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辭典目錄

 

「工商業

 

工商業(IndustryandCommerce)國家或人民的經濟活動。聖經時代的工商業資料有不同來源。在主前2000年至主後100年之間,有不同數據顯示這期間的工商業活動。聖經本身提供了顯著的資料,並且有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以至希臘及拉丁的原始資料。除了有關的文獻外,也有考古方面的證據證明當時已有商業活動。這些證據有文件、印鑑、砝碼、銘刻的器皿、錢幣及類似的東西。埃及、亞述、波斯及其他地方的圖畫和浮雕,都提供了生動的圖象證據,顯明這些地方與巴勒斯坦有貿易來往。其中一些發現亦提供有關工業的資料,發掘工作亦發現了不同的工業裝置,例如陶窯、大染缸、大的儲酒窖、榨橄欖的工具及鎔解的器具。織布機錘子表明已有紡織業。金屬工具或武器的鑄模意味著有鑄造廠。貨倉表示有分發中心。象牙物件及金屬物件或錢幣的收集,意味著某種商業活動。遠在族長時代(約主前1900-1700)之前,古代中東的人民已經發展了有相當規模的工商業活動。因此,在巴勒斯坦的法拉廢丘發現,保存得最好的陶窯,是屬於早青銅時期,或許早至主前2800年。在墓穴中發現大量的陶瓷,同時在廢墟中發現陶器碎片,顯示陶匠的活動。而且,早期所用的泥磚及窯磚表明有造磚工人。事實上,人手造的每項製成品,都證明每個年代的某種工業活動。再者,在巴勒斯坦發現早青銅時期的黑曜岩片,表示與遠地有貿易,例如亞拿多利亞。在較近代的耶利哥內所發現的貝殼,或在阿布瑪他廢丘(近別是巴)所發現的銅礦,都證明耶利哥與沿岸通商,以及別是巴與南面接近阿卡巴灣的銅礦地區有貿易。族長時代的工商業族長時代的事蹟,對巴勒斯坦和埃及之間的商業活動提供了一些證據。以實瑪利人的商隊帶著樹脂、香油和沒藥到埃及(創三十七25-28)。其後,雅各的兒子在饑荒年間到埃及買糧食(創四十二至四十七)。亞伯拉罕在這地的往來,可能涉及買賣貨物。尤其是在希伯崙附近的麥比拉,那購買以弗崙的田地的故事(創二十三),提供了明顯的證據,證明了正常的賣地交易情況。雅各的時代,曾記述在示劍有貿易及買賣土地(創三十四)。其中一些商業行動,以及無數的商業程序,在主前二千年代的亞洲西部地區,已有坭版記錄。在此期間,有許多證據顯示這些地方的商隊貿易。在埃及的本尼哈森所發現的一幅重要墓穴壁畫,描繪了典型的商旅隊伍從外約但而來,那時大約是主前1900年。按考古學的說法,在二千年代的早期,即中青銅時期。經發掘的城市,例如耶利哥及其墓地,都發現有大量陶器。這些陶器一定是由陶器店所購來。檯、凳及床的殘骸表明當時有木匠。銅製的武器及裝飾品表示有冶金工人,而鑲嵌著骨骼的小盒顯示有工藝巧匠。耶利哥內的狹窄街道,排滿了房屋。火燒全城之後,這些房屋的下層遺有載滿銷售穀物的壇子。由此推斷房屋的下層可能是商店。上層的房間及一切物品都在火中倒塌了。許多的織布機錘子,表示有紡織業。在一些房屋內,還有許多小型手磨及磨石,顯示有磨穀的活動,而且亦發現大型的盛穀壇子。以色列早期以色列人在巴勒斯坦興起的時期,是主前十三世紀。在聖經中的約書亞記、士師記及撒母耳記上、下,都說明了王國時期之前的情況。按考古學的說法,這是青銅時期及鐵器時代一期。在此期間,非利士人擔當重要的角色。顯然,他們的冶金技術比以色列人更進步,因為以色列人需要他們來幫助磨利工具。「那時以色列全地沒有一個鐵匠,因為非利士人說,恐怕希伯來人製造刀槍」(撒上十三19-21)。在特拉維夫市郊的非利士城鎮加西利廢丘之發掘區內,發現了冶金的小型鎔爐,並且相信其他地方都有同類的鎔爐。但以色列一定有冶金工人,因為他們許多時都是自製武器的。到了所羅門時期,以色列的工藝巧匠肯定已能為聖殿製造器皿。