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團契

 

團契

教會裡有各種不同的團契,都因年齡相近、興趣相同,可以同在一起,彼此相聚交通,真快樂無比。
  團契這名詞在聖經希臘文可讀作KOINONIA。英文聖經常譯作FellowshipCommunion。是指彼此交往時的體驗。中文聖經就譯作相交我們既是與父並祂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的(約壹一:3),又與主內弟兄姊妹互相交往彼此勉勵,就形成一種團契生活。愛主更深,靈命長進。至於不信的和犯罪的,甚至屬鬼的,就無法與我們共用這種屬靈的團契(林後六:14;林前十:20)。那些人既沒有主所賜的生命來與父神並主耶穌基督相交,更談不上愛主和長進。他們即使曾經一度參加過團契,如今被淘汰而至失落,就成必然的現象了。
  在相交的觀念裡KOINONIA也包含有份”JOINT PARTICIPATION的意思。保羅向腓立比教會表明,要徹底的認識基督就當曉得和祂一同(KOINONIA)受苦。(腓三:10)這是要信徒在基督的受苦上有份。因此連擘餅紀念主時,我們就同領KOINONIA)基督的血和身體了(林前十:16)。我們既在紀念基督受苦受死上有份,也就因著餅和杯合而為一了(十:17)。凡跟從主的人都在基督的受苦上有份。難怪不少信徒能認定接受苦楚是至暫至輕的,且還心裡歡喜滿以為光榮呢!(徒五:41)。
  在馬其頓的外邦教會願意在供給聖徒的恩情上有份(KOINONIA(林後八:4)。他們甘心樂意地以籌得款項,捐助耶路撒冷聖徒中這種支體間休戚相關的心,確把主裡相交相契的關係表現出來了。聖靈也提醒教會不可忘記行善和捐輸的事(KOINONIA)。因為這樣的祭是神所喜悅的(來十三:16)。
  保羅稱讚腓立比教會一向是在同心合意的(KOINONIA)興旺福音的事工上有份。保羅自己原是為福音的緣故而受捆鎖,然而對這捆鎖,腓立比的信徒能篤信不疑,放膽傳道(腓一:12-14)。惟有同心合意地在興旺福音的事工上有份,信徒才能獲益,教會才會長進,神的名字就因此得榮耀。
  保羅給哥林多教會的祝福中,願他們常有聖靈的感動KOINONIA”(林後十三:14)。信徒們因都在聖靈裡有份而蒙福。事實上,聖靈既已住在我們心裡,我們哪能抹煞聖靈、消滅聖靈的感動呢?還常以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的口氣、來原諒自己嗎?一個常與聖靈相交相契的信徒,就必在屬於聖靈的各樣事工上有份。順服聖靈的指示,遵行神的旨意,討主的喜悅。
  團契裡的弟兄姊妹,在父神並主耶穌基督裡相交相關,在同一位聖靈裡有份,同享屬靈的喜樂。一起唱詩、一起禱告、一起查經。在苦難上彼此體恤瞭解、接納安慰。在各樣的事工上,共肩重負,共同分擔。不看個人的利益,只為福音而同心合意。這樣,才是真正團契生活的意義。

 

相交/團契(Fellowship)與神及其他的信徒相交,是基督徒生命的精粹。在太初的日子,亞當被安置在園子內,可以享受與神相交相親。但他選擇要行使其自主權,不甘活在神的恩典和看顧下,便破壞了相交的關係。於是亞當和夏娃把自己隱藏起來,躲避神(創三8)。然而,神立刻找出他們來(三9),又向他們啟示祂至終要顯明祂的計劃,就是透過一位拯救者,使罪人與祂復和(創三15)。

舊約告訴我們,神如何呼召一群特別的人與祂建立關係。以諾被稱為一個與神同行的人(創五2224)。同樣,挪亞亦活在與神相交的生活中(創六9)。還有以色列人的父亞伯拉罕,就被稱為「神的朋友」(雅二23)。舊約的眾聖徒中跟神相交最深的,莫過於摩西在西乃山上40天與神共處的事蹟(出二十四)。在後來的以色列歷史中,大衛曾寫下一些詩篇,反映出他的心靈如何活潑地與永生的神互相契合(詩十六,三十四,四十,六十三)。

