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歌羅西書」提要

 

壹、作者

 

        使徒保羅(西一1)。其餘請參閱『加拉太書提要』。

 

貳、受者

 

        在歌羅西的聖徒(西一2)

        在主降生數百年以前,歌羅西城位在小亞西亞(今土耳其)的弗呂家境內(徒十八23),曾經一度是小亞西亞首屈一指的城市;座落於萊克斯河畔,是從愛琴海岸以弗所城,通向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商賈必經之地。但後來日漸式微,到了主後第一世紀,歌羅西已淪為史家筆下一個無足輕重的「小鎮」,其地位與重要性被鄰近的城市老底嘉和希拉波立(西四13)所超越。

        歌羅西教會的淵源,據信是保羅在以弗所傳道的兩年期間(徒十九10),得著了以巴弗,他後來成了保羅的同工(西一7~8;四12;門23);大概是以巴弗把福音帶到歌羅西,成立了在歌羅西的教會。保羅在寫此書信時尚未訪問過他們(西二1),雖僅耳聞(西一49),但對他們的情況至為關切。但另有一說:保羅既然曾經去過弗呂家(徒十六6;十八23),有可能親身到過歌羅西,所以他熟識腓利門和他的妻子、兒子(1~222);歌羅西教會由保羅建立後,交給以巴弗和腓利門繼續發展,以致在保羅寫此書信時,有很多新蒙恩的人尚未見過面。當時歌羅西的教會,據推測是在腓利門的家裏聚會(1~2)

 

參、寫作時地

 

        本書和《以弗所書》、《腓立比書》、《腓利門書》,是保羅在主後6162年間,於羅馬監獄所寫的(西四3);故聖經學者稱上述四封書信為『監獄書簡』。

 

肆、寫書背景

 

        歌羅西教會成立不久,即為異端主義者所潛入,用花言巧語企圖迷惑信徒(西二4)。以巴弗將這困擾帶到羅馬,向保羅請教應付之道,促使保羅提筆書寫此函,一面駁斥異端教訓的錯誤,一面指引歌羅西信徒更深地認識基督;他將異端教訓與關於基督的『真知識』作一比較,期使他們知所進退。

        據本書信的內容推斷,當時在歌羅西一帶地方所流行的異端教訓,大體上可分為三類:

        ()儀文主義:猶太教中拘泥禮儀的愛色尼派,他們強調宗教傳統和禮儀,諸如飲食、節期(西二16~17)和割禮(西二11;三11)等。

        ()禁慾主義:人必須服從那『不可拿、不可嘗、不可摸』等類的規條,苦待己身,才能克制肉體的情慾(西二21~23)

        ()智慧主義:極可能第二世紀起的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早在此時已經萌芽,其教訓的要點如下:

              (1)二元論:神是靈,因此祂是完全美善的;人是屬物質的,而物質正好與靈完全相反,因此人是完全邪惡的。

              (2)宇宙觀:起先,宇宙間只有至高的真神存在;由真神發出神性與能力,稱之為『伊昂』,經過無數的年代,高等次的伊昂產生低等次的伊昂,一直到產生屬物質的人;而所有伊昂的總合,叫做『豐盛』。

              (3)天使觀:神與人之間不能直接接觸,人必須借助最低等次的『伊昂』,即天使,因此人要敬拜天使(西二18),才能討神喜悅。

              (4)救贖觀:自詡其『理學』隱藏著一切智慧知識(西二2~418),稱之為『智慧的奧秘』,得救之道乃在於知曉其『奧秘』。

              (5)傳教法:不能隨便傳說,只能對入會的人憑口訣相傳,保羅稱為『人間的遺傳』(西二8);而入教必須有人介紹,手續非常煩雜。

              (6)行為觀:他們對此分成兩派極端相反的學說,一派即前述的『禁慾主義』,另一派則認為身體既是屬物質,就永無改善的可能;而物質與靈性互不相干,因此可以任憑身體去行惡,因為身體的邪惡是不會影響靈性的。保羅在本書中雖未明白題說,但他勸勉『要治死地上肢體』的話(西三5~9),正是針對著這個觀念而發的。

