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奮銳黨

 

奮銳黨(Zealot)耶穌十二門徒之中的第二個西門的名號。聖經用這個字眼,把他和西門彼得加以區分。依照原文,路加所用的是希臘文「西羅提斯」(路六15;徒一13),而馬太(十4)和馬可(三18)所用的,則是亞蘭文的同義字「卡拿乃俄斯」。兩字的字義都是「熱心的保衛者、酷愛某事的人、熱衷於獲取之人、狂熱分子」。亞蘭文這字的字根,意思是「燃燒的熱心、嫉妒、迫切的渴求」(參出三十四14的「忌邪」;《馬加比二書》四2)。聖經曾依照這字的一般意義,形容基督為神的殿心裏焦急(約二17);又形容其他人熱衷於屬靈恩賜、行善、良善、律法;保羅也為了祖宗的傳統和神,十分熱切(徒二十一20,二十二3;林前十四12;加一14;多二14;彼前三13)。西門和其他門徒的分別,是他對宗教極為熱心。然而到了路加寫作之時,西羅提斯一字已經變成一個激進、反羅馬、宗教與政治並行的革命黨派名稱了。這個黨派可能在大希律死後,於主後6年左右,由加利利人猶大和法利賽人撒都成立。但這運動的根源,卻是馬加比革命對外來統治和影響的反抗(參《馬加比一書》二15-28「為律法熱心」)。摩西時代的非尼哈「以神的忌邪為心」(原文作「以神的嫉妒而嫉妒」)、「為神有忌邪的心」(民二十五10-13;詩一○六3031)。他和以利亞(王上十九1014)遂成為這個運動所尊崇的英雄人物(主後一世紀初期之《馬加比四書》十八12,有「奮銳者非尼哈」之語)。奮銳黨反抗羅馬統治的根源,是他們熱心於律法,深信神是他們唯一的王。奮銳黨徒自命為神審判和救贖的器皿,堅定無懼地與拜偶像、離道叛教,並與外人合作的行為作對。他們相信彌賽亞將要成為他們的領袖。但他們和昆蘭的隱居者除了同樣地熱衷於律法之外,還有甚麼關係,卻不能確定。隨著羅馬和猶大之間關係的緊張,宗教的熱誠逐漸和民族意識融合而成為了「聖戰」。馬加比革命是為了自衛而武裝,但奮銳黨卻朝向軍事化的路而發展。略具偏見的約瑟夫,稱他們為土匪與強盜(《猶太古史》18.1.1-6;《猶太戰爭錄》4.3.9)。他們的拉丁文名稱是「西喀里」,即刺客;支持者卻稱他們為愛國游擊隊。在與羅馬的戰爭中(主後66-70),他們的支持達到了頂峰。馬薩他是他們最後的避難所和根據地。此地於主後73年被征服時,餘下的960人集體自殺。

由於路加寫作之時,西羅提斯已經有了這個確實的意義,西門可能在主後30年左右,是(或曾經是)這運動初期的黨員。然而加略人猶大(「加略人」一字可能就是「西喀里」)和稱為「雷子」的兩兄弟(可三17),則並無確據顯明他們是屬於奮銳黨的。而加利利的猶大(徒五3738),甚至保羅(二十一38),都被視為奮銳黨。另參:「第一次猶太革命」;「猶太教」。――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