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大衛

 

大衛豫表主耶穌是在復活裏作王掌權(太廿八18)

1:「耶西生大衛王」(太一6)。大衛是耶西的第八子,『八』是復活的數目;照樣,只有那些在今天憑基督復活的生命活著的人,才是神所要在將來的國度裏與祂一同作王的人。

2:「這樣,從亞伯拉罕到大衛,共有十四代;從大衛到遷至巴比倫的時候,也有十四代;從遷至巴比倫的時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太一17)。三個十四代正代表了舊約猶太人的三個時期──列祖、君王與敗落,最終引到基督。『到大衛...從大衛』大衛結束了第一個時代,也開始了第二個時代;他是承先啟後者,他開闢了君王的時代,帶進了基督的寶座。注意第二個十四代之末,和第三個十四代之初,馬太福音特意不以人名為時代的分界點,而改以被擄之事為界標,表示基督才是君王時代的真正終結人物──祂是來承繼大衛的王位的。―― 黃迦勒

 

{\Section:TopicID=111}大衛 David(人名)

字義:    親愛的 Beloved

彙編:    ‧撒上16:1-13;代上2:13-15以色列人的王,是耶西的小兒子。

            ‧徒2:30;撒下5:56:14敬畏神富於靈交,身兼先知、祭司、君王三職。可為彌賽亞最大的預表。

―― 陳瑞庭

 