 

伍、特點

         

        ()全書字裏行間,語氣平靜安祥,好像用鹽調和(參西四6);但言之有物,擲地鏘鏘有聲,頗具說服力。

        ()保羅特多採用異端教訓所用的術語如:「智慧」、「奧秘」、「豐盛」、「完全」等,使讀的人能夠明白這些術語的真諦實意。

        ()本書第一章十五至二十節的『基督頌詞』,是在表明基督至高的地位和豐滿的神性;它言簡意賅地述出聖子的神格與超絕,句句皆能擊中異端教訓的要害,是新約中卓越的護教文字。

        ()讀這封書信特別感覺到基督的豐滿。「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在基督身上一一的表現出來(西二9)。基督如何的表現,信的人也該如何表現。基督是藉著死、埋葬、復活而表現的,信徒也該如此的經歷、如此的做,才能夠表現(西三1~4)。個人如此,在教會性質的聚會中,也要在基督裏把神本性的一切豐富運用出來(西三12~17)。在家庭裏、在社會上,也要如此地表達(西三18~15~6)

 

陸、主旨要義

 

        「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西三11)。這是全書的中心信息。基督是神的像,是首生的,又是教會全體的頭;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裏面。這樣的一位基督,住在我們各人的裏面,使神一切的豐盛,成了我們的豐盛,因此祂也就成了我們榮耀的盼望。總之,基督是一切的一切;祂不但是我們基督徒生活的力量泉源,並且還是我們對付一切異端教訓的最佳利器:

        ()基督是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所指引的真知識(西一9);認識祂,就會棄絕異端教訓。

        ()基督是一切的首位和元首(西一15~18;二10);持定祂,便不會自高自大,也才能長進(西二18~19)

        ()基督裏面有神一切的豐盛(西一19;二9);有了祂,就有榮耀的盼望(西一27;三4)

        ()基督已為一切成就了救贖大工(西一20;二13);只要相信祂,不須尋求別的救法,更不須敬拜天使(西二18),各人便能親近神。

        ()基督裏面藏著一切的智慧知識(西二3);得著祂,便不須求助於理學、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西二8)

        ()基督是一切事物的形體(西二17);只要遵祂而行(西二6),便不須遵守律例、禮儀(西二1416)

        ()基督是一切信徒的生命與內涵(西三411);只要把祂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裏(西三16),便能有新人的表現,而不須苦修、禁慾、嚴守規條(西二20~23)

 

柒、與他書的關係

       

        ()本書與《以弗所書》是相配的;《以弗所書》說到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本書則講基督是教會的頭。

        推基古是這兩封書信的送信人。在《以弗所書》中,保羅說,推基古要把他的事情和景況告訴他們(弗六21);在本書中,保羅說,推基古要把一切有關他的事告訴他們(西四7)。此外,這兩封書信的內容,有十分類似之處,在本書短短的九十五節中,約有一半的經文,也在《以弗所書》中提到。因此科爾利治(Coleridge)說,《歌羅西書》或可稱為『《以弗所書》的外溢』,而《以弗所書》則是『《歌羅西書》的擴大』。

        ()本書與《腓利門書》寫於同一時間和地點 ,二書關係密切,至少有五處彼此雷同的地方:

              (1)在兩封書信裏面,保羅都與他屬靈的兒子提摩太聯名寫信(西一1;門1)

              (2)保羅的同工亞里達古、馬可、以巴弗、路加和底馬,他們的名字也都出現在兩封書信裏面(西四101214;門23~24)

              (3)兩封書信都提到保羅正在坐監(西四10;門1)

              (4)保羅在兩封書信裏,都向同一個人──亞基布──特別致意(西四17;門2)

              (5)保羅打發阿尼西母和捎帶歌羅西書的推基古同行(西四7~9),而阿尼西母則是腓利門書裏面的主要人物(8~20)

 

捌、鑰節

 

        「祂也是教會全體之首;祂是元始,是從死裏首先復生的,使祂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西一18)

