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摩西」 摩西 Moses(人名) 字義: 拉出來 Drawn out 彙編: ‧出2:1-15,6:20暗蘭和約基別之子,是亞倫和米利暗的弟弟。 ―― 陳瑞庭 【摩西(Moses)】
希伯來人的偉大領袖,曾帶領他們脫離埃及的捆綁,進入迦南應許之地;也曾在西乃山上給他們宣讀律法,這律法就成為了他們歷世以來宗教信仰的基礎。摩西可以說是集多種身分於一身,其中包括:先知、祭司、頒佈律法者、審判者、代求者、牧人、行神蹟者,以及民族的創立者等。 摩西這名字的意義不能確定。聖經把它當作希伯來文來解釋,意思就是「拉出來」(出二10;參撒下二十二17;詩十八16)。然而,這若是一個埃及名字,由發現他的法老女兒所起的,那麼「摩西」這名字就極可能是從埃及文「兒子」這字演變而來(許多著名的埃及名字也包括這部分,例:亞模西士、杜得模西士和蘭塞)。舊約再沒有其他人用這名字。 摩西毫無疑問是舊約裏最重要的人物(其名被提及767次之多),他的影響力也延展至新約(在新約中出現79次)。摩西一生前40年生活在法老的王宮中(徒七23),在那裏「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徒七22)。第二個40年住在米甸;因為他殺了一個欺壓希伯來人的埃及人,於是逃亡至米甸躲避法老的憤怒(徒七23-30)。最後的40年他全心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奴役,往神應許賜給亞伯拉罕及其後裔(創十二1-3)的地方去。摩西死時,年120歲,成功地帶領以色列人經過40年曠野的飄流,來到約但河的東面,面對應許地的邊緣(申三十四7)。他是歷史上一個偉大的人物,帶領一群奴隸,在一個難以想象的困境之下,把他們模塑成一個民族,這民族影響和改變了整個人類歷史的進程。 背景
聖經是研究摩西生平的唯一資料來源,考古學證實與摩西有關之事件的可信性,但卻從未提供任何證據證明他的存在或他的工作。摩西的故事始於雅各,他因迦南地有饑荒,便帶著眾子及其家人一起來到埃及。這家族在約瑟的邀請和法老的歡迎下,在埃及東北面一個名歌珊的地方住了下來,他們在那裏住了430年(出十二40)。在這段期間,他們的人數迅速增長,遍滿歌珊地(出一7)。後來埃及有不認識約瑟的新王興起,聖經並沒有說明這法老的名字,學者對於這法老是誰也沒有一致的看法。最常見的意見認為這法老要不是杜得模西士三世(主前1490-36),就是薛提一世(主前1309-1290)或蘭塞二世(主前1290-24)。法老恐怕他們的人數繼續增長下去,會成為國家的威脅,於是便設法壓抑他們的增長。法老派他們建造兩座積貨城──比東和蘭塞,但這些苦工卻沒有令他們的人數減少。下一步,他要求收生婆合作,把生出來的希伯來男嬰殺了,但收生婆並沒有聽從這命令。其後,法老便命令希伯來人自己把男嬰淹死在尼羅河。就是在這第一次迫害猶太人的背景中,嬰孩摩西出生了。 第一個40年──在埃及
出生和早期生活
一個名暗蘭的利未人娶了他父親的妹妹約基別為妻(出六20;參出二1)。他們第一個兒子亞倫,比摩西年長三歲,生於要淹死希伯來嬰孩的命令之前,因為聖經沒有指出他的生命曾遭任何危險。然而,摩西出生時,這可怕的命令已實施了。摩西的母親把他藏了3個月,直到不能再藏,便取了一個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把孩子放在箱裏。她把箱子擱在河邊的蘆荻中,摩西的姊姊米利暗遠遠站著,看看會發生甚麼事。不久,法老的女兒(約瑟夫認為她是帖模提斯,其他人則認為她是赫斯蘇特,但其確實的身分仍未能肯定)如常帶著宮女來到河邊沐浴。她發現了嬰孩,認出他是希伯來人的孩子,並決定收養他,如同自己的孩子。米利暗從藏匿的地方走出來,主動提出為嬰孩找一個希伯來婦人作奶媽,公主也同意她的安排。米利暗便把嬰孩帶回家,摩西留在母親身邊約有2、3年(參撒上一19-24)。聖經沒有記載摩西的成長時期,究竟他母親有沒有在他童年的後期和青少年階段繼續去看望他?有沒有把他真正的身分告訴他?有沒有把希伯來人的信仰教導他?這一切都只可以憑想象去推測。摩西像皇室中其他成員一樣,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並且「說話行事都有才能」(徒七22)。 跟本族人認同
摩西何時知道自己是希伯來人,而不是埃及人,我們不得而知,但明顯他在40歲時已知道這事。一日他往看自己的族人,並觀察他們受奴役的情況,因為法老在摩西出生時所施行惡待希伯來人的法令仍未收回。摩西看見一個埃及人欺負一個希伯來人,怒從心生,便殺了埃及人,把他埋葬了。他以為沒有人知道這事,但翌日,當他嘗試調解兩個希伯來人之間的糾紛時,才知道事情已敗露。那兩個希伯來人皆與他敵對,指他是殺人兇手,說:「誰立你作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呢?難道你要殺我,像殺那埃及人嗎?」(出二14)使徒行傳七章25節又加上:「他以為弟兄必明白神是藉他的手搭救他們。」摩西知道事實已經敗露,自己雖是皇室中人,但仍不能免卻殺人應有的懲罰,於是逃亡至米甸地。 第二個40年──在米甸
和葉忒羅家結親
摩西來到米甸後不久,坐在井旁歇息的時候,看見米甸祭司的7個女兒出來打水飲羊;其他牧羊人走過來,欲趕走她們。摩西路見不平,便插手干預,並幫助祭司的女兒飲羊。葉忒羅(出三1;又名「流珥」,出二18;或「何巴」,民十29)知道這事,便請摩西與他們同住,並把西坡拉(名意是「小鳥」)給他作妻子。摩西在米甸時,與西坡拉生了革舜(出二22)和以利以謝(出十八4)。40年過去了,摩西大概已淡忘了早年在埃及的生活。他意想不到,在已屆80之年,神不久還要催促他返回埃及宮中,面對他曾逃避的法老的兒子,要求他釋放以色列人,脫離已忍受多年的奴役。神並沒有忘記祂的子民,現在便準備要拯救他們。 在燒著的荊棘中和神相遇
一日,當摩西牧養他岳丈的羊群至何烈山(又名「西乃山」)。神從荊棘裏的火焰中向摩西顯現;荊棘雖被火燃燒,卻沒有被燒毀,摩西移步看個究竟,便聽見神從荊棘中呼喚他,說:「摩西,摩西!」摩西回答說:「我在這裏。」摩西欲再走近,神卻說:「不要近前來。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三5)神又進一步說明祂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神向摩西保證,祂已看見了祂百姓所受的苦,聽見了他們所發的哀聲。然後祂告訴摩西,祂已計劃差遣摩西往埃及,把以色列人從奴隸的轄制中拯救出來(三10)。 面對這個似乎是他能力範圍以外的挑戰,年老的摩西用了許多藉口來推卻這任務。摩西說:「我是甚麼人,竟能去見法老,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神卻保證祂必與摩西同在(三11、12)。摩西找來另一個藉口說,若以色列人問他打發他來的神叫甚麼名字時,他並不能回答;神就以含有隱意的句子啟示祂的名字,祂說:「『我是自有永有的』……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那自有永有的打發我到你們這裏來』。」(三13、14)對於這名字,有許多不同的解釋,在各種分歧的解釋之中,不容罝疑的是,這名字暗示了神的自存和自足。摩西跟著反駁說,他若告訴以色列人是神差遣他把他們從埃及拯救出來,他們必不相信。神給他3個神蹟作為回應:他把牧杖丟在地上,牧杖立即變作蛇:他把手放在懷裏,手就長了大痲瘋;神又告訴他,他把尼羅河的水倒在地上,水必變作血(四1-9)。 即使有了這些有力的證據,證明神與他同在,摩西仍不願接受這重任,他說:「主啊,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我本是拙口笨舌的」(四10),神告訴摩西祂必會指示他當說的話。但不管神如何保證,摩西仍求神差遣其他人,神一方面向他發怒,另一方面又心生憐憫,於是命摩西的哥哥亞倫作他的代言人,不過,神說祂的指示仍會直接傳達給摩西。 其後,摩西返回葉忒羅那裏,但沒有告訴葉忒羅有關與神相遇和受神差遣的事。 返回埃及