大衛(David)以色列最顯要的君王。大衛的王朝在舊約史上最能顯示以色列國強威遠的盛景。舊約撒母耳記上自十六章起記大衛早年故實;撒母耳記下和歷代志上均記大衛王朝事略;詩篇之大半均出自大衛親筆。大衛王之影響遠達新約時代。新約記他是耶穌基督的宗祖,是彌賽亞王統之所承。早年家境大衛之父耶西屬猶大支派,有8子,大衛為幼子;世居伯利恆,在耶路撒冷以南6哩。大衛的曾祖母路得是摩押人(得四18-22)。大衛宗譜遠溯猶大,即族長雅各的第四子(代上二3-15;太一3-6;路三31-33)。幼具異稟聖經記載大衛兒時事甚少,僅知大衛少時在家中替父照管羊群,曾殺死襲擊羊群的惡熊猛獅。大衛年稍長,曾當眾承認是神給他能力並助他保護他手下的羊群(撒上十七34-37)。大衛幼有音樂稟賦,尤擅奏琴。掃羅王徵募宮廷琴師,大衛首膺其選。大衛最年幼,家居地位也最微。一次,名聞全國的先知撒母耳登門造訪,耶西帶同7子拜見,大衛卻在野外牧羊。撒母耳是奉神命來膏耶西家之一子作王。撒母耳固不知神的意向,但面見7子時,卻知道均不是神的心意,便詰問耶西,耶西承認尚有幼子。撒母耳要求見大衛,並立即知道大衛正是神命他膏的人。於是便正式為大衛舉行了受膏禮。自此以後,耶和華的靈降臨在大衛身上(撒上十六1-13)。大衛父兄對他受膏的意義是否領悟並無明載,不過可以看到他在家中的地位似並無改變,他還是照舊牧羊。承擔大任前的磨煉大衛雖受膏,卻一如既往,專以謙卑事人為己任。一次,他奉父命,到兩軍陣前為從軍的兄長送食物。不料,此行卻是他平步青雲的起始。大衛年紀雖輕,卻敏於事神敬神。他在陣前聽到非利士勇士歌利亞詆罵耶和華的軍隊,便義憤填膺,不顧眾兄的斥責而毅然接受了強敵的挑戰。大衛堅信曾助他制服獅熊的神,也必助他戰勝強敵。大衛憑著對神的信心,再加上他平時熟練的百發百中甩石功夫,擊斃了巨人歌利亞(撒上十七12-58)。聲高震主大衛殺死歌利亞之事,使他成為全以色列的英雄,並使他與掃羅王家有親近的關係。但是聲高足以震主,心胸狹隘的掃羅見百姓擁戴大衛而頓生嫉妒,終迫使大衛遠走他鄉。與皇室的關係掃羅先應許把長女米拉許配大衛,後食言而改以次女米甲許配給他。掃羅要求大衛殺非利士人百名為聘禮,冀望大衛死於非利士人之手。但大衛殺敵成功,終於娶了米甲。掃羅王疑懼益深,殺大衛之志也更堅(撒下十八6-30)。與此同時,太子約拿單卻敬重大衛的人品,與大衛情深義篤,結為生死之交。約拿單將弓、劍、腰帶贈予大衛為信物。掃羅欲破壞約拿單與大衛的關係,但他們的友誼日益堅固。因掃羅要殺大衛,大衛終不得不逃出宮廷。經約拿單報信,大衛知掃羅殺他之心不死,便逃到拉瑪見先知撒母耳。撒母耳與他同往附近的拿約藏身。掃羅派多人往擒大衛,最後更親自出馬。但掃羅及他的手下為聖靈所阻,於拉瑪因感於聖靈竟身不由己整夜的說預言(撒上十九)。大衛暗與約拿單商議,知掃羅的嫉恨愈積愈深,已視大衛為死敵。約拿單也看出,這以色列的王位將來是非大衛莫屬的,於是求大衛照顧其後裔(撒上二十)。逃亡大衛在掃羅王的迫害下遠避他鄉,開始了流亡生活。他先到挪伯,飢憊交加之下向挪伯祭司亞希米勒騙取了食物和兵器(原是非利士勇士歌利亞的配刀)而去。不幸此事被掃羅的司牧長以東人多益窺見,終導至挪伯大劫。大衛由挪伯逃至迦特,但為迦特王亞吉所不容(撒上二十一);只好往伯利恆西南10哩的亞杜蘭洞藏身,其親族和各方勇士約400人前往投奔他。大衛又至摩押地米斯巴,求摩押王蔽翼其家人,尤其是父母。先知迦得提醒大衛迦特非久留之地,大衛也同意,便又潛回猶大地,入哈列樹林藏身(撒下二十二1-5)。由於多益告密,掃羅探得大衛行蹤,怒不可遏,便以私通叛匪的名義殺了祭司亞希米勒及其餘84名祭司,更將挪伯居民斬盡殺絕。祭司亞比亞他投奔大衛,並把掃羅的暴行告知大衛(撒上二十二6-23)。非利士人總是伺機進攻以色列民。一次大掠基伊拉(伯利恆西南12哩),大衛忍無可忍,率兵重創非利士人。掃羅聞訊乘機追擊大衛,大衛只好退往希伯崙附近的西弗曠野。大衛在此得與約拿單見最後一面。在掃羅軍的進剿下,大衛繼續南逃,已進入荒無人煙的瑪雲曠野。掃羅追至瑪雲,忽聞非利士人突襲後方,遂倉皇退兵(撒上二十三)。大衛在死海西岸的隱基底又遭掃羅3,000人馬圍剿。一次偶然的機會使大衛可殺死掃羅,但大衛不願輕殺「神所膏的以色列王」,便放過了他,只留給他一個警告。掃羅得知大衛的忠誠,便承認自己窮索大衛性命為有罪(撒上二十四)。大衛領兵出沒於瑪雲、西弗、隱基底一帶曠野期間,對地方頗有保境安民之功。當地富戶拿八以牛羊成群、莊田千頃,受益尤多。後來大衛派人索捐,拿八非但不給,反口出惡言。大衛怒極,欲出兵懲之。拿八有賢妻亞比該,聞訊急備足夠食品往迎大衛,在中途請罪,終使大衛釋怒而返。當大醉方醒的拿八得知大禍僅免,一驚之下心病猝發,10日後去世。亞比該後來改嫁大衛(撒上二十五)。未幾,掃羅又引3,000兵馬入西弗沙漠進剿大衛。大衛乘夜潛入掃羅大帳,再次放過掃羅。掃羅感愧之下終於醒悟,從此不再追殺大衛(撒上二十六)。

