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撒迦利亞書」提要

 

壹、書名

 

        一如其他小先知書,本書亦以作者先知撒迦利亞為書名。「撒迦利亞」這名的原文字義是「耶和華紀念」、「耶和華所紀念」或「耶和華已經紀念」,正如本書的中心信息,聖殿、聖民和神國,乃是神所紀念的。

 

貳、作者

 

        本書的作者是先知撒迦利亞,他是利未人祭司易多的孫子,比利家的兒子(參一1)。但是在《以斯拉記》中只提到他是易多的孫子(參拉五1;六14),而未提到比利家,並且「孫子」的原文也可翻作「兒子」;又在《尼希米記》中則提到他是易多族的族長(參尼十二1216),而越過比利家。這些情形顯示,撒迦利亞的父親比利家可能英年早逝,所以撒迦利亞便直接成了他祖父的繼承人。總之,先知撒迦利亞出身利未人祭司家族,他不僅是先知,又是祭司,且是族長。

 

叁、寫作時地

 

        本書的作者先知撒迦利亞,與上一卷《哈該書》的作者先知哈該,乃同一時期的人物。哈該較年長,撒迦利亞較年輕;正如長者的特長,《哈該書》簡潔有力,內容謹慎且有深度,而年輕人所寫的《撒迦利亞書》則充滿活力與想像力,內容較廣且長。兩卷書均在大利烏第二年開始寫(參該一1;亞一1),《哈該書》是在當年六月寫第一篇信息,全部四篇信息在四個月內完成(參該二20),而《撒迦利亞書》則在當年八月(即哈該之後二個月)開始寫第一篇信息(參亞一1),經過兩年零一個月後寫第三篇信息(參亞七1),至於何時寫第四和第五篇信息,則無明文記載。

        在《尼希米記》中有一位易多族的撒迦利亞,是在約雅金作大祭司的時候,祭司兼作族長(參尼十二1216),如果這位撒迦利亞與先知撒迦利亞是同一個人的話,則表示他的工作可能長達數十年之久。

        綜合上述推論,先知撒迦利亞盡職的時間大約是在主前520~480年,而本書的寫作時間大致可以分成三段:(1)一至六章於主前520年;(2)七至八章於主前518年;(3)九至十四章約在主前500年前後。

        至於本書的寫作地點顯然是在猶大(參七3~4)

 

肆、主旨要義

 

    本書可概略分成異象(一至六章)和預言(七至十四章)兩大段。異象部分鼓勵神選民藉聖靈的大能之助,繼續重建聖殿,並除去生活中的罪孽,保持聖潔;預言部分則預言神選民的復興與繁榮,外邦列國的滅亡,以及彌賽亞降臨和再臨

 

伍、寫本書的動機

 

    歸回耶路撒冷的餘民,原本熱心參與重建聖殿,很快的就立好了殿的根基,不意遭遇了阻撓,被迫停工,並且停頓了十五年之久(參拉四24)。本書的寫成,用意就是在勸勉百姓速速重建聖殿,因為這殿與神子民的前途和神國度的關係至大。故此,又在重建聖殿之後,追加了有關彌賽亞及其國度的預言。

 

陸、本書的重要性

 

    本書是舊約最後三卷書之一,且都是被擄的餘民歸回之後的預言書,不但給我們看見舊約的總結:《哈該書》總結聖殿,《撒迦利亞書》總結先知,《瑪拉基書》總結律法;並且這三卷書也給我們看見新約恩典時代將會有如何的結局:《哈該書》結局於後來的聖殿,就是聖城新耶路撒冷之榮耀,《撒迦利亞書》結局於所有先知預言的實現,《瑪拉基書》結局於基督自己就是一切律法的總歸。因此,若要明白聖殿在神心目中的地位,如何關連到新約時代的教會,以及關連到新天新地中的聖城新耶路撒冷,便須透徹瞭解本書。

 

柒、本書的特點

 

    本書具有如下的特點:

    ()本書是小先知書中最長的一卷,也是最難解、最隱晦的一卷。

    ()本書是小先知書中最多異象的一卷,並且對異象的意義多有所解釋。

    ()天使與撒旦在本書卷中佔有相當的地位;天使的工作尤其明顯。

        ()天使介入解釋異象的意義,成為神與人之間溝通的媒介。

        ()神藉異象傳遞祂的心意,顯示神如何介入人類歷史,統管世界。

        ()本書分成異象和預言兩大部份,雖然彼此的風格和文筆有差異,但內容和思想可視為一整體;且預言部分很多被新約聖經引用,其權威性佐證係同一位先知所寫。

        ()本書中祭司的地位比其他先知書更為顯著,也多次強調悔改與除罪的必要。

        ()本書的預言部分極多有關彌賽亞和其國度,乃末世預言的重要資料來源。

 

