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口傳

 

口傳(Tradition,Oral)口述傳統與筆錄傳統雖然有明確的分別,卻有著密切的關係。由於許多以文字記錄的傳統都是基於口述傳統,故此,探索一個傳統如何轉變成另一個傳統是必須的。在古代近東,所有重要的事件都由文士記錄下來。同時,這些事件通過口頭的傳述,就讓資訊散播在當時的社會,或許還一代一代地流傳下去。我們必須知道,相同的材料會以文字和口述兩種形式並存,這樣我們才能正確地瞭解這些資料傳達的方法。在猶太教中,口傳是十分重要的,拉比神學其中一個極強的特徵,是必須在筆錄的律法上,加上口述的律法,可見後者的重要性。這口述的律法就是由老師傳給學生的傳統解釋。在傳遞這傳統期間,老師又在基本的原則上,加上進一步的解釋。拉比文獻就學校中用以仔細研讀律法的方法,提供了許多指示。教師的主要目的,是確保門徒能準確地記著教導的內容。無疑在拉比的猶太教中,口傳已發展成一套高度的技巧。他們既然看口述的律法與筆錄的律法,同樣重要,他們對於口傳如此看重,就不足為奇了。重要的是這傳統的傳遞,絕對不是偶然的。權威的口傳是猶太人生活中的主要特色。雖然口傳的目的,是解釋律法和保存律法的真正含義,但口傳律法卻又往往成為猶太人的擔子,因此受到耶穌的譴責(太十五36;可七89)。祂批評那些看重祖宗的傳統過於神的律法的人。希臘的世界裏擁有的文字傳統比猶太人更為大量,但人們對於口傳的重視,就大大不如猶太人了。然而,他們有一些祕密的傳統,最初是藉口頭傳達的,如見於一些神祕的宗教裏。諾斯底主義中也有這類祕密的口述傳統,但其中多半在不久之後,便見於文獻,偽託為使徒所著,使人以為這些教導就是從他們而來的。學者嘗試解釋如何保存有關耶穌的資料時,對口傳傳統有兩個主要的看法。十九世紀期間,最早期的看法之一是,每一位福音書作者都是從所謂「口傳福音」中取材。然而,主張這理論的人也有不同的說法,其中以馬太和路加均使用馬可福音和另一份資料的這個說法,似最可信。在較近期的研究中,學者對口傳傳統的興趣復萌。形式評鑑學試圖找出傳達口頭傳統的不同形式。資料的傳遞大概受到各種傳統的法則限制。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相異的法則,即只有那些與猶太文獻或早期基督教教訓不同的傳統,才被視為純正的。結果,形成了對福音書歷史的準確性的懷疑。但口傳傳統並不能立即歸結為律法,尤其是主題內容是關乎一個獨特人物之教訓。雖然形式評鑑學有著許多不能令人滿意的特性,但它卻再一次喚起人對於口傳傳統的重視,減低了人對來源評鑑學的倚賴。毫無疑問,耶穌的言行在最早期,是藉著言語傳揚開去的。耶穌自己究竟有否使用拉比式的教導方法,是一個疑問,但人們保存耶穌之教導時,則必定好像拉比保存口傳的律法那樣謹慎小心。另參:「舊約評鑑學」;「新約評鑑學」;「傳統」;「猶太教」;「法利賽人」;「他勒目」;「傳統評鑑學」;「形式評鑑學」。――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