摩西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返回埃及,但只是告訴岳丈他回埃及的目的是探望族人(四18)。聖經記載說,摩西叫妻子和兩個兒子騎在同一匹驢子上(四20),3人同坐一匹驢子顯示兩個孩子仍然年幼,並不是摩西結婚初期所生的。在路上一個住宿的地方,一件奇怪的事發生了;耶和華遇見摩西,想要殺他(四24),這明顯因為摩西在離開米甸之前,仍未替孩子行割禮。西坡拉知道摩西的生命有危險,便親自執行這儀式,並對丈夫說:「你真是我的血郎了。」(四25)姑勿論這次與神不尋常的相遇含有些甚麼其他意義,這遭遇確實是一個嚴肅的提醒,提醒那作約民領袖的人,自己先不可忽略約中任何一部分(創十七10-14)。 神命亞倫(他仍在埃及)上山,到祂在荊棘火焰中向摩西顯現的那山上去,在那裏與他的弟弟相見。摩西把所發生的一切事情告訴了亞倫,並一起返回埃及,聚集了眾長老,告訴他們一切。摩西和亞倫在眾民面前施行神蹟時,他們就相信這兩位領袖是奉神差遣來拯救他們脫離困苦的(出四30、31)。 第三個40年──由埃及至迦南
和法老會戰
摩西返回埃及不久,在亞倫的陪同下,來到法老那裏重複耶和華的要求:「容我的百姓去,在曠野向我守節。」(出五1)法老拒絕這要求,聲言他從未聽聞摩西的神。當時的埃及王看他們自己是神,所以我們可以想像法老認為這是何等的侮辱。他不單拒絕摩西的要求,而且還加重希伯來人的重擔。這事以前,希伯來人做磚所用的草是由埃及人供應的,現在他們要自己去撿草,但做磚的數目不可減少。希伯來人痛苦和憤怒地轉向摩西說:「你們使我們在法老和他臣僕面前有了臭名。」(五21)即使摩西也不明所以,遂向神抱怨說:「你為甚麼苦待這百姓呢?」(五22)拯救希伯來人脫離困軛,並且會帶領他們進入祂應許給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之地(六8)。神吩咐摩西再次來到法老面前,重複那釋放希伯來人的要求,並聲明法老若不答允,必遭懲戒。 摩西再次進入法老的宮中,重申釋放以色列人的要求。摩西把杖變作蛇,欲以此嚇倒法老,可是,埃及的術士用邪術也能行這神蹟,因此法老心裏剛硬,不肯聽從摩西。隨著摩西在埃及地一件接一件的施行九災,顯出神的全能,使法老屈服。這九災包括將尼羅河的水變作血(七20-24)、蛙災(八1-15)、虱災(八16-19)、蠅災(八20-32)、畜疫之災(九1-7)、瘡災(九8-12)、雹災(九13-25)、蝗災(十12-20),以及黑暗之災(十21-29)。摩西施行蛙災、蠅災、雹災、蝗災和黑暗之災時,法老感到狼狽,曾暫時溫和下來,答應摩西的要求,但天災過後,他的心又再剛硬,收回他的承諾。頭9災嚴重地破壞了埃及地,但以色列人仍未得釋放,不過,還有一災為埃及人預備,這也是最可怕的一個災害。 第一個逾越節神告訴摩西,還有一災要臨到埃及人:「凡在埃及地,從坐寶座的法老直到磨子後的婢女所有的長子,以及一切頭生的牲畜,都必死。」(十一5)此外,祂向摩西保證,這災不會傷及希伯來人任何一家,「好叫你們知道耶和華是將埃及人和以色列人分別出來。」(十一7) 神透過摩西和亞倫,指導以色列人準備盡快離開埃及。他們要向埃及人要金器和銀器(十一2、3),埃及人也許因為懼怕希伯來人,都答應了這要求,以為送出了禮物,埃及地的災禍便會止息。神又吩咐希伯來人每戶預備一隻羊羔,若人少,可與鄰舍共取一隻。這是為埃及地最後一頓晚餐所預備的(後來成了以色列人歷代以來為逾越節的定例)。羊羔的血要塗在門框和門楣上,以色列人要在屋裏吃逾越節的晚餐。神應許希伯來人,凡是門上塗了血的,傷害必不會臨到那一家。此外,又吩咐他們預備無酵餅。到了半夜,耶和華那死亡的使者起來擊殺埃及地所有頭生的,由法老的長子直至被囚在監裏的都不能倖免,埃及人中,沒有一家人可以逃過這災難。法老看見了所發生的事,便命令摩西和以色列人立即離開埃及地(十二31、32)。聖經說離開埃及的男丁約有60萬人。連婦女和孩童在內,總人數可能超過200萬,這對埃及的經濟來說,是一個十分嚴重的打擊。 出埃及出埃及的事件被稱為舊約的焦點;誠然這是舊約的中心事件,也是以色列進展成一個民族的時刻。猶太人今日仍回顧這事件,看為神在歷史中拯救以色列人的偉大救贖行動,正如基督徒以信心看十字架為偉大的救贖行動一樣。 現今我們不能準確地肯定希伯來人出埃及的路線,不過,學者們卻提供了許多不同的意見。以色列人沒有採取最短、最直接的路線(那是沿著地中海的海岸,約需10日的路程),卻向著西乃山進發。摩西早年曾在那裏的荊棘火焰中遇見神,神指示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返回相同的地點,作為神差遣他拯救其子民的標記,以色列人並要在那裏敬拜神(出三12)。希伯來人沒有忘記約瑟曾要求他們返回故鄉時,把他的骸骨也一起帶回去(創五十25;出十三19)。 在路上,日間有雲柱在以色列人前面,夜間也有火柱。雲柱代表神與他們同在,並且引領他們踏上前路。 在埃及那邊,法老又反悔讓希伯來人離開埃及,於是差遣軍隊追上去,要把他們帶回來。希伯來人看見一片愈來愈接近的塵土,知道埃及的軍隊正追趕上來,感到十分驚惶。他們面對著汪洋大海,前無去路,後有追兵,不知如何是好。於是以色列人轉向摩西,埋怨他好把他們領出埃及。神再次向他們保證,叫他們不用害怕,也不需作任何防衛,神應許要為他們打這場仗,並且要把勝利賜給他們(出十四14)。 耶和華用強烈的東風把蘆葦海(傳統誤作紅海)的水分開,讓以色列人從乾地走過去,到海的彼岸。 埃及人從後趕上,跟著以色列人走在乾涸的海床上,但在他們還未到達彼岸之時,海水已復合了,埃及兵馬都被淹斃在大海之中,以色列人則平安到達彼岸。以色列人用詩歌慶祝神的拯救(出十五),然後繼續他們的旅程。其後的敘述描寫以色列人在沙漠中掙扎求存──缺糧和缺水、內部不和、埋怨摩西、與敵人爭戰等等問題。在這些經歷中,摩西成為他們團結起來的力量和偉大的屬靈領袖。 雖然以色列人不久以前才看見神拯救的大能,但他們的信心並不堅強。3日後,他們來到一個地方,水不能飲用,他們便開始向摩西發怨言。耶和華指示摩西潔淨水泉,眾民的需要遂得著滿足(十五22-25)。他們到達汛的曠野時,又再發怨言,這次是由於食物的短缺,神供應嗎哪以滿足他們的需要;嗎哪是一種像餅的東西,可作他們的食物,直至進入了迦南(十六1-21)。後來,眾民在利非訂安營之後,又再次發怨言,這次是由於缺乏食水,神再一次滿足他們的需要,叫水從何烈的磐石流出來(十七1-7)。當他們仍在利非訂安營時,亞瑪力人來攻擊他們,但神賜給以色列人一次大勝利(十七8-13)。 摩西和以色列人到了西乃,在那裏安營。葉忒羅來探望摩西,把摩西的妻子和兒子也一同帶來,顯然西坡拉先前是決定了與孩子返回父家,沒有跟摩西一起往埃及去。