        「只要你們在所信的道上恆心,根基穩固,堅定不移,不至被引動失去福音的盼望...(西一23)

        「因為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裏面;你們在祂裏面也得了豐盛。」(西二9~10a)

        「基督是我們的生命;祂顯現的時候,你們也要與祂一同顯現在榮耀裏。」(西三4)

        「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西三11b)

        「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裏,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西三16)

 

玖、鑰字

 

        「真知道」、「滿心知道」、「多知道」、「知道」(西一691027;二2;四6)

        「智慧悟性」、「諸般的智慧」、「悟性」、「智慧知識」、「智慧」、「知識」、「各樣的智慧」(西一928;二2323;三1016;四5)           

        「首生的」、「首」、「元始」、「首先復生的」、「首位」、「元首」、「作主」(西一1518;二19;三15)    

        「滿心」、「豐盛」、「補滿」、「全備」、「完完全全」、「豐豐足足」、「豐豐富富」、「完全」(西一919242528;二2910;三16;四12)

        「隱藏的奧秘」、「顯明」、「奧秘」、「神的奧秘」、「藏著」、「藏在」、「顯現」、「基督的奧秘」、「發明」(西一2627;二23;三34;四34)

        「一切」、「萬有」、「凡事」、「普天下」、「各人」(西一91015~202328;二1391322;三81114;四7912)

        「一同」、「同得」、「一體」(西一712;二1220;三1415;四71011)

 

拾、內容大綱

 

【基督是教會的頭和一切】

        ()引言(西一1~2)

        ()歌羅西教會已往所領受的:

              (1)保羅為教會因福音所得的信愛望而感謝神(西一3~8)

              (2)保羅為教會能在屬靈的事上長進而禱告神(西一9~11)

              (3)超越榮耀的基督為教會的所作與所是(西一12~22)

              (4)教會從保羅所得的關切和服事(西一23~29)

        ()歌羅西教會當今所該認識的:

              (1)認識基督裏面藏著一切智慧知識,因而信心堅固,不致被人用花言巧語所迷惑(西二1~7)

              (2)認識基督裏面有神本性一切的豐盛,信徒在祂裏面就可以有得勝的生活,而異端教訓乃是不照基督的虛空妄言(西二8~15)

              (3)認識基督是一切禮儀規條的實際,惟有聯於基督才能長進,而人所吩咐、所教導的禮儀規條,卻毫無功效(西二16~23)

        ()歌羅西教會今後所要實行的:

              (1)要思念上面的事(西三1~4)

              (2)要有新人的表現(西三5~11)

              (3)教會內肢體生活的原則(西三12~17)

              (4)家庭中人倫生活的原則(西三18~1)

              (5)社會上向外人傳道與交往的原則(西四2~6)

        ()結語──問安與囑咐(西四7~18)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歌羅西書註解》

 

