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醫治

 

醫治(Heal,Healing)舊約中的觀念使人健全。舊約提供正確的背景,使基督徒能夠明白「醫治」的正確觀念。舊約一個基本的概念,就是神是醫治祂百姓的。出埃及記十五章22-26節,神在拯救了祂子民出埃及,帶領了他們過紅海,又在瑪拉使水變甜以後,稱自己是「醫治你的」。這句說話雖然主要是形容物質上的供應,但也有更深的意思,說出神維繫著祂子民和祂自己永恆的關係。同樣,申命記三十二章39節又再提到神是醫治者。這裏的上下文,表示神所以能夠醫治,正因為祂是神。神是醫治者的概念,詩人(詩六2,四十一4,一○三3)和先知(賽十九22;耶十七14;何七1;亞十一16)都有回應。

耶穌治病新約特別強調耶穌是醫治者。馬可福音一開始,便敘述耶穌在迦百農的事工,說祂怎樣趕鬼,怎樣醫治彼得的岳母、所有帶到祂跟前來的病人和大痲瘋患者(可一21-45),充分描繪出耶穌是個教師,又是個醫治者。實際上,醫治病人、趕逐污鬼,正是耶穌事工的特徵。馬可緊接著繼續敘述耶穌醫治癱子(可二1-12)、枯乾了手的人(三1-6)、海邊的群眾(三7-12)、格拉森被鬼附的人(五1-20)、患血漏的婦人和睚魯的女兒(五21-43)。耶穌又差遣十二門徒,傳悔改的道、趕鬼、治病(六7-13)。祂自己則繼續在革尼撒勒治病(六53-56),趕出附在敘利非尼基婦人女兒身上的鬼(七24-30),又醫好聾啞病人(七31-37)、伯賽大的瞎子(八22-26)、啞巴鬼所附的孩子(九14-29),和瞎子巴底買(十46-52)。毫無疑問,醫病是耶穌事工很重要的一面。治病不單表現祂憐憫受苦的人,更顯明了祂的神性。這個概念在耶穌醫治癱子故事的高潮表現無遺:「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可二10)。馬可的意向,似乎是要讀者知道,耶穌治好聾啞病人(可七31-37)和伯賽大的瞎子(可八22-26),象徵門徒在屬靈方面,醒覺到耶穌的身分。馬可把耶穌醫治巴底買(可十46-52),放在祂第三次預告死亡(可十23-34),門徒第三次忽略彌賽亞必須受苦(可十35-45)的記載之後,也別有心思。同樣,馬太描繪的耶穌,也同樣的教訓、傳道、治病(太四23-25)。除了在會堂趕鬼(可一23-28)和醫治伯賽大的瞎子(可八22-26)這兩件事外,馬太可完全對照馬可的記述。由於馬太福音有不同的主題和結構,作者把大部分的醫治事蹟,放在「登山寶訓」(太五至七)之後,「大能事工」(太八至九)的段落中。正如八章17節所說,馬太福音把耶穌治病,看為舊約的直接應驗。八章16節的醫治,用獨特的語氣,說明是應驗以賽亞書五十三章4節。這似乎表示耶穌治病能力之源,部分來自祂在世事工的最後一環──為罪代死──之上。馬太福音十二章15-22節的記載也很特別。作者把耶穌醫治群眾,和以賽亞書四十二章1-4節連起來。這個舊約的經文,說到神的僕人為聖靈所膏,將公理傳給外邦。從馬太福音看來,引用的這段經節,解釋了耶穌為甚麼要得醫治的人不把事情張揚。祂不願意自己引人注目,以致妨礙了神的計劃。這計劃就是,神要祂作受苦僕人,將公義和救恩傳到萬國。這作為顯示出耶穌醫治的事工是祂身分的啟示。馬太福音十三章14節又引用了以賽亞書的另一段(賽六910)。引用這段經文帶出了一個事實:醫治主要的意義是屬靈的,要人聆聽耶穌宣講神的國度。馬太注重耶穌醫治的事工,可以進一步從潔淨聖殿的敘述(太二十一12-17)看出來。在這裏,他也提到耶穌醫治殿裏的瞎子和瘸子(14-16節)。路加也和馬太、馬可一樣,描繪耶穌的傳道和治病。講述施洗約翰和耶穌出生的經過,以及約翰的事工以後,路加接著敘述耶穌到了拿撒勒(路四16-30)。在本鄉的會堂,耶穌自己引證以賽亞書六十一章1-2節,說明祂被聖靈所膏,是要傳福音、報告被擄的得釋放、使瞎眼的得看見(第18節)。耶穌醫治的事工,確實在路加福音中佔了重要的地位。實際上,除了馬可福音六章45節至八章26節以外,路加福音也包括了馬可記載所有的醫治。可是,路加把耶穌事工的第一幕,安排在拿撒勒,似乎是要強調耶穌的醫治的重點,不是為了表達祂憐憫有需要的人這麼簡單。祂醫治的事工,主要是神國照聖經應許降臨的記號。這個重點,從路加所獨有的、差遣70人的記述(路十1-12)可以清楚看見。耶穌差遣門徒,叫他們無論進哪一座城,都要醫治那裏的病人,並對他們說:「神的國臨近你們了」(8-10節)。首3本福音書承繼了舊約之中,神是祂子民醫治者的教訓,又把它看作是應驗在耶穌身上。神的權能和耶穌的事工同在,證明祂就是神所差遣、在祂百姓中作工的那一位。約翰福音只記載了4次的醫治:大臣的兒子(約四46-54)、病了38年的人(五1-18)、生來瞎眼的(九1-41)、使拉撒路復活(第十一章)。這卷書獨特的結構,顯示這些神蹟是經過謹慎的安排,穿插在耶穌的教訓中。目的顯然是作為啟示耶穌位格的表記。約翰福音強調治病是啟示的記號,也進一步證實了其他3卷福音書有類似的目的。門徒治病使徒行傳敘述耶穌透過聖靈,藉著門徒繼續祂的事工。門徒如今已從聖靈得著能力了。正如使徒行傳一章8節所說,使徒行傳的焦點是傳道。但另一方面,門徒在耶路撒冷也治好了一個瘸子,證明他們能夠奉耶穌的名,施行醫治的能力(徒三12-16,四8-16)。這次醫治的目的,很明顯是要把榮耀歸給耶穌,使人歸信祂(徒三12-26)。門徒事工的雙重性,可以從使徒行傳四章29-30節的禱告中得見:「他們恐嚇我們,現在求主鑑察,一面叫你僕人大放膽量講你的道,一面伸出你的手來醫治疾病,並且使神蹟奇事因著你聖僕耶穌的名行出來。」腓利在撒瑪利亞的事工,主要是傳揚基督(徒八5)和治病趕鬼(徒八7)。彼得醫治以尼雅,叫大比大復活(徒九3440),兩次都使多人信主(徒九3542)。使徒行傳同樣形容保羅傳揚福音(徒十四7)、治病(徒十四8-11,二十八8)、趕鬼(徒十六18)、使死人復活(徒二十10)。

新約書信中甚少提及治病。哥林多前書討論到醫病的恩賜(林前十二928),暗示它是教會事工的一部分。但本段經文亦同時指出,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得到這恩賜(林前十二30)。因為屬靈恩賜是神隨己意,為身體的益處分給各人的。雅各書說,信徒病了,當請求教會為他得醫治而禱告(雅五14-16;參來十二13)。這段經文暗示,神在今日,顯然仍願意醫治祂的子民。HobertK.Farrell――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