這是一個快樂的重聚,葉忒羅向神獻上燔祭和平安祭(這行動使一些解經家認為葉忒羅是一個真心敬拜神的人,甚至好像摩西一樣;然而,他如何與希伯來信仰扯上關係卻不得而知)。葉忒羅看見摩西要親自解決眾民所有的糾紛和困難,而沒有人協助時,便建議摩西在民中選出一些有能之士,讓他們分擔一些較輕的責任,摩西接受了這建議。不久,葉忒羅便返回自己的家鄉,沒有留在西乃,參與以色列人與神的立約(十八13-27)。 神在西乃頒賜律法神信守向摩西的承諾,祂把希伯來人從埃及為奴之地領出來,並帶領他們到達祂差遣摩西作眾民領袖的地方。神現在已準備好與以色列人進入約的關係。在閃電、雷轟、密雲、火焰、濃煙和地震這驚人、壯觀,好比火山爆發的情景之下,神降臨在西乃山上,吩咐摩西上山。摩西在山上逗留了40晝夜,接受了律法,這律法將要成為盟約之基礎。 在西乃山上,神啟示自己是一位要求人在生活各方面對祂完全忠心與專一的神,同時祂定意與子民建立個別相交的關係。 以色列民的悖逆摩西停留在西乃山上的時候,山下的眾民開始顯得不耐煩,並且懷疑摩西會否回來,於是便來到亞倫面前,要求他為他們鑄造偶像,作敬拜之用。眾民獻出身上的耳環,亞倫便將之鑄成牛犢的形狀。他把金牛犢交給眾民時說:「以色列啊,這是領你出埃及地的神。」(三十二4)翌日,他們齊集敬拜這偶像,獻過祭,就吃喝喧鬧。神把山下正在發生的事情告訴摩西,並憤怒地宣告祂要毀滅這民,要從摩西和他的後裔另立一個大國,摩西立即為百姓求情,神的震怒才稍歇。摩西帶著兩塊寫上律法的石版下山,但當他看見以色列民所作的事,便不能抑制怒氣,他把法版摔碎在地上,然後把金牛犢搗碎成為粉末,用水混和,命以色列民喝。摩西憤怒地轉向亞倫,要求他為所犯的大罪加以解釋。亞倫推卸責任說:「我把金環扔在火中,這牛犢便出來了。」(三十二24)因為眾民所犯的大罪,摩西徵求民眾自動出來執行神在他們身上的審判,利未支派的人作出了回應,那天被殺的百姓約有3,000人,自願的利未人後來得到摩西的讚賞和嘉許(申三十三9、10)。摩西又再為眾民代求,表明神若不饒恕他們,他寧願與他們一同滅亡。神就動了憐憫之心,應許摩西說,耶和華的使者仍會與他們同行(出三十二34)。摩西作了一個特別的要求,求神讓他看見祂的榮光。神指示摩西鑿出兩塊石版,像他摔碎的一樣,然後翌日返回山上。耶和華在那裏,在摩西面前經過,並宣告祂的名,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出三十四6)摩西再停留在山上40晝夜,重新再領受禁拜偶像的警告,並從耶和華得著進一步的指示,接受另外兩塊寫上十誡的法版。摩西從山上下來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因曾與神交談,所以臉上發光。眾民起初不敢走近他,但他呼召他們,聚集在他面前,並重述耶和華在山上向他說的話。其後,他用帕子蒙在臉上,只是來到耶和華面前才把帕子除下來。保羅說這帕子的目的,是避免眾民看見摩西臉上的光漸漸褪去(林後三13)。 會幕和祭司制度之設立摩西第一次上山接受律法時,神指示他收集一些用以建造會幕或帳幕的材料,就是金、銀、銅,藍色、紫色、朱紅色線、細麻、山羊毛、染紅的公羊皮、海狗皮、皂莢木、點燈的油、做膏油和香的香料、紅瑪瑙和其他寶石(出二十五3-7)。同時,神也給了他建築的藍圖,以及祭司分別為聖的禮儀。一個名比撒列的人全權負責會幕的建造,並由亞何利亞伯協助(三十一1-6)。會幕像一般帳棚一樣,是方便攜帶的,這樣,希伯來人在前往迦南的路上可隨時把會幕拆下來,在另一站再搭建。 除了會幕方面的指示外,神也將一些應獻的祭指示摩西,包括:燔祭、素祭、平安祭、贖罪祭和贖愆祭(利一至七)。摩西也負責膏立亞倫和他兒子為祭司,並建立敬拜制度的儀式(利八至九)。 這嚴肅的宗教禮儀建立了一段時間之後,亞倫其中兩個兒子,拿答和亞比戶,把不合規格的凡火獻在耶和華面前。結果有火從耶和華那裏出來,把他們消滅了。摩西禁止亞倫和其餘兩個兒子以利亞撒及以他瑪舉哀,因為拿答和亞比戶是犯了罪被懲罪(利十1-7)。他們所犯之罪的性質究竟是甚麼,很難下定論,但肯定是與干犯神的聖潔有關。所以,利未記餘下的部分均強調一些條例,說明神期望祂的子民過聖潔的生活。這些條例可用一句話概括言之:「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神是聖潔的。」(利十九2) 眾民仍在西乃的曠野安營時,神吩咐摩西數點他們的人數:「所有的男丁……從二十歲以外,能出去打仗的。」(民一2、3)人口普查完畢後,得出的結果是,男丁數目有603,550人。利未人是分別數算的,共有22,000人。 由西乃至加低斯以色利人從離開埃及至核點民數時已有一年的時間(民九1)。 神提醒眾民要守逾越節。他們守了節,1個月後,便離開西乃,來到巴蘭的曠野。一路上,他們埋怨說只有嗎哪一種食物太單調,渴望可以吃到魚、黃瓜、西瓜、韭菜、蔥、蒜,像在埃及時一樣(民十一4-6)。神十分憤怒,便給他們大量的鵪鶉,但當肉仍在他們牙齒之間,神便用最重的災殃擊殺他們。米利暗和亞倫也像眾民一樣,存著抱怨的態度,他們批評摩西娶古實女子為妻(民十二1、2)。我們不能確定這古實女子是埃提阿伯人,還是指西坡拉的另一種說法。若摩西確實再婚,舊約中卻沒有任何地方提及這段婚事。摩西對兄姊的指控沒有作出任何答辯,因為他不需要答辯,神已干預這事,親自為祂的僕人辯護。由於米利暗出言毀謗摩西,所以神責打她,使她長大痳瘋。當亞倫看見米利暗的情況,就承認跟米利暗一樣犯了罪(民十二10-12),在摩西切切代求之下,米利暗的大痳瘋始得痊愈。 眾民在巴蘭曠野的加低斯(又稱「加低斯巴尼亞」,民三十二8等)安營時,摩西派十二探子往迦南。每支派要打發1個人,窺探那地的情況,好準備以色列人進入。40日後,探子回來了。 雖然他們均回報那地是肥沃美好的,但其中10人卻懼怕迦南人,不主張進入迦南地,只有約書亞和迦勒願意前往佔領那地。全會眾都附和不願進入迦南,並決意選出一位新領袖,帶領他們返回埃及,免得死在迦南人的刀下。他們勢將用石頭打死摩西和亞倫。在那一刻,神親自干預這事。若不是摩西求情,神便已把全會眾都消滅了(民十三1至十四19)。摩西指出神若不帶領眾民進入迦南,周圍的列邦必認為以色列人的神沒有能力帶領他們進入應許之地,神再一次勉強答允摩西的要求,饒恕了以色列人,但補充說,眾民中20歲以外,曾埋怨神的,不得進入應許之地,他們要在曠野飄流40年,直至那一代的人全部死去,他們的兒女才可進入迦南(民十四29-33)。眾民聽見神的宣判,便想馬上進入迦南地去,使這刑罰無效。 但由於神沒有與他們同在,所以他們慘敗於亞瑪力人和迦南人手下。 在曠野的四十年在曠野飄流的40年間所發生的事件,可知的並不多。縱然神已嚴嚴地審判眾民,但他們的態度仍然不變。一個名可拉的人帶領另一次叛變,向摩西和亞倫的權威挑戰;摩西和亞倫為這些悖逆者懇求神,神卻不聽(民十六22-24),但神吩咐全會眾遠離可拉及其同黨的帳棚。眾民正觀看的時候,地就裂開了,把叛黨連同他們的家眷、財物,全吞下去;雖然以色列人親眼看見背叛者的結局,仍轉向摩西和亞倫,指控他們殺害自己的族人。這時,神吩咐摩西離開滿口怨言的群眾,好讓神親自報復。雖然摩西趕緊為眾民贖罪,但在刑罰停止之前,已有14,700人死於瘟疫。耶和華為了向以色列人證明摩西是祂揀選的領袖,便吩咐摩西從每支派取一根杖,放在會幕中。神要使祂所揀選之人的杖發芽,以止息眾民的怨言。亞倫的杖果然發芽、生了花苞,並且開花。可是,群民只是更加埋怨,同聲怨道:「我們死喇!