歌羅西書(Colossians,Lettertothe)新約中保羅四本「監獄書信」之一。保羅在獄中共寫了4封信,即腓立比書、腓利門書、以弗所書和歌羅西書。保羅指出他寫歌羅西書時正身在獄中(西四310;參弗三1,四1,六20;腓一12-14;門910)。他把其中3封信分別送給小亞細亞的3所教會,且都委託同工推基古送達(西四7-9;弗六2122)。由此可知,3書幾作於同時,且由推基古同時送出。作者歌羅西書為保羅所作一事已有確據,但今日一些學者仍有質疑,其疑點可歸納為神學思想和寫作風格兩方面。神學思想方面在某些神學觀點的表達上,歌羅西書似有異於保羅其他各書。其一是歌羅西書一章15-20節對基督的頌讚為全書基督論的立論基礎。經文說:基督「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萬有的起源和存在全在於祂;在祂身上有神體的「豐盛」;祂的死不只是對罪、對律法、對死亡的勝利,更是對宇宙中之權能和力量的勝利。一些學者據此而以為歌羅西書中的基督論較保羅其他各書更為「超越」。但保羅之高舉基督乃是他始終如一的特點。他在哥林多前書八章6節宣告耶穌基督是萬物之源;在腓立比書二章6-11節的另一首頌讚中,指明耶穌基督是君臨宇宙萬有的主。至於歌羅西書中有關基督的陳述,則全然是出於當時處境的需要,因為歌羅西教會出現的異端邪說使保羅必須作出聲明。另外,歌羅西書的末世論及有關洗禮的教義,似有異於保羅其他各書之處。保羅在哥林多書信中論述末世的事時,是以猶太教的「兩世論」為基礎。該論以為「今世」是在邪惡勢力的蹂躪之下,而在「來世」,神便要將世界從魔鬼手中解救出來。保羅卻認為「來世」隨著耶穌的第一次降世已經來到(惟尚未完全),他認為基督兩次降世之間的時代是一個充滿衝突的時代。「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敵都放在他的腳下。」(林前十五25)基督的使命,就是從魔鬼的掌握之下解救這個世界,不過這衝突一直要等到祂再來時才會結束。故基督徒要在對主再來的切盼下生活。但歌羅西書所強調的,似非企盼那未來的因素(參西三1-4),而是強調那已存在於天上的盼望(西一27)。至於歌羅西書的洗禮觀也因強調已實現之盼望的影響,而有異於保羅在其他各書中所表述的觀點。保羅在羅馬書中指出,受洗的基督徒因信與復活的基督一同活著,並滿懷希望地等待將來的復活(羅六1-11;尤見於58節);歌羅西書則認為,受洗的基督徒不僅與基督同死,且已經與祂同復活了(西二1213,三1),信徒對未來的希望就不在於復活,而在於那「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裏面」的生命的顯現(西三23)。