借地棲身大衛在掃羅王國境內仍不自安,便再入非利士境,見迦特王亞吉。亞吉終以大衛可用而撥洗革拉城給大衛屯兵。大衛居此約16個月,養精蓄銳,且從猶大及其餘以色列地投歸者眾,兵力乃大增(撒上二十七;代上十二19-22)。這時非利士王亞吉將出兵與掃羅軍會戰於米吉多平原。大軍啟行時尚以大衛軍殿後,途中部將多以為不妥,亞吉王遂遣大衛軍返回原駐地留守。至大衛率兵回到洗革拉,才知亞瑪力人趁城防空虛,大肆洗掠。大衛留下守兵,親率主力追趕,不但奪回家眷和財物,且收穫甚多。在分配戰利品時,大衛力排眾議,立下前線兵員與留守兵員得分相等的規矩(撒上二十九,三十)。當時,非利士人在基利波山大敗掃羅軍,掃羅3子(包括約拿單在內)俱陣亡。掃羅王也身負重創,自戮而死(撒上三十一)。作王時期大衛君臨以色列達40年之久。關於他的統治,我們有限的資料不足以排列完整準確的年代。大衛是在希伯崙即位為猶大王,統治猶大約78年。掃羅的繼承人伊施波設死後,大衛始被各支派尊為以色列王,並定都耶路撒冷。隨後的10年,他藉著軍事上和經濟上的擴展,統一了以色列王國。跟著的10年,皇室內亂;大衛在位的晚年則集中籌備建聖殿事,經由其子所羅門完成其事。希伯崙時期大衛稱王之前曾歷盡磨難,他在掃羅麾下曾與非利士人長期作戰,屢建奇功,累積不少軍事經驗;逃亡時期出沒於猶大南部的沙漠地帶,有保境安民之功,與南方的居民和牧主結成了密切的關係;大衛被視為匪徒,曾與非利士人和摩押人打過交道。掃羅與約拿單陣亡之耗傳到時,大衛正偏居於非利士之地,他作了一首辭藻優美的哀歌致悼,表達了他對先王的忠心、對摯友的深情(撒下一)。大衛靠神的引領重返故鄉,猶大眾首領在希伯崙擁立他作猶大王。大衛首先派人向基列亞比人宣旨,獎勵他們善理掃羅父子後事之功,這當然也有宣撫邊民之意。

