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鸕鶿」 鸕鶿(Cormorant) 屬 性: 鸕鶿(cormorant)和鵜鶘(pelican)是不同目不同科的鳥,但和合譯本有混淆之處。鸕鶿為鵜形目(Pelecaniformes)、鸕鶿科(Phalacrocoracidae)的水禽,種類約有30種,羽毛為黑色,帶有金屬光澤;喙長,尖端鉤狀,咽喉寬大,中國早已馴化鸕鶿用來捕魚。 經 意: 以色列地區的鸕鶿(Phalacrocorax carbo)是所有鸕鶿中,體型最大的一種,牠們在懸崖或樹上築巢,每窩產卵2-4隻。這種鸕鶿也是分佈範圍最廣的鸕鶿,遍及歐亞大陸、非洲南部,以至於紐澳地區。牠們是以色列的冬候鳥,每年11月抵達,在以色列海邊或加利利海捕食魚類,於次年3月離去。 字源追溯: 嘔吐,the pelican 對等譯字: STRETCH TOWARD 一致譯字: pelican 欽定本譯: pelican, cormorant 和合本譯: 鵜鶘 經文出處: 賽34:11 鵜鶘、箭豬卻要得為業;貓頭鷹、烏鴉要住在期間。耶和華必將空虛的準繩,混沌的線鈍,拉在其上。 番2:14 群畜,就是各國〔國:或譯類〕的走獸必臥在其中;鵜鶘和箭豬要宿在柱頂上。在窗戶內有鳴叫的聲音;門檻都必毀壞,香柏木已經露出。 相關經文: 利11:17,申14:17。 ── 趙榮台《聖經動物意義彙編》 鸕鶿(動物名):一名鵜,俗稱水老鴉,意即潛水者,屬鳥類游禽類,體形稍狹,長約二尺六七寸,嘴端鉤曲而尖,其體黑有綠光,腳黑有蹼,群棲海岸及沿岸湖沼近旁,因善泅水捕魚,漁人多馴養之,恒以草緩紮其頸,以防其得魚吞下,此鳥肉腥膻不可食。(利十一17;申十四17)。—— 李道生 鸕鶿(Cormorant)大型水禽,體羽黑色,有蹼,在猶太律法中屬不潔類(利十一17;申十四17)。另參:「鳥(鸕鶿)」。――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