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小學」 小學/有形質的/元素(ElementalSpirits,Elements)新約中同一個希臘詞的兩種翻譯,所謂「小學」是指在世上運行的靈界力量;「有形質的」則指物質世界或人類生命的基本成分,或指一種思想系統的基本原理。與此有關的3節經文(來五12;彼後三10、12),其意義都相當清楚。但另外4處經文則引起不少爭議。其中3處作「世上的小學」(加四3;西二8、20);第四處則作「小學」(加四9),上下文跟其他3處相似,其意義也可能大致相同。意義的範圍這個希臘詞的基本意義是「基本成分」。不過,此詞常出現於希臘文獻,在不同的上下文就有不同的含義。按照字面意義,它最常指的是世上的物質元素,如:土、空氣、水和火。彼得後書三章10-12節說到,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所指的可能正是世上的物質元素。在古代,此詞通常指一個詞的字母、音符、政治的「基本」規則,或在科學、藝術,或教訓(特指為其他命題作基本證據的邏輯命題)中的基礎或基本原理。希伯來書(來五12)用此詞清楚指出需要有人將神的話語的基本原則或基要真理教導他們。至主後三世紀,「有形質的」一詞有另一種意義,就是「世上的小學」。由於這種意義的發展,對此詞放在保羅的上下文之間是否適當,曾一度引起爭議。 小學保羅使用「有形質的」一詞,令人費解之處是,它有3種可能的意義,不知哪一個才是合理的。人們可以看「有形質的」是指靈界的生命,類似他曾提及的執政者和掌權的(例:弗六12)。按照這個觀點(修訂標準譯本所採用),可將加拉太書四章3節意譯:人在回轉前,是受統治這世界的屬靈權勢所奴役。他在四章9節問加拉太人,為甚麼還要受到這些勢力奴役。所謂「那些本來不是神的」(加四8),以及「律法……是藉天使經中保之手設立的」(加三19),都是用來加強世俗小學的意義。歌羅西書二章8節同樣警告基督徒,不要受理學和虛空的妄言影響,就是照著人間的傳統及世俗小學的灌輸而引入歧途。緊接在兩節經文之後,保羅宣告說,基督才是各樣執政掌權者的元首(西二10)。許多解經家相信,保羅暗示「執政者和掌權的」,就是那些暫時管轄世界各個生活領域的鬼魔。保羅宣稱,基督已經戰勝了他們,並將他們擄來,在凱旋之時顯明給眾人看(西二15)。因此,歌羅西書二章20節所述基督徒的「死」,脫離世上的小學,正如保羅在其他地方所述在罪上「死」了(羅六2)一般。不過,儘管保羅將執政的和掌權的說成靈界的權勢,並如以上所述,此意義符合保羅運用「世上的小學」一語,許多學者仍然認為,這樣的解釋是3種可能中最不可能的一種。使用「有形質的」來指到諸靈,經確證是始於主後三世紀,但其時過晚,不能反映保羅時代的用法。另外,保羅從未在別處說過基督徒被天使所擄,或者死在鬼魔的權勢之下。小學的原理有些學者將「世上的小學」理解為基本的宗教教導(例:「聖言小學的開端」,來五12)。保羅或許在指「宗教的基礎知識」,又或是律法的啟蒙特性(參加三24,四1-4),或異教的宗教教訓(加四8)。至於「懦弱無用的小學」則可能由於加拉太人按律法主義謹守日子、月份、四季和年份,好像他們在神面前的義,也是按這些來判定一般。 在歌羅西書中,世俗小學似乎可和人間的遺傳看齊(西二8)。此問題又和加拉太人所面對的一樣,即律法主義(西二16、20-23)。在這兩處經文中,警告不要受人為的和基本宗教思想的約束,有如幼稚園程度的教育,與從基督而來的高等教育之間的對比。有些學者認為如此的解釋,比「小學」較接近原義,但也有些人認為不夠精確。小學的實在在古文獻裏,「有形質的」一詞總是按字面解釋,指到土、空氣、水和火等物質元素。許多學者贊同第三種解釋,即對此理解成「世上的有形質的」。引起問題的幾節經文,其解釋就按「世上的」一詞而定。但在新約著作裏,「世上」並不僅指物質。從倫理意義來看「世上」,往往是指離開神的生命,甚至敵擋神和基督的生命。世界又常常代表受造之物的一部分,尚未得贖和無力自救,即未獲重生的人類及其文化、習俗、世界觀和倫常。按照此觀點,世上有形質的東西,即人類生存的「基礎」而已。保羅根據如此的解釋,警告歌羅西的信徒,不要被理學和虛空的妄言擄去,就是不照著基督,乃照人間的遺傳,和世上的小學隨流失去(西二8)。由於他們已死,脫離了世上的小學(二20),不必再受限於那世俗小學,而得著了從基督而來的生命(三1-4)。然而,這種解釋仍然沒有為加拉太書四章1-3節提供確實的意義。保羅究竟是向猶太人和外邦人雙方說的,還是只向猶太人(加四3的「我們」)而言?毫無疑問,保羅認為猶太人和外邦人二者都受世俗的小學所約束。猶太人雖然持有神的律法,但不能使他們得著拯救。基督降臨,打破了那些桎梏,又帶來了聖靈,將一種完全新的人類生命特質賜給基督徒。因此,對於那些甘願歸回那貧乏無用小學的人,保羅提出了警告(加四9)。由此觀之,世上有形質的東西,就是在基督以前和以外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這些基礎包括些甚麼,保羅從來沒有指明。但是加拉太書和歌羅西書的經文似乎表示,所謂基礎包括了律法和「肉體」(即指在道德上離開神的生活)。那麼,對「有形質的」這個觀點,最適用於這些及其他經文的上下文意(尤其是羅八至九;加三2、3、23-25,四1-10)。KlyneR.Snodgrass――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