捌、本書與其他聖經書卷的關係

 

    本書與《哈該書》一前一後,同樣強調重建聖殿的重要性,故宜彼此對照,一起查讀。

    本書與《彌迦書》是聖經中最多預言彌賽亞的兩本書卷。

    本書與舊約中的《以西結書》、《但以理書》和新約的《啟示錄》是聖經中末世論最濃的四卷書。

    本書是新約四福音書引用最多的一卷舊約聖經,甚至比引用長篇大論的《以賽亞書》還多;本書對《啟示錄》的影響也很大。

 

玖、鑰節

 

        「與我說話的天使對我說:你要宣告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為耶路撒冷,為錫安,心裡極其火熱。」(14)

    「萬軍之耶和華說,在顯出榮耀之後,差遣我去懲罰那擄掠你們的列國;摸你們的,就是摸祂眼中的瞳人。」(8)

        「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為錫安心裡火熱。我為他火熱。向他的仇敵發烈怒。耶和華如此說:我現在回到錫安,要住在耶路撒冷中。耶路撒冷必稱為誠實的城,萬軍之耶和華的山必稱為聖山。」(2~3)

        「耶和華必作全地的王。那日耶和華必為獨一無二的,祂的名也是獨一無二的。」(十四9)

 

拾、鑰字

 

        「火熱」(14;八22)

        萬軍之耶和華(3346121617;二8911;三7910;四69;五4;六1215;七349121213;八123466799141920212223;九15;十3;十二5;十三27;十四16172121)

        「那日」(10;八610;九16;十二3468911;十三124;十四4789132021)

 

拾壹、內容大綱

 

【關乎重建聖殿的異象和彌賽亞國的預言】

   一、關乎重建聖殿的異象(一至六章)

         1.引言(1~6)

         2.騎馬者和四馬的異象(7~17)──神為耶路撒冷火熱

         3.四角和四匠的異象(18~21)──毀滅仇敵的能力

         4.持準繩者的異象(1~13)──耶路撒冷必要興旺

         5.大祭司約書亞穿新衣的異象(1~10)──除掉神子民的罪孽

         6.金燈臺和橄欖樹的異象(1~14)──靠聖靈的能力建造聖殿

         7.飛行書卷的異象(1~4)──違犯律法者必受懲治

         8.量器和婦人的異象(5~11)──潔淨國中罪惡

         9.四輛車的異象(1~8)──必要處治列國

         10.命為大祭司約書亞製作冠冕並加冠(9~15)

   二、關乎彌賽亞國的預言(七至十四章)

         1.藉禁食問題表明神厭棄宗教禮儀(1~14)

         2.預言耶路撒冷必要復興受列國尊崇(1~23)

         3.預言周圍列國必受懲罰(1~8)

         4.預言彌賽亞必要降臨帶來福分(9~12)

         5.預言以色列人棄絕彌賽亞的悲慘後果(十一1~17)

         6.預言彌賽亞再臨拯救以色列民(十二1~9)

         7.預言當彌賽亞再臨之際以色列民必要悔改認罪(十二10~十四3)

         8.預言彌賽亞再臨除滅仇敵,作全地之主(十四4~21)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撒迦利亞書註解》

 

