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懼怕」 懼怕(Fear)情緒上不祥的預感或對即將來臨的煩惱或不幸,感到害怕或擔憂。懼怕通常被形容為宗教的起源。然而,只有懼怕並不能產生真正的宗教,因為宗教會驅使人去靠近神,也就是他們敬拜的對象;但沒有人渴慕去接近他所懼怕的事物。聖經中,懼怕的觀念所包含的層面,遠比常見的英語用字所指的擔憂或恐懼,來得廣泛。雖然一般的解釋基本上也是聖經的含義,卻不是其中最重要的意義,特別是指向神那使人敬畏、尊崇的特質,就更是如此。當然,人對神的畏懼中,仍含有那種層次較低的憂慮在內。聖經告訴我們:「落在永生神的手裏,真是可怕的!」(來十31)耶穌教導我們要懼怕那位懲治了人的罪惡後,又有權柄使人永遠滅亡的神(路十二4、5)。懼怕能起一個積極的作用,就是使人清楚明白自己靈魂的失喪和認識自己需要神的赦免。這種懼怕或許見於創世記三章,亞當和夏娃公然肆意地違背了神的誡命之後,他們在聖潔的神面前退縮。他們曾受到嚴厲的警告,知道違抗神的話會帶來嚴重的審判,所以他們的懼怕是合理的。懼怕是人犯罪後的自然反應(創三10,四13、14;箴二十八1)。聖經曾列出了許多不同的人物,是深受憂慮困擾的(例如該隱、掃羅、亞哈斯和彼拉多)。懼怕常抓著惡人(伯十五24),驚嚇那些假冒為善的人(賽三十三14)和滅盡作惡的人(詩七十三19),這些人不信的生命的特點,是充滿懼怕(啟二十一8)。法老精銳的大軍面對神的進迫時,都因懼怕以致癱瘓,不能前進(出十五16)。約伯的朋友比勒達曾提到神的審判,要追趕惡人的腳跟(伯十八11)。懼怕會使人不能動彈或叫人的活動嚴重地受到影響。這對於那些在屬靈上不肯委身的人,尤其真確。掃羅懼怕百姓,因而違背神的命令(撒上十五24)。那生來瞎眼的人被主奇妙地醫治後,他的父母因為害怕猶太人,就不敢支持基督(約九22)。在一個論及才幹的比喻中,耶穌提到一個因為懼怕而不能完成本分的人(太二十五25)。耶穌基督透過祂代贖的死亡、復活和在天上為信徒代求,成為了獨特的解放者,使人不再懼怕。使徒保羅曾鼓勵羅馬的信徒,當他們歸向基督的時候,他們要得著的不是一個奴僕的心,使人膽怯,而是一個兒子的心,使人敢於稱神為「阿爸!父!」(羅八15;亞蘭文的Abba為一般猶太兒童對父親常用的稱謂)。我們的主耶穌亦以此稱天上的父神;基督徒成為神家裏的人,也可以如此向神說話(加四6)。得著神愛的人也領受了一種能力,可以除去心中的懼怕(約壹四18)。保羅被神的愛激勵,說:「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羅八31)神子民的努力有時會被毫無根據的恐懼所影響。神曾警告耶利米不要懼怕敵人(耶一8),免得神容他落在驚惶之中(一17)。類似的召命亦曾臨到跟耶利米同代的以西結,並許多其他的人(書一7、9;結二6)。可見,就連屬神的人,也會受到懼怕所試探,有時甚至敵不過它(詩五十五5)。所以,神不斷勸勉祂的百姓,不要向這試探屈服(賽八12;約十四1、27)。祂教導他們要把憂慮卸給神,因祂就是那位施行拯救,又無比顧念祂群羊的神(彼前五7)。故此,信心是無畏的先決條件,正如以賽亞說:「堅心倚賴你的,你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為他倚靠你。」(賽二十六3)詩人亦不斷強調,信心能使人勝過懼怕(詩二十七1,四十六2,一一二7)。真正的信心可以透過一份敬畏的情懷去表達和得著激勵;這也是聖經中懼怕神的基本含義。人若沒有從心中湧出一種因認定神統管萬有的主權而產生的敬畏,就不能在心中擁有真實的信心(詩五7,八十九7)。當神被稱為「以撒所敬畏的神」(創三十一42),顯明列祖瞭解耶和華的偉大,永恆不變。以撒的父親亞伯拉罕,眼見基拉耳地的居民不敬畏神,因而感到憂慮(創二十11)。甚至耶穌,在祂的事工中也存著敬畏神的心(賽十一2、3;來五7)。雖然基督徒在面對人(來十三6)、死亡(來二15)和生命中的憂慮(提後一6、7),都已經得著釋放,他們卻永不能失去對神的敬畏。這種敬意不但把人領到真正的智慧(詩一一一10),更成為神的兒女一生的指引(腓二12;弗五21)。敬畏神的特點就是對獨一的真神完全忠心。撒瑪利亞人心想一面事奉神,一面拜祭偶像,結果被神棄絕(王下十七33、41)。那些愛神的人可查考聖經,即神的話語,去學習敬畏神(箴二3-5);古代的以色列人曾受命要謹守和遵行神的話,以表明他們對神的敬畏(申六2)。在使徒行傳十章2節,哥尼流和他的家人被稱為「敬畏神的」,因為他們十分尊重以色列的神,並且在神面前心存虔誠。真正敬畏神的人必須持之以恆地以善行和聖潔的生活,去表明出來(林後七1),其中應包括遠離罪惡(出二十20),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神話語中的指示(傳十二13)。這種聖潔的懼怕其實是信徒喜樂的根基(詩二11)和生命真正的泉源(箴十四27)。敬畏神的心遠比最豐厚的物質財富,更為寶貴(箴十五16),因為神喜愛敬畏祂的人(詩一四七11)。StuartD.Sacks――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