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說希臘話的

 

說希臘話的/希利尼人(Hellenists)這個字詞直譯是「希臘化者」,使徒行傳六章1節和九章29節(也許還有徒十一20)用這個字來描述初期教會中,具希臘化思想的人。雖然和合本把這個字詞譯為「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但對這群人的真正身分,仍有許多爭議。學者提出的可能性,有6個之多:(1)他們是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和說亞蘭語的猶太人相對。但是,「希伯來人」一詞(徒六1),很少用來分辨所說的語言。(2)他們是歸信猶太教的外邦人或「希臘」人,和真正的猶太人相對。但使徒行傳六章5節所選的7人,不大可能全是歸信猶太教的外邦人。(3)散居各地,歸回巴勒斯坦的猶太僑民。這個看法和使徒行傳六章1-6節沒有衝突,但和其他段落不合。(4)猶太教內希臘主義的支持者。這個觀點和3段經文的要旨不符。(5)在很早期便加入了教會的外邦人。這和3段經文的上下文,都不符合。(6)這是一個概括性的字眼,並非專指某一群人。他們包括了所有說希臘話,或守希臘習俗的人。下面的討論將會證實,這是最合適的看法。六章1節所指的這群人,很可能是住在巴勒斯坦、希臘化的猶太人。六章5節列出的執事,是一個證據。路加列出7位執事的希臘文名字,不是因為他們是希臘人,而是為了表示使徒們要保持教會合一的決心。當時大部分的猶太人,都有一個猶太名字、一個希臘名字和一個羅馬名字;在不同情況下,使用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證據,是六章9節所列的各會堂。希臘化的猶太人,各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崇拜習慣(特別是在運用希臘語方面)。故他們在不同的會堂敬拜;單在耶路撒冷,就有7所這類的會堂。初期教會的這個隱憂,當時便造成了分裂。「希伯來人」把公款分配給他們認識的人,是很自然的事;卻由於他們之間早已存有分歧,致令問題變得嚴重。九章29節所提到的,也是同一群人。保羅自己也是散居在外的猶太僑民。他信主以後第一次回到耶路撒冷,先到相同背景的人中間,是很自然的事。在十一章20節,有古卷作「希臘人」,亦有作「希臘化者」。本節所指的,是安提阿說希臘語的人。這個詞在這裏泛指所有的外邦人,用法和六章1節和九章29節不同。GrantR.Osborne另參:「希臘化的猶太教」;「猶太教」;「使徒行傳」。――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