄是在受靈感的先知所說的話上,還是在制度化的禮拜上,是舊約時代一個難題。保羅在此也為這個問題,提供了解決的方法。這方法超越了受靈感的人和公式崇拜之間的對立。擁有聖靈的,不是一兩個受膏的人,而是所有信徒;能被聖靈使用作為施恩器皿的,也不獨是一個先知,而是全體會眾(羅八9;林前二12,十二711)。權柄不是單在靈感,也不是單在公認的職分上,而是在於靈感和團體的相互作用和關係上。個人受感的說話或行動,得到全體的驗證和認可。基督的靈早期基督教對聖靈的認識,最重要的發展及要素,是聖靈成了耶穌的靈(徒十六7;羅八9;加四6;腓一19;彼前一11;參約七38,十五26,十六7,十九30;啟三1,五6)。怎樣辨別真正的靈感,是舊約時代另一個問題。基督徒藉對聖靈較精確的定義,為這問題提供了答案。答案的一部分是:為耶穌作見證的就是聖靈(約十五26,十六1314;徒五32;林前十二3;約壹四2,五78;啟十九10)。答案的另一半則更為深遠:耶穌自己也從聖靈得著感動和能力。故此,我們當看聖靈為兒子名分的靈。這靈感動同一的禱告,使人像耶穌一樣,和神建立父子的關係(羅八15-17「同為後嗣」;加四67)。聖靈是神的能力,把人改變為神的形象,使信徒像基督(林後三18;參羅八29;林前十三,十五44-49;腓三21;西三10;約壹三2)。經歷耶穌的靈,就是經歷釘十字架的基督,又經歷被高舉的基督。不但經歷祂復活的大能,更是經歷祂的受苦和死亡(羅八17;林後四7-1216-18;加二20;腓三1011)。基督的靈之特點,不是除去或改變肉體的軟弱,乃是在軟弱中經歷神的能力,藉死亡而體驗生命(林後十二910)。對信徒來說,聖靈和被高舉的基督之間的關係,更為密切。聖靈實在是耶穌現今存在的方式(羅一4;林前十五45;提前三16;彼前三18)。經歷聖靈就是經歷耶穌(約十四16-18;羅八910;林前六17,十二4-6;弗三1617;啟二,三)。沒有聖靈,或不藉著聖靈,便不能認識耶穌。人所能經歷的聖靈,是具有基督的特質,能使願意順服者得著同樣的特質。在此之外,任何所謂屬靈的經歷,都不值得基督徒重視,反而應當棄絕和避開。JamesD.G.Dunn――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