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敵基督」 敵基督Antichrist這名詞是指,那些否定耶穌具有真實人性的人而說的。這詞有一個廣泛用法(雖然這不是聖經的用法),就是指世界最後的統治者,聖經所稱為獸的那位(啟十三1)。―― 殷保羅《神學詞彙淺釋》 敵基督(Antichrist)據約翰壹書所載,凡否定耶穌為基督,否定耶穌為神的獨生子,否定耶穌是道成肉身的,就是敵基督。該聖經用語更重要的是特指一個人物,上述的否定在他身上表現極致,他在歷史的終結階段擔當一重要角色。聖經的記載「敵基督」一詞在聖經出現凡4次,且均在約翰書信中(約壹二18、22,四3;約貳7)。約翰壹書二章18節指出「有好些敵基督的」,約翰說這話,似知道他的讀者均聽說過敵基督,且為此而作好了準備(約壹二18-27)。約翰認為「有好些敵基督的出來」是末時到了的標誌。但約翰也告誡說,最後還有一位敵基督,同樣是否定耶穌為基督的,將來必會出現。約翰更進而指出,凡「不認耶穌」的人或言論,其內裏必有敵基督的靈(約壹四3)。約翰在第二封信中又強調,「有許多迷惑人的」將「不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約貳7),按約翰的說法,「這就是那迷惑人、敵基督的」。及至啟示錄,約翰以「那獸」(啟十三1-18,十七3、7-17)為敵基督的象徵。從約翰記載可知,這獸不僅與基督敵對,且充滿撒但的靈,假冒基督。此獸(敵基督)雖明明有別於羔羊(基督),卻受多人膜拜,神的選民除外。帖撒羅尼迦後書二章3節提到「大罪人」一名,也當指那敵基督而言。這一節的意義雖難測,但所指的與約翰後來標誌為「獸」的卻儼如一人。使徒保羅與約翰均視當時發生的那些事必是未來事件的前奏。保羅向帖撒羅尼迦教會宣講基督第二次降臨之道(帖後二1-12)時即強調,在基督再來以前,大罪人必先出現。這人將反對一切對神的敬拜,並且自己宣佈為神(二4),但最後終會被第二次臨世的基督所廢(二8)。這人及其所行便是歷史將盡的徵兆。關於「敵基督」的思想無疑是源自耶穌在福音書中的教訓。福音書以不少的篇幅記述了耶穌向門徒預言即來的大患難、大迫害,並說這事發生之後,祂將作為榮寵的人子再度臨世(可十三;太二十四,二十五;路二十一)。然而基督來臨以前,先有許多「迷惑人的」和「假基督」出現。「假基督」一語,聖經僅用兩次(太二十四24;可十三22),與約翰所謂「敵基督的」雖頗有相似之處,但無論是「迷惑人的」還是「假基督」,在福音書中只用作複數,而約翰和保羅的著作中,「敵基督」和「大罪人」都曾以單數出現。教會史的記載在教會歷史中,曾有不同的人試圖指認敵基督為某時代的某人物或團體。聖經中引起最多推測的是啟示錄十三章18節,經文記載獸的數目為666(也有抄本作616)。其中一個詮釋把這數目化整為零,分配給各希伯來字母,便湊出一個總值仍為666的名字,即“KaisarNeron”。最早且流行最久的說法,是以其為再世的尼群──第一個大肆迫害基督教會的羅馬暴君。至五世紀早期,據耶柔米和奧古斯丁所記,尚有許多人堅信使徒約翰仍未去世,並在等著要把那敵基督的尼祿指認出來。那些以屠殺基督教徒為務的早期羅馬皇帝,都曾被看作是有「敵基督者的靈」(約壹四3),或是敵基督者的化身。因為宣揚異端也是敵基督者的一大特徵,所以另一個傾向是把異端邪說的代表人物定為敵基督,如亞流──四世紀的一個教會領袖,因宣揚基督有被造性且遜於神的教義而為當世所不容。宗教改革家往往把羅馬教皇看作是敵基督,如馬丁路德也時有此議論。時至現代,則又有傾向把某種反基督徒及邪魔影響力的學說或運動看作是敵基督,於是這個概念便由指一個人而轉向指一群人。那些按字義理解啟示錄且堅持千禧年前說觀點的人,一般都認為敵基督必是撒但影響下的一個人物。譬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一派人士即把希特勒或墨索里尼看作是敵基督。從歷史上看,對敵基督的身分或性質多次費盡心機的指認,已屢次證明為不確了。惟有謹守聖經所言而不妄加附會臆斷,才能避免重犯這種錯誤。HobertK.Farrell和DonaldM.Lake另參:「假基督」;「獸的印記」;「假先知」;「獸」;「啟示錄」。――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