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人子」 人子(SonofMan)耶穌表明祂屬天的根源、地上的使命和將來再臨的榮耀時,所用的一個彌賽亞稱號。這稱號不單如一些教父或近代學者所指出,是要說明祂具有人類的本質和人性,更反映出耶穌那屬天的根源和神聖的威嚴,並祂在人類肉身活著,完成在世上那受苦以至死亡的使命,藉此確立屬天的榮耀及隨之而來末世的明證。「人子」一詞的背景,可以在舊約找到。以西結書是一般的來源,因為「人子」一詞在其中共出現約90次,是一種隱晦、間接的自稱。例如,神對他說:「人子啊,你站起來,我要和你說話」(結二1)。耶穌採用了「人子」一詞和以西結書多個主題,說明祂跟這一位論到末世的先知認同。祂跟以西結一樣(結四,七,十,十二,四十至四十八章),斷言耶路撒冷將要被毀,而神的國卻要重歸以色列(太二十三,二十四;徒一6-8)。這名詞獨特的來源是但以理書七章13-14節,提到有一位「像人子的,駕著天雲而來,被領到亙古常在者面前」,得著神普世、永恆國度的異象。耶穌在關乎祂再臨的教導上,一再引用這段經文的各部分(太十六27,十九28,二十四30,二十五31,二十六64)。明顯地,耶穌瞭解這段經文是先知對祂個人所作的描繪,說明祂成為肉身、升天,並承受神的國度。在福音書中,耶穌有接近80次使用「人子」一詞,神祕、間接地談及祂自己(太32次;可14次;路26次;約10次)。在所有這些經文中,說話的都是耶穌,從來沒有人直接稱祂為「人子」。在部分經文裏,所指的對象頗為隱晦,以致有些解經家堅稱耶穌是在講論其他人物。這種不明確的情況只在約翰福音出現1次,那就是群眾問耶穌:「這人子是誰呢?」(約十二34)在大多數經文中,人子的身分都非常明顯,有些更甚為清晰:「人說我──人子是誰?……你們說我是誰?」(太十六13、15)普遍的結論是耶穌以這詞作為祂彌賽亞的專用稱號,以便祂論到祂的位格和使命時,顯出祂願意人尊崇祂的,正是祂的位格和使命。這名詞沒有受到人對彌賽亞身分所存的錯誤觀念影響,所以祂可以自由地運用它。新約中,這名詞在福音書以外只出現過4次。在使徒行傳七章56節,司提反說:「我看見天開了,人子站在神的右邊。」希伯來書二章6節引用詩篇八篇4節,來應用在耶穌身上。最後,啟示錄一章13節和十四章14節記載在異象中有一位「好像人子」的出現,明顯是指向那得著榮耀的耶穌。在符類福音中,耶穌用「人子」的稱號來啟示自己時,第一個主題是關乎祂來到地上,乃是為了完成彌賽亞的使命。 耶穌曾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太八20;路九58),將祂當時在地上的生活,跟以往天上的榮耀作概括的比較。有些學者相信這段經文只是描寫祂在地上窮乏的生活。但若說耶穌所指的,是祂接納一種飄泊無定的生活方式,而並不渴求像飛鳥和狐狸一樣有安居之所,實在是太過簡化了。這經文真正要指出的,是人子放棄了祂天上的居所,忍受祂在地上的事工所招致的凌辱和痛苦(腓二5-11)。有些人把馬太福音十一章19節和路加福音七章34節解釋為苦修的施洗約翰,跟耶穌這位來了「也吃也喝」的人子之間的比較。這個觀點過於著重屬世生活,因為約翰亦是從神所差來的使者(路三2;約一6)。故此,「到來」一詞應是暗示人子屬天的根源,和祂在這充滿罪惡的世界中的使命。耶穌以這個稱號來宣告祂神聖的特權,指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太十二8;可二28;路六5)。安息日是神所設立,普通人是不能竄改的。但耶穌乃是從天而來的人子,是設立安息日的神的兒子,可以如神一樣,管治世界,包括掌管安息日(創二2;出二十8-11)。事實上,安息日的主也就是創造萬有的主宰(約一3、10)。 在治愈迦百農的癱子之後,耶穌宣告「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太九6;可二10;路五24)。過去只有天上的神才能赦免人的罪;但現在赦免卻出自迦百農,由耶穌施行。這一組經文明顯地揭示耶穌在地上的使命是源於天,並且帶著神聖的權柄。耶穌採用「人子」之名的另一個層面,是跟祂的受苦、死亡和榮耀的復活有關,也是一個奧祕的方法。讓祂以人子的身分來完成地上的使命。在彼得承認耶穌是彌賽亞和神的兒子後(太十六16),耶穌便開始詳細說明祂必須受苦。在馬可福音八章31-32節,耶穌開始預言人子要受苦,後來又在其他經文重複提到。福音書把這個主題擴大至包括祂要忍受戲弄和鞭打(太十七12,二十18;可八31;路九22)、被猶大出賣(太十七22,二十六24;可十四21、41)、為猶太人的領袖所摒棄(太二十18)、被外邦人釘死在十架上(太二十19;可九12、31,十33)、在墳墓裏被埋3天(太十二40;路十一30),然後復活(太十七22、23;可八31)。在「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太二十28;可十45)這段有關代贖的著名經文中,耶穌說明祂的死乃是犧牲自己以拯救祂的子民。這個代贖的意念出自耶穌瞭解自己是神受苦的僕人(賽五十三),而在人子的身分中提出這新觀念。耶穌論到祂再臨時,亦採用「人子」的稱號。作為末世的人子,耶穌將會在父神的榮耀中與眾天使一同由高天重返地上(太十六27;可八38;路九26)。首先,祂將會坐在神的右邊,然後祂會駕雲再臨地上(太二十四30,二十六64;可十三26,十四62;路二十一27,二十二69)。祂這次的降臨像是閃電或挪亞的洪水(太二十四37;路十七24),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太二十四27;路十二40)。祂會招聚選民,審判地上萬國(太十九28,二十五32),並且至終在世上重建公義(太十九28,二十五46)。在這些段落中,耶穌由祂因著受苦與復活而暫時得勝,把焦點轉向人子從天上再臨時的最後勝利。那戲劇性的重點再一次放在人子那屬天的始源和神聖的特權上。這位人子耶穌是至高的審判者(參徒十七31)。約翰福音論到人子時,提出了一些獨特的資料。天使在人子身上上去下來(約一51),大抵意味著祂是先存於萬物而來自天上的(三13,六62)。祂被舉起(透過釘身在十架上)的時候,會為所有相信祂的人帶來永生(三14)。人子(三14)又是神子(三16),是神獨一無二的兒子(三17-18)。聖父把叫死人復活和審判世界的權柄賜給祂的兒子──人子(五25、27)。人子把存到永生的食物,就是祂的身體和寶血賜給人(六53)。耶穌的受苦正是人子被高舉、得榮耀的時刻(八28,九35,十二23、34,十三31)。在約翰的筆下,「人子」跟「神子」這兩個稱號是互通的。這說明了祂的神性、先存性、屬天的根源和神聖的特權,證實了祂當時在地上啟示和受苦的境況,並祂在末世要得的榮耀。JamesC.DeYoung另參:「基督論」;「耶穌基督的生平和教訓」;「彌賽亞」;「神的兒子」。――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