雖然他們仍需要腓尼基工人的幫助(王上七13-50),但至少有些鑄造是在約但河谷,在疏割和撒拉但之間的黏土地進行的(王上七46)。士師時期是晚青銅時期。那時候,巴勒斯坦從大量入口的美麗彩陶器中得到豐富收穫。其中有許多形狀特別的彩陶,都是從居比路及愛琴海一帶輸入的。這都證明了巴勒斯坦與這些地方之間的商業和貿易。在以色列早期,有一群重要的石匠。他們精細的石工,成為了王國時期(鐵器時代二期)的特色。但是,有證據顯示,早於王國時期以前,已經開始有這項工業。雖然大多數紡織是家庭式手工,但在發掘區有大量的織布機錘子,亦證明有紡織業。從底比斯的一幅壁畫,證明該地與埃及有貿易,日期可追溯至亞門諾斐斯三世之時(約主前1403-1364)。那幅壁畫描繪了一艘載著大壇子的船,可能載滿了穀物或油。那些壇子具有巴勒斯坦晚青銅時期的特色。以色列的王國時期商業貿易根據聖經及聖經以外的許多記載,加上考古學方面的發現,都證實了以色列在這時期的工商業活動。戰爭的一個結果,就是勝方在敗方之地開拓市場。因此,大馬色的便哈達要接納以色列工人進入大馬色的市場。但同樣地,便哈達的父親在戰勝以色列後,也曾經在撒瑪利亞建立市場(王上二十34)。從連串的侵略者在以色列取去的戰利品來看,顯然這些人特別喜愛各種製成品(王下十六17,二十四13,二十五13-17)。亞述人的記錄肯定了這點。故此,西拿基立(約主前705-681)宣稱不單只在耶路撒冷取去金銀珠寶,還拿走鑲嵌了象牙的床、椅子及其他寶物。其中有些物件是本地的工匠製造的。在先知書中,記載了一些關於商業活動的有趣參考資料。在阿摩司書八章5-6節,賣糧的商人受到嚴厲的責備,因為他們渴望安息日快些過去,好使他們可以賣糧;他們用小升斗賣出,用大戥子收銀,並且用詭詐的天平欺哄人。特別製造的伊法(一種量器)和舍客勒(一種砝碼),使他們可以騙財,就是賣出少於1伊法的糧,卻收入多於1舍客勒的銀子。他們用詭詐的天平,並且將壞了的麥子賣給窮人(摩八6)。以賽亞指摘搶奪土地的人(賽五8),就是那些買賣房屋的人。耶利米提及陶匠(耶十八,十九),也提及賣麻布的人(耶十三12),並且詳細述說轉讓土地的手續(耶三十二9-12)。在約拿書一章,我們可以稍微認識當代的海上貿易,並且從以西結書二十七章可以更全面的看見其國際貿易。以西結書二十七章描述有許多商品由腓尼基的船隻運來,在當地市場售賣。毫無疑問,這些商品也流入以色列的商人手中。經文也有提及水果,顯示在以色列人的生活中,果園及葡萄園擔當重要的角色(耶二十四;摩八12)。建築業舊約也記載建築業,最顯著的就是建造所羅門王的聖殿及王宮(王上六、七)。還有記載建造設防的堡壘和城邑(王上十五2122,十六24;代下二十六910),重修城牆及建築物(王下二十二3-7;代下三十四9-13;尼三1-32),以及為上流社會而建設的房屋(摩三15,五11)。其中提到建築時所用的準繩(摩七78),顯示了當時所用的技術。從尼布甲尼撒的俘虜名單中,可以想象到猶大境內工匠的數目。「木匠、鐵匠一千人」,被擄到巴比倫去了(王下二十四1416)。發掘工作找出很有幫助的材料,可以重建鐵器時代的工商業情況。在伯利恆南面的特畢美森,有許多種類的陶器。有些刻有銘文的陶器碎片,刻有“btl-mlk”字樣,即「御用罷特」之意;「罷特」是量度容量的單位。在其他地區也發現類似的量度容器,直至現今,所得的碎片,已足夠重造出一個可量度5加侖左右的器皿(參王上七26;代下二10;賽五10;結四十五10)。在同一處發掘場中,發現了一些沒有銘文的砝碼。工業工業方面,有趣的發現,要算是特畢美森的數個大染缸。現存只是原有的圓形石染缸的碎件,原物高和闊約2735吋,有一個直徑大約1218吋的橢圓形底部,以及約有六吋闊口。沿著大缸的邊口有一淺槽,用來承接在攪拌時溢出來的染料,然後通過一小洞流回缸中。這些大染缸在鎮內不同的地方都可以找到。由於漂染業需要用水,每間染廠的鄰近地方均有一個蓄水池。