再者,保羅在羅馬書中說,基督徒受洗就是在罪上死了,因此就不再作罪的奴僕;而歌羅西書卻說基督徒在基督裏,就在「世上的小學」上死了(西二20)。所謂「世上的小學」,一些人解釋為世上宗教的基本教訓,但就歌羅西書來看,顯然是指「宇宙的基本精神」(修訂標準譯本)。不管如何解釋,歌羅西書所強調的,似與羅馬書的不同。以上這些歧異,使許多學者以為歌羅西書必非出自保羅之手,可能是保羅一位門徒於較晚時的偽託之作。然而,以上所舉的歧異只是論說角度與著重點之不同,絕非神學觀點上的根本對立。寫作風格方面歌羅西書在文學風格和用詞上似有異於保羅其他各書。其迥異之處,一在歌羅西書短短一信中,竟用了保羅其他書信均不見用的字詞達34個之多,而保羅慣用的一些詞語於當用之處卻不見用;二在保羅寫作慣用辯證體,極似當時猶太文士間流行的一種議論文,而歌羅西書的文體卻極似儀典上的祝頌詞或猶太人與早期基督徒中間流行的一種經訓體式,這種文體僅與以弗所書略同,而與保羅其他各書均不相諧。以上便是懷疑保羅不是歌羅西書作者的理由。然而即使這些理由全部成立,仍不足以使人相信該書非保羅所作。今日學者對歌羅西書是否為保羅所作,意見仍有分歧。下面我們試探討歌羅西書中如何運用傳統觀念,希望能找出解決上述問題的鑰匙。無疑,過往對保羅事奉的獨立性和他思想的開創性,是有過分強調之嫌。保羅的歸主很戲劇化,而保羅也曾強調耶路撒冷眾領袖與他的蒙召並不相干。故有人以保羅為一獨特的偉人,他高超的智慧開創了重大的神學觀念。然而,儘管保羅有非常的智慧,但若說他的神學是完全獨立於先賢傳統學說之外,則屬不確。保羅作書,常徵引教會的傳統,這足可顯示他對初期教會傳統的尊奉。我們從他的書信可以看到,凡援引傳統之處必用「領受」或「傳給」這兩個固定的用語,以示崇篤之情;所引者範圍也廣,有關於教義的論述(例:林前十一23-25,十五3-7),有對行為的規訓(林前十一217;帖前四1-8;帖後二5,三6),有些是取自頌讚基督的詩歌(腓二6-11;西一15-20),或取自認信表述(羅一34,三2425,四25),也有取自主耶穌基督的話(例:林前七1011,九14;帖前四15),還有其他的傳統材料。細讀歌羅西書就會發現,其援引傳統之多超於保羅其他書信。欲將書中所援傳統一一準確標出,確有困難,但下列數處很顯然是出自早期教會用於敬拜和訓導的傳統:(1)歌羅西書一章12-20節,二章14-15節是頌讚基督創世和救世之功的詩歌和認信表述;(2)歌羅西書三章5-14節表列出惡行與德行,想是根據早期洗禮所用的材料;(3)歌羅西書三章18節至四章1節是早期教會用以規誡家中成員的所謂「家規」,類似材料也見於以弗所書、教牧書信,和同時代的某些經外著作。