掃羅死後,以色列暫時出現了混亂局面。非利士人佔據了大片土地;而以色列各支派首領各自擁兵,多承舊志,追隨舊王遺裔;猶大支派則堅決擁立大衛。大衛軍與掃羅嫡系終由對峙而至交鋒,這差不多是以色列的一次內戰。大衛軍頗得民心,歸附者日眾;掃羅部將押尼珥(此時他已立掃羅幼子伊施波設為王)已有勢單力孤之感,便請與大衛講和。大衛的條件是要與公主米甲復婚,顯示對掃羅皇室並無敵意。押尼珥取得伊施波設的同意,便奉公主抵希伯崙,並欲正式表示對大衛王的支持。不料大衛麾下的大將約押為報殺弟之仇而手刃了押尼珥,不久,伊施波設也為部將所殺。大衛厚葬押尼珥,並處死了殺死伊施波設的兩名兇犯。掃羅的王朝到此終結,大衛被視為合理的繼承人,於是以色列全民歸心,一致擁立大衛為全以色列的王(撒下二至四)。建都耶路撒冷大衛作了以色列王,第一件事便是驅除非利士人(撒下五;代上十四8-17)。大衛軍力強盛,兵到功成。經此一役,以色列的國土得以統一。大衛決定以耶布斯人的堅城耶路撒冷作為都城。約押攻城有功,被晉升為元帥,耶路撒冷也獲「大衛的城」之稱號(代上十一4-9)。大衛流亡時,曾有一支驍勇善戰的親軍與共死生,稱王後,大衛即以該隊為基幹(號稱「三十勇士」,參代上十一1至十二22),組建以色列各支派的全軍(代上十二23-40)。定都耶路撒冷後,首先與腓尼基人通好互市。大衛於新都建王宮,即僱用了大批腓尼基匠人施工(代上十四12)。大衛又計劃將耶路撒冷建成全以色列的宗教中心(撒下六;代上十三至十六)。大衛運約櫃受挫之事,使他明白雖貴為君王,仍需謹照神的指示行事。耶路撒冷的國都地位既定,大衛欲建聖殿而諮詢先知拿單。拿單即時回應同意大衛的計劃。當夜,神卻向拿單指示不許大衛建聖殿。但神應許大衛的王位必永存,他必有一子繼位,使國長存,並將由他建成聖殿(撒下七;代上十七)。立業安邦起初,大衛所轄之地只是一個猶大支派,後來則南達尼羅河,北連腓尼基,西瀕大海,東到兩河平原,成為地域相當廣闊的王國。這個開疆擴土的過程雖於聖經的記載不多,但聖經記述以色列王國於約主前1000年為「肥沃月彎」最強國,卻也未見駁於任何史書,其真實性當無可疑。以色列人與西部的非利士人長期因領土而爭戰,至大衛稱王,才制服了這股西部頑敵,迫使他們納貢稱臣。據聖經記載,非利士人在掃羅時代壟斷了冶鐵技術(撒上十三19-21)。及至大衛王朝末期,大衛已可隨意用鐵(代上二十二2),顯示以色列的經濟已有極大變化。大衛在以東地的設防建成,是以色列王國向南發展的標誌;進而更征服了摩押人和亞瑪力人,他們都以金銀為貢品向大衛進貢;東北的疆土則已趨近大馬色(亞蘭人的都城),亞捫人和亞蘭人已盡在大衛王的掌握之中。大衛對敵對友的政策使其國力日益強盛(撒下八,十)。大衛是一位出色的軍事統帥,能運用各種資源、方法克敵制勝,但他謙卑地把榮耀歸神(撒下二十二;參詩十八)。他也守誓約、重友道,對約拿單所遺之子米非波設始終加以善待(撒下九)。家亂撒母耳記下以很大的篇幅(撒下十一至二十章)記敘大衛家亂,對大衛一家的傾軋、淫逸、亂倫、叛逆等罪均直書無諱;對大衛王本人的罪孽也秉筆直書,無所顧忌。這清楚地表明,以色列王本人干罪也不能逃脫神的懲罰。多妻制雖說是近東社會地位的一個標誌,但有律法禁止以色列君王多立妃嬪(申十七17);大衛王也有多妻,其中有所謂「政治婚姻」(如娶掃羅之女米甲,娶基述公主瑪迦)。家中發生逆倫、謀殺、反叛之事,使大衛飽吃苦果,更險些丟了王位。大衛正當在軍事上的成就和開拓疆土達至高峰的時候,與拔示巴犯姦淫,罪上加罪,密謀在前線把拔示巴的丈夫烏利亞害死。大衛在這段日子似乎將神完全置若罔聞,但當先知拿單直接進諫,大衛立即認罪,在神面前懺悔求赦(參詩三十二,五十一)。神終於寬恕了他,但他卻為自己的放縱和家中缺乏管束,吃盡苦果達10年之久。大衛在軍事、政治、外交上均精幹卓著,但在家事上卻優柔寡斷。因此,罪惡在大衛家中滋長。為父的自我放縱反映在暗嫩的亂倫逆行,繼而便是押沙龍的殺兄謀反。押沙龍殺兄後自知必被處死,便逃至外祖基述國王處躲避。3年後經大將約押求情,大衛王免了押沙龍的罪,准許他歸國。押沙龍卻利用其地位,暗結叛黨,伺機而起,向全國宣告自立為王。押沙龍的黨羽勢眾,迫得大衛王在倉皇之中棄城而逃。不過,大衛卻不愧為久經風雨的戰略家。他用間佈疑,贏得了聚集王軍的時間而終將叛軍剿滅,押沙龍也在突圍中被殺。押沙龍的死訊使大衛十分悲傷。大衛王返回京都後,即修復暴亂所造成的破壞。他所屬的猶大支派竟參加了叛軍,大衛必須挽回人心;另有便雅憫支派的示巴也舉兵造反,終被約押率兵剿平,這樣國中才逐漸平靖安穩。晚年大衛雖不能如願於耶路撒冷親建聖殿,但晚年時致力於興建聖殿作準備。他儲備大批建築材料,安排本地及外聘的勞工,編定聖殿敬拜各項事務(代上二十一至二十九)。大衛的建軍和政府組織似仿效埃及的模式。軍隊(包括僱傭兵)受忠心事王的將領嚴密管制;王又任用忠誠的大臣來管理全國各地的皇室產業,如農場、牧場、園林等(代上二十七25-31)。

