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橄欖山」 橄欖山(Olives,Mountof;Olivet)猶太地眾山中一個從南向北伸展的著名山脈,位於耶路撒冷和汲淪谷東面。其特色是有三個山峰,山峰中間有兩個山谷分隔。北面的山峰是斯科匹山,這山峰以南是一個小鞍部,一條通往耶利哥的古羅馬道路就經過此處。中央的山峰就是傳統稱為橄欖山(2,684呎)的山峰,從聖殿山(哈蘭艾斯薛列夫)橫伸過來。君士坦丁在此建了一座宏偉的紀念耶穌升天的教堂,獻給他的母親赫琳娜。橄欖山以南另一個鞍部之上是往伯大尼的一條現代道路。從南部的山峰可俯瞰耶路撒冷和大衛城,這山峰名犯罪山,因所羅門在此為其外邦妻子建造廟宇。犯罪山下面是阿拉伯人的司列溫村落,和汲淪谷與欣嫩谷的接合處。橄欖山上因有茂密的橄欖樹林而得名,這山在古時已很有名(亞十四4;可十一1)。橄欖山西面收集了從地中海吹來的雨水,加上分解了的石灰石,形成一片肥沃的果園。另一方面,東面的山坡卻是乾旱的猶大曠野的邊緣。靠近東面山坡有兩個新約時代的村落:伯大尼和伯法其。舊約第一次提及橄欖山是大衛因押沙龍背叛而逃亡的時候。大衛逃離耶路撒冷,從東面登橄欖山,再往前走下裂谷去(撒下十五30)。所羅門曾在這山上興建西頓、摩押和亞捫等外邦神祇的邱壇(王上十一7),這些邱壇後來被約西亞一一毀滅了(王下二十三13)。以西結曾記述神的榮耀離開聖殿,停在橄欖山的異象(結十一23)。最著名的描述是撒迦利亞的異象(亞十四1-5):「那日,他的腳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東的橄欖山上;這山必從中間分裂,自東至西,成為極大的谷。」後來,橄欖山受猶太人關注的情況可見於米示拿。在橄欖山上焚燒紅牝牛的儀式有詳盡的描述(民十九1-10)。再者,由於人可從東面清楚地看見這山,於是就用它作為指示月朔的座標。新約記載耶穌在受難週一直都在橄欖山上,除了往伯大尼探望馬利亞、馬大(路十38-42)和拉撒路(約十一17-44)以外。祂滿有榮耀的進入耶路撒冷的路線,是從東面的耶利哥,越過橄欖山,再下汲淪谷(可十一1-10)。在下山要進城的時候,祂曾停下來為耶路撒冷哀哭(路十九41-44)。耶穌在世的最後一週,常在橄欖山上教訓人(可十三),晚上也留在山中(路二十一37;但也可能是在伯大尼)。最後晚餐之後,祂來到橄欖山祈禱(可十四26)。在一個榨油石磨附近的園子裏(即客西馬尼園),祂被拘捕了(十四32、46)。基督在世最後的事件──祂的升天,門徒也是在橄欖山上觀看(徒一12)。橄欖山很快就成了基督徒敬拜的中心。在拜占庭時代,山上有24座教堂,教堂裏有很多修士和修女。山上最主要的一座教堂是紀念基督升天,由君士坦丁所建。在四世紀,橄欖山甚至成了耶路撒冷眾主教慣常安葬的墓地。猶太人和回教徒都很尊重這地方,因為它將來是神施行審判的所在。他勒目指出義人會在耶路撒冷和橄欖山之間復活。相信這就是山上佈滿回教徒和猶太人墳墓的原因,西面山坡的墳墓更多。基督徒、猶太教徒和回教徒都視橄欖山為末後耶和華的日子的一個主要地方。GaryM.Burge――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