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窮人

 

窮人(Poor,The)貧窮是一件壞事聖經有時會很簡單地解釋一個人為甚麼會富裕或貧窮。一個人若喜愛耶和華的律法,「他家中有貨物,有錢財」(詩一一二3);「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詩一3)。對於舊約的以色列,這些觀念並不像表面看來那麼簡單。罪惡和貧窮確實是有關連的,以色列人的社會是根據神所定下的規條而建立的,若當中有貧窮,則表示神的律例在某些地方給破壞了。先知常抨擊一些罪,這些罪使人的鄰舍變得貧窮(賽十12;耶二十二13;結二十二29;摩二6,五1112,八4-6;彌二2)。

無論一個人是因本身的罪或別人的罪而變得貧窮,舊約均視之為一件要對付的罪惡,而律法也提供許多解救的方法(例:出二十二21-27;利十九910;申十五1-15,二十四10-22)。神關懷有需要的人,而祂也期望其子民能這樣做。在兩約之間時期,這種關懷的行動在散居於地中海的猶太群體中仍繼續進行,而後來基督教會又負起了這個責任(徒十一29,二十四17;羅十五26;林前十六1;加二10;雅二1516;約壹三17);對基督徒來說,施捨是主明明要求他們盡的義務(太六2-4;路十二33)。這並不是初期教會實行的原始共產主義,因為他們若都放棄了個人的財產,便不可能做到聖經所記載的──就是「照各人所需用的」,分別給予金錢或財物(徒二45,四35)。雖然貧窮的存在,為富人提供了表現其慷慨的機會,但貧窮本身(在新約也像在舊約一樣)是一件壞事。因此,聖經常用貧窮的反義──豐富,來作一些好事的隱喻;事實上,對至美的事也是如此描寫:「基督那測不透的豐富」(弗三8;參林後六10,八9)。貧窮是一件好事我們可以看見,在某種意義上,行義會令一個人昌盛,行惡則令他貧窮。但日常生活比這情況複雜得多。上文所提及的詩篇第一和一一二篇只反映了事情的一面。惡人的昌盛(詩七十三3)及其必然結果又怎樣解釋?義人為何又會貧窮?聖經的答案(例:詩三十七,四十九,七十三各篇;參伯二十一)當然是:惡人的錢財只是短暫的東西,而義人雖然在物質上貧窮,但在靈裏卻是豐裕的。好人可能常是貧窮的,絕不是富裕的──這觀念有時會奇怪地顛倒過來。義人可能是貧窮的,但聖經有時似乎斷定貧窮就是義。當然並不必然是這樣(箴三十89),但這種說法卻經常出現,尤其是在詩篇之中(例:九18,十14,十二5,三十四6,三十五10,七十四19)。我們必須仔細研究這一點;在細想之下,這論點又不那麼奇怪,由於神特別關懷貧窮的人,所以窮人可能也特別專注神,原因有二:(1)若以色列中有貧窮的現象,那是因為當權者誤用了權力;窮人會尋求神的幫助,因為神的治權被藐視,神必須證明自己的真實性。(2)因為在那境況中,已無別的求助之門。這樣,「貧窮」幾乎成為了一個術語,「窮人」就是謙卑的人;謙卑的人就是敬虔的人(詩十17,十四56,三十七11;番三1213)。正如富有會助長放縱、自滿、驕傲,以及藐視和欺壓同胞,貧窮則應鼓勵人培養相反的德性。這樣,貧窮就不是一件需要逃避的惡事,而是要追求的理想。「貧窮」與「敬虔」在舊約既是幾乎可以互用的術語,在兩約之間時期,許多猶太人便批評一些擁有私人財產的人。這類猶太人包括愛色尼派,以及在死海附近與愛色尼派相關的昆蘭社團。事實上,昆蘭社團更自稱為「貧窮者」。這傳統在新約時代仍延續著,在耶路撒冷的「窮人」有可能是指教會中某一群人(甚或指耶路撒冷教會整體而言;參羅十五26;加二10)。後來確實有一個猶太基督徒宗派在耶路撒冷冒起,稱為「伊便尼派」(源自希伯來文「貧窮」一詞)。當然,新約清楚教導我們,內心的態度才是最要緊的。貧窮卻貪婪,富裕卻慷慨,也是十分有可能的事。即使如此,因著以上簡述的舊約背景,各卷福音書給這兩詞的涵蓋意義是:「富裕」等同「壞」,「貧窮」等同「好」。另一方面,撒都該人在世界的物質上是富裕的,而法利賽人在屬靈的驕傲上也是豐富的,有財富的人是自利的、愚蠢的,並有嚴重的屬靈危機(可十23;路十二13-21,十六19-31)。另一方面,像耶穌的家人和朋友那樣虔誠和單純的人,則代表了普遍的窮人。因此,第一福的兩個版本實際上都是指同一件事。馬太指出其深層意義:「虛心的人有福了」(太五3);路加則指出其廣泛的意義。當他說:「你們貧窮的人有福了」(路六20),他是指那些有需要──任何方面的需要──而轉向主的人(路六17-20)。基督到世上來,就是要把福音帶給這樣的人(太十一5;路四18)。基督自己親身體驗了這理想,祂在世上的生活中,顯示「除了父神的關愛,就沒有別的東西可以投靠」(太八20)的意義,而最後祂更讓自己的生命也被奪去(腓二5-8)。這樣,兩方面的教導便匯聚在一段經文中:「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林後八9)我們無助的貧困是一種災難,祂卻把我們從其中拯救出來;祂刻意選擇的貧窮,就是拯救我們的途徑。

MichaelJ.Wilcock另參:「財富」;「公義」;「工價」;「施捨」。――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