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撒縵以色

 

{\Section:TopicID=1946}撒縵以色 Shalmaneser(人名)

字義:    敬拜火者 Fire-worshipper

彙編:    •王下17:318:9亞述國名叫撒縵以色的第四王,他曾兩次攻打以色列國。第一次攻撒瑪利亞時,何細亞給他進貢。第二次圍困撒瑪利亞二年,城未攻取而亡,被他的將帥撒珥根纂了位,又圍困一年才攻取,並擄何細亞及以色列人至亞述。

―― 陳瑞庭

 

撒縵以色(Shalmaneser)幾位亞述王的名字,其中兩位與以色列人曾正面交鋒。然而,聖經只提及撒縵以色五世。(1)撒縵以色一世(主前1274-1245),首位使用這名字的君王。以色列人在耶路撒冷以顯要的民族出現時,這王較常活動。他不曾與以色列人正面交鋒。(2)撒縵以色二世(主前1030-1019)大概與掃羅王同期作王,但並不與以色列人交鋒。(3)撒縵以色三世(主前859-824)是首位與以色列人多次作戰的王。這王在位期間,經常襲擊亞述國以西的土地。在他的歷史記載中,留下了他不少功績,以及他所戰勝的小國的名字。這些國家往往結盟,以抵抗亞述人的進攻。他在作王的早期,擊潰了一個北方敘利亞人的聯盟。主前853年,他與哈馬的伊戶利尼和大馬色的哈大底謝領導的南方敘利亞人聯盟,在夸夸(卡爾卡拉)作戰。其中值得注意的同盟是以色列人亞哈(主前874-853)。根據撒縵以色的歷史記載,他為該場戰爭提供了2,000輛馬車及10,000名士兵。撒縵以色宣稱勝了這場戰役,其實他沒有返回西方達3年之久,暗示他的軍力已嚴重潰敗。事實上,西方的統治者在那些年間都要顧念他們本國的國事(參王上十六29,二十20,二十二1)。在撒縵以色三世的歷史記載中另有一個重要的記述,那就是在主前841年與敘利亞的爭戰,那次他宣稱擊敗了大馬色的哈薛(王上十九15-18)。他並沒有佔領大馬色,卻進而向西推展至利巴嫩的區域,並在該處接受「暗利之子耶戶」的進貢。他在黑方尖碑上記載這等事,並刻畫以色列人攜帶各樣貢物獻給王時,以色列王耶戶(主前842-814)向撒縵以色屈膝。這件事在聖經中並沒有提及。另一有趣的記述,是提到哈薛是「一個平尼」(直譯是無足輕重的人之子),他「奪取王位」。從列王紀下八章7-15節中,可清楚看到哈薛從便哈達篡奪大馬色王位的故事,在以色列中也為人所知。(4)撒縵以色四世(主前782-722)與以色列之間並沒有爭戰。他在亞述國運衰微的時期作王。他的繼任人提革拉毘列色三世(主前745-727),是一位非常有魄力和有能力的統治者,曾率領軍隊往敘利亞作戰,又於主前743年向西進攻,與以色列多番交戰(王下十五17-29)。(5)撒縵以色五世(主前727-722)擊敗最後一位以色列王何細亞(主前732-723),得以操縱他(王下十七3)。其後何細亞在他統治的第七年,沒有如常向亞述王進貢,撒縵以色五世上來攻擊他,圍攻以色列首府撒瑪利亞。埃及王在某程度上捲入這事之中(王下十七4),因他鼓勵何細亞意圖背叛。亞述王圍困撒瑪利亞3年之久(第5節),並在何細亞作王第九年攻陷該城。聖經的記載似乎將撒瑪利亞的陷落歸因於撒縵以色(王下十七3-6)。可是,尚沒有撒縵以色五世統治的記錄存留。撒縵以色的兒子撒珥根二世(主前721-705)在他的歷史記載中,卻把撒瑪利亞陷落記錄下來,作為他登基那年的一件大事。然而亞述名人錄指出撒瑪利亞遭圍困,是何細亞不照常進貢所得到的懲罰,而且那該是主前725723年發生的。「巴比倫年代記」提到撒縵以色在位時,說他「攻破沙瑪亞城〔的抵禦〕」。究竟這是否指撒瑪利亞,尚存疑問。該文獻的第6節肯定不是介紹一個新名字,而「亞述王」可能是指撒縵以色五世(參王下十八9-12)。撒珥根奪位之時,可能是在圍困撒瑪利亞的最後階段,又或在撒縵以色五世於圍困期間逝世,或是被殺之際;故此撒珥根接續爭戰,得以大大得勝。JohnA.Thompson另參:「亞述/亞述帝國」。――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