這個地點只發掘了一部分,便發現了這麼多東西,我們由此可以推測,這是一個漂染業中心。其他巴勒斯坦的發掘地點,如:伯示麥、伯特利及拿士伯廢丘,都找到有關當時漂染業的證據。在特畢美森也有橄欖壓榨器。在那裏發現了兩個淺底石盆。一個是55吋乘31吋,另一個是62吋乘31吋。它們被放在一個房間內,離牆78吋。現場有許多穿孔的大石,看來是壓榨裝置的配件。一枝穿過牆上洞孔的木柱,是可以藉著其槓桿支點而在大盆內移動。這支點是牆上的壁龕,距離地面約19.5吋。這種裝置,跟用了許多世紀的簡單橄欖壓榨器是很相似的。大量生產,以供應本銷及外銷的葡萄酒,看來是一項極發達的工業。一個釀酒業的典型例子,就是普里得在古基遍發掘出來的。主前八世紀及七世紀,這市鎮是一個生產和出口葡萄酒的中心。在195960年的發掘期間,發現了63個石地窖,可以把葡萄酒儲存於攝氏18度的穩定溫度。這些石地窖是瓶形的,平均約有9呎深,底部的直徑約6.5呎。頂部的直徑平均是26吋。在同一個地方,亦發現葡萄酒榨。它們是用石鑿成的,有管道將葡萄汁引進發酵槽及沈澱盆裏。載葡萄酒的壇子,可容納910加侖。因此,那63個地窖,共可容納25,000加侖的葡萄酒。在體積較小,用以分發葡萄酒的瓶子手柄上,都印上名稱。在這些瓶子上的名稱,以「基遍」這地名甚為常見。這是在考古地區發現其原來名稱的好例子。此外,瓶塞和漏斗也有發現。還有存放穀物和葡萄酒的倉庫,並用作分發點的好例子。示巴廢丘的發掘點(接近現今的別是巴),在城門右面有3座這樣的倉庫。每個倉庫分成3部分,兩旁是用來儲藏東西,中間是給運載貨物的動物停留的。在這些房間內,發現有大批儲物的壇子,它們的形狀及體積各有不同。米吉多市比別是巴有更多這類的儲物倉庫。除此以外,米吉多有一個很大的筒倉,用以儲存新鮮的飼料。其頂部直徑約有37呎,底部直徑是23呎,深23呎。它的容量大概是12,800蒲式耳。在旁邊有兩度蜿蜒而下的樓梯。在沒塗灰泥的牆上,發現有糠和穀物遺留在牆上碎石的縫隙中。可是,我們並不能肯定這是為了買賣用途,抑或是稅收的安排。發掘工作也找到有關石匠工作的資料。在耶路撒冷城牆外面,顯然是有一個古石礦場。它位於現今聖墓教堂附近,在羅馬時代是堆滿瓦礫的。它的最後使用時期是在主前七世紀,並且有證據顯示石匠是如何切石。從許多例子,可以看到古代牆上精美的石刻工藝,但是,仍不及暗利和亞哈王宮的殿牆,以及撒瑪利亞的城牆。在古巴勒斯坦地區,對石匠的需求一定甚大,而且某些石匠的手藝必定極佳。

被擄歸回時期和希利尼時期的巴勒斯坦主前586年耶路撒冷淪陷之後,再沒有獨立的以色列國,因為以色列及猶大都不復存在。這國土及餘下的居民,皆受制於別國。首先是巴比倫,其後是波斯,然後是亞歷山大大帝的希臘後繼人。在這些年間(主前586-63),都有工商業活動的痕跡可尋。哈該書提及有天花板的房屋(該一4),以及重建聖殿的決定。這聖殿在主前5153月完成(拉六1415),但考古學家卻找不到這殿的遺跡。若干年後,尼希米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重建的工程由居民合作努力而成,其中包括有金匠、造香的,還有商人(尼三)。尼希米所建造的城牆,近年來已被發現。它是由未經雕琢的石塊所建成,與以色列王國時期的撒瑪利亞精美石工相比,實在相去甚遠。可是,這城牆建得很堅固,約有9呎厚。不過,手工卻粗糙得很,這是一群混雜工人,在快速的情況下建成,其結果可以理解。猶大人花了很長的時間去重建尼布甲尼撒嚴重毀壞的地方。因此,在波斯時期並沒有傑出的成就。然而,始終存在的陶匠,卻製造了類型獨特的陶器。在波斯時期的墓穴,不單只發現陶器,也發現一些精緻的工藝品。其中包括有銀碗及長柄水杓,有一個水杓的長柄是祼體少女的形狀。由希臘輸入的紅色及黑色的肖像器皿,證明與愛琴海地區有貿易活動。