我們滅亡喇!都滅亡喇!」(民十七12) 到了曠野飄流的末期,米利暗在加低斯死了,並且葬在那裏(二十1)。眾民再一次為缺乏食水而發怨言,神命摩西吩咐磐石出水,以滿足眾民的需要。摩西沒有吩咐磐石,卻用他的杖敲打了兩下;磐石流出水來,神卻責備摩西和亞倫:「因為你們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為聖,所以你們必不得領這會眾進我所賜給他們的地去」(二十12)。這罪的性質雖不清楚,但摩西和亞倫明顯是取了那只屬於神的榮譽。由於犯了罪,他們帶領以色列人進入應許地的權利給褫奪了,那罪的刑罰似乎太重,卻顯出摩西和亞倫作領袖的權利,是帶著不尋常的責任的。 眾民從加低斯前行至位於以東邊境的何珥山,亞倫死在那裏。 摩西取了亞倫的祭司袍,交給他兒子以利亞撒,這樣就把大祭司的職任移交了(二十28)。 以色列民接近目的地時,迦南本土的人便開始加強抵禦。以色列人在何珥瑪與亞拉得王發生了一場小戰鬥。終於獲勝(二十一1-3)。百姓繞過以東地的時候,一些人又向神和摩西發怨言,因為沒有糧,沒有水,他們又厭惡嗎哪;這次耶和華使毒蛇進入百姓中間,許多人因被蛇咬而死,那些未被蛇咬的來到摩西面前,承認他們的罪,並請摩西求神叫那蛇離開。神指示摩西造一條銅蛇,懸在杆上,那被蛇咬的人仰望這銅蛇,便得存活(二十一8、9)。 以色列人來到亞摩利王西宏的境界時,派遣使者求王容許他們和平地走過。西宏不單不答應,而且還派軍隊來攻擊以色列人。在戰爭中,西宏被殺,希伯來人便取了他的土地和城邑(二十一21-25)。 到達約但河以色列人戰勝了西宏之後,又再出發,來到摩押平原安營。他們已到達約但河的東岸,面對耶利哥,看見了應許地的全境。摩押人懼怕以色列人,因為他們聽聞以色列人與亞摩利人爭戰的事。摩押王巴勒聘請了術士巴蘭來,咒詛以色列人;巴蘭曾3度要咒詛以色列人,但每一次神都把咒詛的話變成祝福的話(民二十二至二十四)。雖然巴蘭不能咒詛以色列人,卻給他們帶來更大的災難,他叫摩押女子引誘以色列人給她們的神獻祭,和跪拜她們的神(民二十五1-3,三十一16;彼後二15;啟二14)。百姓正在敬拜摩押的神巴力毘珥的時候,神的怒氣就發作了;祂用瘟疫殺了24,000人(民二十五9)。這是以色列人第一次受到淫蕩的拜偶像宗教所迷惑,而這更預示了他們進入迦南後會出現的境況,他們不斷地受偶像崇拜的誘惑,最終導致滅亡。 瘟疫結束後,神命摩西和以利亞撒作另一次核點民數,像40年前那次一樣。上一個世代的以色列人都在曠野死去了,但新一代的人數幾乎跟上一代一樣;20歲以上,能出去打仗的人共有601,730人之多(民二十六51)。這數目除了迦勒和約書亞之外,沒有一個是第一次核點民數剩下的人(二十六64、65)。 西羅非哈的幾個女兒把繼承產業的問題帶到摩西面前,請他代為決定(二十七1-11)。摩西把案件呈到耶和華面前,耶和華的答覆是:一個人若沒有兒子,死後產業就歸女兒所有,若無兒無女,便歸兄弟所有(二十七8、9)。 摩西作以色列人領袖的日子快要結束了,耶和華吩咐他在大祭司以利亞撒和全會眾面前,按手在約書亞身上,差遣他作新的領袖(二十七12-23)。此外,耶和華又指示摩西有關節期和獻祭,以及許願的條例(二十八至三十章)。 神吩咐摩西履行作領袖的最後一項任務,替以色列人向米甸人報仇。在那一次戰役中,以色列的軍隊大大戰勝了米甸人,殺了他們的王和人民,也殺了巴蘭。他們把婦女、孩童、羊群、牛群和財物帶回給摩西作戰利品,摩西見他們沒有把那些在毘珥引誘他們犯罪的米甸婦女殺掉,感到十分憤怒,於是吩咐他們潔淨自己(三十一13-20)。以利亞撒又對打仗回來的兵丁詳細講解戰後回營的條例(三十一21-24)。 流便、迦得和瑪拿西半支派看見雅謝和基列兩地可牧畜,於是決定留在那裏,而不進入約但河另一邊的迦南,他們答應先全力協助各支派征服迦南地後,才回來定居,於是摩西應許將那地賜給他們(民三十二)。 耶和華曉諭摩西應許之地的地界,並提出負責在支派中間分地之人的名字(民三十四)。祂又吩咐摩西把48座城分給祭司支派──利未人──作他們應得的分。48座城中,6座要用作逃城,讓殺人者可在其中避難,免得他們還未有機會在會眾面前申訴,便已給報仇的人殺害(民三十五)。 摩西之死申命記常被稱為摩西給以色列民的告別辭,因為在申命記中,他不只是主講者,還是唯一的講者。摩西召集眾民來到他面前,重述他們離開西乃之後,神為他們所作的一切事情,並提醒他們為何38年前不能進入應許之地(申二14)。他回想昔日曾懇求神讓他渡過約但河,看看那將要成為以色列民家園的土地,但神只容許摩西從毘斯迦山頂遠眺迦南全景。其後,摩西勸勉眾民要遵守那已向他們頒佈的律例典章,才能享受神在迦南地要給予他們的祝福。他特別強調家庭宗教生活的重要性(申六4-9),並重述一些眾民應留意遵守的律例和規條(十二至二十六章)。摩西提醒他們要留意假先知(第十三章),教導他們在戰爭中應有的操守(第二十章),並定下離婚的法例(二十四1-4)。結束時,他以冗長的言詞勸勉眾民按著盟約的規例來生活。他告訴他們,若聽從神,便得著祝福;若不聽從,便只有咒詛(二十七至三十)。 摩西離世的日子將近時,耶和華吩咐摩西和約書亞來到會幕中,在眾民面前差遣約書亞作新任的領袖(申三十一14-23)。摩西離世之前,對以色列眾支派逐一加以祝福(申三十三)。完成了上述的任務後,他便從摩押平原上尼波山去,到達毘斯迦山頂,神在那裏向他展示那曾應許給予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之地──這地將要成為飄流了多年之以色列眾支派的家園。神又再次告訴摩西,他不能渡過約但河,摩西在那裏逝世,「耶和華將他埋葬在摩押地,伯毘珥對面的谷中,只是到今日沒有人知道他的墳墓。」(三十四6)摩西死時年120歲,但他「眼目沒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三十四7),以色列人為他舉哀30日。申命記結束前,給了摩西一句最美好的評語:「以後以色列中再沒有興起先知像摩西的。他是耶和華面對面所認識的。」(三十四10) 新約中的摩西使徒時代所有猶太人和基督徒皆以摩西為五經的作者。「摩西律法」(路二22)、「摩西吩咐」(太十九7)、「摩西說」(可七10)、「摩西寫著說」(可十二19)等說法,顯出他的名字就等同於他所寫的律法書。新約提及摩西的名字比任何舊約人物都多,共有79次。新約聖經強調其律法頒佈者的角色,過於他生活中的其他部分(太八4;可七10;約一17;徒十五1)。耶穌登山變象時,摩西代表舊約律法而顯現,正如以利亞代表了舊約先知(太十七1-3)。 新約也提及摩西作為先知的角色。摩西作為先知,曾談及彌賽亞的到臨和受苦(路二十四25-27;徒三22)。新約也從摩西的生命和經歷裏,顯出在新約之下應有的生活模式。耶穌降生的故事與摩西孩提時代的故事是平行的。他們都從地上暴君的惡計中被拯救出來(太二13-18);耶穌在山上寶訓中宣佈新律法,就如摩西在西乃山上頒佈律法(太五至七),顯出耶穌是解釋神旨意的權威。加拉太書特別把舊的律法與神人之間新的關係作強烈的對比。希伯來書又特別把摩西和基督作比較(來三5、6,九11-22)。約翰把耶穌所賜的恩典和真理對比摩西所頒佈的律法(約一17),他也把耶穌這「生命的糧」與曠野的嗎哪作比較(約六30-35)。 其他經文提及摩西或與他有關事件的,包括他的出生(徒七20;來十一23)、燒著的荊棘(路二十37)、埃及的術士(提後三8)、逾越節(來十一28)、出埃及(來三16)、從海中經過(林前十1、2)、嗎哪(林前十3)、摩西臉上的榮光(林後三7-18)、從磐石出來的水(林前十4)、銅蛇(約三14),以及摩西之歌(啟十五3)。 