此外,歌羅西書的結構反映一固定的書信格式,全信約1/3是基於傳統材料,自然對其風格、詞彙和神學角度均有顯著的影響。而上述關於作者的種種疑問正是針對這些段落而發的。歌羅西書傳統材料比重之大,說明保羅認為這些材料對讀者十分重要。保羅的訓導將這層意思表達得十分透徹,他說:「你們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穌,就當遵他而行。在他裏面生根建造,信心堅固,正如你們所領的教訓,感謝的心也更增長了」(西二67),請注意「所領的」和「教訓」兩詞的用法。基督徒理應按有關耶穌基督的權威教導來規範自己的道德行為。基於此,保羅諄諄告誡歌羅西的基督徒慎防「理學」和「虛空的妄言」的誘惑,因為這些理論背離基督的教導而屈從於人間的傳統和世俗的精神(西二8)。寫作年代和地點歌羅西書的寫作年代需根據保羅被囚禁的地點而定。傳統上,學者們以為4封「監獄書信」均作於羅馬。根據這個觀點,歌羅西書自當作於主後6062年之間。據使徒行傳記載,保羅繫獄之地有腓立比、該撒利亞、羅馬3處。保羅寫哥林多後書是在囚於該撒利亞和羅馬之前,且從該書可知,那時他已坐牢多次了(林後十一23);而囚禁之地至少有以弗所(徒十九,二十;林前十五32;林後一8-10)。今日愈來愈多學者主張保羅的4封監獄書信當作於以弗所。如果此見不謬,歌羅西書的寫作時間當在主後5255年。以弗所說較適用於腓立比書,羅馬說則更合於腓利門書、歌羅西書和以弗所書所提供的情況。所以,我們仍以歌羅西書作於主後6062年之間為宜。背景欲確定哪些異端邪說曾滲入歌羅西教會,實在是極不容易的事,原因並非材料太少,而是太多太雜之故。從史料記載可知,一世紀流傳在羅馬世界的各種信仰和教派多如牛毛,小亞細亞則尤是各種宗教滋生蔓衍的沃土,以一身而奉多教者不乏其人,將各種宗教思想和實踐混而事之的風氣也很普遍。當時的基督徒大部分難於擺脫這種傾向的影響。歌羅西的異端邪說保羅對滲入歌羅西教會的異端邪說並未加以細分,而僅就各種問題作出回答。因此,現今的歌羅西書讀者需根據保羅的評論而將當時虛假的教導予以復現。一些學者以為當時的異端邪說多出自所謂「靈肉二元論」,稍後希臘和東方的諾斯底教派均有此特點。諾斯底派認為物質都是罪惡,只有擺脫物質才能達至善境;另有一些學者根據保羅反對克守某些飲食律例及節日、安息日、割禮的戒律,而認為滲入基督教會的偽說是出自猶太教的信仰。有鑑於當時盛行著多說合流的傾向,我們認為以上兩種觀點都是正確的。保羅將異端邪說歸結為克守人間傳統的「理學」(西二8)。他為歌羅西信徒的祈禱(西一9-11)和對他們的訓誨,均可顯示他是在辯駁一種觀念,以為某種「理學」能使某些人得到神奇的「靈智」。其實,保羅指出,這理學的基礎不過是「世上的小學」而已。那麼,何謂「世上的小學」呢?有兩個主要的解釋可互為補充。一說以「小學」的基本意義是「一系列的事物」(如字母表中的字母),稍加引伸,可指事物的基本原理,如希伯來書五章12節所謂「神聖言小學的開端」。另一說以「小學」是指早期希臘人認為組成世界的空氣、水、火、土等四元素。保羅用於評說歌羅西異端邪說的那些用語,早在主前一世紀的一篇論及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的門徒的希臘語文章中即有所見。文中說,諸神派使者將靈魂攜入世界諸元素之中。元素中以水為至高,土為至低,純淨的靈魂附於高等元素,否則,即附於下等元素。人類惟有藉自我否定和特定的崇拜儀式才能「淨化」自己的靈魂。居於最高空中的日月星辰是掌握人類命運的眾神;圍繞世界的大氣中也佈滿可敬畏的神靈。世界的元素與諸神靈聯合,操縱人的命運。人類卻可借助於「靈智」和宗教儀式,不僅可擺脫神靈操縱的命運,更可左右神靈,以求己福。總而言之,所謂「世上的小學」,既可指宗教的根本教訓,也可指宇宙間的神靈。從歌羅西書的表述來看,當以後者為宜。保羅在書中明確指出,基督在十字架上已勝過那些靈界執政者的權勢,並把他們暴露在萬民面前(西二15)。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和統御者是基督,而不是那些神靈(西一16-20)。神本體一切的「豐盛」都住在基督裏面,而不屬於遙不可及的神靈(西一19,二9)。靈界的一切權能都在基督之下(西二10),也是因基督才存在(西一16)。「敬拜天使」(即敬拜空中的神靈)是愚不可及的惡行,必招致嚴重的惡果(西二18)。異端邪說的主要特徵歌羅西理學的一個主要教導是說神遙不可及、高不可攀。該說之要點有二:一謂人不能直達於神,必須通過一連串的中介,這便是前文所討論的眾天使和神靈,基督則被視為中介之首;二謂人欲達於神必須先從罪惡的物質中解脫出來,這便是該「理學」所信守的靈肉二元論,此論將至高的神與祂所造之物分隔開來。那麼,人怎樣才能繞過眾神靈的阻礙而遠達於神呢?又如何能從罪惡的物質中解脫出來呢?該理學指出要靠神祕的「靈智」和洞見。藉著崇拜天使,恪守節日、儀式等(西二16-18),或會感動神靈而獲准通過,遂可達於那神性的「豐盛」之中。又藉著自我的刻苦、否定,可獲見異象(西二1821-23),並可使他們脫離物質的羈絆。自我刻苦的操練,如禁食、禁色(西二21之「不可摸」)似只限於一定的禁期之內,以求得見神的異象,其他的日子則大可以縱慾胡為(西三5-11)。