撒迦利亞書(Zechariah,Bookof)小先知書中篇幅最長,也是最難明白的一卷書。困難之一,是書中有很多難解的異象。有時會有天使在場,解釋異象的意義(一9101920,四1-4,五56);但很多需要解釋的部分,卻沒有天使的幫助。這些難以明白的段落,引起了無數關乎日期、作者、統一、解釋的理論。對基督徒來說,撒迦利亞書的重要性在於新約的徵引。本書下半部(九至十一章)是把福音書有關耶穌受難的記敘,引用得最多的先知書。除了以西結書外,舊約書卷對啟示錄影響得最深的,也是撒迦利亞書。作者撒迦利亞一名的意思,大概是「耶和華記著」或「耶和華是有名的」。這名字在新舊兩約都很常見,舊約約有20人名叫撒迦利亞。至於誰是先知的父親,引起了疑問。撒迦利亞書一章1節說他是「易多的孫子比利家的兒子」,但以斯拉記五章1節和六章14節,卻稱他為「易多的兒子」(和合本作「易多的孫子」)。以賽亞時代有另一位撒迦利亞,父親名叫耶比利家(賽八2)。早在猶大王約阿施在位時(主前835-796),又有另一位名叫撒迦利亞的先知,是祭司耶何耶大的兒子。這位先知被人用石頭打死,因為他宣告耶和華要離棄祂那些犯罪的子民(代下二十四20-22)。耶穌提到撒迦利亞,似乎是指這件事,或聖經沒有記載的類似事件。然而祂卻稱這位先知中最後的殉道者,為巴拉加(比利家)的兒子(太二十三35)。可是,路加的記載卻沒有「巴拉加的兒子」這句話(路十一51)。耶穌引用的歷代志下,是希伯來文舊約最後一卷書。祂可能只是指舊約中最早(亞伯)和最後(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被謀殺的人而已。沒有證據證明撒迦利亞書中的先知殉道而死,故此最合理的解釋,是把這先知看為易多的孫子、比利家的兒子。寫作年代撒迦利亞書的上半部(一至八章),日期記載得很清楚。第一個日期出現在全書的第1節:「大利烏王第二年八月」。大利烏是波斯國王(主前521-486),他在位第二年8月,就是主前52010月。「耶和華的話」第一次臨到撒迦利亞,似乎就在這時。第二個日期記載在一章7節:「大利烏第二年十一月,就是細罷特月二十四日」,即主前519215日。這日臨到撒迦利亞的話,似乎包括了8個夜間的異象,以及和他談話的天使所說附帶的默示。撒迦利亞書的第三個日期記載在七章1節:「大利烏王第四年九月,就是基斯流月初四日」,即主前518127日。這節引進了一組關乎禁食真義的倫理性和末世性默示(七至八章)。撒迦利亞書九至十四章完全沒有日期,也沒有提過撒迦利亞、大利烏,或任何君王的名字。經文指出戰爭在一段和平時期之後來臨,並提到聖殿(十一13,十四20)和希臘士兵(九13)。但撒迦利亞書九至十四章的確實日期,全部都只是臆測。背景耶路撒冷的聖殿於主前586年,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毀滅。尼布甲尼撒在耶路撒冷淪陷前後,曾多次攻擊耶路撒冷,把很多人擄到巴比倫(參但一1;王下二十四1-16)。耶利米曾兩度預言,被擄的日子是70年(耶二十五11,二十九10;參但九2)。到了撒迦利亞時,耶路撒冷淪陷的70年快滿了(一12,七5)。大利烏二年(主前520),「耶和華的話」首次臨到撒迦利亞時,耶路撒冷已經陷落了66年。巴比倫帝國於主前538年被波斯所滅,波斯王古列頒下詔令,容許所有被擄的人回歸原居之地(代下三十六23;拉一1-4)。猶大俘虜中第一批回歸的人,約在主前536年,與所羅巴伯及祭司約書亞一同回到耶路撒冷。回歸者首要目標之一,是重建聖殿(拉一3)。然而內部的爭鬥。以及外在撒瑪利亞人的迫害,令重建工作不能即時進行。主前521年,大利烏一世即位,耶路撒冷和巴比倫的猶大人,洋溢一片充滿期望和熱切的態度。可能也曾被擄到巴比倫的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開始有力地傳講神的話,以致第二聖殿重建工程於主前520年恢復,516年竣工(拉五11415;該一、二;亞一至八)。撒迦利亞書的記敘,在大利烏王第二年(主前520)開始。被擄歸回的人中,有些回到耶路撒冷已經16年了,但重建聖殿的工作,依然一點兒進展也沒有。撒迦利亞第一篇信息呼籲人民悔改,不要重犯列祖的過錯,他們列祖的罪和不肯悔改的態度,就是人民被擄、聖殿被毀的原因(亞一1-6)。