因著基督在十架上所成就的工作,神現今永久活在信徒的心內(約十四23)。故此,在這個新的盟約之下,相交就是指信徒與基督在靈裏生命的合而為一(約十四2021)。與神相交是基督徒生命的目標(約壹一3);當我們「面對面」跟救主相見的日子(林前十三12),這關係便會永遠臻至完全,那時也是神要與祂的子民安居天國的時候(啟二十一3)。福音不但使人神之間的關係復和,信徒之間的相交亦因此得以恢復。耶穌與門徒共進最後晚餐,顯明相交中所包含縱橫兩個層面(可十四22-25)。耶穌在那樓房內與眾門徒分享了一頓神聖的愛筵。主和跟隨祂的人的心都因那深邃的愛與委身,緊緊相連。後來,門徒發現他們的心,都因對主共有的忠誠而堅強地聯成一體。十架和聖靈的澆灌帶來教會的建立,那就是與神、與人彼此相交者共聚的新社會。從使徒行傳起初數章的記載,描繪了初期的基督徒之間情誼的深度。信徒每天都聚在各人的家中彼此教導、相交、擘餅和祈禱(徒二4246)。他們的同心,到達一個深度,就是眾人把家業都拿出來,凡物公用,以幫助有需要的弟兄(二4445;四32-35)。可能,早期信徒相交主要的特色,就是「愛弟兄的心」(帖前四9;彼前一22)。因著愛的催迫,保羅在外邦的教會中間,為耶路撒冷的貧民收集捐款。當羅馬書十五章26節論及馬其頓和亞該亞眾教會的餽贈,翻作「捐項」的詞語,在希臘文中就正是「相交」的意思。同樣,腓立比教會與保羅的「相交」,是以餽贈支持使徒事工的行動來表達(腓一5,四1415)。聖經採用幾個形象來描繪初期教會那種同心合一的精神。第一個是「神的家」(弗二19;提前三15),或「信徒的家」(加六10)。在神的家中,愛心和接待是務須緊記的規則(來十三12)。此外,教會又被稱為神在地上的家(弗三15)。神是父親,信徒是祂忠心的兒女。神家中的生活應以愛心、溫柔、憐憫和謙卑來管治(腓二1-4)。最後,基督徒的相交可用「一個新人」或「一個身體」來代表(弗二1516)。雖然人在天性上有許多不同的地方,但聖靈能把信徒結成一體(弗四4-6)。在這個以愛相交的團體中,沒有一個信徒是無關重要的。每個成員都從神得著屬靈的恩賜,以協助整個身體靈命的成長。聖經在約翰壹書一章7節,為相交奠下了基礎:「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所以,耶穌基督是一切屬靈相交的源頭。我們只有先與神建立正確的關係,才能經歷跟其他信徒真正的相交。一如光明與黑暗彼此不能融和,信徒跟不信的人亦無法真正相交。基督徒也無法跟一個與基督的教導背道而馳的人(約貳9-11),或是不道德、拜偶像、醉酒或偷竊的虛名弟兄相交(林前五11)。聖經為增進信徒之間的相交,又定下了一些指引:(1)要以基督對屬祂的人那種憐憫的心腸,彼此相愛(約十三3435,十五12)。相交的規則就是愛(來十三1)。(2)培養謙讓、求使別人得榮耀的心(腓二3-5)。(3)互相擔當各人的重擔,好減輕其他信徒擔子(加六2)。(4)跟有需要的弟兄姊妹分享物質上的豐富(林後九13)。(5)以溫柔的心挽回犯罪的人,幫助他找出解決難題的方法(加六1)。(6)援助在痛苦中的弟兄(林前十二26);還加上(7)不斷在聖靈裏為對方禱告(弗六18)。基督徒應要慎重思想一位無名聖徒的話:「你若遠離你的弟兄,就不能靠近神」。

BruceA.Demarest――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