摩西(Moses)希伯來人的偉大領袖,曾帶領他們脫離埃及的捆綁,進入迦南應許之地;也曾在西乃山上給他們宣讀律法,這律法就成為了他們歷世以來宗教信仰的基礎。摩西可以說是集多種身分於一身,其中包括:先知、祭司、頒佈律法者、審判者、代求者、牧人、行神蹟者,以及民族的創立者等。摩西這名字的意義不能確定。聖經把它當作希伯來文來解釋,意思就是「拉出來」(出二10;參撒下二十二17;詩十八16)。然而,這若是一個埃及名字,由發現他的法老女兒所起的,那麼「摩西」這名字就極可能是從埃及文「兒子」這字演變而來(許多著名的埃及名字也包括這部分,例:亞模西士、杜得模西士和蘭塞)。舊約再沒有其他人用這名字。摩西毫無疑問是舊約裏最重要的人物(其名被提及767次之多),他的影響力也延展至新約(在新約中出現79次)。摩西一生前40年生活在法老的王宮中(徒七23),在那裏「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徒七22)。第二個40年住在米甸;因為他殺了一個欺壓希伯來人的埃及人,於是逃亡至米甸躲避法老的憤怒(徒七23-30)。最後的40年他全心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奴役,往神應許賜給亞伯拉罕及其後裔(創十二1-3)的地方去。摩西死時,年120歲,成功地帶領以色列人經過40年曠野的飄流,來到約但河的東面,面對應許地的邊緣(申三十四7)。他是歷史上一個偉大的人物,帶領一群奴隸,在一個難以想象的困境之下,把他們模塑成一個民族,這民族影響和改變了整個人類歷史的進程。背景聖經是研究摩西生平的唯一資料來源,考古學證實與摩西有關之事件的可信性,但卻從未提供任何證據證明他的存在或他的工作。摩西的故事始於雅各,他因迦南地有饑荒,便帶著眾子及其家人一起來到埃及。這家族在約瑟的邀請和法老的歡迎下,在埃及東北面一個名歌珊的地方住了下來,他們在那裏住了430年(出十二40)。在這段期間,他們的人數迅速增長,遍滿歌珊地(出一7)。後來埃及有不認識約瑟的新王興起,聖經並沒有說明這法老的名字,學者對於這法老是誰也沒有一致的看法。最常見的意見認為這法老要不是杜得模西士三世(主前1490-36),就是薛提一世(主前1309-1290)或蘭塞二世(主前1290-24)。法老恐怕他們的人數繼續增長下去,會成為國家的威脅,於是便設法壓抑他們的增長。法老派他們建造兩座積貨城──比東和蘭塞,但這些苦工卻沒有令他們的人數減少。下一步,他要求收生婆合作,把生出來的希伯來男嬰殺了,但收生婆並沒有聽從這命令。其後,法老便命令希伯來人自己把男嬰淹死在尼羅河。就是在這第一次迫害猶太人的背景中,嬰孩摩西出生了。第一個40年──在埃及出生和早期生活一個名暗蘭的利未人娶了他父親的妹妹約基別為妻(出六20;參出二1)。他們第一個兒子亞倫,比摩西年長三歲,生於要淹死希伯來嬰孩的命令之前,因為聖經沒有指出他的生命曾遭任何危險。然而,摩西出生時,這可怕的命令已實施了。摩西的母親把他藏了3個月,直到不能再藏,便取了一個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把孩子放在箱裏。她把箱子擱在河邊的蘆荻中,摩西的姊姊米利暗遠遠站著,看看會發生甚麼事。不久,法老的女兒(約瑟夫認為她是帖模提斯,其他人則認為她是赫斯蘇特,但其確實的身分仍未能肯定)如常帶著宮女來到河邊沐浴。她發現了嬰孩,認出他是希伯來人的孩子,並決定收養他,如同自己的孩子。米利暗從藏匿的地方走出來,主動提出為嬰孩找一個希伯來婦人作奶媽,公主也同意她的安排。米利暗便把嬰孩帶回家,摩西留在母親身邊約有2、3年(參撒上一19-24)。聖經沒有記載摩西的成長時期,究竟他母親有沒有在他童年的後期和青少年階段繼續去看望他?有沒有把他真正的身分告訴他?有沒有把希伯來人的信仰教導他?這一切都只可以憑想象去推測。摩西像皇室中其他成員一樣,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並且「說話行事都有才能」(徒七22)。跟本族人認同摩西何時知道自己是希伯來人,而不是埃及人,我們不得而知,但明顯他在40歲時已知道這事。一日他往看自己的族人,並觀察他們受奴役的情況,因為法老在摩西出生時所施行惡待希伯來人的法令仍未收回。摩西看見一個埃及人欺負一個希伯來人,怒從心生,便殺了埃及人,把他埋葬了。他以為沒有人知道這事,但翌日,當他嘗試調解兩個希伯來人之間的糾紛時,才知道事情已敗露。那兩個希伯來人皆與他敵對,指他是殺人兇手,說:「誰立你作我們的首領和審判官呢?難道你要殺我,像殺那埃及人嗎?」(出二14)使徒行傳七章25節又加上:「他以為弟兄必明白神是藉他的手搭救他們。」摩西知道事實已經敗露,自己雖是皇室中人,但仍不能免卻殺人應有的懲罰,於是逃亡至米甸地。第二個40年──在米甸和葉忒羅家結親摩西來到米甸後不久,坐在井旁歇息的時候,看見米甸祭司的7個女兒出來打水飲羊;其他牧羊人走過來,欲趕走她們。摩西路見不平,便插手干預,並幫助祭司的女兒飲羊。葉忒羅(出三1;又名「流珥」,出二18;或「何巴」,民十29)知道這事,便請摩西與他們同住,並把西坡拉(名意是「小鳥」)給他作妻子。摩西在米甸時,與西坡拉生了革舜(出二22)和以利以謝(出十八4)。40年過去了,摩西大概已淡忘了早年在埃及的生活。他意想不到,在已屆80之年,神不久還要催促他返回埃及宮中,面對他曾逃避的法老的兒子,要求他釋放以色列人,脫離已忍受多年的奴役。神並沒有忘記祂的子民,現在便準備要拯救他們。在燒著的荊棘中和神相遇一日,當摩西牧養他岳丈的羊群至何烈山(又名「西乃山」)。神從荊棘裏的火焰中向摩西顯現;荊棘雖被火燃燒,卻沒有被燒毀,摩西移步看個究竟,便聽見神從荊棘中呼喚他,說:「摩西,摩西!」摩西回答說:「我在這裏。」摩西欲再走近,神卻說:「不要近前來。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出三5)神又進一步說明祂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神向摩西保證,祂已看見了祂百姓所受的苦,聽見了他們所發的哀聲。然後祂告訴摩西,祂已計劃差遣摩西往埃及,把以色列人從奴隸的轄制中拯救出來(三10)。面對這個似乎是他能力範圍以外的挑戰,年老的摩西用了許多藉口來推卻這任務。摩西說:「我是甚麼人,竟能去見法老,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神卻保證祂必與摩西同在(出三11、12)。摩西找來另一個藉口說,若以色列人問他打發他來的神叫甚麼名字時,他並不能回答;神就以含有隱意的句子啟示祂的名字,祂說:「『我是自有永有的』……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那自有永有的打發我到你們這裏來』。」(三13、14)對於這名字,有許多不同的解釋,在各種分歧的解釋之中,不容罝疑的是,這名字暗示了神的自存和自足。摩西跟著反駁說,他若告訴以色列人是神差遣他把他們從埃及拯救出來,他們必不相信。神給他3個神蹟作為回應:他把牧杖丟在地上,牧杖立即變作蛇:他把手放在懷裏,手就長了大痲瘋;神又告訴他,他把尼羅河的水倒在地上,水必變作血(四1-9)。