接下來8個夜間的異象(一7至六8),向人民保證聖殿必然會在所羅巴伯手下重建(一16,四9,六15)。撒迦利亞書用兩節的經文,言簡意賅地描述了聖殿重建之前,耶路撒冷艱難困苦的光景。「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當建造萬軍之耶和華的殿,立根基之日的先知所說的話,現在你們聽見,應當手裏強壯。那日以先,人得不著僱價,牲畜也是如此;且因敵人的緣故,出入之人不得平安,乃因我使眾人互相攻擊。』」(八910)撒迦利亞書開首的8章,就是以主前520518年耶路撒冷的社會、政治、宗教情況為背景。但從第九章以後,這些歷史關係便消失了。第九章的開始,是譴責亞蘭,包括了大馬色、推羅、西頓,以及非利士的默示。這些地方都會被攻佔、潔淨,變成好像猶大的一族(1-8節)。預言中也應許將有新王凱旋進入耶路撒冷;祂會謙謙和和地騎驢而來,祂的統治將會是和平而遍及普世的(9-10節)。下一個默示說到被擄的會得著釋放(第11節),然而所指的可能不是被擄到巴比倫,因為這裏提到了希臘人(第13節)。撒迦利亞書九至十二章的體裁是詩歌而非散文,內容是末世性的,主要關乎將來的事;部分學者稱之為啟示文學。萬國攻打耶路撒冷,卻被擊敗(十二、十四章)。聖殿依然存在(十一13),但在新耶路撒冷和神的國中,似乎不是佔著最重要的地位(十四6-9)。寫作目的本書的目的是確證和鼓勵。主前520年,猶太人需要重建聖殿的確證,以後神的子民也需要知道神的國度必會豐滿地來臨。撒迦利亞書有3個信息:必須悔改(一1-6);8個象徵聖殿重建、神的榮耀重回耶路撒冷的夜間異象(一7至六8);以及神國的來臨(九至十四章)。內容提要撒迦利亞書可以分為兩個主要部分:第一至八章和第九至十四章。第一部分的日期,是在主前520年與518年之間。這部分包括了比利家的兒子撒迦利亞的默示和異象。它的體裁是散文,其要點是向歸回的猶太人保證聖殿將會重建。第二部分(九至十四章)沒有說明日期,也沒有提到撒迦利亞。聖殿已經存在,而大部分的語言都是末世性、啟示性的。第二部分可以再分為兩部分:第九至十一章和第十二至十四章。第九章和第十二章都以同一句話開始:「耶和華的默示」。撒迦利亞書第一部分(一至八章)可分為4個段落:前言和第一個默示(一1-6);8個夜間異象和附帶的默示(一7至六8);約書亞的象徵性加冕(六9-15);有關禁食和道德的問題(七1至八23)。前言(一1)這段落清楚說明,事件是發生在巴比倫曆法的「八月」,即陽曆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波斯王大利烏2年,是主前520年。要明白撒迦利亞的事工與哈該的信息(參該一115,二1101820),並所羅巴伯重建聖殿工程之間的關係,這個日期十分重要。第一個默示的重點是悔改的需要。發出這信息的時間,正在哈該第二篇和第三篇信息之間。撒迦利亞和哈該一樣,把失收和其他的艱難,歸咎於未能重建聖殿(參該一6-11)。撒迦利亞呼籲人民悔改,好使他們能在聖殿的工程上堅忍到底。夜間異象和附帶的默示(一7至六8)撒迦利亞在耶路撒冷所見的這些異象,似乎都是在大利烏2年(主前51911月(細罷特月,陽曆1月中至2月中)24日賜下的。其中7個異象基本上都有同樣的形式。4個異象以「我夜間觀看」開始(一18,二1,五1,六1);一個以「我舉目觀看」開始(一8);另一個以「那與我說話的天使又來叫醒我……問我說:『你看見了甚麼?』我說:『我看見了……』」(四12)作為開始;又一個(第七個)的第一句,則是:「與我說話的天使出來,對我說」(五5)。然而,剩下來的一個異象和其他7個卻不相同,它的開首是:「天使又指給我看」(三1;參摩七147)。這是以第三身姿態講述的信息。對於這位天使,我們所知不多;他也沒有直接給撒迦利亞的信息,他好像不過是個旁觀者。這異象和其他7個分別之大,使它看來不像是原來八異象之一。這8個異象整體上的關係並不明顯。開頭的異象發生在黃昏或晚上,最後一個則在日出之時;部分學者認為這發展有特別的含義。其他學者則看出這些異象,有一對一對的關連。第一個和最後一個異象,主題都是馬、騎馬者或馬車。第二和第三個異象描述猶大和耶路撒冷的復興(一18-21,二1-5)。第四和第五個異象則討論在復興的社群中,兩個領袖的地位。約書亞會被潔淨,恢復大祭司之職(三1-5),省長所羅巴伯會完成聖殿的重建(四1-14)。第六和第七個異象則以地得潔淨為主題。