此外,大衛也作了一次人口普查(撒下二十四;代上二十一)。大衛不顧元帥約押的諫阻,執意在各支派中清點人口。後來,大衛承認在這事上犯罪,故這事可能是出於大衛的好大喜功、炫耀武力(全國兵力大約150萬人)的動機。神的懲罰也可能是因以色列民支持押沙龍和示巴叛亂的罪行。神通過先知迦得命大衛選擇懲罰的方式,大衛甘受3天瘟疫的襲擊。他率眾長老懺悔祈禱時,看見一位天使顯現,立於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上。大衛購下禾場,在那裏向神獻祭,並為民祈禱。大衛便以該地為將來其子所羅門建聖殿之處(代上二十一28至二十二1)。大衛的影響詩篇詩篇是以色列人自古以來最喜愛的聖經書卷之一,也是歷代以來,無數的人中,頌讀最廣的書卷。詩篇亦可在崇拜儀式中誦讀或歌唱。詩篇中有73篇被認為是大衛所著,俱出於作者個人與神及與人的關係。詩篇卷一(1-41篇)和卷四(90-106篇)大概是大衛所輯,因主要是他自己所著;卷二(41-72篇)則可能是所羅門所輯,其中五十一至七十一篇為大衛所著。這些詩可在崇拜儀典上歌詠,後來的人陸續加上其他詩歌,直至以斯拉的時代。大衛的詩為崇拜儀典提供了詩歌,他又設置了演奏的樂器,組織祭司和利未人奏樂領唱(代下七6,八14),他創立的一切在歷代以色列人的宗教生活中成了定制。

先知書大衛是以色列最偉大的君王,舊約各先知書也常以大衛為比較的標準。以賽亞(例:賽七213)和耶利米每提及當朝的君王,常說他們是「大衛家」,或「在大衛的寶座上」;每指斥離神悖道的君王,則預言彌賽亞將要「在大衛的寶座上」行公義和正義的統治,直到永遠(賽九7;耶三十三15);以賽亞預言那將來的王是出自大衛之父耶西(賽十一1-9);他還預言未來那普世太平的日子,那王國必建都於錫安,即大衛的城(賽二1-4)。以西結預言神必定立祂的「僕人大衛」為眾民的王(結三十七2425)和全以色列的「牧人」(結三十四23),這是指末世的彌賽亞。何西阿也以大衛代表那即來的君王(何三5)。阿摩司說神到那日必修復大衛的「帳幕」(摩九11),使以色列民永受庇護。撒迦利亞則5次提及「大衛家」(亞十二,十三),激勵民心盼望大衛尊榮的王朝的復興。大衛在位時蒙神應許永固王位,這應許在先知的信息中延續不斷,儘管他們正對當朝的君民宣佈審判將臨。新約福音書的作者常提及大衛之名,他們追溯耶穌是「大衛的子孫」。神曾與大衛立約,應許必有永恆的王從大衛家興起(太一1,九27,十二23;可十48,十二35;路十八3839,二十41)。據馬可福音十一章10節和約翰福音七章42節所記,耶穌時代的猶太人均相信彌賽亞(基督)必為大衛的後裔。福音書在肯定耶穌是大衛苗裔的同時,也明確宣告耶穌是神的兒子(太二十二41-45;可十二35-37;路二十41-44)。使徒行傳視大衛為承受神的應許,而這應許應驗在耶穌基督的身上;同時也視大衛為受聖靈感召而寫成詩篇的先知(徒一16,二22-36,四25,十三26-39)。在啟示錄,耶穌被稱為掌握「大衛的鑰匙」者(啟三7),是「猶大支派中的獅子,大衛的根」(啟五5),並記耶穌基督說:「我是大衛的根,又是他的後裔。我是明亮的晨星」(啟二十二16)。神學意義大衛是最有恩賜和才能的舊約人物之一,在以色列人歷史中,其地位僅次於摩西。他深知神揀選他建立王國(詩十八;參撒下二十二),並且也承受了彌賽亞永久王國的應許。大衛親歷艱難、迫害和幾瀕絕境的際遇,使他寫下富有預言含義的詩歌,表徵彌賽亞的受難和死亡(例:詩二,二十二,一一○,一一八)。正如使徒彼得在五旬節的講道指出,詩篇十六篇早已經預示了復活的喜訊(徒二25-28)。大衛比從前任何人更意識到個人與神的重要關係。大衛深知,單靠墨守律法或謹遵儀典並不足以為神所悅納;光憑獻祭奉祀而缺少謙卑悔悟之心,不足以清愆贖罪。大衛許多禱詞既可作舊約時代敬畏神者的心聲,也可適切地表達新約時代基督徒對神的敬拜。大衛的著作表明,在舊約時代,認識神也和使徒保羅的時代一樣真實,儘管神藉耶穌基督的完全啟示尚在未來。SamuelJ.Schultz另參:「以色列史」;「彌賽亞」;「基督論」;「王,王權」;「神國/天國」;「舊約年代學」。――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