而且,巴勒斯坦的鑄幣廠開始跟隨希臘的模式來鑄造錢幣。希利尼時期為巴勒斯坦帶來生活上多方面的改變。當地陶匠所製造的壇、壺、碗、燈及同類製品,都受到希臘模式的影響。他們會用較精細的黏土,並且用高溫焙烘所造的器皿。這些器皿較薄、較精緻及易碎。建築業方面愈來愈希臘化。有些城鎮例如馬里沙、拉吉、伯新、撒瑪利亞、示劍、基色及其他市鎮,都有大量的資料,可以供給我們研究工匠、陶匠、珠寶工人及建築工人的工作。從外地來到此地駐紮的軍隊,也帶來商業貿易。用羅底的酒罈來盛載入口的葡萄酒,顯然比本土所釀製的酒更受歡迎。主前63年,當龐培進入巴勒斯坦時,這塊土地便改由羅馬統治。新約時代的工商業主前37年,羅馬皇帝指派希律做巴勒斯坦全地的王。希律及其家族統治這地的大部分,直至接近第一世紀末期。期間在猶大地區,由於亞基老(主前4至主後6)不能勝任,因此被羅馬的巡撫取而代之。自此以後,直至猶太人於主後6670年的革命,一直有不同的巡撫駐於該撒利亞,管治猶大地。主前37年至主後70年間,在考古學上視為羅馬第一期,或稱希律時期,那就是耶穌及早期基督教會的年代。對於羅馬社會工商業的情況,我們知道得相當多。當代的文獻及發掘出來的遺跡顯示,巴勒斯坦和整個羅馬社會均有這方面的活動。新約有提及商人(太十三45,二十五16;啟十八3111523),買賣紫色布疋的商人(徒十六14),還有在殿裏「兌換銀錢之人」(太二十一12;可十一15)。新約也提及商業交易或交殿稅所用的各樣錢幣,其中有猶太錢幣(雷普頓,或作「寡婦的小錢」,可十二42;路二十一2),也有希臘錢幣,例如:德拉克瑪(路十五8,和合本作「錢」)、二德拉克瑪(太十七24),「半塊錢」、斯他提或四德拉克瑪(太十七27),和合本作「一塊錢」;羅馬錢幣有科轉得(太五26,「一文錢」)、阿斯(太十29;路十二6的「銀子」),以及迪納里斯(路十35,「銀子」)。在馬太福音二十五章27節所提及的「兌換銀錢的人」,就是那時一般的銀行家。其中有一群是專門在聖殿內經營,替人兌換聖殿所接納的錢幣。雖然巴勒斯坦缺乏良好的港口,但同時代的羅馬文件顯示,有主要的貿易活動是經水路和陸路的。因此,在該撒利亞建造了一個人工海港。從盛載酒及其他商品的外國陶製器皿來看,顯然是有貨物輸入巴勒斯坦的。關於建築活動,我們得到的證據不斷增加。希律王在這地各處進行雄心萬丈的建築工程。在他的成就中,有一項是在耶路撒冷建造一所新的聖殿。這殿建立在一個500碼乘325碼的大平臺上,這平臺是用巨大的石塊鋪成。已發現的最大一塊石,長16.5呎,闊13呎。每一塊石的四周有明顯的斜邊,因此,石面會凸出其邊緣外。在近年的發掘工作中,顯示於希律時期,有一座橋(威爾遜拱橋)橫跨泰路平谷,直達西面山丘,那邊有漂亮房屋及其他建築物。另一座位於南面的拱橋(羅便臣拱橋),通往一道可直抵街上的階梯。有一條令人讚歎的路繞著牆,並且在殿的南面有階梯。這階梯由一個廣場通往進入殿內的入口。在這樣的結構中,展示了不凡的工程,並且是巴勒斯坦其他地方同類技術的典型。在耶路撒冷鑲嵌在地面的花紋和壁畫、面對死海的馬薩他堡壘的房頂及其他地方,都有許多美麗的工藝。挖掘民居時,發現有小型石桌及其他石造的器皿,也有甚多陶器、鐵具、銅器、骨器、石製砝碼及錢幣。其實,骨工是一項成熟的工藝,以骨製成精細的用具及飾物,例如針、扣、匙、手柄、錐子、刮鏟、鈕扣及同類的東西也不少。

耶路撒冷的重要特點是水利裝置、蓄水池、水塘、聖禮用的浴室、蒸氣浴室、地下水道及引水管。墓穴內也有美麗的工藝,其中有許多精美的雕刻。據估計,那兒也有很多工業用設施,用以釀酒、漂染、壓榨橄欖、紡織、鑄造錢幣及製造工具和武器。這些設施在這時期的巴勒斯坦各地,都可以找到。JohnA.Thompson另參:「職業」;「布料和紡織」;「貨幣和銀行業」。――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