飛行的書卷會進入一切賊人和作假見證的人家中,帶來毀滅(五1-4)。代表罪惡的婦人被裝在量器裏,帶到示拿地(五5-11)。此外,又有4個默示散見於異象的記述之間(一14-17,二6-12,三6-10,四8-14)。每個默示都是以「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要宣告說」開始的(一1417)。第一個默示向人民保證聖殿、城邑和耶路撒冷蒙揀選的身分,都會恢復。第二個默示呼喚仍在巴比倫的俘虜,歸回猶大和耶路撒冷(二6-12)。撒迦利亞書二章12-13節很值得注意。第12節是舊約唯一稱巴勒斯坦為「聖地」之處,第13節和哈巴谷書二章20節的崇拜宣召相似:「耶和華在他的聖殿中,全地的人都當在他面前肅敬靜默。」異象記敘中的第三個默示,以大祭司約書亞為將要來臨之神僕的表記。這神僕就是一日之內,要除掉全地罪孽的苗裔(三6-10)。約書亞的象徵性加冕(六9-15)神差遣撒迦利亞到西番雅的兒子約西亞家裏,用從巴比倫回來之人的金銀造一個冠冕,戴在祭司約書亞的頭上,作為祭司君王、苗裔、建造聖殿者的象徵。禮成後,這冠冕要安放在聖殿裏,作為奉獻金銀者的記念。這章最後一節(六15)似乎是說,正如被擄者的金銀用來象徵王國將來的君王,被擄到「遠方的人」也會參與把聖殿建成。聽者從此便能知道,這些預言是神差遣撒迦利亞宣講的。他們積極地順從神的聲音時,這一切便會成就。有關禁食和道德的問題(七1至八23)大利烏4年(主前518),一個代表團從伯特利(耶路撒冷以北10哩)來到耶路撒冷。那時重建聖殿的工程已經進行兩年了。代表團的目的,是要祈求耶和華的恩(七2),並向祭司和先知求問,是否需要繼續遵行自從聖殿在70年前被毀後,一直以來所實行的禁食。耶和華藉撒迦利亞詰問他們,齋戒的動機是為神還是為己。問題的癥結就是神喜悅真誠、公義、慈愛,過於禁食。撒迦利亞的信息,神早已藉昔日的先知向祂的子民宣講了(7-14節)。撒迦利亞書的第一部分,以10個應許作結(八1-23)。這10個應許,每個都以「耶和華如此說」或「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開始(2-47914182023節)。神的結語不是審判,而是應許、盼望、赦免、復興。耶和華的默示(九至十四章)撒迦利亞書的下半部(九至十四章),可以分為兩個幾乎相等的段落:第九至十一章(共46節)和第十二至十四章(共44節)。每個段落都以「默示」(原文作「擔子」)開始(九1,十二1),兩者基本上都是末世性的。第一個段落(九至十一章)的主題是各支派歸回巴勒斯坦(九11-17,十6-12)。耶和華成就此事的方法,是先在巴勒斯坦和亞蘭(敘利亞),消除攔阻祂統治的力量(九1-8,十一1-3)和邪惡的牧人(統治者;十2-5,十一4-17),和平之君接著便會來臨(九9-10)。撒迦利亞最後的「擔子」也是末世性的(十二1至十四21)。這個默示的主題是耶路撒冷和猶大。耶路撒冷兩度受外邦攻打(十二1-8,十四1-5),耶和華兩次都為耶路撒冷、猶大和大衛家作戰。耶路撒冷為一個不知名的殉道者哀哭(十二10-14)。這殉道者稱為良善的牧人,他被擊打,羊就分散了(十三7-9)。耶穌講述祂被捕時,就引用了這段經文(太二十六31;可十四27)。一個泉源將為大衛家而開,罪惡、偶像、假先知,將從耶路撒冷的居民中洗盡(十三1-6)。新耶路撒冷必在原地仍居高位,四圍各處將變為平原(十四1011)。新耶路撒冷沒有黑夜,也沒有嚴寒酷熱。活水要從耶路撒冷流出,耶和華成為全地的王(6-9節)。反抗耶路撒冷的會被毀滅(12-15節),然而生還的人卻會年年守住棚節,敬拜耶和華(16-19節)。撒迦利亞書最後一幕,是世界在哈米吉多頓大戰之後,成為洗淨罪惡的新世界。神降臨統治,一切都會變成聖潔。戰馬變成像祭司冠冕一般聖潔,普通煮食的器具,變得和聖殿的器皿一樣。迦南人或做買賣的人要被除滅。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聖潔和不潔之間,再無分別。重要的是,人是否尊萬軍之耶和華為王而敬拜祂。RalphL.Smith另參:「被擄歸回時期」;「以色列史」;「預言」;「撒迦利亞#8」;「先知,女先知」。――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