即使有了這些有力的證據,證明神與他同在,摩西仍不願接受這重任,他說:「主啊,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我本是拙口笨舌的」(四10),神告訴摩西祂必會指示他當說的話。但不管神如何保證,摩西仍求神差遣其他人,神一方面向他發怒,另一方面又心生憐憫,於是命摩西的哥哥亞倫作他的代言人,不過,神說祂的指示仍會直接傳達給摩西。其後,摩西返回葉忒羅那裏,但沒有告訴葉忒羅有關與神相遇和受神差遣的事。返回埃及摩西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返回埃及,但只是告訴岳丈他回埃及的目的是探望族人(出四18)。聖經記載說,摩西叫妻子和兩個兒子騎在同一匹驢子上(四20),3人同坐一匹驢子顯示兩個孩子仍然年幼,並不是摩西結婚初期所生的。在路上一個住宿的地方,一件奇怪的事發生了;耶和華遇見摩西,想要殺他(四24),這明顯因為摩西在離開米甸之前,仍未替孩子行割禮。西坡拉知道摩西的生命有危險,便親自執行這儀式,並對丈夫說:「你真是我的血郎了。」(四25)姑勿論這次與神不尋常的相遇含有些甚麼其他意義,這遭遇確實是一個嚴肅的提醒,提醒那作約民領袖的人,自己先不可忽略約中任何一部分(創十七10-14)。神命亞倫(他仍在埃及)上山,到祂在荊棘火焰中向摩西顯現的那山上去,在那裏與他的弟弟相見。摩西把所發生的一切事情告訴了亞倫,並一起返回埃及,聚集了眾長老,告訴他們一切。摩西和亞倫在眾民面前施行神蹟時,他們就相信這兩位領袖是奉神差遣來拯救他們脫離困苦的(出四30、31)。第三個40年──由埃及至迦南和法老會戰摩西返回埃及不久,在亞倫的陪同下,來到法老那裏重複耶和華的要求:「容我的百姓去,在曠野向我守節。」(出五1)法老拒絕這要求,聲言他從未聽聞摩西的神。當時的埃及王看他們自己是神,所以我們可以想像法老認為這是何等的侮辱。他不單拒絕摩西的要求,而且還加重希伯來人的重擔。這事以前,希伯來人做磚所用的草是由埃及人供應的,現在他們要自己去撿草,但做磚的數目不可減少。希伯來人痛苦和憤怒地轉向摩西說:「你們使我們在法老和他臣僕面前有了臭名。」(五21)即使摩西也不明所以,遂向神抱怨說:「你為甚麼苦待這百姓呢?」(五22)拯救希伯來人脫離困軛,並且會帶領他們進入祂應許給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之地(六8)。神吩咐摩西再次來到法老面前,重複那釋放希伯來人的要求,並聲明法老若不答允,必遭懲戒。摩西再次進入法老的宮中,重申釋放以色列人的要求。摩西把杖變作蛇,欲以此嚇倒法老,可是,埃及的術士用邪術也能行這神蹟,因此法老心裏剛硬,不肯聽從摩西。隨著摩西在埃及地一件接一件的施行九災,顯出神的全能,使法老屈服。這九災包括將尼羅河的水變作血(出七20-24)、蛙災(八1-15)、虱災(八16-19)、蠅災(八20-32)、畜疫之災(九1-7)、瘡災(九8-12)、雹災(九13-25)、蝗災(十12-20),以及黑暗之災(十21-29)。摩西施行蛙災、蠅災、雹災、蝗災和黑暗之災時,法老感到狼狽,曾暫時溫和下來,答應摩西的要求,但天災過後,他的心又再剛硬,收回他的承諾。頭9災嚴重地破壞了埃及地,但以色列人仍未得釋放,不過,還有一災為埃及人預備,這也是最可怕的一個災害。第一個逾越節神告訴摩西,還有一災要臨到埃及人:「凡在埃及地,從坐寶座的法老直到磨子後的婢女所有的長子,以及一切頭生的牲畜,都必死。」(出十一5)此外,祂向摩西保證,這災不會傷及希伯來人任何一家,「好叫你們知道耶和華是將埃及人和以色列人分別出來。」(十一7)神透過摩西和亞倫,指導以色列人準備盡快離開埃及。他們要向埃及人要金器和銀器(十一2-3),埃及人也許因為懼怕希伯來人,都答應了這要求,以為送出了禮物,埃及地的災禍便會止息。神又吩咐希伯來人每戶預備一隻羊羔,若人少,可與鄰舍共取一隻。這是為埃及地最後一頓晚餐所預備的(後來成了以色列人歷代以來為逾越節的定例)。羊羔的血要塗在門框和門楣上,以色列人要在屋裏吃逾越節的晚餐。神應許希伯來人,凡是門上塗了血的,傷害必不會臨到那一家。此外,又吩咐他們預備無酵餅。到了半夜,耶和華那死亡的使者起來擊殺埃及地所有頭生的,由法老的長子直至被囚在監裏的都不能倖免,埃及人中,沒有一家人可以逃過這災難。法老看見了所發生的事,便命令摩西和以色列人立即離開埃及地(十二31-32)。聖經說離開埃及的男丁約有60萬人。連婦女和孩童在內,總人數可能超過200萬,這對埃及的經濟來說,是一個十分嚴重的打擊。出埃及出埃及的事件被稱為舊約的焦點;誠然這是舊約的中心事件,也是以色列進展成一個民族的時刻。猶太人今日仍回顧這事件,看為神在歷史中拯救以色列人的偉大救贖行動,正如基督徒以信心看十字架為偉大的救贖行動一樣。現今我們不能準確地肯定希伯來人出埃及的路線,不過,學者們卻提供了許多不同的意見。以色列人沒有採取最短、最直接的路線(那是沿著地中海的海岸,約需10日的路程),卻向著西乃山進發。摩西早年曾在那裏的荊棘火焰中遇見神,神指示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返回相同的地點,作為神差遣他拯救其子民的標記,以色列人並要在那裏敬拜神(出三12)。希伯來人沒有忘記約瑟曾要求他們返回故鄉時,把他的骸骨也一起帶回去(創五十25;出十三19)。在路上,日間有雲柱在以色列人前面,夜間也有火柱。雲柱代表神與他們同在,並且引領他們踏上前路。在埃及那邊,法老又反悔讓希伯來人離開埃及,於是差遣軍隊追上去,要把他們帶回來。希伯來人看見一片愈來愈接近的塵土,知道埃及的軍隊正追趕上來,感到十分驚惶。他們面對著汪洋大海,前無去路,後有追兵,不知如何是好。於是以色列人轉向摩西,埋怨他好把他們領出埃及。神再次向他們保證,叫他們不用害怕,也不需作任何防衛,神應許要為他們打這場仗,並且要把勝利賜給他們(出十四14)。耶和華用強烈的東風把蘆葦海(傳統誤作紅海)的水分開,讓以色列人從乾地走過去,到海的彼岸。埃及人從後趕上,跟著以色列人走在乾涸的海床上,但在他們還未到達彼岸之時,海水已復合了,埃及兵馬都被淹斃在大海之中,以色列人則平安到達彼岸。以色列人用詩歌慶祝神的拯救(出十五),然後繼續他們的旅程。其後的敘述描寫以色列人在沙漠中掙扎求存──缺糧和缺水、內部不和、埋怨摩西、與敵人爭戰等等問題。在這些經歷中,摩西成為他們團結起來的力量和偉大的屬靈領袖。雖然以色列人不久以前才看見神拯救的大能,但他們的信心並不堅強。3日後,他們來到一個地方,水不能飲用,他們便開始向摩西發怨言。耶和華指示摩西潔淨水泉,眾民的需要遂得著滿足(出十五22-25)。他們到達汛的曠野時,又再發怨言,這次是由於食物的短缺,神供應嗎哪以滿足他們的需要;嗎哪是一種像餅的東西,可作他們的食物,直至進入了迦南(十六1-21)。後來,眾民在利非訂安營之後,又再次發怨言,這次是由於缺乏食水,神再一次滿足他們的需要,叫水從何烈的磐石流出來(十七1-7)。當他們仍在利非訂安營時,亞瑪力人來攻擊他們,但神賜給以色列人一次大勝利(十七8-13)。摩西和以色列人到了西乃,在那裏安營。葉忒羅來探望摩西,把摩西的妻子和兒子也一同帶來,顯然西坡拉先前是決定了與孩子返回父家,沒有跟摩西一起往埃及去。這是一個快樂的重聚,葉忒羅向神獻上燔祭和平安祭(這行動使一些解經家認為葉忒羅是一個真心敬拜神的人,甚至好像摩西一樣;然而,他如何與希伯來信仰扯上關係卻不得而知)。葉忒羅看見摩西要親自解決眾民所有的糾紛和困難,而沒有人協助時,便建議摩西在民中選出一些有能之士,讓他們分擔一些較輕的責任,摩西接受了這建議。