寫作目的和教導歌羅西書二章8節的告誡指出了保羅作書的目的,就是要讀者們「謹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學和虛空的妄言,不照著基督,乃照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就把他們擄去。顯然,偽說已滲入歌羅西教會中間,威脅著教會的健康,所以保羅駁斥這異端邪說。保羅以正說來與偽說針鋒相對。所謂正說,便是讀者所領受傳統的教訓,大概是通過以巴弗向歌羅西教會傳講的(西一7,四1213)。神通過祂的愛子基督確立了教會作祂的選民(西一12-14);然而異端邪說卻勸誘歌羅西的信徒脫離教會之首基督,從而使他們失去作神子民的資格(二1819)。為此保羅重申之傳統,主要是有關基督和教會(西一15-20,二910)。基督歌羅西書一章15-20節讚頌基督為先於一切的創世主,為救贖萬民的真神。「一切」即宇宙萬物,包括天上的、地上的、可見的、不可見的,教會和宇宙間一切權能。萬有(包括靈界有權能的)都是因基督被造,也是為基督被造。基督決不是橫亙在人神之間的諸神靈中介之一,而是擁有神體一切豐盛的至高者(西一19,二9),人類只有在祂裏面才找到生命的滿足(二10)。保羅特別強調基督之死的意義。歌羅西書第一章讚頌基督「藉著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第20節)。保羅比較讀者過去與現在的狀況:他們過去在態度上和行為上均遠離神;今則藉著基督肉身受死得與神和好(西一2122)。因人與神和好,神也改變了人的本性。基督之死不僅使人類與神的關係得以和好,而且將人類從「掌權者、執政者」的控訴下解救出來。那些「掌權者、執政者」是指鬼魔,他們根據律法來指控人類的虧欠。保羅卻向歌羅西人宣佈神已除去這些指控的根據,釘在十字架上(西二14);在十字架上,祂已把這些指控者暴露出來,並已勝過他們(西二15)。基督的受難並非悲劇,而是改變生命,對罪惡和魔鬼勢力的極大勝利。教會基督是教會的元首及其生命的源泉(西二19);教會則是基督的身體(西一1824)。教會蒙神悅納並得與聖徒共享神國的基業;神將教會從黑暗世代的惡勢力下解救出來,並讓她分享那未來王國的權柄(西一1213)。因此,教會無須懼怕世上「執政的」、「掌權的」,只管分享基督打敗魔鬼的勝利。洗禮教會當如何分享基督之死所換取的勝利呢?保羅提出割禮和洗禮來回答這問題。這兩個聖禮喻指基督徒與主同死同復活(西二11-15)。歌羅西書中,洗禮的主題也隱藏在以下經文中:「你們若是與基督同死……」(二20-23);「所以,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三1-4);「所以,要治死你們在地上的肢體……」(三5);「你們已經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穿上了新人」(三910);「所以,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三12)。基督徒因受洗而進入基督裏,藉此分享基督之死帶來的勝利,以及祂生命的大能。內容提要保羅寫歌羅西書用的是標準書信體,即:問安、謝恩、祈禱、主要內容、結語。問安是保羅自己並代表提摩太向教會所作的祝願(一12)。繼而是為教會的成就而感謝神的恩惠(一38),並祈求神使歌羅西的信徒得蒙屬靈的智慧,深明神意,並在自己的善行中結出果子(一9-11)。信件主要內容的第一段號召歌羅西信徒一同讚美神,並援引對基督的讚頌辭(一12-23)。此段又可細分為3小部:(1)感謝父神引領歌羅西人作祂的子民(一12-14);(2)頌揚基督為萬有的創造者和救世主(一15-20);(3)歌羅西人也是基督和解之功的蒙受者(一21-23)。主要內容的第二段簡述保羅的事奉(一24至二5)。他的使命是宣揚神的奧祕,就是使外邦人得知耶穌基督的福音(一24-29),特別是使老底嘉教會和歌羅西教會認識這奧祕(二1-5)。主要內容的第三段表達保羅對歌羅西教會的關切。他們務當謹守已蒙領有關基督的教導(即他們初次蒙領有關基督的一切教訓),且要警惕莫作偽道的俘虜(二6-23)。他們務當謹遵已領受的教導行事(二67),嚴防偽道以假亂真(二8)。保羅重述一章15-20節對基督的讚頌,強調基督的神聖主權(二910),並謂一切執政的、掌權的均已屈服在祂足下(二11-15)。繼而勸勉歌羅西人既已尊這樣的基督為主,則萬不可再去奉行異端邪說的庸規俗法(二16-23)。主要內容的第四段號召教會要過無愧於基督徒稱號的生活(三1至四6)。與基督同復活的人當一心追求天上的事(三1-4),當棄絕一切邪惡敗行(三5-11),當承襲種種德行品性(三12-14);教會的敬拜生活要同心合意,合乎聖徒的規矩(三15至四1)。稱為「家規」的一段(三18至四1)是關於婚姻、子女、主僕的教導,夾於有關敬拜的論說之中(三15-17,四2-6)。「家規」有特別勉勵為妻者和為奴者的話,因為他們最嚮往福音所應許的平等(參加三28;西三11)。因此,保羅顯然也以「家規」作為教會在敬拜中應遵循的規矩。――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