不久,葉忒羅便返回自己的家鄉,沒有留在西乃,參與以色列人與神的立約(十八13-27)。神在西乃頒賜律法神信守向摩西的承諾,祂把希伯來人從埃及為奴之地領出來,並帶領他們到達祂差遣摩西作眾民領袖的地方。神現在已準備好與以色列人進入約的關係。在閃電、雷轟、密雲、火焰、濃煙和地震這驚人、壯觀,好比火山爆發的情景之下,神降臨在西乃山上,吩咐摩西上山。摩西在山上逗留了40晝夜,接受了律法,這律法將要成為盟約之基礎。在西乃山上,神啟示自己是一位要求人在生活各方面對祂完全忠心與專一的神,同時祂定意與子民建立個別相交的關係。以色列民的悖逆摩西停留在西乃山上的時候,山下的眾民開始顯得不耐煩,並且懷疑摩西會否回來,於是便來到亞倫面前,要求他為他們鑄造偶像,作敬拜之用。眾民獻出身上的耳環,亞倫便將之鑄成牛犢的形狀。他把金牛犢交給眾民時說:「以色列啊,這是領你出埃及地的神。」(出三十二4)翌日,他們齊集敬拜這偶像,獻過祭,就吃喝喧鬧。神把山下正在發生的事情告訴摩西,並憤怒地宣告祂要毀滅這民,要從摩西和他的後裔另立一個大國,摩西立即為百姓求情,神的震怒才稍歇。摩西帶著兩塊寫上律法的石版下山,但當他看見以色列民所作的事,便不能抑制怒氣,他把法版摔碎在地上,然後把金牛犢搗碎成為粉末,用水混和,命以色列民喝。摩西憤怒地轉向亞倫,要求他為所犯的大罪加以解釋。亞倫推卸責任說:「我把金環扔在火中,這牛犢便出來了。」(三十二24)因為眾民所犯的大罪,摩西徵求民眾自動出來執行神在他們身上的審判,利未支派的人作出了回應,那天被殺的百姓約有3,000人,自願的利未人後來得到摩西的讚賞和嘉許(申三十三9、10)。摩西又再為眾民代求,表明神若不饒恕他們,他寧願與他們一同滅亡。神就動了憐憫之心,應許摩西說,耶和華的使者仍會與他們同行(出三十二34)。摩西作了一個特別的要求,求神讓他看見祂的榮光。神指示摩西鑿出兩塊石版,像他摔碎的一樣,然後翌日返回山上。耶和華在那裏,在摩西面前經過,並宣告祂的名,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神,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出三十四6)摩西再停留在山上40晝夜,重新再領受禁拜偶像的警告,並從耶和華得著進一步的指示,接受另外兩塊寫上十誡的法版。摩西從山上下來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因曾與神交談,所以臉上發光。眾民起初不敢走近他,但他呼召他們,聚集在他面前,並重述耶和華在山上向他說的話。其後,他用帕子蒙在臉上,只是來到耶和華面前才把帕子除下來。保羅說這帕子的目的,是避免眾民看見摩西臉上的光漸漸褪去(林後三13)。會幕和祭司制度之設立摩西第一次上山接受律法時,神指示他收集一些用以建造會幕或帳幕的材料,就是金、銀、銅,藍色、紫色、朱紅色線、細麻、山羊毛、染紅的公羊皮、海狗皮、皂莢木、點燈的油、做膏油和香的香料、紅瑪瑙和其他寶石(出二十五3-7)。同時,神也給了他建築的藍圖,以及祭司分別為聖的禮儀。一個名比撒列的人全權負責會幕的建造,並由亞何利亞伯協助(三十一1-6)。會幕像一般帳棚一樣,是方便攜帶的,這樣,希伯來人在前往迦南的路上可隨時把會幕拆下來,在另一站再搭建。除了會幕方面的指示外,神也將一些應獻的祭指示摩西,包括:燔祭、素祭、平安祭、贖罪祭和贖愆祭(利一至七)。摩西也負責膏立亞倫和他兒子為祭司,並建立敬拜制度的儀式(利八至九)。這嚴肅的宗教禮儀建立了一段時間之後,亞倫其中兩個兒子,拿答和亞比戶,把不合規格的凡火獻在耶和華面前。結果有火從耶和華那裏出來,把他們消滅了。摩西禁止亞倫和其餘兩個兒子以利亞撒及以他瑪舉哀,因為拿答和亞比戶是犯了罪被懲罪(利十1-7)。他們所犯之罪的性質究竟是甚麼,很難下定論,但肯定是與干犯神的聖潔有關。所以,利未記餘下的部分均強調一些條例,說明神期望祂的子民過聖潔的生活。這些條例可用一句話概括言之:「你們要聖潔,因為我耶和華──你們的神是聖潔的。」(利十九2)眾民仍在西乃的曠野安營時,神吩咐摩西數點他們的人數:「所有的男丁……從二十歲以外,能出去打仗的。」(民一2、3)人口普查完畢後,得出的結果是,男丁數目有603,550人。利未人是分別數算的,共有22,000人。由西乃至加低斯以色利人從離開埃及至核點民數時已有一年的時間(民九1)。神提醒眾民要守逾越節。他們守了節,1個月後,便離開西乃,來到巴蘭的曠野。一路上,他們埋怨說只有嗎哪一種食物太單調,渴望可以吃到魚、黃瓜、西瓜、韭菜、蔥、蒜,像在埃及時一樣(民十一4-6)。神十分憤怒,便給他們大量的鵪鶉,但當肉仍在他們牙齒之間,神便用最重的災殃擊殺他們。米利暗和亞倫也像眾民一樣,存著抱怨的態度,他們批評摩西娶古實女子為妻(民十二1、2)。我們不能確定這古實女子是埃提阿伯人,還是指西坡拉的另一種說法。若摩西確實再婚,舊約中卻沒有任何地方提及這段婚事。摩西對兄姊的指控沒有作出任何答辯,因為他不需要答辯,神已干預這事,親自為祂的僕人辯護。由於米利暗出言毀謗摩西,所以神責打她,使她長大痳瘋。當亞倫看見米利暗的情況,就承認跟米利暗一樣犯了罪(民十二10-12),在摩西切切代求之下,米利暗的大痳瘋始得痊愈。眾民在巴蘭曠野的加低斯(又稱「加低斯巴尼亞」,民三十二8等)安營時,摩西派十二探子往迦南。每支派要打發1個人,窺探那地的情況,好準備以色列人進入。40日後,探子回來了。雖然他們均回報那地是肥沃美好的,但其中10人卻懼怕迦南人,不主張進入迦南地,只有約書亞和迦勒願意前往佔領那地。全會眾都附和不願進入迦南,並決意選出一位新領袖,帶領他們返回埃及,免得死在迦南人的刀下。他們勢將用石頭打死摩西和亞倫。在那一刻,神親自干預這事。若不是摩西求情,神便已把全會眾都消滅了(民十三1至十四19)。摩西指出神若不帶領眾民進入迦南,周圍的列邦必認為以色列人的神沒有能力帶領他們進入應許之地,神再一次勉強答允摩西的要求,饒恕了以色列人,但補充說,眾民中20歲以外,曾埋怨神的,不得進入應許之地,他們要在曠野飄流40年,直至那一代的人全部死去,他們的兒女才可進入迦南(民十四29-33)。眾民聽見神的宣判,便想馬上進入迦南地去,使這刑罰無效。但由於神沒有與他們同在,所以他們慘敗於亞瑪力人和迦南人手下。在曠野的四十年在曠野飄流的40年間所發生的事件,可知的並不多。縱然神已嚴嚴地審判眾民,但他們的態度仍然不變。一個名可拉的人帶領另一次叛變,向摩西和亞倫的權威挑戰;摩西和亞倫為這些悖逆者懇求神,神卻不聽(民十六22-24),但神吩咐全會眾遠離可拉及其同黨的帳棚。眾民正觀看的時候,地就裂開了,把叛黨連同他們的家眷、財物,全吞下去;雖然以色列人親眼看見背叛者的結局,仍轉向摩西和亞倫,指控他們殺害自己的族人。這時,神吩咐摩西離開滿口怨言的群眾,好讓神親自報復。雖然摩西趕緊為眾民贖罪,但在刑罰停止之前,已有14,700人死於瘟疫。耶和華為了向以色列人證明摩西是祂揀選的領袖,便吩咐摩西從每支派取一根杖,放在會幕中。神要使祂所揀選之人的杖發芽,以止息眾民的怨言。亞倫的杖果然發芽、生了花苞,並且開花。可是,群民只是更加埋怨,同聲怨道:「我們死喇!我們滅亡喇!都滅亡喇!」(民十七12)到了曠野飄流的末期,米利暗在加低斯死了,並且葬在那裏(民二十1)。眾民再一次為缺乏食水而發怨言,神命摩西吩咐磐石出水,以滿足眾民的需要。摩西沒有吩咐磐石,卻用他的杖敲打了兩下;磐石流出水來,神卻責備摩西和亞倫:「因為你們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為聖,所以你們必不得領這會眾進我所賜給他們的地去」(二十12)。這罪的性質雖不清楚,但摩西和亞倫明顯是取了那只屬於神的榮譽。由於犯了罪,他們帶領以色列人進入應許地的權利給褫奪了,那罪的刑罰似乎太重,卻顯出摩西和亞倫作領袖的權利,是帶著不尋常的責任的。 眾民從加低斯前行至位於以東邊境的何珥山,亞倫死在那裏。摩西取了亞倫的祭司袍,交給他兒子以利亞撒,這樣就把大祭司的職任移交了(民二十28)。以色列民接近目的地時,迦南本土的人便開始加強抵禦。以色列人在何珥瑪與亞拉得王發生了一場小戰鬥。終於獲勝(民二十一1-3)。百姓繞過以東地的時候,一些人又向神和摩西發怨言,因為沒有糧,沒有水,他們又厭惡嗎哪;這次耶和華使毒蛇進入百姓中間,許多人因被蛇咬而死,那些未被蛇咬的來到摩西面前,承認他們的罪,並請摩西求神叫那蛇離開。神指示摩西造一條銅蛇,懸在杆上,那被蛇咬的人仰望這銅蛇,便得存活(二十一8、9)。以色列人來到亞摩利王西宏的境界時,派遣使者求王容許他們和平地走過。西宏不單不答應,而且還派軍隊來攻擊以色列人。在戰爭中,西宏被殺,希伯來人便取了他的土地和城邑(民二十一21-25)。到達約但河以色列人戰勝了西宏之後,又再出發,來到摩押平原安營。他們已到達約但河的東岸,面對耶利哥,看見了應許地的全境。摩押人懼怕以色列人,因為他們聽聞以色列人與亞摩利人爭戰的事。摩押王巴勒聘請了術士巴蘭來,咒詛以色列人;巴蘭曾3度要咒詛以色列人,但每一次神都把咒詛的話變成祝福的話(民二十二至二十四)。雖然巴蘭不能咒詛以色列人,卻給他們帶來更大的災難,他叫摩押女子引誘以色列人給她們的神獻祭,和跪拜她們的神(民二十五1-3,三十一16;彼後二15;啟二14)。百姓正在敬拜摩押的神巴力毘珥的時候,神的怒氣就發作了;祂用瘟疫殺了24,000人(民二十五9)。這是以色列人第一次受到淫蕩的拜偶像宗教所迷惑,而這更預示了他們進入迦南後會出現的境況,他們不斷地受偶像崇拜的誘惑,最終導致滅亡。瘟疫結束後,神命摩西和以利亞撒作另一次核點民數,像40年前那次一樣。上一個世代的以色列人都在曠野死去了,但新一代的人數幾乎跟上一代一樣;20歲以上,能出去打仗的人共有601,730人之多(民二十六51)。這數目除了迦勒和約書亞之外,沒有一個是第一次核點民數剩下的人(二十六64、65)。西羅非哈的幾個女兒把繼承產業的問題帶到摩西面前,請他代為決定(民二十七1-11)。摩西把案件呈到耶和華面前,耶和華的答覆是:一個人若沒有兒子,死後產業就歸女兒所有,若無兒無女,便歸兄弟所有(二十七8、9)。摩西作以色列人領袖的日子快要結束了,耶和華吩咐他在大祭司以利亞撒和全會眾面前,按手在約書亞身上,差遣他作新的領袖(民二十七12-23)。此外,耶和華又指示摩西有關節期和獻祭,以及許願的條例(二十八至三十章)。神吩咐摩西履行作領袖的最後一項任務,替以色列人向米甸人報仇。在那一次戰役中,以色列的軍隊大大戰勝了米甸人,殺了他們的王和人民,也殺了巴蘭。他們把婦女、孩童、羊群、牛群和財物帶回給摩西作戰利品,摩西見他們沒有把那些在毘珥引誘他們犯罪的米甸婦女殺掉,感到十分憤怒,於是吩咐他們潔淨自己(三十一13-20)。以利亞撒又對打仗回來的兵丁詳細講解戰後回營的條例(三十一21-24)。流便、迦得和瑪拿西半支派看見雅謝和基列兩地可牧畜,於是決定留在那裏,而不進入約但河另一邊的迦南,他們答應先全力協助各支派征服迦南地後,才回來定居,於是摩西應許將那地賜給他們(民三十二)。耶和華曉諭摩西應許之地的地界,並提出負責在支派中間分地之人的名字(民三十四)。祂又吩咐摩西把48座城分給祭司支派──利未人──作他們應得的分。48座城中,6座要用作逃城,讓殺人者可在其中避難,免得他們還未有機會在會眾面前申訴,便已給報仇的人殺害(民三十五)。摩西之死申命記常被稱為摩西給以色列民的告別辭,因為在申命記中,他不只是主講者,還是唯一的講者。摩西召集眾民來到他面前,重述他們離開西乃之後,神為他們所作的一切事情,並提醒他們為何38年前不能進入應許之地(申二14)。他回想昔日曾懇求神讓他渡過約但河,看看那將要成為以色列民家園的土地,但神只容許摩西從毘斯迦山頂遠眺迦南全景。其後,摩西勸勉眾民要遵守那已向他們頒佈的律例典章,才能享受神在迦南地要給予他們的祝福。他特別強調家庭宗教生活的重要性(申六4-9),並重述一些眾民應留意遵守的律例和規條(十二至二十六章)。摩西提醒他們要留意假先知(第十三章),教導他們在戰爭中應有的操守(第二十章),並定下離婚的法例(二十四1-4)。結束時,他以冗長的言詞勸勉眾民按著盟約的規例來生活。他告訴他們,若聽從神,便得著祝福;若不聽從,便只有咒詛(二十七至三十)。摩西離世的日子將近時,耶和華吩咐摩西和約書亞來到會幕中,在眾民面前差遣約書亞作新任的領袖(申三十一14-23)。摩西離世之前,對以色列眾支派逐一加以祝福(申三十三)。完成了上述的任務後,他便從摩押平原上尼波山去,到達毘斯迦山頂,神在那裏向他展示那曾應許給予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之地──這地將要成為飄流了多年之以色列眾支派的家園。神又再次告訴摩西,他不能渡過約但河,摩西在那裏逝世,「耶和華將他埋葬在摩押地,伯毘珥對面的谷中,只是到今日沒有人知道他的墳墓。」(三十四6)摩西死時年120歲,但他「眼目沒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三十四7),以色列人為他舉哀30日。申命記結束前,給了摩西一句最美好的評語:「以後以色列中再沒有興起先知像摩西的。他是耶和華面對面所認識的。」(三十四10)新約中的摩西使徒時代所有猶太人和基督徒皆以摩西為五經的作者。「摩西律法」(路二22)、「摩西吩咐」(太十九7)、「摩西說」(可七10)、「摩西寫著說」(可十二19)等說法,顯出他的名字就等同於他所寫的律法書。新約提及摩西的名字比任何舊約人物都多,共有79次。新約強調其律法頒佈者的角色,過於他生活中的其他部分(太八4;可七10;約一17;徒十五1)。耶穌登山變象時,摩西代表舊約律法而顯現,正如以利亞代表了舊約先知(太十七1-3)。新約也提及摩西作為先知的角色。摩西作為先知,曾談及彌賽亞的到臨和受苦(路二十四25-27;徒三22)。新約也從摩西的生命和經歷裏,顯出在新約之下應有的生活模式。耶穌降生的故事與摩西孩提時代的故事是平行的。他們都從地上暴君的惡計中被拯救出來(太二13-18);耶穌在山上寶訓中宣佈新律法,就如摩西在西乃山上頒佈律法(太五至七),顯出耶穌是解釋神旨意的權威。加拉太書特別把舊的律法與神人之間新的關係作強烈的對比。希伯來書又特別把摩西和基督作比較(來三5、6,九11-22)。約翰把耶穌所賜的恩典和真理對比摩西所頒佈的律法(約一17),他也把耶穌這「生命的糧」與曠野的嗎哪作比較(約六30-35)。其他經文提及摩西或與他有關事件的,包括他的出生(徒七20;來十一23)、燒著的荊棘(路二十37)、埃及的術士(提後三8)、逾越節(來十一28)、出埃及(來三16)、從海中經過(林前十1、2)、嗎哪(林前十3)、摩西臉上的榮光(林後三7-18)、從磐石出來的水(林前十4)、銅蛇(約三14),以及摩西之歌(啟十五3)。F.B.Huey,Jr. 另參:「以色列史」;「曠野飄流」;「出埃及」;「十災」;「埃及」;「十誡」,「會幕,聖殿」;「祭司和利未人」。――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